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及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s TREM-1)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血必净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及抗感染治疗,血必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2组均连续治疗5 d。记录2组治疗完成情况、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s TREM-1含量和IL-6/IL-10比值及血WBC、中性粒细胞、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血必净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必净组临床症状或体征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血WBC、中性粒细胞、hs-CRP、TNF-α、IL-6、s TREM-1及IL-6/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血必净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各指标恢复时间血必净组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好,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7,(11):1493-1494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112例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对照,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临床疗效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腹胀消失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缩短,血清TNF-α、IL-6、hs-CRP等炎性因子水平降低,组间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在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中应用效果良好,治疗有效率高,能够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MODS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对比两组患者MODS严重度评分、白介素-6(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时间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MODS严重度评分及IL-6与TN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死亡率24.44%较对照组低53.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MODS可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恢复,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柴东哲  袁如玉 《新中医》2016,48(1):28-30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反应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27例AMI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62例,给予溶栓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6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治疗7天。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血液流变学检测仪检测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80.6%,观察组9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炎症因子TNF-α、IL-6、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AMI可以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7,(7):909-910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IL-10、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SAP患者(122例)一般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6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方法(疗程为7d),对照组患者应用乌司他丁治疗方法(疗程为7d)。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IL-6(白介素-6)水平、IL-10(白介素-10)水平、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病情指标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结果:(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61%,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6、IL-10、TNF-α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TNF-α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所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的IL-6、TNF-α下降水平远远大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显著上升且观察组幅度上升大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对SAP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脓毒症患者的疗效,以及对机体炎症应激反应和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90例脓毒症分为常规组和血必净组,每组均95例。两组均严格按照脓毒症治疗指南(2016年版)给予常规抗脓毒症集束化治疗,血必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常规组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7 d后急性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和心肌损伤标志物血肌钙蛋白I(c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统计两组EICU住院时间和28 d死亡率。结果:两组治疗7 d后血清TNF-α、hs-CRP、PCT、IL-6和cTn I、CK-MB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7 d后上述炎性因子和心肌功能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7 d后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EICU住院时间较常规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对症治疗联合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减轻脓毒症患者机体炎症应激反应和保护心肌功能,对改善病情程度和缩短EICU住院时间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庞永诚  何少平  谢丹  邓虹  杨海玲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536+611-536,611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炎性因子在ACS中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s-CRP、IL-1、IL-6的变化。结果两组入院时IL-1、IL-6和hs-CRP均处于较高水平,治疗后均降低,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结论炎症反应在ACS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血必净注射液可更快地降低ACS患者的IL-1、IL-6和hs-CRP。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温下健脾法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对重度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炎症指标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温下健脾法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指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炎症指标、胃肠功能指标变化。同时比较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RR)、心率(HR)、体温(T)、APACHEⅡ评分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研究组RR、HR、T、APACHEⅡ评分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水平(WBC)、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研究组WBC、IL-6、TNF-α、PCT、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胃泌素(GAS)、腹腔内压力(IAP)、胃残留量(GRV)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胃动素(MO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 0.05),且研究组GAS、IAP、GR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OT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28 d病死率为17.78%,低于对照组的37.78%(P 0.05)。结论温下健脾法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度脓毒症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胃肠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血滤后脓毒血症患者内毒素清除效应的疗效.方法:将61例血滤后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必净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抗炎、抗感染、对症治疗等基础上加用血滤治疗,血必净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炎性因子及内毒素指标.结果:2组治疗前后的组内对比,各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血必净组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降钙素原(PCT)较对照组下降幅度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必净组白细胞介素-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血滤后脓毒血症患者血中Hs CRP、PCT水平,说明对全身炎症反应有一定改善作用,其显著降低血浆IL 6和TNF α水平,提示血必净注射液可加强血滤后脓毒血症患者内毒素的清除效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与促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湿热证与促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PNS湿热证40例和非湿热证2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RP(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核因子-κB(NF-κB),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的差异;再将湿热证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葵胶囊治疗组各2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湿热证候与促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湿热证组hs-CRP、MCP-1、IL-6、NF-κB含量明显高于非湿热证组(P<0.05,P<0.01);湿热证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及促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P<0.01),湿热证证候积分与NF-κB、IL-6、MCP-1含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0.53,0.42,均P<0.01)。结论:湿热因素可促进PNS hs-CRP、IL-6、MCP-1、NF-κB的表达,PNS湿热证与促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细胞免疫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免疫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以及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患者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患者疗效、白介素-1( 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以及自然杀伤(NK)细胞相对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的84.00%相比,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升高,达到96.00%(P<0.05);与治疗前相比,所有患者血清IL-1,IL-6以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降低更为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以及NK细胞相对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血必净对重症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可降低患者炎症反应水平并增强患者细胞免疫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hs-CRP和IL-6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hs-CRP)、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愈显率为81.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96%,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血清hs-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血清hs-CRP、IL-6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hs-CRP及IL-6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尿毒清联合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CRF)非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CRF非透析患者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并设健康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尿毒清联合结肠透析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两组CRF患者共45例治疗前的hs-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s-CRP、IL-6、TNF-α与血肌酐(SCr)呈正相关(P<0.001)与肌酐清除率(CCr)呈负相关(P<0.001)。2个月后治疗组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RF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尿毒清联合结肠透析能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起到延缓肾衰竭速度及保护残存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脑卒中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卒中合并重症肺炎患者3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静脉滴注,分析比较两组的症状消失时间、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清淀粉酶(Serum Amyloid A,SAA)水平。结果:试验组咳嗽、发热、湿啰音等症状缓解时间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治疗后PCT、WBC、hs-CRP、SA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05),但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血必净治疗急性脑卒中合并重症肺炎可以改善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成药》2017,(7)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红花、丹参、赤芍等)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2例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阿托品、氯磷定及常规治疗,观察组联用血必净注射液,比较2组血清CRP、TNF-α及IL-6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血清CRP、TNF-α及IL-6水平在治疗前、3 d后、7 d后依次下降;观察组血清CRP、TNF-α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阿托品用量、胆碱酯酶活性恢复60%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反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时,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病程,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伴心肌损害重症肺炎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7(IL-17)及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26例伴心肌损害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3,7,14天血清sICAM-1、hs-CRP、IL-17水平和心肌损伤标记物指标、NT-pro BNP、心排血量(CO),统计2组治疗期间心源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第3,7,14天血清sICAM-1、hs-CRP、IL-17水平及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NT-pro BN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均0.05),CO显著增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显著减轻重症肺炎患者的心肌损伤,提高心功能,减少心源性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sICAM-1、hs-CRP及IL-17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6,(4)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烧伤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含有量及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烧伤组,模型组,常规处理组,血必净注射液小、中、大剂量组,每组8只。制备烧伤大鼠模型并给予相应药物。造模后24 h取血,分别采用生化法及ELISA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尿素氮(BUN)、肌酐(C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有量,采用RT-PCR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Nfkb mRNA水平。结果严重烧伤后,模型组、常规处理组、血必净注射液小剂量组血清ALT、AST、LDH、CK、BUN、Cr含有量升高,同时伴有TNF-α、IL-1β、IL-6含有量及Nfkb mRNA水平升高(P0.05或P0.01);血必净注射液中、大剂量组的上述指标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部分指标数据低于常规处理组(P0.05或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改善严重烧伤大鼠重要脏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kb mRNA,从而减少TNF-α、IL-1β、IL-6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必静注射液治疗小儿胰腺炎(C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胰腺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例数分别为40例和30例。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必静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常规消炎治疗,7d为1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两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心率、呼吸、体温(T)、白细胞(WBC)和血淀粉酶(BA)恢复正常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下降,实验组血清CRP、IL-6、TNF-α以及IL-18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_(CRF)=6.78,t_(IL-6)=4.92,t_(TNF-α)=3.05,t_(IL-18)=6.62,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的心率和呼吸得到良好控制,体温、白细胞和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也缩短,总治疗有效率明显增加,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静注射液治疗小儿胰腺炎可有效控制炎症、缩短患儿体质恢复时间并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血必净注射剂治疗SAP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SAP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统计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炎性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2.50%)(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血清TNF-α、IL-6及IL-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剂治疗SAP可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老年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总结其药理学作用,以寻找最佳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本院治疗的老年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 L配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静脉滴注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PACHⅡ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5 d后、治疗10 d后CRP、ESR、TNF-α、IL-2、IL-6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改善老年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