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分辨CT在肺内孤立性结节(SPN)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就诊的80例疑似S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高分辨CT检查、手术治疗及术后病理诊断,比较良恶性SPN的高分辨CT征象差异,并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高分辨CT检查在良恶性SPN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SPN,包括恶性结节35例,良性结节45例;高分辨CT诊断恶性结节36例,良性结节44例,CT对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29%和93.33%,诊断准确率为93.75%。恶性结节患者的CT征象中,毛刺征、分叶征及血管集束征显示率均高于良性SPN组,而钙化显示率均低于良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CT能准确显示SPN的形态分布及影像特征.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HRCT结合PET-CT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中诊断性高分辨CT(HRCT)扫描与18F-FDG PET/CT相结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03~2007-07的20例肿瘤病人(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50±6.2岁),在PET/CT显像发现有SPN后,均加做高分辨CT(HRCT)扫描。结果:20例SPN病人FDG PET/CT+HRCT与单纯FDG PET/CT诊断SPN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7%、90%、88%VS80%、72%、77%。结论:HRCT扫描在肺孤立结节18F-FDG PET/CT显像中可以弥补常规PET/CT检查中的某些不足,达到优势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ET/CT联合MSCT的多平面重建(MPR)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43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和MSCT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建,18F-FDG PET/CT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分析法判断良恶性,MSCT的MPR则根据病灶形态学特征判断良恶性,所得18F-FDG PET/CT结果、18F-FDG PET/CT联合MSCT的MPR的结果分别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比较.结果 43例SPN中病理及随访证实26例恶性,17例良性.26例恶性SPN中PET/CT显像阳性23例,阴性3例;17例良性SPN中,PET/CT显像阳性7例,阴性10例.18F-FDG PET/CT对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性为 88.5%,特异性为58.9%,准确性为76.8%;联合MSCT的MPR,对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性为 96.2%,特异性为 76.5%,准确性为88.4%.结论 18F-FDG PET/CT联合MSCT的MPR可以提高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PET/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NSE、CEA、CA125)测定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SPN的80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10d内完成;F-FDG PET/CT扫描检查和肿瘤标志物(NSE、CEA、CA125)检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ET/CT、肿瘤标志物组合(简称TM)以及PET/CT联合TM三种方式鉴别SPN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结果证实,所有80例SPN患者中,肺癌57例,良性结节23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分组,结果显示恶性SP.N患者血清NSE、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SPN组(P<005),CA125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NSE、CEA高于临界值的.病例数在恶性SPN组比例明显高于良性SPN组(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PET/CT鉴别SPN良恶性的最佳临界值为26,PET/CT、TM以及PET/CT联.合TM鉴.别SP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1、0752和0892,联合诊断方式.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PET/CT,TM单项诊断(P<005),PET/C.T与TM单项诊断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组合检测能提高对SPN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鉴别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对65例SPN病人分别在注药后1 h和2~3 h进行PET/CT双时相显像;对SPN的早期显像标准摄取值(SUV)、延迟显像SUV、滞留指数进行分析。结果经病理证实恶性36例、良性29例,其中良性结节包括炎性假瘤13例,结核球12例,硬化性血管瘤2例,肺腺瘤1例,隐球菌感染1例;恶性结节中包括10例磨玻璃结节。良性组、恶性组的早期显像SUV、延迟显像SUV、滞留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有限,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分辨CT(HRCT)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纯化酶(NSE)在鉴别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我院就诊发现肺结节的60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n=19)和恶性组(n=41)。两组患者均行HRCT检查及血清CEA、NSE水平检测,并以SPN为状态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HRCT征象及血清CEA、NSE鉴别诊断SPN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分叶征、毛刺征发生率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血清CEA、NSE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HRCT分叶征、毛刺征征象联合血清CEA、NSE鉴别诊断SP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值=0.896),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2.90%、89.50%。结论肺癌患者HRCT征象多表现为分叶征及毛刺征,且血清CEA、NSE水平异常升高,HRCT联合血清CEA、NSE检测对良恶性SPN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5):89-94
目的应用128层螺旋CT三维重组成像技术,结合穿刺或手术病理、评价对实性孤立性肺结节(Solid SPN)良恶性的鉴别价值。方法选择50例实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检查采用128层螺旋CT机,在Phillips工作站对薄层图像进行多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容积重现(VR)等后处理。结果 128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显示肺结节的影像学特征优于常规轴位图像(P0.05);良性肺结节的影像学特征的出现率明显低于恶性肺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层CT三维重组技术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对实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T三维技术下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特征及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别采用VR、MPR、MIP方法重建图像,比较不同成像方法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45例SPN患者,其中良性结节组16例,均为结核结节;恶性结节组29例,肺腺癌12例,肺鳞癌9例,细支气管肺泡癌5例,小细胞癌1例,转移癌2例。VR成像在显示病灶边界、内部结构和胸膜凹陷征图像明显优于轴位成像(P<0.05),MIP在显像病灶边界和周边血管方面明显优于轴位成像(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轴位成像对SPN患者诊断符合率为80.0%,三维重建技术成像对SPN患者诊断的符合率为97.7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三维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内孤立结节的高分辨CT征象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在我院行高分辨CT征象检查的56例肺内孤立结节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比较良恶性肺内孤立结节患者不同征象特征以及不同指标诊断准确率、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恶性肺内孤立结节患者影像学图片中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和分叶征发生率比良性肺内孤立结节患者要高,而钙化发生率较良性肺内孤立结节患者低,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肺内孤立结节患者空泡征/支气管征和卫星灶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影像学特征联合进行鉴别时,分叶征和毛刺征联合鉴别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结论高分辨CT影像学检查能清晰显示肺内孤立结节患者形态特征,分叶征联合毛刺征有助于提高良恶性肺内孤立结节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X线体层成像仪(18F-FDG-PET/CT)融合显像及双时相显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因SPN而行18 F-FDG-PET/CT融合显像的4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1例PET阳性患者进行了双时相PET/CT显像。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分析18F-FDG-PET/CT融合显像及双时相显像对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 46例SPN患者,29例为恶性,17例为良性。18 F-FDG-PET/CT融合显像对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灵敏度96.55%(28/29)、特异性76.47%(13/17)、准确性89.13%(41/46)、阳性预测值87.50%(28/32)、阴性预测值92.86%(13/1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以18 F-FDG最大标准摄取比值(SUVmax)≥2.40为鉴别SPN良、恶性界值,灵敏度96.60%,特异性76.50%。21例PET显像阳性患者延时显像无论良、恶性,其SUV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8F-FDG-PET/CT融合显像对SPN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PET/CT双时相显像对SPN的鉴别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