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眼针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对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疗效,以期丰富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眼针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共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复视评分、瞳孔大小、睑裂高度的变化;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在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变化;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同视机变化;治疗过程中进行不良反应评价;完成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 2组患者治疗前复视评分、瞳孔大小、睑裂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2组复视评分、瞳孔大小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 05),睑裂高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复视评分、瞳孔大小显著低于对照组、睑裂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 05)。2) 2组患者治疗前NGF、BDNF、GF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NGF、BDNF、GFAP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NGF、BDNF、GFAP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3) 2组患者同视觉三级指标治疗前Ⅰ级、Ⅱ级、Ⅲ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完成治疗后2组Ⅰ级、Ⅱ级、Ⅲ级比率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Ⅰ级、Ⅱ级、Ⅲ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4)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5) 2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眼针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能提高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神经传导速度,促进神经生长因子,从而缩小瞳孔,改善复视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维筋相交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臀部肌内注射甲钴胺注射液,每次1 m L,隔日1次,每周3次;同时口服胞磷胆碱钠胶囊,每次0.2 g,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筋相交针刺法治疗,穴取健侧巨髎、颔厌,患侧睛明、四白、阳白、攒竹、上明、丝竹空、瞳子髎,风池、曲池、偏历、外关、合谷,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复视检查(CROM)评分、瞳孔大小、睑裂宽度、眼球活动度,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ROM评分降低(P0.05),瞳孔缩小(P0.05),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睑裂宽度和眼球活动度均增大(P0.05),且观察组眼裂宽度及内直肌、下直肌和下斜肌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2.6%(19/23),高于对照组的65.2%(15/23,P0.05)。结论:维筋相交针刺法可以有效改善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复视、瞳孔散大、睑裂变窄和眼球活动度减小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滞针动法配合电针治疗糖尿病性外展神经麻痹的有效性,为本病的分类论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60例单眼糖尿病性外展神经麻痹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滞针动法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选穴配合电针治疗。治疗28次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患侧眼球运动距离、复视角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患侧眼球运动距离及复视角度均显著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 05),且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 01);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滞针动法配合电针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性外展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患侧眼球运动距离及降低复视角度,其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眼部拨筋疗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眼部拨筋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瞳孔直径、睑裂高度、眼球运动范围并疗效评定。结果 (1)总有效率:观察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5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850,P=0.028)。(2)瞳孔直径: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小于对照组(t=-2.073,P=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t=9.479,P=0.000),对照组(t=5.785,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睑裂高度: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大于对照组(t=7.654,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t=-10.897,P=0.000),对照组(t=-5.698,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眼球活动度: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143,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t=6.279,P=0.000),对照组(t=16.052,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结合眼部拨筋疗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复方樟柳碱针配合康复训练用于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独复方樟柳碱针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复方樟柳碱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睑裂高度均有所升高,瞳孔直径有所减少,并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复方樟柳碱针、康复训练治疗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中复方樟柳碱、康复训练的联合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分78例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为2组,36例接受复方樟柳碱治疗为单药组,42例接受复方樟柳碱针治疗的同时展开康复训练为结合组,对照两组效果。结果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与单药组的77.8%对照明显较高,且结合组治疗后瞳孔的直径、睑裂的高度、眼球运动与复视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较单药组优越(P<0.05)。结论在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治疗中,给予复方樟柳碱治疗的同时,展开康复训练,可使疗效提升。  相似文献   

7.
董继先 《四川中医》2012,(10):75-77
目的:观察加减羌活胜风汤结合电针及基础疗法对后交通动脉瘤(PCoAA)介入术后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效果。方法:将38例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术后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按就诊顺序奇偶数分为两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加减羌活胜风汤配合电针疗法进行治疗。评价两组的总体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眼眼裂及瞳孔的变化。结果:对照组痊愈7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8.9%。观察组痊愈13例,有效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患眼睑裂均增加(P<0.01),瞳孔均缩小(P<0.01),其中治疗组眼裂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减羌活胜风汤结合电针及基础疗法治疗后交通动脉瘤致介入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扳机点手法治疗老年腰臀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腰臀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临床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针联合扳机点手法治疗。经治疗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评估患者功能障碍、疼痛症状以及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7.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ODI积分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和治疗后1个月ODI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均呈现升高(P0.05),而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中,治疗组治疗后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F-36评分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SF-36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扳机点手法治疗老年腰臀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安全可靠,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病变部位病理生理状态,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滞针术配合电针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1例患者随机分为滞针组(68例)和电针组(63例),两组均取腰3-5夹脊穴、环跳、秩边、委中等穴予电针疗法,滞针组同时选阿是穴施用滞针术。两组均治疗14次,观察临床疗效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结果滞针组、电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88.9%,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滞针组减少幅度大于电针组(P0.05)。结论滞针术配合电针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7,(12):1772-1774
目的:探讨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提出最佳治疗对策。方法:收治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配表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治疗组给予针刺加温灸治疗,对照组予以维生素B_(12)加维生素B_1等药物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预后。结果:较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4周后睑裂高度、斜视角度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60.53%,优于对照组34.21%(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9%,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3%(P0.05)。结论:采用中医针刺加温灸治疗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肾骨康方联合射频热疗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骨转移癌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氨酚羟考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肾骨康方+射频热疗治疗,观察2组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疼痛影响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F-36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疼痛影响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疼痛影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骨康方联合射频热疗治疗骨转移癌疼痛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且未加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效果。方法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27例(30只眼),所有患者均接受针灸治疗。针刺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睛明穴,悬灸百会穴,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各进行1次眼部检查,记录睑裂高度、斜视角度。结果所有患者的睑裂高度增大,斜视角度减小,复视减轻,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推拿及中频理疗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腰背肌筋膜炎的1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92例。实验组采用电针联合推拿及中频理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非甾体药物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日常活动功能情况(Barthel指数和SF-36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半年以上,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VAS评分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2组患者之间比较,各个时段的VA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2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和SF-36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电针联合推拿及中频理疗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好于口服非甾体药物治疗,并且病程越短,治疗效果越好,尤其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石斛夜光丸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114例干眼症患者,均由医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平均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57例)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5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石斛夜光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泪液分泌实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结膜充血评分、睑板腺评分及OSDI量表评分、不良反应情况及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F-36量表)。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25%)高于对照组(87.72%),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泪液分泌实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膜充血评分、睑板腺评分及OSDI量表评分均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泪液分泌实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膜充血评分、睑板腺评分及OSDI量表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同,均为3.5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SF-36评分改善,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石斛夜光丸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症状改善,恢复好,不良反应率少,安全性高,生活质量提升,值得临床推广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许美飞  陈和禾  余静 《新中医》2020,52(2):120-124
目的:观察毫火针结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风寒湿型KO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疗法,观察组采用毫火针结合温针灸疗法,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情况,采用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评分(WOMAC)评定骨关节炎症改善状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标准(JOA)评定患者患肢功能的改善情况,应用步态分析仪评定患者步态指标的变化,2组均随访1年,采用生活质量评价表(SF-36)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VAS、WOMAC及JOA评分、步态各指标、SF-36量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4周,2组VA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1、2、3、4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2组WOMAC、JOA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WOMAC、JO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步速、跨步长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F-36量表评分治疗后均上升,观察组治疗3、6、12个月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KOA疗效肯定,可降低患者WOMAC、VAS及JOA评分,提升患者SF-36评分,促进患者步态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联合运动康复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沧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90例中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体外反搏联合运动康复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摄氧量(VO_2 max)、最大心率(HRmax)、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健康调查表(SF-36)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O_2max、LVEF及SF-36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HRmax、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VO_2max、LVEF及SF-36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HRmax、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体外反搏联合运动康复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观察肝癌患者行肝脏离断联合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的个性化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实施ALPPS治疗的肝癌患者20例。按照数字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ALPPS的个性化护理,对比2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SF-36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上升(P均0.05),观察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前2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SAS和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实施不同方式之后,观察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行肝脏离断联合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的个性化护理之后,可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疏肝益气散结方辅助西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6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行乳管切除术治疗,术后对照组43例给予乙胺丁醇、利福平及异烟肼治疗,观察组43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疏肝益气散结方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28 d。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乳房肿块直径评分、乳房皮肤变化评分、健康调查简表评分(SF-36)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随访6个月和12个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乳房肿块直径评分、乳房皮肤变化评分及和血清IgG、 Ig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2组胃肠道反应、头晕头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随访复发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益气散结方辅助西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病变消退,改善日常生活质量,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远期复发风险,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通络汤对脑卒中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和言语功能的影响。方法: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针联合通络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8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SA评分下降,SWAL-QOL增高,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增高,观察组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相比,电针联合通络汤对脑卒中假性延髓麻痹疗效较好,明显地改善吞咽和言语功能,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不同多裂肌脂肪浸润率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疗效。方法:108例LDH患者,治疗前均行MRI检查,测量多裂肌的脂肪浸润率(FI),根据结果分为A组(FI10%)、B组(10%≤FI≤20%)、C组(FI20%),每组36例。均采用电针治疗,穴取患侧L3~S1夹脊穴及大肠俞等,患侧L3、L5夹脊穴行电针(连续波,频率20 Hz),留针20 min,隔日1次,共治疗10次。观察各组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的生理维度(PCS)、心理维度(MC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ODI评分降低(P0.05),PCS、MCS评分增加(P0.05)。治疗后,A组ODI评分低于B组、C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A组PCS评分高于B组、C组(P0.05),B组高于C组(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LDH患者疼痛、生理及心理健康,多裂肌脂肪浸润率可能是影响电针疗效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