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俞浩  毛斌斌  刘汉珍 《中成药》2014,(6):1317-1320
目的观察地榆炒炭前后鞣质含有量、吸附力及止血作用的变化,探讨地榆炒炭止血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地榆炒炭前后鞣质的量和吸附力变化,观察地榆炒炭前后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和凝血参数的影响。结果地榆炒炭后鞣质量增加,吸附力增强;生地榆和地榆炭均能显著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地榆炭的作用显著强于同等剂量的生地榆;生地榆和地榆炭均能缩短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地榆炭的作用显著强于同等剂量的生地榆。结论地榆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2.
黄芩炒炭前后鞣质含量及炭素吸附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比较生黄芩和黄芩炭的鞣质含量及炭素吸附力强弱,探讨黄芩炒炭止血作用机理。 方法: 采用磷钼钨酸/干酪素-分光光度法及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分析比较生黄芩及黄芩炭的鞣质含量和吸附力大小。 结果: 黄芩炒炭后,鞣质含量显著下降,炭素吸附力明显上升。 结论: 鞣质含量高低和炭素吸附力大小对黄芩炒炭止血作用的影响不尽一致,尚需结合黄芩所含化学物质的变化,深入探讨黄芩炒炭止血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蚕砂炒炭前后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为深入研究蚕砂炭止血机理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昆明种小鼠为试验对象,随机分成空白组,蚕砂生品低、中、高剂量组,炒炭品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剪尾法和毛细管法分别测定不同组别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蚕砂生品低、中、高各剂量组能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但组间差别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炒炭品低、中、高各剂量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生品相比,蚕砂炒炭品各剂量组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P<0.01),其中高剂量组更为显著.结论:蚕砂生品具有一定止血之功,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且炒炭品止血与剂量存在关联,说明蚕砂用于止血时,宜采用炒炭制法.  相似文献   

4.
干姜 "炒炭存性"质量标准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建立干姜"炒炭存性"的质量标准。方法:比较干姜及不同炮制程度炭品的色素吸附力、鞣质含量、pH及对小鼠凝血、出血时间的变化。结果:干姜"炒炭存性"的标准应该是炒炭后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力建议不得低于7.50 mg.g-1、鞣质含量建议不低于2.103 mg.g-1,pH建议在(5.56±0.07),小鼠的凝血、出血时间最短为佳。结论:建立干姜"炒炭存性"的评价标准科学合理、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5.
槐花饮片及其提取物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生槐花、炒槐花、槐花炭及其提取物芦丁、槲皮素、鞣质的止血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别灌饲受试药物5天后测定小鼠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总数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并对大鼠进行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结果生槐花、炒槐花、槐花炭及提取物芦丁、槲皮素、鞣质均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小鼠出、凝血时间和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3种饮片还可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3种提取物则明显降低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另外,芦丁具有增加小鼠血小板总数的作用。结论3种饮片及3种提取物均具有止血作用,炒槐花和槐花炭作用强于生槐花,但6种实验样品的止血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山楂炒炭前后微结构及凝血成分的变化,为其止血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山楂炒炭前后微结构的变化,并计算孔隙率;采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鞣质及总黄酮含量;采用酸碱滴定法,检测有机酸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钙离子含量。结果 山楂炒炭后孔隙数量增加,孔隙率升高;总黄酮、鞣质和有机酸含量下降;钙离子含量上升。结论 山楂炒炭后产生止血作用可能是物理和化学两方面的共同结果;疏松多孔结构有利于凝血成分的释放,而钙离子可能是其主要止血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4,(12):1680-1681
目的:通过药理实验,对乌梅生品、炒炭品及烘炭品止血作用进行对比研究。方法:以小鼠出血、凝血时间为指标,并采用凝血分析仪测定各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对乌梅生品、炒炭品及烘炭品的止血作用进行考察。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乌梅生品水煎液对小鼠出血、凝血时间及PT、APTT、TT及PLT无影响;炒炭品及烘炭品水煎液均能显著缩短小鼠出、凝血时间,缩短PT、APTT、TT,增加PLT数量。结论:乌梅制炭后止血作用显著增强,验证了其止血常炒炭的传统用法。  相似文献   

8.
炮制对蒲黄中鞣质含量及止血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学兰 《中药材》1993,16(10):24-26
以鞣质含量及小鼠的凝血时间,出血时间为指标,探讨蒲黄的炮制意义及鞣质含量与其止血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蒲黄生品、炒黄品、炒炭品均有较好的止血作用,蒲黄中鞣质含量的高低与其止血作用的强弱不成平行关系。蒲黄加热炮制后鞣质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生地榆、地榆炒炭、地榆煅炭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地榆生品和制品止血炮制机制提供前期的实验基础。方法以ICR种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断尾法及毛细管法分别测定生地榆、地榆炒炭、地榆煅炭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生地榆、地榆炒炭、地榆煅炭均能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P0.01);与生地榆组比较,地榆炒炭、地榆煅炭均能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P0.05)。结论生地榆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地榆炒炭、地榆煅炭后止血作用增强,且不同制炭方法对地榆止血作用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炒生地黄炭、熟地黄炭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生地黄炭、熟地黄炭止血炮制机理提供前期的实验基础。方法:以ICR种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断尾法及毛细管法分别测定生地黄、熟地黄、炒生地黄炭、炒熟地黄炭对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生地黄、生地黄炭、熟地黄炭均能够显著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1)和凝血时间(P0.01);与生地黄组比较,炒生地黄炭能够显著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5)和凝血时间(P0.05);与熟地黄组比较,炒熟地黄炭能够显著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1)和凝血时间(P0.01)。结论:生地黄炭和熟地黄炭均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且生地黄炒炭后增强了止血作用、熟地黄炒炭后产生了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小鼠出血、凝血时间及没食子酸含量为指标,探讨生品及不同炒炭方法对铁苋菜止血作用及没食子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剪尾法及玻片法测定小鼠出、凝血时间;HPLC法测定没食子酸。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生品及各炒炭制品对小鼠的止血作用均有显著性(P0.01);与生品组比较,中火炒炭制品对小鼠的止血作用具显著性(P0.05),文火炒炭和武火炒炭制品比较无显著性。铁苋菜生品中没食子酸含量最高,炒炭制品随火力增加没食子酸含量逐渐降低。结论铁苋菜炒炭宜选用中火炒制,可发挥更好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12.
曹雨诞  和颖颖  张丽  陈佩东  丁安伟 《中草药》2010,41(9):1475-1477
目的考察白茅根炒炭前后5-羟甲基糠醛的变化。方法采用RP-HPLC法,Lichrospher5-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005%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0℃;体积流量:1 mL/min。结果 5-羟甲基糠醛在10.84~346.8 n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39%,RSD为1.72%(n=6)。经炒炭后,炮制品中5-羟甲基糠醛增大了32倍。结论白茅根经炒炭后,5-羟甲基糠醛的量显著提高,为进一步研究茅根炭的质量控制和止血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比较牡丹皮炒炭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牡丹皮炒炭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牡丹皮炒炭前后有变化的成分进行初步的定性定量研究。结果:没食子酸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随炒制时间和炒制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增加一定程度后开始降低;黄酮类成分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等含量下降。结论:通过分析牡丹皮炒炭前后各种化学成分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丹皮炭的止血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藕节炒炭前后提取物、藕节不同提取部位及有效成分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观察,验证藕节炒炭止血的科学性,确定藕节炭止血作用的有效部位,为探讨止血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小鼠凝血时间作为主要(毛细玻管法)观察指标,分别对藕节炒炭前后受试液、藕节不同提取部位及有效成分进行了测定,18~22g昆明种小鼠,按体重、性别均衡、随机分组,分别给予相应受试药物。每天给药1次,连续10天。于最后一次给药后60min,用毛细玻璃管自小鼠目外眦采血,自采血开始计时,观察自采血至出现血丝的时间作为凝血时间,比较受试药物组凝血时间的变化。结果:通过凝血时间试验,对生藕节提取物、藕节炭提取物进行了凝血时间影响的筛选,确定藕节炒炭后止血作用优于生藕节的止血作用。在前次实验基础上对藕节石油醚提取部位、醋酸乙酯提取部位、水提取部位进行了凝血时间影响的筛选,确定藕节止血作用的有效部位为醋酸乙酯部位和水提取部位。进一步观察藕节炭醋酸乙酯提取物、3-表白桦脂酸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提示两组受试药均能缩短小鼠凝血时间。结论:藕节炒炭后止血作用加强,醋酸乙脂提取部位、水提取部位为藕节炭止血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3,-表白桦脂酸为藕节炭止血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炒炭法和煅炭法炮制的生地黄炭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为研究生地黄炭止血炮制机理提供合理的制炭方法。方法:以ICR种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断尾法及毛细管法分别测定生地黄、炒生地黄炭、煅生地黄炭对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生地黄、炒生地黄炭均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1)和凝血时间(P〈0.01);煅生地黄炭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5)和凝血时间(P〈0.05);与生地黄组比较,炒生地黄炭、煅生地黄炭均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5)和凝血时间(P〈0.05);与煅生地黄炭组比较,炒生地黄炭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炒生地黄炭和煅生地黄炭均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且制炭后地黄的止血作用增强,但两种制炭方法炮制的生地黄炭对其止血作用没有显著影响,故选择易于操作的炒炭法炮制生地黄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术麸炒过程中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变化规律及其与饮片温度、颜色变化的相关性,为阐明白术炮制原理及其炮制工艺的优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炒药机炒制白术,于不同时间点取样,得麸炒白术样品;采用HPLC测定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流动相甲醇-水(5∶95),检测波长284 nm。采用二维红外成像仪测量麸炒不同时间点的饮片温度;采用色彩色差计测量麸炒不同时间点的饮片颜色。结果:白术生品未检出5-羟甲基糠醛;随着麸炒时间延长,5-羟甲基糠醛含量缓慢增加,至饮片炒至15 min左右,饮片温度达到150℃左右时,5-羟甲基糠醛含量突然急剧升高,此时饮片颜色b*(颜色的黄蓝程度)进入显著下降阶段。结论:白术麸炒过程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呈规律性变化,且与饮片温度、颜色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黄芩炭(Charred Radix Scutellariae,CRS)体内止血作用与体外吸附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小鼠断尾出血模型和肝脏出血模型,以出血时间为指标,评价市售黄芩炭(CRS-SH)和马弗炉烧制品(250℃,300℃,350℃)对止血效果的影响;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黄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力。结果在小鼠断尾出血实验和肝脏出血实验中,与生黄芩(SB)组比较,黄芩炭均能显著减少出血时间(P0.01),且随着马弗炉烧制温度的增高,出血时间减少,出血时间长短顺序为:SBCRS-SHCRS-250CRS-300CRS-350;吸附力实验结果显示,吸附力大小顺序为:CRS-350CRS-300CRS-250CRS-SHSB。在一定范围内,黄芩炭的止血作用随着吸附力的增大而增大,两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97。结论黄芩炭止血作用与吸附力的相关性良好,吸附力的大小可以反映止血作用的强弱,该研究为黄芩炭质量控制的体外评价方法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炒炭对乌梅成分及凝血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水浸出物、有机酸、鞣质含量及小鼠的凝血时间为指标,对乌梅生品、炭品进行了测试比较。结果表明,乌梅炒炭后指标成分含量均明显降低;乌梅炭水煎液可明显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而生乌梅无此作用。乌梅中鞣质含量的高低与其凝血作用的强弱不成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19,(3)
目的:探讨马齿苋止血作用活性部位及适宜加工炮制方法。方法:将马齿苋用不同溶剂提取、不同炮制方法处理后灌胃给予小鼠,采用剪尾法及玻片法测定小鼠出血、凝血时间。结果:马齿苋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层部位能够明显缩短小鼠出血时间;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层部位能够明显缩短小鼠凝血时间。与空白组比较,各炮制品均能够显著缩短小鼠出血、凝血时间。与生品组比较,烫制品、炒焦品、炒炭品能够显著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只有武火炒炭能够显著缩短凝血时间。结论: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层部位是马齿苋止血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马齿苋经武火炒炭可以更好的发挥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藕节制炭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不同炮制方法炮制的炭制品的鞣质、钙的含量作了测定。并做了凝血实验比较。结果,藕节制炭鞣质、钙含量相对增加时,止血作用加强。从而说明中医传统经验认为藕节炒炭可增强收敛止血作用似与鞣质和钙的含量有关。由实验结果亦说明,藕节以炒重炭入药用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