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能引起家长的重视,及早发现小儿的听力障碍,进行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方法采用丹麦产Madsen AccuScreen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筛查仪对出生24h后的新生儿进行初次听力筛查,对阳性者,出院前复查一次。结果 5796例新生儿中,初筛阳性为705例,阳性率为12.12%。结论耳声发射具有客观性、敏感性、快速无创伤及环境要求不高、操作简单等特点,能有效地发现听力异常,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能及早发现听力异常的患儿,早期进行诊断与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使其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和即时康复的目的 ,保护和增进新生儿童的健康。方法对2010年在我院生产的2123例活产新生儿在出生24~72h进行听力筛查。结果 2013例通过,占94.81%;110例未通过者,占5.18%。结论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及早干预,减少聋哑人口,控制致残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地区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在2001年3月~2203年6月出生后48~72h的新生儿活产1683例应用耳声发射技术(O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一次未通过者进行复查,对复查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进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确诊.结果在1683例新生儿中,初次筛查通过1449例(占86.09%),初次筛查未通过234例(13.91%),其中223例进行复查,复查未通过者26例,占复查总数的11.66%,进行听力评估,其中有7例,确诊为听力损失(单、双侧),占筛查总数的4.15‰.在听力损失的7例中,听力损失原因不明的2例,先天性和家族史导致听力损失3例,孕期和围产期因素导致听力损失的2例.结论通过及早筛查,及早确诊新生儿听力损失程度,有利于早期康复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伤,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避免儿童语言发育落后,并探讨听力筛查开展的必要性。方法采用瞬间耳声发射(TEOAE)技术,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出生天数2~5d的正常新生儿1987例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筛查者生后42d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建议到专科就诊明确诊断,尽早医学干预。结果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1987例,初筛通过1969例,初筛通过率99.09%;复筛18例,复筛率100%;发现听力异常转诊2例。结论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异常的重要方法,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康复的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听力筛查影响因素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有效模式,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合理的措施.方法 采用丹麦 MADSEN公司生产的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对1440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测试,初次筛查异常者42 d进行复筛,仍异常者测试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确诊.结果 初次筛查通过12620例,通过率为87.64%,42 d复筛通过1762例,累计通过率99.88%.3个月复查累计通过率99.96%,未通过发生率0.04%.结论 新生儿听力筛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听力障碍患儿,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但日龄长短等原因会导致假阳性存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降低新生儿听力筛查复筛率的干预措施.方法 本院采用的筛查仪器为美国格雷斯-斯塔德勒公司生产的GSI 70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对所有活产新生儿进行畸变耳声发射检查.选取2012年1~8月在本院出生的4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听力筛查方法,观察组对其家长、测试环境、仪器,新生儿及操作人员等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的听力筛查复筛率.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复筛率为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 (P<0.05).结论 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操作前及操作过程实施各种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复筛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结果,了解其可能病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瞬态耳声发射(TEOAE)对2008年1月-2010年7月产科出生的正常新生儿10865例和因各种疾病入住本院新生儿科的高危儿1821例进行听力初筛,未通过者出生后42天用TEOAE联合自动听陛脑干诱发电位(AABR)进行听力复筛,比较和分析听力障碍的原因。结果正常组听力初筛通过率98.29%,复筛通过率98.37%,高危组听力初筛通过率85.66%,复筛通过率92.72%。正常组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与复筛通过率均明显高于高危组新生儿。结论通过对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进行病因分析,可以发现其原因,为新生儿听力障碍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提供了时机,使语言能力的发育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法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探讨其在小儿听力障碍诊断、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70例婴儿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法进行听力筛查,对第一次筛查未通过者,与出院前和出生后42 d分别进行复查,若两次复查仍未通过,则通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确诊。结果1170例婴儿通过检测,通过率为96.8%,未通过率为3.2%。经过脑干反应检查异常者3例,听力障碍发生率为2.56‰,其中单耳聋为2例,双耳聋为1例。结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法适合小儿听力筛查,有利于及早发现儿童听力障碍,以便早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闻渊 《中国医药指南》2012,(30):332-333
目的研究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听力筛查结果。方法比较案例分析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402例,其中监护病房的新生儿201例,记为研究组,身体健康的正常新生儿201例,记为对照组,比较组别间早产儿听力筛查结果。结果 42d后和3个月后听力筛查结果上,研究组新生儿单、双耳未通过率和总未通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3个月后听力筛查结果中,单、双耳未通过率和总未通过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损伤或听力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因此,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听力缺陷是新生儿出生时常见病之一,据资料统计,先天性听力缺陷的发病率在新生儿中占1%~3%左右[1],目前我国有近2000万人患有听力障碍,其中80万人为0~7岁儿童,而且每年还新增约3万名聋儿[2]。0~3岁是人类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在3岁前及早发现听力障碍,并及早干预,可避免聋哑残疾的发生,否则很难有逆转的希望。因此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意义的。我院从2010年8月起利用 TEOAE筛查仪对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进行了听力筛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探讨基层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适宜时间、初筛通过率、新生儿听力异常发病率,并分析听力筛查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技术(TEOAE)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5746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d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进行第3次筛查,未通过者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技术诊断,并对听力筛查者的相关影响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正常新生儿生后4-7d初筛通过率最高,初筛通过率为93.5%(5025/5374),高危儿初筛通过率为76.6%(285/372),两组差异显著。经听性脑干反应测试诊断为听力障碍6例,新生儿听力异常发病率为3.4‰。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可及早发现听力障碍,正常新生儿初筛时间以生后4-7d最佳,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高于正常新生儿,应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12.
缪凯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5):14-15,18
目的 探究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运作模式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10月~2010年9月妇产科接收的7299例新生儿,按照运作模式的差异分为运作前组及运作后组,应用Accu Screen便携式筛查仪对本院妇产科新生儿进行听力筛选,比较两组新生儿听力筛选的结果.结果 运作前组筛查人数3091例,筛查率为85.1%;初筛通过人数2720例(通过率为88.0%),未通过初筛者最后经复筛并转上级医院确诊为听力损伤者为5例,异常发生率为1.61‰;运作后组筛查人数3319例,筛查率为90.5%;初筛通过人数3153例(通过率为95.0%),未通过初筛者经确诊为听力损伤者6例,异常发生率为1.80‰.结论 专人负责模式实施后,新生儿听力筛选的初筛率和初筛通过率显著升高,因此,应加强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测试和管理的重视,督促患儿及时随访和复查,通过积极的干预措施、听力训练和修复重建,避免出现听力缺陷.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早期干预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沾化县2007~2009年出生的新生儿进行瞬态耳声发射(TEOAE)检查,探讨早期发现听力异常,早期干预的意义。方法对9420名(包括高危儿430名)新生儿进行瞬态耳声发射测试,对三次测查未通过者在出生后三个月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查并确诊,对听力异常儿建档及追踪管理。结果最后确诊听力障碍16例,总发病率1.70‰。经语言训练,10例轻度听力障碍者语言发育正常;中度听力障碍4例中,1例语言发育稍落后,3例语言发育基本正常;2例重度听力障碍者已佩戴助听器,语言发育迟缓。结论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可早期发现听力异常,早期干预,促进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14.
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聋儿听力干预情况分析5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中至极重度聋儿的听力干预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听力诊断中心诊断为双侧中至极重度聋的58例患儿,年龄3~72个月,中位数22个月,由专人采集病史,对家长进行电话调查,了解患儿确诊后是否接受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以及听力语言训练、语言发育及交流能力,聋儿的走向和成效跟踪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58例聋儿中(男31例,女27例),其中壮族24例、苗族9例、瑶族6例、侗族10例、仫佬族4例、毛南族2例,水族2例,回族1例。其中13例是通过听力筛查发现,其他45例经由家长发现。58例患儿中,接受选配助听器31例(53.45%),人工耳蜗植入2例(3.45%).在31里接受助听器的患儿中,助听后进行语训12例(38.71%),助听后无语训19例(61.29%);共有25例聋儿未得到干预(43.10%)。31例佩戴助听器的聋儿中只有6例语言发育较好,其余2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在这25例中有2例患儿进入当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采用看口型、手语交流。2例人工耳蜗植入者语言发育较好,未干预的25例处于聋哑状态。结论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中至极重度聋患儿,无助听干预和无语训比例偏高,言语障碍较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普遍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起步较晚,以及家长对聋儿佩戴助听器和语训必要性的认识不足,基层农村聋儿康复教育设施建设落后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床边沐浴抚触吃饱奶后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提高首次筛查通过率。方法选择我科出生的新生儿1000例,分两组。对照组500例每天上午由专职工作人员在专用房间里进行听力筛查,干预组500例,每天上午沐浴抚触吃饱奶后到床边筛查。结果干预组新生儿首次筛查通过率、再次筛查通过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沐浴抚触吃饱奶后再到床边筛查能降低新生儿听力筛查假阳性率,提高首次通过率,可减少住院期间重复测试和出院后的随访复查,从而减轻了家长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及筛查通过的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瞬间诱发性耳声发射( TEOAE)对2011年1月至10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新生儿进行耳声发射听力筛查,连续2次筛查不通过者42 d后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内做听力学诊断性检查项目以确诊,并做好资料登记.结果 初筛率90.62%,初筛通过率88.08%;复筛率97.86%,复查通过率88.36%;听力障碍检出率1.70‰.孕周是耳声发射听力初筛通过率的危险因素[B -1.524,Exp(B)=4.589,P<0.05],出生体重是耳声发射听力初筛通过率的保护因素[B=-0.647,Exp(B)=0.523,P<0.05].高危儿是耳声发射听力复筛通过率的危险因素[B =0.374,Exp(B)=1.453,P<0.05].结论 TEOAE可作为婴儿听力筛查测试和监测的重要方法,通过筛查能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婴儿听力障碍.高危情况对筛查通过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用ABR仪通过加载SmartScreen程序进行新生儿蜗后病变筛查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10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和解放军第316医院妇产科出生的2864例新生儿中的550例在出生后42d后接受AABR筛查,用美国智听公司诊断用ABR仪加载SmartScreener测试程序进行。AABR采用35dBnHL的短声刺激,刺激率为19.3次/s,叠加500—2000次,在标准隔声室内进行测试。对于筛查不通过者转诊至上级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听力评估。结果550例新生儿中535例通过了初筛,筛查通过率97.27%(535/550),所有测试未通过者转往北京市指定的听力筛查中心,转诊百分比5.24‰(15/2864),诊断听力正常12例,确诊感音神经性聋、先天性小耳畸形和唇腭裂各1例次,占同期出生新生儿的1.05‰(3/2864)。AABR筛查通过的535例婴儿,随访半年以上,听力发育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诊断用ABR仪加载SmartScree—net测试程序不需要添加额外设备,利用产妇产后42d到医院复查时对婴儿进行筛查,如发现筛查异常还可立即进行诊断性ABR检查,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卓影  王伟  刘洋  黄庆林  王婷  孙巍 《淮海医药》2010,28(5):382-383
目的了解经新生儿疾病筛查确诊治疗的苯丙酮尿症(PKU)患儿的智力发育情况与其临床治疗依从性关系。方法自1999年-2009年经新生儿疾病筛查确诊的苯丙酮尿症患儿45名,选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估患儿智力发育情况。结果 45例PKU患儿,除2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之外,治疗的42例患儿,有73.8%患儿智能发育达正常水平。生后40 d内即开始治疗的11例PKU患儿,和家长完全配合治疗的31例患儿,全部智能发育正常。完全配合治疗组、不配合治疗组患儿智力发育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早期发现PKU患儿的有效方法 ,患儿开始治疗时间的早晚及家长配合治疗程度直接影响患儿治疗效果。若患儿能在生后1个月内治疗,同时家长给予配合,可以避免智力低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