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永秋 《智慧健康》2022,(30):15-19
目的探究在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监测中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99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组成观察组,另选同期住院治疗的单纯高血压患者90例组成对照组,患者全部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血压,对比两组患者日间和夜晚血压值以及24小时血压平均值,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发生白大衣高血压的概率。结果观察组24小时舒张压和收缩压平均值相比于对照组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日间与夜晚的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更高,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夜间与日间的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小时舒张压总负荷显著大于对照组,24小时收缩压总负荷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白大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监测中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可以获得良好应用效果,患者24小时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变化、波动情况都可以准确记录下来,为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病情进展预测提供了可靠依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动态血压监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350例孕妇在21~27孕周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妊娠结局与动态血压监测指标的关系.结果 323例孕妇中有28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其余295例患者为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24小时血压平均值(收缩压t=13.69、舒张压t=13.58、平均动脉压t=13.80),日均血压值(收缩压t=13.12、舒张压t=9.32)及夜均血压值(收缩压t=10.27、舒张压t=13.56)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以24小时平均舒张压等于8.9kPa为切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94.6%;以24小时平均动脉压等于11.2kPa为切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敏感性为89.3%;特异性为93.9%.结论 在孕中期,利用动态血压监测的24小时平均舒张压和24小时平均动脉压均可较好的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策略.方法 选择476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其24 h、白天、夜间平均血压和平均脉压及血压变异性.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均值收缩压(SBP)和血压均值舒张压(DBP)的波动曲线均呈“双峰双谷”状,血压节律呈非杓型者382例,杓型者94例.老年组和高龄组的非杓型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73.47%和91.21%,非杓型高血压检出率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参数在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高龄组的24 hSBP、dSBP、24 hAPP高于老年组的24 hSBP、dSBP、24 hAP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呈现非杓型高血压表现为主的异常改变,表现为以单纯收缩压增高为主、舒张压不高甚至降低、脉压增大;且随年龄增高,这些血压异常改变的特征更趋显著.24h动态血压监测可为不同血压波动类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更精细的个体化防治方案提供更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4.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简称ABPM)技术能揭示血压的总体高度、波动状况和昼夜变化。本文通过 6 0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 (诊室高血压 )ABPM的资料分析 ,旨在了解其血压水平 ,昼夜节律及其动态变化与高血压靶器官的相关性 ,并为设计较理想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6 0例老年患者均为内蒙古医院干部保健所住院病人 ,年龄 6 0~ 89岁 ,平均年龄 70 8.5岁。其中男 38例 ,女 2 2例。所有患者均停服降压药 1W以上。ABPM采用无创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 (德国MOBIL) ,2 2cm× 12cm袖带 (臂围 2 4~ 32cm)。缚于受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糖尿病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ABP)的影响及变化特点。方法对100例高血压病和110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两组患者的ABP进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ABP参数比较,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24小时平均血压、日间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的总体水平高于高血压组(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降低血压和降低血糖对糖尿病病人的血压和微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门诊及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进行动态血压对比分析。方法:对86例门诊治疗及112例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经降压治疗,门诊患仍有70.9%血压高于正常,只有29.1%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住院患50.9%血压高于正常。结论:必须重视老年高血压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李莲  王丽艳 《现代预防医学》2015,(13):2475-2477
摘要:目的 比较肾血管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的相关关系。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于本院诊治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43例设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3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即24小时、白昼、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测定平均值,脉压测定平均值,动态血压负荷情况和夜间血压下降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动态血压即24小时、白昼、夜间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测定平均值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动态脉压测定平均值比对照组高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动态血压负荷情况即24小时、白昼及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夜间血压均发生不同程度降低,其中对照组血压降低平均值多于研究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检测值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夜间有所降低但不明显,临床应加强对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对31例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31例高血压一级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24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均显著高于高血压一级患者,且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而高血压一级患者的昼夜节律存在。结论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更容易损害靶器官,夜间舒张压越高,靶器官损害越重,更容易发生脑卒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24h动态血压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高龄老年(A组≥80岁)高血压患者(n=96)治疗中动态血压各参数并与老年(B组60~79岁)高血压患者(n=118)对照。结果两组患者血压控制良好,24小时、白天、夜间平均脉压(A组分别为62.26±9.60、61.58±9.34、62.98±10.97mmHg,B组分别为56.74±9.51、57.94±10.22、54.54±9.13mmHg);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A组92.71%、B组61.86%);降压达标时舒张压≤60mmHg的发生率(A组白天50.00%、夜间97.22%,B组白天15.38%、夜间62.96%);A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各参数异常较老年高血压患者严重,降压达标时有可能出现舒张压过低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24h动态血压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高龄老年(A组≥80岁)高血压患者(n=96)治疗中动态血压各参数并与老年(B组60~79岁)高血压患者(n=118)对照.结果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良好,24小时、白天、夜间平均脉压(A组分别为62.26±9.60、61.58±9.34、62.98±10.97mmHg,B组分别为56.74±9.51、57.94±10.22、54.54±9.13mmHg);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A组92.71%、B组61.86%):降压达标时舒张压≤60mmHg的发生率(A组白天50.00%、夜间97.22%,B组白天15.38%、夜间62.96%);A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各参数异常较老年高血压患者严重,降压达标时有可能出现舒张压过低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监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临床意义。方法 4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49例血压正常的老年人作为观察组。采用动态血压检测仪监测记录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压(MBP)。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24h平均值、白天平均值及夜晚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舒张压24h平均值、白天平均值和夜晚平均值相近且两组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正常血压昼夜节律变小或消失;对照组患者昼夜节律正常。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征为单纯收缩压增高,血压昼夜节律变小,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析其血压特点和昼夜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79例无并发脑卒中的高压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24h平均血压、日间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24h血压波动节律多数消失,无并发脑卒中的高压患者24小时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基本正常.结论:24h动态血压监测不仅能准确、连续、客观地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状况,还能了解患者血压昼夜负荷、血压昼夜节律情况,对指导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预防和治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学平 《现代保健》2010,(17):86-87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防治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者160例,全部病例均采用日本NISSAN公司生产的DS-250动态血压记录仪进行记录,全部病例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统计左室肥厚及室间隔增厚的发生情况.结果 动态血压监测中的血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日间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24 h平均血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室肥大,室间隔增厚及心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可较准确的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9,(12):1681-168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的血压、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SBP、 DBP、 24h-SBPV及24h-DBP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UN、 Scr及24 h尿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和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监测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分析其对临床老年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的应用价值。  方法  监测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519例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按照60岁为分界点,分成≥ 60岁老年组264例, < 60岁中青年对照组255例,对血压、血压昼夜节律、脉压、血压变异系数、血压负荷值、平均心率、晨峰血压等系列指标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老年组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为76.5%,与对照组比较,舒张压、舒张压负荷值、脉压、24 h平均心率、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晨峰舒张压等指标两组间均有差异(均有P < 0.05),且老年组中不同血压节律类型的24 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夜间脉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等指标均有差异(均有P < 0.05)。  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对老年高血压人群临床合理用药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纬 《现代保健》2014,(29):10-13
目的:探讨年龄对血压晨峰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本院查体的3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60岁组148例和〈60岁组172例。所有患者均监测24 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血压晨峰发生情况并分析年龄与血压晨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60岁组的年龄、甘油三酯、舒张压、动态血压参数均明显高于〈6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60岁组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发生率53.4%明显高于〈60岁组的41.9%,血压晨峰值(33.1±18.1)mm Hg明显高于〈60岁组的(27.1±15.5)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压晨峰与高血压患者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583,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显示,年龄、空腹血糖、24 h收缩压是引起血压晨峰现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年龄与血压晨峰的发生显著相关,因此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监测24 h血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平稳降压的效果。方法对52例经过常规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非洛地平为基础联合小荆量的氢氯噻嗪的降压治疗2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超声检测其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质量指数及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结果非洛地平治疗24周后,患者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血压变异率和血压负荷均较治疗前减少,谷峰比值及夜间血压下降率较治疗前增加;射血分数明显增加,左室质量指数和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均减小。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以非洛地平为基础的治疗可达到平稳降压的效果,并可改善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血压变异性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患者30例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以及60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即研究组(30例),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血压变异性患者,对照组(30例),正常老年人,并且对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临床中,研究组高血压伴糖尿病组患者24hSSD、dSSD、nSSD、24hSCV、dSCV、nSCV 均高对照组,行 Pearson 相关分析后与 MMSE 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35、-0.246、-0.341、-0.158、-0.222、-0.238;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患者认知功能减退,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其血压变异性可影响老年患者认知功能,血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刘志宏  郭霞 《现代养生》2015,(4):128-129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血压变异性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患者30例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以及60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即研究组(30例),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血压变异性患者,对照组(30例),正常老年人,并且对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临床中,研究组高血压伴糖尿病组患者24h SSD、d SSD、n SSD、24h SCV、d SCV、n SCV均高对照组,行Pearson相关分析后与MMSE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35、-0.246、-0.341、-0.158、-0.222、-0.238;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患者认知功能减退,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其血压变异性可影响老年患者认知功能,血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与年轻、老年女性高血压的变化特点。方法:应用动态血压仪监测年轻女性高血压患者34例、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3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39例,其偶测血压均在140~160/90~100 mmHg之间。将三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各时段平均值绘制成曲线图。结果:三组的血压变化呈昼夜节律,中午时段和夜间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组的血压节律变化较小,夜间舒张压高于年轻高血压组和老年高血压组;老年高血压组平均舒张压、心率低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和年轻高血压组。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指导对不同人群高血压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