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郑东鹏 《上海医药》2012,33(10):29-31
目的:分析老年人(〉60岁)高尿酸血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组分的患病情况,探讨老年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对华泾镇社区2006位老年人进行统一体检和病史采集,收集研究对象的血尿酸、BMI、血压、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及糖尿病、高血压的病史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9.59%,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高尿酸血症组中肥胖的患病率为61.07%;高血糖的患病率为59.54%;高血压的患病率为76.34%;高三酰甘油的患病率为35.11%;高胆固醇的患病率为8.65%,与非高尿酸血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能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张永生  沈超  王金鹏 《河北医药》2012,34(3):386-387
目的 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人群血尿酸水平及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方法 240例老年人按MS与血尿酸水平分为MS高尿酸血症组(Ⅰ组)88例、MS正常尿酸血症组(Ⅱ组)72例与老年健康对照组(Ⅲ组)80例,均进行基本参数与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与Ⅲ组比较,Ⅰ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血肌酐(Cr)、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蛋固醇(HDL-C)与游离脂肪酸(FFA)显著升高(P<0.05),而稳定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显著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TG、FFA与HOMA-IR明显升高(P<0.05),HDL-C明显降低(P<0.05);Ⅰ组合并冠心病显著高于Ⅱ组(P<0.05);TG、HDL-C、HOMA-IR是老年MS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MS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患心脑血管的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MS)与高尿酸血症(HU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已规范建立健康档案的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160例,对研究对象进行年度体检,按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组。比较两组人群的体重指数、腰围、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及合并相关疾病的情况。结果高尿酸血症组的体重指数(BMI)、腰围、舒张压(DBP)、餐后2小时血糖(2hPG)、甘油三酯(TG)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且高尿酸血症组合并冠心病的患病率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相关,老年男性MS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心血管病的风险增加,应积极进行社区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驻京离退休老干部中高尿酸血症现状及有关危险因素.方法:对驻京部队所属34个干休所内1 319名离退休老干部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血脂、体重指数、肾功能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驻京部队离退休老干部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6.37%,超重及高血脂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高于正常组(P<0.01),高尿酸组肾功能损害明显增加(P<0.01).结论:驻京部队离退休老干部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低于普通人群,肥胖、血脂均为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及其他代谢综合征成分的关系。方法以80例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HU组)为对照,对70例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HU/HT组)进行临床分析。分别测量两组的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臀围、空腹血糖(FPG)、血尿酸(UA)、血尿素氮(BUN)、肌酐(CRE)、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进行比较。结果①HU/HT组UA、TG、TC、FPG均高于HU组(P<0.05),提示高血压可以使血尿酸水平升高,高尿酸合并高血压时进一步加重糖脂代谢紊乱;②HU/HT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臀围均显著高于HU组(P<0.01),提示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是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③HU/HT组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高于HU组(P<0.01),提示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关系更为密切。结论肥胖、高血压是高尿酸的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时与糖脂代谢紊乱等代谢综合征(MS)成分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驻京离退休老干部中高尿酸血症现状及有关危险因素.方法:对驻京部队所属34个干休所内1 319名离退休老干部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血脂、体重指数、肾功能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驻京部队离退休老干部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6.37%,超重及高血脂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高于正常组(P<0.01),高尿酸组肾功能损害明显增加(P<0.01).结论:驻京部队离退休老干部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低于普通人群,肥胖、血脂均为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高血压与高尿酸血症患病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16岁以上的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及来源于同期我院体检中心的单纯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的所有实验对象的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身高、体质量、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及尿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单纯高血压组与健康组相比较,高血压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升高(P<0.01);单纯高尿酸血症组与健康组相比较,其血糖、胆固醇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压明显高于正常组;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组血尿酸、血糖浓度、胆固醇浓度、血压、BMI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各项指标均高于单纯高尿酸血症组(P<0.01)和单纯高血压组(P<0.01)。结论成人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旨在了解大型钢铁企业职工各年龄组、各种职业、各个工种及不同性别的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以便因人而异进行及早防治,延缓发展成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进程,提高生活质量及身体素质.方法 本研究2005年2月至5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横断面调查本钢主体单位20岁以上工人和干部3000人,选取有完整的身高、体质量、血糖,血脂、血压,腰围资料的人群共2028例,其中男性1142例,女性886例进行分析.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根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代谢综合征全球统一定义.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代谢综合征及各种相关疾病的标化患病率取调查资料完整者2028例,其中男性1142人,女性886人,平均年龄(50±14)岁,经2000年全国人口标准化后,本钢职工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0.23%,男性(15.2%)明显高于女性(5%),P<0.01.超重、中心性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患病率分布为23.65%、16.86%、10.31%、23.93%、27.65%.②年龄、性别分层后MS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率、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率不同.将调查人群按年龄分成20~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4个组.结果 显示,上述疾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50岁以上人群中为50岁以下人群的2~3倍.20~60岁各年龄段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3.45%、5.66%、7.87%,11.65%.男性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在20~30岁、30~40岁2组中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10.7%:1.3%,16.0%:3.9%)P<0.01;而50岁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患病率的性别差异无意义.③人群中代谢异常的分布状况本调查发现,在本钢职工中无代谢异常的只占30.8%,存在1种代谢异常者占25.6%,存在2种或2种以上代谢异常者占34.6%,具有3种或3种以上代谢异常者占18.03%.男性具有3种或3种以上代谢异常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27.4%,女性11.2%)P<0.01.结论 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率不同.50岁以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明显增高;男性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在20~30岁、30~40岁2组中显著高于女性;而50岁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患病率的性别差异无意义.出现这种现象考虑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加、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肥胖、超重及各种代谢紊乱密切相关,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饮食现状不合理,需要改变.而代谢异常必须加强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9.
单梦雅  钱香  朱琼  蒋理 《安徽医药》2023,27(2):315-318
目的分析青年职业女性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糖类、脂类、肾功能等代谢失调之间的关系,探讨及早控制青年职业女性血尿酸( SUA)水平的重要性。方法选取 2020年 5月至 2021年 4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参加体检的 20~45岁青年职业女性共 29 987人,按研究对象年龄段分五组,比较不同年龄段青年职业女性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三组,比较不同等级尿酸水平者空腹血糖( FBG)、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血肌酐、血尿素异常率。结果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总体患病率为,7.69%,5个年龄段( >20~25岁、 >25~30岁、 >30~ 35岁、 >35~40岁、 >40~45岁)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 9.35%、9.03%、7.93%、7.40%、5.78%;3个 SUA组( ≤275 μmol/L、> 275~360 μmol/L、>360 μmol/L)FBG受损率分别为 0.68 %、1.49%、3.25%;高 TC率分别为 5.54%、7.39%和 11.37%;高 TG率分别为 1.43%、3.61%和 10.67%;低 HDL-C率分别为 1.97%、3.74%、7.20%;高 LDL-C率分别为 2.39%、3.79%、6.20%;高血肌酐率分别为 1.86%、4.52%和 7.94%;高血尿素率分别为 0.68%、0.86%和 1.52%。结论青年职业女性中 >20~25岁年龄段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最高, SUA水平较高者更倾向于合并代谢异常。血尿酸水平中等程度升高者代谢失调与低血尿酸水平人群有明显差异,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本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情况,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4-10月在本社区进行体检的2 433例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HUA组290例和正常尿酸组2 143例,采用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HUA的影响因素.结果:2 433例受检者中,HUA患病率为11.92%,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18.58%和6.77% (P=0.000),HUA组男性比例、平均年龄、高血压患者比例、BMI、血肌酐、尿素、Y-谷氨酰转肽酶、总蛋白、白蛋白、TG水平均较正常尿酸组升高,而HDL水平较正常尿酸组明显下降(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肾功能下降、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白蛋白升高、高TG血症为HUA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该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HUA患病率相对不高,超重、肾功能下降、高TG血症可能是发生HUA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福州市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并探讨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44例老年体检人群的健康体检资料。结果高尿酸血症210例,总患病率28.23%。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31.72%,女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在男性还是女性老年体检人群,各年龄段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尿酸血症组肾功能指标异常46例(21.90%),血尿酸正常组肾功能指标异常44例(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福州市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且男性高于女性。高尿酸血症与肾功能损害明显相关,降低血尿酸水平对防治肾脏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江门市健康体检人群血脂异常及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聚集性状况.方法 对2010年5-7月健康体检人群3959人分析血脂异常分布情况与高血压、血糖异常、肥胖、高尿酸血症的关系.结果 调查人群高胆固醇血症(TC)、高甘油三酯血症(TG)、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LDL-C)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HDL-C)的患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HUA)者与血压及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新诊断的T2DM患者170例,根据血尿酸(SUA)水平分为SUA正常组(NUA组)和HUA组,比较两组血脂、肾功能等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新诊断T2DM患者中合并HUA的患病率为20.0%.HUA组舒张压(DBP)、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UAER)、甘油三酯(TG)均高于NUA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NUA组(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BP、BMI、WC、TG、HDL-C、Scr及UAER是HUA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新诊断T2DM患者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及肾脏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代谢综合征与感染及其抗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信 《上海医药》2006,27(4):153-15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群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脂肪肝、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这类疾病大多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和高胰素血症相关的糖代谢、脂代谢紊乱综合征,即代谢综合征。上海市20岁以上的成人中,患病率达17%。代谢综合  相似文献   

15.
健脾补肾清热利湿法防治痛风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是一种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和经绝期后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欧美国家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约为2%~18%,痛风的患病率为0.2%~1.7%,在我国20岁以上人群约2.4%~5.7%存在尿酸过高(台湾省30岁以上高尿酸血症为17.3%),老年人高尿酸血症可达到24%以上,各年龄段痛风总的患病率约为0.84%.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分析深圳市中青年代谢综合征(MS)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在某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16名中青年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并分析MS的患病情况,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发病类型以及血脂指标异常MS患病率的差异.结果 受检者中119例符合MS诊断标准,患病率为9.79%,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分别为11.89%和3.09%.各年龄患病率以45~54岁组为最高(36.05%),21~34岁组最低(5.27%),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增高趋势.MS主要类型为:肥胖、高TG、低HDL-C异常组合.MS患者与非MS患者肥胖、血糖、血压、TG以及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深圳市45~54岁年龄段职工要进行重点干预,应注意加强健康教育,适当体育锻炼,从而有效预防M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江苏省常州市青龙社区居民4年来尿酸变化,为社区老年人防治高尿酸血症提供依据。方法连续观察该社区50岁以上4 000名以上居民2015—2018年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变化,通过与性别、年龄段、体质量指数和生化指标进行纵向分析,分析尿酸变化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该社区50岁以上调查人群中,与2015年相比,2018年高尿酸血症标准化患病率增加约3.7%(P<0.01),其中女性人群增加趋势尤其明显(P<0.01)。在<70岁人群中,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持续尿酸增高的人群,收缩压及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增加,而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显著下降。结论 4年来该社区50岁以上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在逐渐增加,尤其以女性人群明显。持续尿酸增高影响该社区人群血压及血清甘油三酯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尿酸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之间的关系,以便有效预防代谢综合征及痛风相关疾病的发生,为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清晨空腹抽取肘部静脉血,分离血清后,以尿酸氧化酶法检测.测定体质量和身高,根据体质量/身高的平方计算出BMI.结果 男、女性BMI在28 kg/m2以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最高,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随着BMI增加而递增,血尿酸水平与性别和年龄相关,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BMI呈一定相关性,高尿酸血症人群存在明显的超重或肥胖,应引起关注,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疆墨玉县维吾尔族男性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对481例维吾尔族男性住院患者的体质量、身高、腰围、血压等进行测量,并检测相关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尿酸(SUA)、空腹血糖(FBG)、脂代谢指标等。结果高尿酸组BMI(体质指数)、WHR(腰臀比)、DBP、SBP、FBG、TC、TG、LDL-C与代谢综合征组的相关指标均高于尿酸正常组,并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高尿酸组与尿酸正常组相比,腹部脂肪堆积、肥胖、高血糖、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压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脂肪堆积、肥胖、高血糖、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危险因子是墨玉县维吾尔族男性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高尿酸血症及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翟木绪  李艳玲  陈慧  郭宏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077-2079
目的 了解日照市企事业单位职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情况及其主要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日照市辖5区15个事业单位,20个企业下属单位年龄在18周岁以上的工作人员、雇员以及全部离退休人员共8 259例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采血进行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肝炎系列检查,同时行心电图、腹部超声、胸部X线等检查.采用2003年中华肝脏病学会和酒精性肝病学组规定的NAFLD诊断标准,统计NAFLD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日照市企事业单位职工NAFLD的患病率为18.1%,其中男性为23.0%,女性为7.6%,男女之比为3.03:1.男性NAFLD患病率在40~50岁达到峰值,女性到50岁以后才明显升高,70岁以后达到峰值.50岁以前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1),50岁后男女性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高尿酸、HDLc、超重或肥胖、高血糖、高甘油三酯与NAFLD关系密切,其中,高血糖者NAFLD的患病危险是血糖正常者的2.542倍(95%CI=2.024~3.193),高TG血症者NAFLD患病危险是非高TG血症者的2.5倍(95%CI=1.952~3.212).结论 日照市企事业单位NAFLD的患病率较高,且以中老年多见,并与性别、高尿酸、HDLc、超重或肥胖、高血糖、高甘油三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