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变化与糖尿病肾损伤的关系。方法: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94例患者分为3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30mg/24h为单纯糖尿病组、30mg/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300mg/24h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300mg/24h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RBP和Cys-C测定均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在单纯糖尿病组无明显升高(P>0.05),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有所升高(P<0.01),在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升高最明显(P<0.01);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中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较单纯糖尿病组明显升高(P<0.01);临床糖尿病肾病组较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是检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良好指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亦是评估肾损害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急进特高海拔健康人微循环变化特点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原自然环境下,17名健康男性,年龄25~54岁,由2261m急进3700m、4600m后,五天内急进阿尼玛卿山5200m,分别对上述四个海拔平段动态观察球结膜微循环。结果表明:①球结膜微循环随海拔高度上升变化显著,加权总积分值呈递增变化;②球结膜微血管数目与海拔升高无相关性(P>0.05);③微血管动脉管经急进特高海拔逐渐变细,尤以到达4600m及5100m时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1),微血管静脉管径随海拔升高逐渐变宽,当急进5200m时,其管径不再扩张而逐渐回缩;④微血管囊状扩张也随海拔升高而增多,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重度聚集,致使微血管管壁通透性改变、局部出血、渗出、水肿。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了微量指血法测定了青海天峻地区(海拔3460m)的世居藏族、移居汉族和西宁地区(海拔2260m)以及苏州市(海拔5.8m)共359健康人的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RBC—SOD)结果表明:①世居藏族成人RBC—SOD较移居汉族低,其中青壮年组差异显著(P<0.01),中老年组差异不明显(P>0.05)②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中、老年人体内RBC—SOD活性降低(P<0.01)。③随增龄RBC—SOD活性下降(P<0.01)。本文对上述改变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GFR和ERPF与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蛋白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N)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与尿微量蛋白的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NIDDM)69例,根据尿白蛋白(Alb)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Alb尿组(Ⅰ组,UAER<20 μg/min);微量Alb尿组(Ⅱ组,UAER 20~200 μg/min);大量Alb尿组(Ⅲ组,UAER>200 μg/min).行放射性核素动态显像测定GFR、ERPF,同时测定尿Alb、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结果Ⅰ组GFR和ERPF值比对照组增高,与尿微量蛋白呈负相关.Ⅱ组GFR比对照组增高,与尿微量蛋白呈正相关;ERPF略低于对照组,与尿微量蛋白呈负相关.Ⅲ组GFR和ERPF明显降低,与尿微量蛋白呈负相关.Alb、α1-MG、β2-MG与SCr、BUN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GFR、ERPF是反映DN变化的灵敏指标,与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判断DN进展程度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及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尿液系列微量蛋白水平,探讨它们在两种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7例HSPN、32例HSP患儿,30例正常儿童尿液中的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D-D二聚体8种微量蛋白含量,比较3组各微量蛋白之间有无差异,HSPN组尿液Alb与其他微量蛋白有无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SPN组尿液Alb、IgG、IgA、IgM、RBP、NAG、D-D二聚体排泄显著升高(P<0.01);HSP组尿液IgA、RBP排泄升高(P<0.05),Alb、TRF、IgG、IgM、NAG、D-D二聚体无显著差异(P>0.05)。与HSP组相比,HSPN组尿液Alb、IgG、IgM、D-D二聚体排泄显著升高(P<0.01),IgA、NAG亦升高(P<0.05),Alb、IgG、IgM、D-D二聚体、IgA、NAG可能为早期反映HSP肾损害的指标。HSPN组尿液Alb水平与RBP呈正相关(r=0.513,P<0.01)、NAG(r=0.436,P<0.01),与TRF、IgG、IgA、IgM、D-D二聚体无相关性(P>0.05)。结论:HSPN与HSP患儿尿液部分微量蛋白含量不同,Alb、IgG、IgM、IgA、NAG、D-D二聚体微量蛋白排泄量增加可能无创性反映HSPN的病程及向HSPN发展的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进驻高原作训期间健康官兵血脂的检测分析,了解高原高寒低氧环境对官兵血脂代谢的影响特点,为部队高原训练、处置突发事件的卫勤保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驻西宁地区(海拔2260 m)和格尔木地区(海拔2860 m)的急进、驻训2年、3年男性官兵300名,分成6组,每组50名;西宁地区一组、二组、三组,格尔木地区一组、二组、三组,各组分别代表两地的急进、驻训2年、3年及以上兵;检测分析血清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及红细胞胆固醇(E-CH)。结果西宁地区官兵在TC、HDL-C指标上二、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组的结果明显低于三组,TG指标在一、二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组TG明显低于二组,说明急进西宁地区官兵的血脂变化特点为:驻训第二年时降低更为显著;格尔木地区官兵的血脂指标在TC、HDL-C、LDL-C上一组分别与二、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组较二、三组明显降低,说明格尔木地区官兵血脂的变化特点为,一组官兵血脂指标就已发生明显降低,以TG指标为主。结论随着海拔的升高,男性官兵的血脂指标呈下降趋势;不同海拔地区官兵血脂指标的变化存在不同的特点,当海拔高度2800 m以上时,一组官兵的血脂指标降低更为显著,提示应加强急进高原地区官兵血脂指标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6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在强化治疗前、治疗开始后1、3、7、14、21、28d晨起取静脉血检测血清白蛋白(AL)、转铁蛋白(T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留取当日24h尿液,检测尿3-甲基组氨酸排泄值和24h尿总氮含量。结果严重创伤后,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均出现下降、逐渐回升恢复过程。2组比较,强化组蛋白回升时间早于对照组,血清中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每日尿总氮、尿3-甲基组氨酸排泄值伤后出现上升,但强化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减轻伤后增强的蛋白质分解代谢,一定程度上逆转负氮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海拔高度对正常成年医务人员实施心肺复苏术(CPR)前后基本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3月新疆军区总医院健康成年医护人员90人,随机分为平原常氧组、3700m高原组、4300m高原组,每组30人.参照《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10版)》基础生命支持标准,记录各组1个循环CPR操作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和指脉氧饱和度(SpO2)数值,比较1个循环CPR操作前后各组基本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 3组施救者实施1个循环CPR操作后HR、RR均明显增快(P<0.05),但MAP及SpO2无明显变化(P>0.05).随着海拔增加,4300m高原组的HR、RR快于3700m高原组和平原常氧组(P<0.05),3700m高原组的HR、RR快于平原常氧组(P<0.05).但3组间MAP及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海拔高度升高,施救者HR、RR增加,但海拔高度对施救者MAP及SpO2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高海拔地区部队官兵睡眠状况,探讨高海拔地区官兵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以高海拔地区(海拔3 000 m以上)396名官兵为观察组,以210名西宁地区海拔2 270 m官兵为对照组,依据通用的调查量表自制成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海拔地区官兵睡眠不足综合征、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睡眠梦多梦魇症、失眠、鼾症、睡眠肌痉挛综合征、睡眠梦语症和倒班综合征患病率均高于西宁地区(P<0.05);高海拔地区官兵头痛、多梦惊醒、消化不良、打鼾、夜间如厕、咳嗽、发冷、发热和其他身体不适症状患有率高于西宁地区(P<0.05);高海拔地区生活条件差和入睡环境差回答率高于西宁地区(P<0.05)。结论 高海拔地区官兵睡眠质量低于西宁地区,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了高海拔地区官兵睡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西宁地区与平原地区颅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方法: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定颅脑外伤后认知功能状态,对比分析西宁地区(海拔2 260m)61例及平原地区上海(海拔4m)67例脑外伤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结果:西宁地区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MMSE总分、记忆力、回忆得分明显低于平原地区(P<0.05);在定向、计算、复述、命名方面得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西宁地区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较平原地区有其相对的特殊性,高原缺氧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高原地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文对刚察、甘德及西宁三个不同海拔地区进行了健康人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方法:郭峰法、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结果:经细胞C3b受全花环率甘德低于刚察、而刚察又低于西宁,P〈0.001和〈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作者认为高原低氧、低氧压影响红细胞免疫功能,C3b受体活性降低,海拔越高,降低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高原缺氧对正常人血浆心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心钠素是近年来发现从心脏分泌的一种新激素 ,具有强大的利尿、排钠、扩张血管作用。本文观察高原缺氧对人体心钠素含量水平的影响。方法 :血液标本分别取自三个不同海拔地区正常人的空腹静脉血 ,北京地区 (海拔 31m) ;青海省西宁市地区 (海拔 2 2 6 0m) ;青海省果洛州 (海拔 3719m) ;用直接放免法测定血浆中心钠素的含量。结果 :低海拔组 (北京地区 )正常人血浆心钠素含量明显低于中等海拔组 (西宁地区 )及高海拔组 (果洛地区 )正常人 ;其 (P <0 .0 0 1)。结论 :不同海拔高度对正常人体血浆心钠素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缺氧可能是不同海拔正常人血浆心钠素水平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14.
不同海拔地区对兔大段骨缺损修复再血管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海拔对兔大段骨缺损修复时再血管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青海大武(海拔 3719m)、西宁 (海拔 2 2 6 0m)和重庆 (海拔 347m) ,采用当地家兔制成单侧桡骨缺损不愈合的模型 ,局部应用由脱钙骨基质骨粒、骨水泥、自体红骨髓和医用生物膜制成的复合材料。术后 2周、4周、8周用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 (single photonemissioncomputerizedtomography ,SPECT)测定骨缺损局部的血流量变化 ,组织学观察缺损区骨痂生长和血管植入情况。结果 :SPECT显示 ,在愈合早期 (2W )各组间的血流量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在骨折愈合晚期 (4W ,8W )随着海拔的升高 ,骨缺损局部血流量逐渐减少 ,各组间的血流量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1)。组织学检查 :重庆组和西宁组术后 8周骨痂外层为板层骨 ,中央为编织骨 ,内有骨髓组织 ,复合材料微孔内有大量新生血管植入 ,而大武组的缺损区骨痂大多为软骨组织和纤维组织 ,复合材料的微孔内仅有少量血管植入。结论 :高海拔缺氧对骨缺损修复时再生血管的植入有明显的影响 ,这可能是高原地区骨缺损修复不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健康人群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方法北京组(海拔50m,n=34)、沱沱河组(海拔4700m,n=34)志愿者,应用美国Courter公司生产的ACL9000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纤溶酶原(PLG)、纤溶酶抑制物(PL—IN)、D-二聚体(DD)七项凝血-纤溶指标。结果:沱沱河组PT、TT、APTT、DD均高于平原组,FBG、PLG、PL—IN均低于平原组,(P〈0.05)。提示高原缺氧血液高凝,纤溶亢进。结论:健康人群进入高海拔地区凝血-纤溶系统指标较明显的变化,高原地区缺氧,机体血管内皮损伤、红细胞增生等可能是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提示在高原地区疾病诊治,尤其是重危病人的抢救中应高度重视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不同海拔高度地区低氧环境对高原筑路民工劳动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工地筑路民工的对象,分别在海拔2260m、3600m及5000m地区筑路工段设立实验工以海平地区作对照,观察环境不同程度低氧对PWC170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2260m、3600m地区,PWC170功率与海平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海拔5000m地区WPWC170下降18.6%,与海平比较差异显著(P〈0.01),从而认  相似文献   

17.
高原地区人群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采用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花环试验测定了沱沱河(海拔4700m)和西宁(海拔2260m)两地人群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并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显示高度高原沱沱河地区人群RCIA花环率与中度高原西宁地区人群花环率相比呈机显著性下降(P<0.001),急进高度高原后,RCIA功能亦呈明显下降,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升高组,RCIA活性亦显示明显降低,提示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最后就高原地区人群RCIA功能下降的原因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8.
用ELISA法检测微量尿白蛋白(Alb)、IgG、IgA、IgM,用酶标抗体染色作尿管型蛋白成份分析,对12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观察。结果提示,高血压患者尿Al1b、IgG、IgA、IgM显著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血压高低、病程长短有密切关系。治疗后可降至正常。患者管型中不含IgG、IgA、IgM与Alb。两法联合应用,有助于区别肾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可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肾功能改变进行早期预测与监护。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采用HPLC法对急进阿尼玛卿山高原考察队员机体血清中腺苷酸含量的测试,结果阿尼玛卿山地区世居藏族(Ⅴ组)人体血清腺苷酸ADP和AMP与西安(Ⅰ组)、西宁(Ⅱ组)、登山前(Ⅲ组)和登山后(Ⅳ组)无明显差异,ATP的血清含量显著低于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的含量;西安地区人体血清ATP含量显著高于Ⅱ组、Ⅲ组、Ⅳ组和Ⅴ组人体血清中ATP的含量;登山前后(自身对照)机体血清中腺苷酸各成分之间无差异。本结果说明机体短期进入高原缺氧地区体内血清中腺苷酸变化不明显;长期居住在高海拔地区机体血清中ATP的含量随海拔高而低下,与环境氧分压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不同海拔高度骨钙素含量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四个不同海拔高度健康成年男性血清骨钙素(BGP)的测定,了解高海拔地区引起的血清BGP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215例健康成年男性的血清BGP含量;结果:玛多地区(海拔4272m)及雁石坪地区(海拔4680m)成年男性的血清BGP含量明显高于西宁地区(海拔2261m)成年男性血清的BGP含量;结论:高海拔地区人群血清BGP增高可能与紫外线辐射强,膳食结构以动物蛋白质为主,乳及乳制品所占比例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