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调节性T细胞(Tr)和Th17细胞在特异性NF-κB抑制诱导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耐受的早期作用机制.方法 以BALB/c小鼠为供体,C57BL/6小鼠(对照组)和IκBα△N-Tg小鼠(实验组)分别作为受体建立同种异体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两组受鼠脾脏内Tr在移植前以及移植术后7 d、30 d和100 d的变化规律,以及Th17细胞在移植术后5 d时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心脏移植物内IL-17在移植后3 d和5 d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均大于100 d,HE染色未见心脏移植物内有明显淋巴细胞浸润;实验组Tr比例在移植后7 d和30 d时明显升高(21.23±3.95,23.17±4.11 vs 11.64±1.96,P0.05),而对照组Tr在移植前后则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h17细胞及移植物内IL-17表达在移植术后5 d时均明显下降.结论 特异性受体T细胞NF-κB功能缺陷可以打破受体内Tr/Th17细胞平衡,在移植术后早期促进T细胞向Tr分化而抑制向Th17细胞分化,从而阻止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诱导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F-κB在外周耐受发生中的活性改变及其意义。方法:以BALB/c小鼠为供者,输注1×108个供者脾细胞3d和7d的C3H小鼠为受者,建立皮肤移植模型。每天观察移植物的生长情况并于术后第7天取移植皮片和脾脏,通过对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组织病理学检查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来了解免疫功能的改变;以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小鼠脾脏和皮肤移植物中NF-κBp65活性的变化。结果:供者特异性脾细胞输注后第7天进行手术,可使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延长、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受抑制;皮肤移植物中NF-κBp65的活性增加,脾脏NF-κBp65的活性降低。结论:输注供者特异性脾细胞诱导的外周耐受,可能与不同部位的免疫细胞内NF-κBp65活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蜱传脑炎病毒(TBEV)感染小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CD68和核因子κB (NF-κB)表达情况。方法 1周龄BALB/c小鼠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分别进行PBS或TBEV颅内注射。感染8 d后处死取一半脑组织固定, HE染色检测脑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大脑MCP-1、 NF-κB和CD68的表达,镜下观察并统计阳性细胞数量;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CP-1和CD68的共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TBEV感染后小鼠脑组织MCP-1、 NF-κB和CD68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加, MCP-1在CD68阳性及非阳性细胞中均有表达。结论 TBEV感染小鼠CD68、 NF-κB、 MCP-1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BALB/c小鼠TLR4/NF-κB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80只,随机分成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40只,分别于接种后3d、7d、14d、21d,,用ELISA试剂盒检测肺泡灌流液(BALF)IL-4和IL-6含量;HE染色观察肺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肺组织TLR4、Myd88与NF-κB表达变化。结果肺泡灌流液中IL-4和IL-6含量于感染后7 d时达到高峰,而后呈下降趋势;感染MP 3d后,BALB/c小鼠肺组织即出现间质性炎症改变,7d时炎症最明显,14d时炎症逐渐减轻;感染MP后,BALB/c小鼠肺组织TLR4、Myd88与NF-κB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激活TLR4/NF-κB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5.
背景:异位气管移植中上皮细胞的变化过程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在上皮增殖同时伴随有不可逆的细胞死亡,并且气道上皮再生与死亡发生在移植气道闭塞之前。 目的:观察异位鼠气管移植过程中气道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情况。 方法:将异体BALB/c小鼠气管植入BALB/c小鼠颈背部皮下,移植后不注射环孢素A。将BALB/c小鼠气管植入C57BL/6小鼠颈背部皮下,一组不注射环孢素A,另一组全程腹腔注射环孢素A。移植后第3,7,14,21,30天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价气道上皮的完整性、黏膜下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情况;测定移植气管中BrdU标记指数及TUNEL阳性细胞数。 结果与结论:受体BALB/c小鼠移植后第3天气道上皮细胞轻度损伤丢失,第7~21天,气道上皮逐渐恢复正常,第30天,气道上皮接近正常上皮;BrdU标记指数变化范围为3%~5%;TUNEL阳性细胞数基本无变化。受体C57BL/6小鼠移植后第3天,气道上皮轻度损伤,第7~21天,气管上皮脱落、坏死,开始出现纤维增殖并逐渐加重,第30天时,上皮细胞完全消失,管腔被纤维组织填塞,接近闭塞;移植后第14天,BrdU标记指数达到最高,未注射环孢素A组高于注射环孢素A组(P=0.000),移植后第21,30天,标记指数明显降低;移植后第21天,未注射环孢素A组TUNEL阳性细胞数达到最大值,注射环孢素A组于移植后第14天达最大值。说明异位气管移植上皮增殖同时伴随有不可逆的细胞凋亡,环孢素A可以减轻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病程度,但并不能阻止其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移植器官体积对移植器官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与BALB/c小鼠杂交获得F1小鼠,1.5×107个F1小鼠脾脏细胞输注给新生C57BL/6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体内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的克隆清除;Na(i)ve(初始)C57BL/6小鼠和新生期处理的C57BL/6小鼠移植F1小鼠皮肤,皮片大小分别为0.5 cm2和1 cm2,观察皮片的生存时间.结果 新生期C57BL/6小鼠输注F1小鼠脾脏细胞后体内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对移植抗原的反应性减弱;Na(i)ve小鼠迅速排斥F1小鼠皮肤移植物,0.5 cm2和1 cm2组皮肤移植物的生存时间分别为(8.9±1.0)d和(9.3±1.0)d,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期处理的C57BL/6小鼠移植F1小鼠皮肤,1 cm2组皮肤移植物生存时间为(63±28)d,大于0.5 cm2组皮肤移植物(28±16)d,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5 cm2组皮肤移植物在60d内完全排斥,1 cm2组皮肤移植物在100 d时仍有部分存活,形成长期耐受.结论 降低移植受体排斥强度的同时增加移植器官的体积可延长移植器官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血管内膜增生过程中NF-κB活化与内膜炎性增生的相互关系。方法:Western blotting分析血管壁中NF-κB p65、IκBα及其下游炎性基因ICAM-1和COX-2的表达;用免疫沉淀分析检测NF-κB p65的苏氨酸磷酸化。结果:内皮剥脱后,血管总蛋白与核蛋白中p65的含量于术后7 d达峰值;术后21 d下降但仍高于0、1 d组;但胞浆p65含量无明显变化。p65苏氨酸磷酸化水平与NF-κB核转位成负相关关系。IκBα于术后1 d表现出一过性降低,术后14 d开始回升,21 d接近正常组水平;与此相反,ICAM-1和COX-2的表达于内皮剥脱后升高,至14 d时达峰值,21 d时表达量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组。结论:血管内皮剥脱诱导的内膜增生过程中伴有持续的NF-κB p65活化和炎性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背景:气管上皮的再生及完整性对预防肺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 目的:观察环孢素A对小鼠气管异位移植模型中移植气管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将BALB/c小鼠气管异位移植到C57BL/6小鼠颈背部皮下,建立异位气管移植模型,将受体小鼠随机分组:实验组腹腔注射环孢素A 25 mg/(kg•d),对照组不注射环孢素A。 结果与结论:移植气管病理检查显示,环孢素A具有延缓上皮细胞剥离、减少淋巴细胞浸润以及延缓纤维化过程的作用,但最终仍无法阻止移植物管腔闭塞的发生。上皮细胞定量分析显示,环孢素A可以延缓上皮纤毛细胞下降幅度,延缓上皮细胞增殖高峰期,加快上皮细胞凋亡高峰期。细胞因子检测显示,环孢素A对白细胞介素4分泌具有促进作用,对干扰素γ分泌具有早期促进,中晚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基因原位转染供者小鼠心脏对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携带α-MSH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α-MSH)和单纯携带GFP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GFP)分别经主动脉灌注原位转染供者小鼠心脏,再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观察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测定移植心脏的C-MSH表达情况,并于术后7d测定移植心脏的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水平。结果腺相关病毒载体能有效地将α-MSH基因导入小鼠心脏,与rAAV-GFP空载体组[(7.0±0.33)d]和PBS组[(7.0±2.23)d]相比,rAAV-α-MSH原位转染组[(16.3±2.21)d]的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延长。术后7d,rAAV-α-MSH原位转染组心脏移植物的Th1细胞因子(IL-2、IFN-α)水平较其它两组减低,而Th2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升高,趋化因子MCP-1、RANTES水平下降。结论携带α-MSH基因的rAAV载体经原位转染供者小鼠心脏,能促进移植心脏局部的细胞因子格局由Th1型向Th2型偏移,降低趋化因子水平,从而延长同种异基因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小鼠同种皮肤移植后,白细胞介素16(IL-16)mRNA及蛋白在皮肤移植物中的表达并检测了血清IL-16的含量。方法建立小鼠皮肤移植模型,实验分为同基因组(C57BL/6→C57BL/6)和异基因组(BALB/c→C57BL/6),每组45只。每组受体小鼠分别于术后1、3、5、7 d,制备血清及移植皮肤。ELISA检测小鼠血清及移植皮肤组织匀浆中IL-16含量,反转录PCR检测移植组织中IL-16 mRNA的水平。结果移植术后3、5、7 d,异基因组小鼠皮肤移植物中IL-16 mRNA和蛋白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血清IL-16水平明显升高,显著高于同基因组。结论 IL-16在小鼠移植后的皮肤组织中高表达。  相似文献   

11.
NF-κB和IκB对兔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NF-κBI、κB在兔脊髓空洞前状态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检测脊髓神经元凋亡和NF-κBI、κB、BCL-2、BAX表达。结果Kaolin组动物在术后各个时段均有神经元凋亡发生,以7~14 d最为多见;NF-κB于术后1天就有表达增高,第3天达到高峰,维持至第7天后开始回落,14 d时基本恢复正常水平;IκB表达与NF-κB表达呈负相关;BCL-2表达则于术后1 d开始增加,到术后7 d达高峰,持续至14 d后下降。BAX表达趋势与BCL-2相似,但明显强于后者。结论脊髓空洞前状态发展过程中,NF-κB表达增高,可能主要上调其靶基因BAX,诱导神经元凋亡,参与了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生素D3(VD3)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小鼠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45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MP感染组与VD3组。模型组与VD3组小鼠采用滴鼻法进行MP感染。取肺组织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方法与Real time PCR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NF-κB及MMP-9蛋白与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MP感染BALB/c小鼠7 d后,肺组织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给予VD3处理后,炎性明显减轻。MP感染组BALB/c小鼠肺组织NF-κB及MMP-9蛋白与m 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给予VD3处理后,感染MP的BALB/c小鼠肺组织NF-κB及MMP-9蛋白与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VD3能够降低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小鼠的肺内炎性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NF-κB及MMP-9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a-黑素细胞刺激素(a-MSH)基因原位转染供者小鼠心脏对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携带a-MSH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a-MSH)和单纯携带GFP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GFP)分别经主动脉灌注原位转染供者小鼠心脏,再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观察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测定移植心脏的GMSH表达情况,并于术后7 d测定移植心脏的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水平.结果 腺相关病毒载体能有效地将a-MSH基因导人小鼠心脏,与rAAV-GFP空载体组[(7.0±0.33)d]和PBS组[(7.0±2.23)d]相比,rAAV.a-MSH原位转染组[(16.3±2.21)d]的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延长.术后7 d,rAAV-a-MSH原位转染组心脏移植物的Thl细胞因子(IL-2、IFN-a)水平较其它两组减低,而Th2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升高,趋化因子MCP-I、RANTES水平下降.结论 携带a-MSH基因的rAAV载体经原位转染供者小鼠心脏,能促进移植心脏局部的细胞因子格局由Th1型向Th2型偏移,降低趋化因子水平,从而延长同种异基因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FTY720对同种异体小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C3H小鼠(H-2k)为供者,C57BL/6小鼠(H-2b)为受者,行异位小肠移植。分别建立FTY720治疗组、空白对照组及同系移植组,在移植后6 d与12 d进行组织学观测评定排斥分数,流式细胞术分析移植物肠系膜淋巴结(MLN)、派氏结(PP)、粘膜上皮细胞间淋巴组织(IEL)与固有层淋巴组织(LPL)中淋巴细胞中受者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情况。结果:FTY720在移植后6 d可有效抑制排斥反应,但在移植后14 d,排斥反应仍可发生在空白对照组,移植后6 d移植物内受者淋巴细胞基本取代供者细胞;而在FTY720治疗组,受者淋巴细胞进入移植物的速度及数量明显减缓,包括CD4+与CD8+ T细胞,以及CD19+ B细胞。受者来源的γδT淋巴细胞也显著减少。FTY720对Gr1+CD11b+单核细胞系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FTY720可通过减少受者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进入移植小肠,起到缓解排斥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HSP60及TLR4信号途径在小鼠心脏移植物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同系移植组),供、受体均为C57BL/6小鼠;实验组(同种异品系移植组),供、受体分别为BALB/c、C57BL/6小鼠。分别于移植后第3d、第7d取小鼠心脏及血液标本,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脏移植物HSP60、TLR4、MyD88及NF-κB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血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浓度,病检分析心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实验组心脏移植物HSP60、TLR4、MyD88、NF-κB的表达及TNF-α、IFN-γ、IL-12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在术后第3、7d分别发生轻、重度排斥,对照组无明显排斥现象。结论:心脏移植后HSP60表达增强,可能通过TLR4以MyD88依赖的方式激活TLR4信号途径,从而促进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调控HSP60及其受体后信号途径可能为抗排斥反应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D28超抗体对在体扩增调节性T细胞的效果及对大鼠闭塞性气管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同种异体异位气管移植模型.治疗组受体移植当天经腹腔注射CD28特异性单克隆超抗体JJ316 (0.5 mg);对照组注射同型抗体mIgG (0.5 mg).于术后第7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颈部淋巴结单个核细胞中CD4~+CD25~+ T细胞和CD4~+Foxp3~+ T细胞的比率;第21天取出移植气管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术后第7天CD28超抗体治疗组大鼠的颈部淋巴结中CD4~+CD25~+ T细胞及CD4~+Foxp3~+ T细胞的比率(8.5%±3.4%,11.5%±2.7%)均显著高于mIgG对照组(1.8%±1.9%,3.2%±2.1%) (P<0.05);第21天CD28超抗体治疗组较mIgG对照组气管闭塞及上皮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CD28超抗体可靶向扩增调节性T 细胞,减轻了大鼠闭塞性气管病的管腔闭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参对小鼠冻融卵巢同种异体移植后的血管化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C57BL/6j雌鼠和BALB/c雄鼠杂交的F1代4周龄小鼠卵巢,慢速冻融后移植至B6C2F1代8~12周龄雄鼠的肾被膜下,移植后小鼠按给药不同分为生理盐水组和丹参组,分别于移植后1d(24h)、2d(48h)和7d回收移植物,将冻融以及移植后不同时间段的卵巢组织进行HE染色全卵巢卵泡计数,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方法检测血管相关蛋白及基因的表达。结果移植卵巢组织各时间段全卵巢卵泡计数及卵泡存活率丹参组均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移植后小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有上升趋势,第7天达最高峰,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卵巢组织各时间段细胞凋亡指数,丹参组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移植后48h丹参组VEGF188mRNA和VEGF164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高,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鼠卵巢组织移植后早期阶段丹参能促进卵泡发育,减少卵泡凋亡,可能与提高移植卵巢组织内血管相关基因VEGF(主要是VEGF164mRNA和VEGF188mRNA)的表达而促进移植后早期血管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静脉注射异基因脾细胞和抗H-2b单抗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诱导成年B6小鼠对异基因皮肤移植物产生免疫耐受.方法经C57BL/6(H-2b,B6)小鼠尾静脉注射BALB/c小鼠(H-2d)脾细胞,2 d后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P),随后2次尾静脉注射抗小鼠的H-2b单克隆抗体,然后进行皮肤移植,并于耐受30d对受体B6小鼠作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等耐受状态检测.结果 BALB/c小鼠的皮肤移植物在耐受B6小鼠中存活期特异延长.MLR和DTH检验证明:B6小鼠对BALB/c小鼠的脾细胞产生特异性耐受,对无关第3者KM小鼠的脾细胞仍表现出强烈的免疫反应.结论抗MHC-Ⅰ类分子单克隆抗体可明显促进"细胞+CP"诱导的异基因皮肤移植耐受;克隆排除是诱导耐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是临床上治疗终末肾脏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而移植后的急、慢性排斥反应是术后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许多研究表明在同种异体移植中,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诱导炎性因子释放,因而患者发生排斥反应的风险随之增高。许多药物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来发挥作用,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可减轻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PPAR-γ激动剂能缓解肾脏疾病引起的炎症,而吡咯烷二硫基甲酸盐则能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本文回顾了NF-κB及其信号通路的构成、NF-κB在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以及通过阻断NF-κB信号通路来降低肾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方法,以期对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小鼠模型。方法用C57BL/6小鼠胫、腓骨骨髓制备T细胞删除的(TCD)BM细胞,4~6周的同种异体BALB/c小鼠接受900 c Gy全身放疗2~4 h后,静脉注射供体5×10~6个TCD-BM细胞和不同剂量的脾细胞,分别以1.25×10~6、2.5×10~6、5×10~6个脾细胞作为实验组1、2、3,仅TCD-BM移植的作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通过临床GVHD评分、生存率和靶器官损害等检测模型建立情况。结果实验组2于移植后7~14 d出现严重腹泻、拱背、活动性降低和毛皱褶等典型a GVHD临床表现,结肠、肺和肝等靶器官组织可见明显的GVHD病理学改变,45 d生存率为0。对照组和实验组1、3皆未见明显a GVHD临床表现。移植60 d后,实验组1生存率为80%,对照组为100%。实验组3移植后10 d,生存率为0。结论用供体C57BL/6小鼠来源的5×10~6个TCD-BM细胞和2.5×10~6脾细胞静脉注射,成功构建HSCT后4~6周的BALB/c小鼠a GVHD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