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辽宁省2018-2019年甲型流感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计算并评估流行株与疫苗株的匹配度。方法选取2018-2019年49株甲型流感毒株进行测序,对HA基因进行进化分析;研究抗原表位、糖基化位点及受体结合位点变异情况;采用Pepitope模型对流行株与疫苗匹配度进行分析。结果2018-2019年流感流行季为11月份至次年3月份,主要流行型别为新甲型H1N1亚型。经进化分析,新甲型H1N1流行株属于6B.1分支,与当年疫苗株属于同一分支;季节性H3N2毒株分布在3C.2a分支上,与2018-2019年疫苗株处于同一分支,但2019-2020年疫苗株位于3C.3a分支。部分毒株在抗原表位及受体结合位点上发生了突变。若干毒株与疫苗株相比,糖基化位点发生了增加或缺失,并未出现新的糖基化位点。使用Pepitope模型对疫苗效力从分子水平进行评估,本年度新甲型H1N1流感疫苗效力及2019-2020年疫苗株预测效力均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但是季节性H3N2疫苗株与本年度流行株匹配度低,计算出的疫苗效力半数以上为负值。2019-2020年H3N2亚型疫苗株效力有待进一步观察。结论2018-2019年辽宁省甲型H1N1流行株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H3N2亚型流行株与2018-2019年疫苗株匹配度低。应密切关注流行株的基因变异情况并及时更新疫苗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2022—2023年北京市流感流行特征及甲型H3N2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基因、抗原性变异情况, 为北京市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市2022年第14周至2023年第20周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并选取不同时间、不同人群来源79株甲型H3N2流感病毒, 通过HA基因扩增测序及抗原性分析实验, 分析其基因变异和进化特征。结果 2022年第14周至2023年第20周, 北京市流感病原学监测流感样病例咽拭子24 244份, 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4 987份, 其中甲型H3N2流感病毒2 749份, 检出阳性率为11.34%。79株毒株中50株(63.29%)为疫苗株的低反应株, 2022年8~11月毒株中94.44%为低反应株, 2023年2~3月毒株中54.10%为低反应株,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9, P=0.004)。79株甲型H3N2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与疫苗株A/Darwin/9/2021相比, 核苷酸相似度为97.47%~98.47%, 氨基酸相似度为97.05%~98.17%。基因进化分析显示2022年8~11...  相似文献   

3.
2009年流行的H1N1的甲型禽流感是整合了人季节性H3N2流感、禽流感、欧亚猪流感、古典猪流感的四源重组毒株。流感病毒是一种高变异的病毒,流感属于呼吸道疾病,传播范围很广。本文主要讨论流感大发展史,流感的特点,流感的社会影响,还有病毒与人类进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儿童流感流行特征及流感重症的感染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2年9月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样本1 600份, 门诊流感样病例监测样本7 660份。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流感病毒。并对流感住院重症病例样本及部分流感门诊病例样本进行其他呼吸道病毒的检测, 分析其临床感染特征和合并感染特征。结果 1 600份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样本中, 流感病毒阳性率为6.63%(106例), 甲型H1N1、H3N2、B Victoria(BV)、B Yanagata(BY)的占比分别为49.06%(52/106)、17.92%(19/106)、29.25%(31/106)和3.77%(4/106)。7 660份门诊病例中, 流感阳性率为15.01%(1 150例), 甲型H1N1、H3N2、BV、BY的占比分别为22.17%(255/1 150)、30.96%(356/1 150)、41.39%(476/1 150)和5.48%(63/1 150)。甲型H1N1流感病毒更容易引起儿童流感重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978, P<0.001), 而季节性H3N2和B...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多重RT-PCR,同时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中的3个分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季节性H3N2流感病毒,并将此方法应用到实验室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技术中。方法利用甲型流感病毒3个分型病毒的引物,在同一个RT-PCR反应体系中,对疑似流感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多重RT-PCR对甲型流感病毒中分型病毒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直接从疑似流感标本中同时进行甲型流感病毒分型检测。结论此实验中采用的多重RT-PCR具有与常规RT-PCR一样的特异性和敏感度,而且比普通RT-PCR和病毒分离法更快速,也更简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0—2016年唐山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序列进化特征.方法 选取唐山市3家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分离到的24株甲型H1N1病毒,通过RT-PCR和测序方法获得HA基因的全长序列,运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和统计学软件对序列进行拼接、比对和分析.结果 同源进化分析显示,24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与疫苗株A/California/7/2009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7.0%~99.0%和97.0%~98.5%.进化分析显示,2010—2016年唐山地区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1、7、6三个基因分支,其中6分支毒株分为6C、6B、6B.1和6B.2亚支.氨基酸位点分析显示,不同毒株与疫苗株比较存在8~16处氨基酸位点改变,其中7个变异涉及3个抗原表位:H138Q/Y和S203T突变位于Ca区,N125S、K153E、S162N、K163T/Q突变位于Sa区,S185T突变位于Sb区同时也位于受体结合部位;2015—2016流行季6B.1分支毒株抗原位点S162N突变增加了新的潜在糖基化位点.结论 与疫苗株比较,随着时间推移唐山地区甲型H1N1流感病毒发生了抗原漂变,未来仍应关注6B分支流行株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2009年开始,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变异株在世界范围内的持续蔓延, 对全球经济和公共卫生造成了严重威胁。同属于呼吸道病毒的甲型流感病毒是流感的主要病原体, 其宿主范围广泛, 易发生变异, 每20~40年暴发一次的流感大流行、每年的季节性流感、重症流感或动物流感病毒都严重威胁公众健康。以上两种病原感染后的临床症状极为相似。针对这两种呼吸道疾病的交替流行或共同感染, 开发有效的双价疫苗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主要介绍基于不同平台的新型冠状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双价疫苗的研发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09年泉州地区H1N1流感监测情况,分析泉州市H1N1流感病毒的HA和NA基因特征,探讨该病毒的遗传变异及分子特性.方法 对泉州市H1N1流感监测期间的病人咽拭子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MDCK细胞培养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并提取其中2株代表性毒株病毒RNA;采用RT-PCR扩增病毒HA和NA基因,纯化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DNAStar Megalign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1020份咽拭子中有200份为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70份季节性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其中53份为H3N2亚型,14份为H1N1亚型,3份为B型,并分离到29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HA基因经核苷酸序列测定显示,该毒株与北美流行株高度同源,由HA基因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系列与疫苗株A/Brisbane/59/2007相比,有22个位于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但受体结合特异性仍为人样受体.NA基因耐药性位点分析,显示对达菲药物依然敏感.结论 2009年泉州市H1N1流感流行毒株与北美流行株高度同源,相对于疫苗代表株出现了HA蛋白抗原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并比较儿童甲型H1N1流感和季节性流感患者咽拭子标本的病毒载量及相关临床症状.方法 应用荧光PCR方法对采集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并通过建立核酸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测定标本中的病毒载量,同时结合所收集的患者临床症状数据资料应用随机区组方差和卡方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收集的1,040份咽拭子标本中,共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标本120份,甲型H3N2流感病毒阳性标本61份,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标本99份;对收集的流感阳性标本病毒载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型别,不同发病时间流感患者咽拭子标本的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流感感染者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型H1N1流感感染者出现咳嗽,流涕临床症状者明显高于与乙型流感感染者.结论 甲型H1N1流感患者咳嗽,流涕症状比季节性乙型流感患者多见,而甲型H1N1流感和季节性流感患者咽拭子标本的病毒载量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2009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北京儿童的流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北京地区儿童中流感流行的情况.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国家流感中心推荐的分型方法,对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因流感样症状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诊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2月28日期间共检测了4363份咽拭子标本,其中623例为甲型H1N1阳性,阳性率为14.3%,657例为其他甲型流感病毒阳性(15.1%),所有甲型流感病毒的总阳性率为29.3%.623例中有23例为危重症病例(占阳性患者的3.7%),其中5例死亡.618例信息完整的甲型H1N1病例中,患儿年龄为14天~16岁,性别比例为男比女为1.3:1.1~3岁儿童占25.2%,3~6岁学龄前儿童和6~12岁学龄儿童所占比例相近,各约占30%.在监测期间,仅呈现了一个甲型H1N1的流行波.2009年11月达到最高峰,随后减弱,2010年2月快速下降至2.7%.对监测期间每周20~30份临床标本同时进行季节性流感的监测显示,季节性H3N2、甲型H1N1和乙型流感交替流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在甲型H1N1流行趋势减缓后逐渐流行成为流行优势株.结论 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北京地区儿童中出现甲型H1N1的流行,主要累及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季节性流感和RSV与甲型H1N1交替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泉州市2009年流感活动情况及其型别特征。结论通过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对泉州市流感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全市流感样病例占就诊人数的0.26%~2.34%;全年采集监测标本1392份,经RT-PCR法检测样本阳性率为22.34%;经MDCK细胞分离流感毒株134株,其中季节性H3N2和HINl型各占60.45%和11.19%,甲型H1N1流感占21.64%,B型占6.70%。结论 2009年泉州市流感春夏季以季节性H3N2亚型流感为优势毒株,秋冬季以甲型H1N1流感为流行株,需加强泉州市流感监测和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一种利用巢式RT-PCR特异扩增HA和NA基因片段并测序鉴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技术.方法 设计两套共7条特异引物,通过巢式RT-PCR分别扩增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片段并测序,所得序列与人感染甲型流感病毒主要HA和NA亚型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以对结果作进一步鉴定,蛋白序列比对后分析其特征.结果 4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RT-PCR扩增均分别得到442 bp和543 bp片段产物.核苷酸序列进化分析表明,该4例患者HA和NA序列分别与2009年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及NA序列聚集在一起,与季节性H1、H2、H3、人禽流感H5亚型及季节性N1、N2、人禽流感N1亚型特异分开.蛋白序列分析表明,4例患者流感病毒HA蛋白裂解位点附近氨基酸序列均为PSIQSR↓GLF,不具有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特性,NA蛋白第275位氨基酸为His,未出现H275Y的耐药变异.结论 本方法能特异扩增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片段,测序后可用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进一步鉴定;同时,得到的序列也可用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及耐药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河北省2009-2014年度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年4月1日-2014年3月31日的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采集的47949例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标本经流感病毒核酸检测,8248例阳性(阳性率为17.20%),其中甲型H1N1 4168例,季节性H3 2006例,B型1820例,季节性H1等254例.各年度优势病原不同,除2010-2011年度外,其他年度均存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流行.对4168例甲型H1N1病例进一步分析显示:全省11个地市均有该病例检出,男女性别比1.09:1.自2009年甲流大流行后,2011年11月至2014年3月共出现3次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呈单峰分布.结论 河北省甲型N1N1流感的流行趋势已趋于季节性,无明显的地域性,除2010-2011年度外,其他年度都是优势病原之一,近年来感染以25-59岁年龄组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11-2014年青岛地区人群甲型H3N2流感病毒流行株基因进化及抗原变异趋势.方法 选取2011-2014年间青岛地区流行的甲型H3N2流感病毒64株,提取病毒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A、NA、MP 3个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对各基因片段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及基因和氨基酸位点变异分析.结果 HA进化树分析表明,甲型H3N2流感病毒基本上分为三大分支,并且每个分支与当年的疫苗株都不在同一分支上;HA1蛋白抗原决定簇共有8个位点发生了变化;NA蛋白酶活性中心及周围相关位点氨基酸组成保守,未检测到耐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的变异位点.M2蛋白均发生S31N突变.结论 2011-2014年青岛地区流行的H3N2流感病毒在持续不断地发生基因变异而产生抗原漂移;毒株全部为烷胺类药物耐药株,但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拯救重配甲型H7N9流感病毒疫苗候选株并制备甲型H7N9流感裂解疫苗,动物实验评价甲型H7N9流感裂解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性效果。方法采用反向遗传学技术将A/Anhui/1/2013(H7N9)疫苗株的HA、NA基因和A/Puerto Rico/8/34(PR8)毒株的PB2、PB1、PA、NP、M、NS基因进行重配,转染细胞后筛选拯救甲型H7N9流感病毒疫苗候选株,制备rgPR8-H7N9流感裂解疫苗抗原。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检测血清IgG、IgG1、IgG2a、HI效价,进一步用野生株攻毒,评价rgPR8-H7N9流感裂解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成功拯救甲型H7N9流感病毒疫苗候选株rgPR8-H7N9。制备的重配甲型H7N9流感裂解疫苗对小鼠产生较高的HI抗体效价。IgG1/IgG2a亚型检测结果表明小鼠体内以诱导体液免疫为主。攻毒实验显示甲型H7N9流感裂解疫苗能够有效降低肺部的病毒载量,肺组织病变显著减轻、体质量下降后趋于稳定,疫苗剂量达到15μg即可全部存活。A/Anhui/1/2013(H7N9)野生株流感病毒攻毒,甲型H7N9流感裂解疫苗能够达到保护小鼠效果。结论成功拯救重配甲型H7N9流感病毒疫苗候选株rgPR8-H7N9,制备的甲型H7N9流感裂解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性,为H7N9流感裂解疫苗的研发及进入临床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甲型流感病毒可感染多种宿主,包括禽以及雪貂、猪、马等哺乳类动物和人类,水禽是甲型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大部分亚型病毒都已经从水禽中分离。一般来说,流感病毒感染具有较严格的宿主限制性,目前只有H1、H2、H3三种亚型流感病毒在人群中流行,禽流感病毒H5N1、H9N2、H7N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09-2011年广东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HA1进化特征。方法 选取广东甲型H1N1流感病毒83株,提取病毒RNA,经RT-PCR反应扩增HA1并测序,测定的序列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比较,并对推导的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进化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广东甲型H1N1流感病毒HA1基因的进化速率是5.2× 10-3,高于人季节性H1N1病毒;变异氨基酸多数位于HA蛋白表面,其中部分位于抗原决定簇;在两例死亡病例分离株HA1的第222位氨基酸发生D222G/D222N变异。结论 遗传进化分析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造成2011年初在广东的再次流行。HA1的第222位氨基酸变异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我市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其病原学特点,为流感防控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MDCK细胞(狗肾细胞)培养法分离流感病毒,用血凝抑制试验对病毒株进行分型鉴定。结果从哨点医院采集的520份标本中共分离出流感病毒4l株,分离率为7.9%,以新甲型H1N1为主。其中新甲型H1N126株(63.4%),H3N2型5株(12.2%),B(Yamagata)型1株(2.4%).B(Victoria)型9株(22.0%)。流感流行高峰出现在春季的1—3月和秋季的8-9月。健康人群血清中流感抗体的阳性率不高,最高为新甲型H1N1抗体阳性率41.9%,最低为B(Yamagata)的抗体阳性率,仅8.1%。对2010年2株新甲型H1N1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甲型H1N1基因未发生变异,暂时不会造成大的流行。结论惠州市流感病毒的流行时间有明显的季节性,活动相对平缓,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春季的优势毒株,下半年逐渐转变为H3N2型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天津市津南区2015~2018年儿童流感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为儿童流感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15~2018年津南区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LI)患儿的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流感病毒检测,对不同流感病毒的流行进行型别和年龄分布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采集1783份0~14岁ILI患儿咽拭子标本,核酸阳性549份,阳性率为30.79%。季节性甲型H1N1、季节性H3型、B(Victoria)系(BV)、B(Yamaga-ta)系(BY)病毒交替流行。不同年龄组病毒阳性率呈显著上升又下降趋势,以6~8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数(41.90%),其次为3~5岁年龄组(35.37%)。结论 天津市津南区2015~2018年儿童流感流行高峰主要在冬春季节,优势毒株交替流行出现。应重视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加强对学龄儿童的流感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