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涛  刘兆武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0):4144-4145
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内感染中的作用,选择92例患分别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呼吸训练(康复组),观察记录其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及肺功能、血气改善情况。结果显示康复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两差异有显性;治疗2周后康复组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肺活量、呼气峰流量及氧分压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性差异。表明呼吸功能训练是一种有效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内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功能训练仪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生存质量、疾病转归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9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康复治疗,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治疗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通过使用肺功能训练仪进行呼吸训练,每周治疗5次,每次30min,共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采用6min步行测试,CAT评分(COPD assessment test)、BODE指数(body mass index,airflow obstruction,dyspnea,and exercise capacity index)评分、用力肺活量和1秒用力呼气流量对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生存质量、病情转归及肺功能进行评测。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各项评定和检查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6min步行测试、CAT评分、BODE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6min步行测试、CAT评分、BODE指数评分的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和1秒用力呼气流量较前有改善趋势,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用力肺活量和1秒用力呼气流量改善值无组间差异(P0.05)。结论:肺功能训练仪可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生存质量、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和促进有效排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干预组由护士进行呼吸训练和促进有效排痰,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治疗护理,比较2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及2组患者住院天数。结果干预组肺功能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缩短,P〈0.01。结论呼吸训练和促进有效排痰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康复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抽签法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组(2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介入系统的运动康复干预,对照组(20例)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结果:康复组呼吸困难改善(0.95±0.21,t=1.56)、哮鸣音(0.29±0.08,t=2.60)、呼吸频率犤(20.08±1.56)次/min,t=-3.02犦、功能残气量犤(1.64±0.29)mL,t=-2.86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康复组治疗总有效率(90.0%,χ2=4.64,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平均住院时间犤(33.26±4.51)d,t=3.24,P<0.01犦、并发症发生率(5.0%,t=1.75,P<0.01)明显较对照组低;但康复组时间肺活量犤(61.23±5.92)%,t=0.84犦、时间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犤(56.83±4.32)%,t=3.61)、动脉血氧分压犤(11.21±1.04)kPa犦、二氧化碳分压犤(5.24±0.86)kPa犦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t=2.48,1.64,P>0.05)。结论:系统运动康复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较好疗效,其临床症状及客观活动量明显好转,提高了出院时生活质量,但其呼吸生理功能指标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随访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11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9例、观察组5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及呼吸训练结合有氧运动等康复治疗,对照组嘱咐每月门诊复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社区责任医生每月上门随访1次,为期12月。结果经过12个月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50%用力呼气流量、最大通气量与预计值间的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min步行距离和BODE指数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随访可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受能力,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6.
舒建林 《临床医学》2016,(11):123-124
目的探讨慢阻肺汤及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肺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肺康复训练及慢阻肺汤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最大呼气流速、6 min步行距离、评定改良MRC呼吸困难评分、1 s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汤及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明显,能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丽莉  王珍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449-7449
对34例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呼吸阻力管进行呼吸康复训练6~9个月。结果康复前后患者肺功能项目中肺活量、残气量、残气/肺总量比、第1秒用力呼出量、用力呼气高峰流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提示呼吸阻力管能有效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确诊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4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5年4月—2016年7月)和观察组(2016年8月—2018年3月),分别实施呼吸科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比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护理质量评估结果。结果经护理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动脉血氧分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喘憋、肺啰音、高温等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对于缓解临床症状及减轻痛苦具有积极作用,且较常规护理模式更利于提高呼吸内科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对34例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呼吸阻力管进行呼吸康复训练6~9个月。结果康复前后患者肺功能项目中肺活量、残气量、残气/肺总量比、第1秒用力呼出量、用力呼气高峰流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呼吸阻力管能有效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娟  薛旗山 《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2):1093-1094
目的探讨中等剂量二丙酸氯地米松短疗程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单盲的设计,将44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2组,观察组给予二丙酸氯地米松(800μg/d)与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吸入治疗6周,观察治疗前后测定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并记录临床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21例,临床症状改善,治疗前症状评分为(5.1±0.5)分,治疗后为(4.6±0.4)分(P<0.05);第1秒用力呼气量治疗前为(1.79±0.02)L,治疗后为(2.16±0.03)L(P<0.01);用力肺活量治疗前为(2.20±0.02)L,治疗后为(2.50±0.03)L(P<0.05),呼吸功能提高显著。对照组19例,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短期二丙酸氯地米松吸入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8月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用药方法不同分为西药组和联合组各25例。西药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症状及体征评分。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咳嗽、易感冒、气短评分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但两组哮鸣音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高于西药组(P<0.05);两组治疗后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常规西药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能进一步优化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753-3754
目的观察采用社区呼吸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10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社区呼吸康复治疗,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0个月的治疗,对比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其FEV1.0/FVC%和用力肺活量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1.0/FVC%和用力肺活量高于治疗前且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圣乔治COPD生活质量调查问卷无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调查问卷比其治疗前分值降低,且低于同时期对照组患者分数。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采用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可以增强患者运动耐力、减轻呼吸困难、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和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深呼吸体操训练联合负荷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27例COPD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14例及对照组13例。对照组给予深呼吸体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辅以负荷呼吸训练。于入选时及治疗60 d后对2组患者肺功能[包括最大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呼气峰流速(PEF)及呼吸频率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经60 d训练后,发现治疗组及对照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较入选时明显改善(P<0.05),并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相对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深呼吸体操训练联合负荷呼吸训练治疗COPD患者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14.
田蕾  郭羽  陈海军 《中国康复》2021,36(12):729-733
目的:探讨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力学、肺功能及呼吸困难(mMRC)分级的影响。方法:114例脑卒中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持续6周。统计2组患者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及治疗前后呼吸力学指标[响应频率(Fres)、5Hz振荡频率下的气道阻力(R5)、肺顺应性(Cl)、气道阻力(Raw)]、肺功能[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用力肺活量(FVC)]、6 min步行距离(6MWD)、膈肌功能[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膈肌移动度]及采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评估测试(CA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急性加重次数及住院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6周后,观察组Fres、R5、Raw均低于对照组,Cl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FEV1/FVC、FVC、FEV1%及6MWD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膈肌移动度、DTei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mMRC、CAT、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除了DTee其余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能改善脑卒中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力学,恢复膈肌功能和肺功能,在缓解患者呼吸困难、减轻病情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肺功能不全老年患者肺部手术的康复治疗对术后肺部并发症、肺功能及病程的影响.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训练、咳嗽训练、体位疗法训练、关节运动训练,对两组的术后肺部并发症、肺功能指标值、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康复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63%,差异有显著性意(x2=15.00,P<0.001).两组的术后第6天肺功能指标值(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14,3.23,4.01,P均<0.01),康复组住院时间为(12.1±4.3)d,对照组为(20.4±6.4)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6,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降低肺功能不全老年患者肺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改善肺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984-3986
探讨和观察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于2013年12月~2015年12月社区医院进行临床治疗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稳定期患者给予研究,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观察组患者的第一秒钟用力呼气的容积、第一秒钟用力呼气的容积与预计值的比值、用力的肺活量值、用力的肺活量值与预计值的比值分别为(0.038±0.024)L/年、(0.042±0.023)%、(0.034±0.021)L/年、(0.602±0.73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P0.05,组间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6min步行距离为(437.934±20.042)m,与对照组患者的(422.814±24.523)m相比,P0.05,组间差异明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给予社区呼吸康复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COPD稳定期患者49例,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2例患者仅在门诊或住院出院时予以健康宣教,康复组患者27例患者在建康宣教的基础上采用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内容包括COPD防治要领、呼吸训练、家庭氧疗、家庭按摩训练、长期合理用药等。两组患者均随访2年,监测2组患者呼吸康复治疗措施到位情况,测定其肺功能。运动耐力,统计医疗利用率。结果2年后,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康复治疗措施到位情况、肺功能平均每年下降幅度、6min步行距离和每年平均入院次数及住院天数,康复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呼吸康复治疗能明显减少COPD的每年入院次数及住院天数,阻止肺功能恶化,提高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8.
杨君 《天津护理》2020,28(2):157
目的:探讨综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呼吸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与血气分析相关指标、运动耐量及CAT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的FEV1、FEV1%、FEV1/FVC、pH、PaO2、PaCO2、运动耐量及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FEV1、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H、PaO2、PaCO2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运动耐量高于对照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有着确切的疗效,可有效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采用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氨茶碱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呼吸困难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肺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中,采用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74例缓解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进行6个月呼吸训练,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操,对照组不进行呼吸训练。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 结果治疗组呼吸训练后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出量(FEV1)、用力呼气高峰流速(PEFR)、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25)增加,残气量(RV)、残气/肺总量%(RV/TLC)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呼吸训练能够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