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以前的工作中我们曾发现,脑室注射阿托品阻断中枢胆碱能毒蕈碱样受体后,家兔指针镇痛作用大为减弱,推测乙酰胆碱作为一种中枢介质在针刺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推论有待从各个角度加以验证。密胆碱(Hemicholinum-3,HG-3)可以阻断乙酰胆碱的生物合成,脑室注射后可使脑内乙酰胆碱含量明显降低,是研究脑内乙酰胆碱生理功能的一个较好工具。本工作发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针刺麻醉原理研究中有许多报道指出乙酰胆碱在针刺镇痛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电针镇痛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内乙酰胆碱的作用,我们选用了能显著降低脑内乙酰胆碱含量的工具药——密胆碱(HG-3)观察其对针刺镇痛的影响,发现给大白鼠脑室  相似文献   

3.
从中枢神经介质阐明针刺镇痛的机理,是针麻原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中枢5-羟色胺(5-HT)已被证明是实现针刺镇痛的一个重要因素。关于中枢儿茶酚胺类神经介质,从目前多数实验结果看来,似具有对抗针刺镇痛的作用,但仍有少数实验资料与此概念不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上次实验结果中曾报告:针刺与吗啡的镇痛作用有协同效果。应用小剂量利血平24小时后,既可明显对抗吗啡的镇痛效应,也可降低电针的镇痛作用。在利血平化后,注射吗啡再加电针刺激,这时电针却不能提高吗啡的镇痛作用,说明针刺镇痛可能通过中枢单胺类递质起作用,此与吗啡镇痛影响中枢单胺递质变化似乎类同。既然针刺镇痛与中枢单胺类递质有关,那么在单胺类递质中,五羟色胺(5HT)或儿茶酚胺(CA)何者起重要作用,是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因限于条件关系,仅应用了几种影  相似文献   

5.
胆碱能神经在镇痛中的影响,早已为人们所重视。近年来在针麻原理研究中又发现在针刺镇痛的同时脑内乙酰胆碱(ACh)含量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升高,提示胆碱能神经参予针刺镇痛。为了进一步研究胆碱能神经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本文用拟胆碱药——毒扁豆碱抑制胆碱酯酶(ChE)活性以提高乙酰胆碱有效浓度的方法,对ACh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作进一步的观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关于针刺镇痛的机制已有许多报导(首先来自中国,然后是其它国家)。摘其要点可得下列资料。 (1)在神经传导递质方面:针刺改变了神经中枢内的神经传导介质(NT)的量,或改变了中枢NT的量影响针刺镇痛作用的方式。五羟色胺、乙酰胆硷和鸦片样物质(OLS)可归类为增强针刺效果的物质,或者这些物质是因针刺而增多;反之,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纳络酮是对针刺镇痛起相反作用的物质。可以认为,针刺的效果与上述物质有关,但主要是五羟  相似文献   

7.
针刺镇痛作用是通过机体内神经系统和包括神经介质、激素等在内的调节机制而实现的。不少人认为: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乙酰胆碱可能是针刺镇痛所必需的介质之一。在外周,我组曾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初步证明电针刺后大白鼠全血胆碱酯酶的活力有明显的增加。考虑到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与乙酰胆碱的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初步观察了针麻手术前后病人全血胆碱酯酶活力的变化与针麻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脑内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必需通过突触的介质释放才能实现,因此介质必然在针刺鎭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前的任务是搞清哪些介质参与了这一过程。研究针刺时脑内介质的释放可为此提供重要线索。现有许多资料认为脑内5-羟色胺(5-HT)和痛觉有关。本文将脑室灌流方法与同位素技术相结合,研究动物在清醒状态下针刺时脑内5-HT释放的动态过程。由于  相似文献   

9.
在《毒扁豆碱对大鼠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一文中,我们初步提出了胆碱能神经在针刺镇痛中起着积极作用的看法,为了对此作进一步探讨,本文用直接给乙酰胆碱(ACh)或利用密胆碱(HC-3)阻断ACh合成以降低ACh的方法,观察ACh对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刺麻醉的临床实践证明:吗啡类镇痛药物杜冷丁与针刺麻醉有协同作用。从麻醉镇痛药物作用原理的研究进展来看,儿茶酚胺(CA)、五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等递质或神经激素(Neurohormone)均包括其作用之内。以吗啡镇痛作用而论,与这些递质有密切关系,尤以5—HT有重要作用。目前虽有争论,但当利血平(Reserpine)耗竭脑内单胺类递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A,5—HT)后,可对抗吗啡的镇痛作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素(PG)在人体各组织中广泛存在,具有许多生理功能,各种哺乳类动物的脑内均含有合成PG的酶体系。PC在外周有致痛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和镇痛效应。在针刺镇痛过程中脑内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变化只见个别报导。本实验观察唇针镇痛过程中顶叶皮层PG和cAMP含量的变化,进一步探讨PG和cAMP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乙酰胆碱是脑内一种重要的神经化学传递介质。同时一些作者提出:乙酰胆碱可能在镇痛效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针麻原理研究者在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时,观察到大脑皮层、尾  相似文献   

13.
前已证明胆碱能神经在针刺镇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用很难通过血脑屏障的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分别抑制中枢和外周乙酰胆碱酯酶来升高中枢和外周胆碱能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水平的方法,探讨中枢和外周胆碱能神经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镇痛作用是针刺引起的主要效应之一。针刺的传入冲动激活中枢神经系统高位结构所发出的下行性活动,是产生针刺镇痛效应的重要原因。我们发现缰核与针刺镇痛有关;前脑经过缰核的下行通路在针刺镇痛中有重要影响;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内,针刺引起的突触前抑制过程是产生镇痛效应的机制之一。用电生理学方法证明,伤害性刺激可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性破伤风动物测定血内乙酰胆碱和儿茶酚胺浓度均有所改变,而肌肉内乙酰胆碱酶含量降低。三磷酸腺苷酶对肌肉收缩的作用已为人所熟知。将破伤风毒素注入小鼠体内可激活肌肉及脑内  相似文献   

16.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曾观察到,穴位电针对三叉神经脊束核中会聚性痛敏细胞的诱发放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在三叉神经核内就开始发生针刺镇痛效应,并初步确定三叉神经脊束核内的针刺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突触前抑制实现的。 有资料表明,电刺激包括中缝核群在内的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可以产生镇痛作用,而对其它感觉信息的传递和运动机能不发生影响。近年来,国内一些工作者在整体动物身上证明,中缝核和兰斑核对针刺镇痛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人进一步指出,  相似文献   

17.
电针镇痛的同时,大鼠皮层、尾核、丘脑和脑干网状结构内的乙酰胆碱含量都明显的升高。为了进一步证明乙酰胆碱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和地位,本实验观察了针刺镇痛对黄牛脑脊液内乙酰胆碱含量的影响。 实验方法 选用本地役用成年黄牛22头,其中雄性6头,雌性16头。侧卧保定,用剪刀在测痛部位剪毛并用酒精、乙醚脱去皮脂,然后涂以10%氯化钾溶液,再将二电极与皮肤紧密  相似文献   

18.
我们观察了内啡肽的镇痛作用及其与针刺镇痛的关系: (一)内啡肽的镇痛作用我们从人脑和人脑脊液中反复提取到一个组分,生物检定和受体结合分析法证明它具有较强的吗啡样活性,酶解试验证明它是肽,分子筛G—10柱层析的洗脱位置为29管以其邻近部位,暂称“2管”,“29管”在聚酰胺薄膜上的层析图谱与亮氨酸脑啡肽、甲硫氨酸脑啡肤均不同,有关它的化学结构工作,还在进行中。用家兔钾离子透入法观察到“29管”具有可被纳洛酮翻转的镇痛作用。 (二)内啡肽与针刺镇痛的关系【突触前水平的观察】 (1)针刺镇痛时,人脑脊液中的内啡肽含量增高,统计显著。又将脑脊液中“29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以往的工作曾看到:针刺可使脑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降低;脑室微量注射NA可与针刺镇痛协同;应用中枢NA释放剂苯丙胺后则可显著增强针刺镇痛作用。这些结果表明针刺镇痛与脑内NA的代谢变化有密切关系。但关于中枢NA递质在针刺镇痛中的确切作用及其作用途径仍不十分清楚。近年来荧光组化技术已显示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上行投射背束起源于桥脑被盖第四脑室底二侧的兰斑核(Locus coeruleus)。损毁双侧兰斑核后可使不同脑区NA含量分别下  相似文献   

20.
1、测定了大白鼠在电针刺后丘脑内乙酰胆碱含量的变化,测定的方法是用蟾蜍腹直肌法测定丘脑提取液中氯化乙酰胆碱等值含量(微克/克)。 2、对照组大白鼠丘脑中乙酰胆碱含量的平均值为2.675±0.66微克/克;电针组大白鼠丘脑中乙酰胆碱含量的平均值为2.966±0.37微克/克。电针组比对照组升高0.291微克/克,经统计学处理,t值=2.745,具有显著差异。说明电针刺大白鼠镇痛后,丘脑内乙酰胆碱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