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院于1996-07~1997-04应用由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与长沙龙芝堂制药厂共同研制的乙肝宁颗粒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观察报道如下:1病例选择及观察方法1.1病例选择:按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认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29例,慢性迁延型肝炎7例。病人的病原学指标均为:HBsAg(+),HBeAg(+),抗-HBc(+),HBV-DNA-RCR(+),年龄21岁~55岁,其中男性31例,女性5例,在应用中求加对照组。1.2治疗方法:应用乙肝宁颗粒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3个月为1疗程,同时口服…  相似文献   

2.
1995-06~1996-12,我们用乙肝宁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按1990年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肝炎诊断标准,符合乙型肝炎慢性迁延型(CPH)41例、慢性活动型(CAH)19例,共计60例;HBVM任何三项以上阳性者或HBV-DNA阳性者。1.2一般资料:在60例病历中,男性44例,女性16例,年龄17~65岁、平均34岁;病史1~4.5年,平均2.2年;CPH42例、CAH18例。肝功能检查:脂红素(SB)23~124μmol/L、转氨酶(ALT)86~480n。1.3治疗方法:乙肝宁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饭后…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1995年8月~1997年4月应用乙肝宁颗粒剂治疗慢乙肝54例,并与垂盆草冲剂治疗的病例进行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a)按1990年全国(上海)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分为CPV69例,CAV39例,共计108例。随机分为乙肝宁颗粒剂组(治疗组)和垂盆草组(对照组)。b)按中医辨证符合牌虎气弱、肝郁气滞和湿热未尽型。c)血清HBVM:HBsAg、HBeAg、抗-HBc及HBV-DNA均阳性。1.2一般资料:两组均为54例。治疗组男42例,女12例,年龄15岁~63岁,平均32.5岁。病程1.5年~6年,平均1.9年。CPH3…  相似文献   

4.
应用乙肝宁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5例,观察其肝功能变化及T细胞亚群和病毒复制指标变化,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5例,其中轻度12例,中度23例,符合第七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其中女性8例,男性27例,年龄17岁~45岁,平均34岁,治疗前患者总胆红素均<20μmol/L,ALT79U/L~347U/L,HBsAg、HBeAg、抗HBc、HBV-DNA均阳性。1.2方法:口服长沙九芝堂有限公司生产芝牌乙肝宁冲剂,1次17g,1日3次,共3个月,服药前后查肝功能、T细胞亚群及病毒复制指标。1.3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  相似文献   

5.
对慢性乙型肝炎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我院门诊自1996年4月起对部分确诊的慢性乙肝病人在综合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乙肝宁颗粒剂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及分组:随机分两组,专本登记症状、体征、肝功能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HBVM),每月检查1次,连续检查3个月以上者为有效病例。对照组口服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肝荣、齐墩果酸片等,呕吐明显加能量合剂静滴1周~2周,浮肿、低蛋白血症者加用肝安干糖浆、利尿剂及适当输入白蛋白。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乙肝宁颗粒剂(长沙九芝堂药厂产品),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中药制剂乙肝散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乙肝散口服9g/次,3次/d,连服3个月;Ara-Amp第1-10天肌注2次/d,200mg/次,第11-50天肌注1次/d,200mg/次,治疗组两药联用,对照组单用Ara-Amp。结果:血清病毒学指标方面,治疗组HBeAg阴转率51%,对照组3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HBV-DNA阴转率46%,对照组41%,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肝功能方面,两组均取得明显效果,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制剂乙肝散联合Ara-Amp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并提高HBeAg阴转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对乙肝孕产妇血清 HBV-DNA 及乳汁 HBV-DNA 进行检查的效果及其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接收明确存在乙肝的孕产妇60例,以 HBeAg 为依据,将其分为观察、对照两组,观察组(HBeAg 为阳性,共32例),对照组(HBeAg 为阴性,共28例),对两组产妇血清、乳汁中的 HBV-DNA 实施检测,综合探讨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和评估得知,观察组血清 HBV-DNA 阳性率为93.7%,明显比对照组的42.9%高,观察组乳汁 HBV-DNA 阳性率为81.2%,明显比对照组的35.7%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乙肝的孕产妇实施血清、乳汁 HBV-DNA 检测,能够明确产妇血清、乳汁中 HBV-DNA 含量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拉米呋啶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93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给予拉米呋啶(100mg/d)联合干扰素(5MU/次,隔日1次)治疗,对照组46例单独应用拉米呋啶(100mg/d),总疗程均为1年。分别于治疗后第3、6、9、12个月检测肝功能、乙肝五项和HBV DNA定量。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b血清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76.1%和87.2%,52.2%和72.3%,8.7%和23.4%。67.4%和80.9%。结论与单独应用拉米呋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比,拉米呋啶联合干扰素未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龙泽荣 《四川医学》2001,22(9):838-839
目的:探索泛昔洛韦加贺普丁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对于血清HBeAg,HBV-DNA的转换情况,方法:将52例CHB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A组)30例,口服泛昔洛韦0.5g,1天3次,加贺普丁0.1g,1天1次,疗程均为6个月,单一治疗组(B组)22例,单服贺普丁0.1,1天1次,疗程6个月。结果:疗程结束后复查,发现A组和HBeAg转换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HBV-DNA转换无明显差异(P>0.05),6个月后随访复查,两组HBeAg无明显变化,但HBV-DNA B组反转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联合治疗可以提高HBeAg的血清转换及HBV-DNA阴转较稳定不易反转,有持久清除HBV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活性.因此直接检测血清中HDV一DNA是比HBsAg、HBeAs更直接、更敏感的指标.这项指标对评估乙型肝炎诊断及临床观察抗病毒治疗效果有较大的价值。本文应用斑点杂交技术对101例乙型肝炎病人、6例健“康献血员血清HBV—DNA进行检测,并与HBV血清免疫学标志进行了比较。工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乙型肝炎病人血清取自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乙型肝炎病人1.2HBV-DNA斑点杂交试验采用北京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Bi。一HBV-DNA分子杂交试剂盒。HBV—DNA探针用生物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eAg、抗-HBe与HBV DNA检测结果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1例慢性乙肝与3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定量测定HBeAg、抗-HBe及HBV DNA量。结果:慢性乙肝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HBV DNA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它们间的HBeAg及抗-HBe阳性率,抗-HBe量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肝硬化患者的抗-HBe较高;77例患者中HBeAg阳性组与抗-HBe阳性组间HBV DNA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V复制是否活跃不同类型慢性HBV感染病期无明显关系,慢性乙肝患者发生HBeAg向抗-HBe转化并非均提示病情好转,反而有可能是预示向肝硬化发展的一个前期的危险信号。  相似文献   

12.
阎晋  许彬 《海南医学》2002,13(4):26-27
目的:重视对妊娠期间孕妇HBV的筛查,积极预防,控制宫内感染,方法:采用集孕静脉血,用ELISA法做血清乙肝标志物HBsAg,HbsAg,HbeAg,HbcAb检测,用PCR法做HBV-DNA检测,对乙肝大三阳,HBV-DNA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采集脐静脉血,做乙肝标志物及HBV-DNA检查,结果:乙肝大三阳。,HBV-DNA阳性孕妇68例,所生新生儿脐静脉检测,54例(79.41%)为病毒携带者,其中HBV-DNA阳性42例(77.78%)。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发病率较高,母婴传播具有高度危险性,应注意孕期筛查,加强预防,早期诊断,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生化及病毒改变的角度分析贺普丁、陈氏乙肝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6例慢性乙肝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62例,每天给予贺普丁100mg,对照线54例,每天给予乙肝宝胶囊4粒,tid。两线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患者前后的症关体征,肝功能,病毒复制指标的变化。结果6个月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临床症状的缓解率为83.9%,生化应答率为83.9%,HbeAg阴转率为53.2%,HBV-DNA阴转率为83.9%;对照组以上指标分别为48.2%、20.4%、48.2%。两组生化及病毒的应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贺普丁治疗疗慢性乙型肝炎,能迅速改善乙肝患者的症状体征,有效抑制HBV-DNA的复制,促进HBeAg的血清转换。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良好的防治肝炎方法。本文就目前常用的健肝乐与强力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作一对比观察。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80例,其中40例为近期应用健肝乐患者,40例为应用强力宁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05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为慢性活动期乙型肝炎病人。两组病人在病情、病程、年龄及情绪嗜好方面大致相同,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1.2治疗方法。使肝乐组每次159,2次周口服,强力宁组每日60~100ml加入静点。其它治疗基本相同,疗程均为30d,疗程结束一周后复查肝功包括ALT及HBV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各型乙型肝炎(乙肝)中HBV-DNA的含量与HBs特异性免疫复合物(HBs-IC)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共检测172例血清标本。用定量PCR测HBV-DNA及ELISA法测HBs-IC。结果:(1)、各型乙肝患HBs-IC阳性率和含量都明显升高,但HBV-DNA阳性组的乙肝患升高更为显;HBs-IC与HBV-DNA的测定结果无明显相关;(2)、HBV-DNA阳性率在不同肝病有所不同;在HBV-DNA阳性组中,DNA复制量在各病型无明显差异;(3)、HBs-IC检出率在无症状携带最低(59%);慢性乙肝轻度、中度和原发性肝癌检出率中等(60%、75%及80%);慢性乙肝重度,乙肝后肝硬化及急性乙肝检出率最高,均为100%。结论:在免疫应答功能正常的机体中,HBV-DNA的扩增常伴有HBs-IC的升高。推测:HBs-IC产生主要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对HBV-DNA的复制及清除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HBV-DNA检测的灵敏度。方法:用单克隆抗乙肝表面抗体(HBsIgM)捕捉HBV再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抗体捕捉PCR)进行HBV-DNA扩增,经琼脂糖电泳观察结果。结果:用抗体捕捉PCR法检测452例HBsAg阴性HBV既往感染血清,转氨酶(ALT)轻度或高组和ALT正常组各种模式HBV-DNA阳性率平均分别为15.27%和9.60%,136例肝炎病毒免疫标志物阴性的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血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5.38%、20.00%、40.38%,提示HBV低水平感染的存在。结论:捕捉PCR检测HBV-DNA比传统PCR和探针杂交方法更灵敏,特异性更强,对明确肝病病因和献血员筛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乙肝E1isa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其临床意义主要是如下几种:早期乙肝感染者,主系传染性,急性乙肝活动期,治疗恢复期,慢性携带者,免疫测定法比较简单,只能提供血清标本HBV的间接证据,而且敏感性低,只能达0.1μg/ml,而PCR法可检测到10^5Pg的HBV—DNA,能检测到乙肝病毒的感染程度及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的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胸腺肽α1(Tα1)与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4例CHB病人随机分为A、B2组。A组给予胸肽α1 1.6 毫克皮下注射, 每周2次,疗程6月,B组给予干扰素-α1b 300万单位肌注,每天1次,14天后改为300万单位肌注,隔日1次,疗程6月,ALT复常率及HBV-M转阴率为考核指标。结果:治疗结束后,ALT复常率HBsAg,HBeAg与HBV DNA转阴率在2组间无显差异(P>0.05)。停药后随访1年,A组ALT复常率,HBeAg与HBV DNA转阴率均显高于B组(P<0.05),2组HBsAg转阴率无显差异(P>0.05)。A组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结论:胸腺肽α1治疗CHB的远期疗效优于干扰素-α1b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我院于1995年4月~1995年6月,应用牛磺酸颗粒剂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并观察其退热疗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选自我院儿科门诊确诊的上呼吸道感染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最小7个月,最大10岁,拟诊为咽峡炎70例,扁桃体炎10例。2治疗方法规治疗组:采用牛磷酸颗粒剂口服。剂量:<1岁每次0.1g,2岁0.2g,3岁以上0.3~0.4g(每袋0.2g)每日3次。连服3天。服药后每3小时测体温并记录。对照组:口服小儿速效感冒丸,每次1丸,每日3次。3疗效判断显…  相似文献   

20.
陆许贞  吴文仙 《嘉兴医学》2003,19(2):104-105
目的:为了探讨乙肝散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12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及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仪检测肝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结果:治疗后患症状好转,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复常率达87.5%,HBsAg阴转率为2.3%,HBeAg阴转率达38.2%,HBV—DNA阴转率达37.5%。结论:说明乙肝散具有改善肝功能及抑制乙肝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