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阐明岭南凉茶是中国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方法:通过对茶、别样茶和凉茶的调查和整理,从茶、别样茶和凉茶的渊源和发展,比较其异同。结果:凉茶和茶均有预防疾病的功能,历史悠久,前者也是别样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结论:对茶饮(茶、别样茶和凉茶)的深入研究,将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岭南凉茶是中国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方法:通过对茶、别样茶和凉茶的调查和整理,从茶、别样茶和凉茶的渊源和发展,比较其异同。结果:凉茶和茶均有预防疾病的功能,历史悠久,前者也是别样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结论:对茶饮(茶、别样茶和凉茶)的深入研究,将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综述了近年来凉茶配方中岭南中草药的药理研究概况.方法 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目前报道的凉茶配方中岭南中草药药理.结果 凉茶配方中的中草药大多有着支持其功效的药理作用.结论 凉茶的功效已得到药理研究的支持,但应更多关注其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4.
岭南地区气候炎热,瘴气疫毒之邪较盛,为瘟疫好发之地。岭南瘟疫是历代岭南医家研究的重点。作为岭南地区最大的中医药博物馆——广东中医药博物馆馆藏有丰富的岭南瘟疫学文物,透过这些藏品,发现岭南医学、中西汇通医学、药膳文化、凉茶文化、药浴文化、大医文化,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防疫文化,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典藏。  相似文献   

5.
正星级推荐:☆☆附属景点:岭南中医药文化体验馆文物保护:无级。药厂史迹展兼科普性。地理位置:广州市海珠区广州大道南1688号陈李济药厂内。老铺旧址北京路194号,楼上开设陈李济门诊及岭南中医药文化体验馆。相关信息:广药白云山厂区另有神农草堂及王老吉凉茶博物馆,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在番禺大学城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皆可免费观。景点简介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南海商人陈体全与广州草药店主李昇佐因拾金不昧而结缘,合资创立药号陈李济,两人订约:利益均沾,同心济世。由  相似文献   

6.
凉茶是岭南人民根据本地的气候、水土特性,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基础,研制总结出的一类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的饮料总称.而目前,凉茶在国内很多地方都开始盛行,泛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水煎剂,作为饮料.在瑞安,凉茶的使用现象也特别普遍.为了了解瑞安城镇居民的凉茶使用情况,发现潜在的使用问题,提出合理的凉茶使用方法,树立正确的应用中药的观念,我们对瑞安城镇居民的凉茶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佘世锋  张美娟  曹敏  黄贤樟 《新中医》2014,46(7):250-251
<正>岭南地处中国南部,南面临海,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常年多雨,气候炎热潮湿。岭南地区的地理特征、气候环境、饮食习惯、人文观念等与内陆省份有较大差异,在历代的医疗实践过程中,岭南地区医家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逐渐形成了具有岭南地区特点的辨证论治方法,从而开创了岭南医学流派。岭南地区居民向有喜食鱼虾、生冷瓜果、蔬菜和饮用凉茶等习惯,此等寒凉之品易伤脾胃,脾胃失其运化,致水湿泛滥。在岭南地区特殊的湿热环境下,水湿久者,易转化为  相似文献   

8.
2013年6月3日,由中国中药协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承办的王老吉凉茶国际标准研究暨王老吉凉茶国家“863”计划最新科研成果发布会在广州市东方宾馆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2,(9)
《岭南采药录》对于推动广东地产药材的推广应用和研究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表现为:收载资料全面,为广东地产药材研究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参考资料;药物品种的细致描述对今天的药材鉴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药膳食疗凉茶的记载为推动广东地区的中医药食疗及凉茶文化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阐述岭南地区食疗文化特点认为,岭南地区的食疗作为一种重要的养生手段,有其独有的优点。岭南地区在历史发展中受地理人文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其特有的饮食文化,能将养生保健良好地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凉茶、老火汤为主的药膳体现了岭南地区特有的中医药文化及内涵,具有饮食清淡、顺应天时、注重药食同源的特点,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与中医养生观念相符。  相似文献   

11.
岭南地区天热地湿,地卑土薄;岭南人好食海鲜鱼虾,常饮凉茶汤水。人秉天地之气而生,食五谷之味而长,故岭南人阳气易泄易损,脾虚生痰生湿,病多怕冷、溃疡和腹泻等。杨志敏教授在临证中常常结合岭南地区常见体质特征,善用膏方调治不同状态人群,其应用特点主要有培本固元、温补脾肾,健运中焦、调畅气机,补泻兼施、祛湿化瘀。故通过论述岭南地区人群常见体质状态的成因及特点,结合临床医案三则探讨其运用岭南膏方特色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2017,(7)
目的:比较广州市主要中医药博物馆,为广州市中医药社会科普的特色进行研究。方法:对广州市内主要的9个中医药博物馆进行走访,统计与分析规模、藏品、岭南特色品种与疾病谱的关系、对外开放情况、中医药知识普及力度等。结果:广州的中医药博物馆目前不论规模大小,对岭南特色品种均有专门的重点展示,对岭南中医药文化的知识普及和传承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广州作为岭南文化中心,有着悠久的中医药历史,在近现代中医药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广州的多个中医药博物馆在中医药文化传承、社会科普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岭南地区习用中药岗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岗梅为岭南地区习用中药,也是凉茶的主要成分,应用日益广泛。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综述岗梅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成药和医院制剂研究及应用状况,为今后岗梅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广州目前处于登革热高发季,回顾岭南中医药防控登革热过程及经验,结合岭南地区容易发生急性传染病的特点以及岭南中医药的特色和独特优势,总结岭南中医药防控急性传染性疾病的特色和优势,为进一步防治急性传染性疾病做出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正>夏日炎炎,各种各样的凉茶开始充斥大家的视野。由于夏日偏热多湿的气候容易使人肠胃失调,加上有些人嗜食辛辣、昧重的食物,难免会出现口舌生疮、咽喉肿痛、食欲不佳等症状,便用形形色色的凉茶为自己降火。但一些凉茶不离口的人却逐渐出现了食欲下降、腹泻等症状,这些都是"去火"不当导致的后果。由于胖大海清咽利喉有奇效,相关的保健食品也广受大家喜欢,如胖大海口含片、胖大海清咽糖等。目前,胖大海的应  相似文献   

16.
岭南外感热病治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亮  缪英年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0):1115-1116,1132
岭南地区地域、气候及人体体质的独特性,导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温病学派,其认为岭南夏长冬短,湿热之气四季流行,是致病的主要因素,风寒表实之证甚少;治疗重视清热祛湿、养阴护津,用药方面擅长使用地方药材,特别重视饮食调养,以中草药煲制汤液、凉茶,适时饮用,可取得良好疗效。天人相应的整体辨证观在岭南温病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同时吸收民间草药的优势,进一步丰富了外感热病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鸡骨草的种类与鉴别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刘传明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1):767-768
鸡骨草为广东常用民间草药,原植物系豆科相思子属广州相思子Aburs cantoniensis Hance,全草入药。其味甘、淡,性凉;功能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是广州凉茶的主要成分之一。民间也常自采自用,多用来煲汤,并治疗急慢性肝炎及乳腺炎等。另外,又有同属植物毛相思子Abrus mollis Hance民间也作鸡骨草用,称“毛鸡骨草”或“大叶鸡骨草”。近年来在鸡骨草的应用中偶有中毒事件发生。为探讨其种类与中毒原因,笔者对鸡骨草的种类与鉴别作了一些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宋文集  林振坤 《新中医》2018,50(2):212-214
正吕安卿,祖籍广东鹤山,出生中医世家,曾为广东近代中医学术社团——广州医学卫生社社员,为民国时期广州妇儿科名医~([1])。岭南医史学者吴粤昌曾将杨鹤龄、郭梅峰、吕楚白、吕安卿并称近代"岭南四大家",认为此四家用药"形成了岭南医派的奠基人",持论和治绩"开创了岭南医家的新风气"~([2])。吕安卿未有医著存世,医疗学术经验主要收录于《广州近代老中医医案医话选编》~([3])。吕氏辨治温病,主松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从环境和生活习惯、发病特点、治疗特色等方面探讨岭南高脂血症的中医诊疗特点,以期为高脂血症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岭南医学认为,岭南环境湿热,嗜食肥甘、喜食生冷、一日多食(早、午、夜茶)、凉茶与药膳滥施、进补太过等饮食习惯,以及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高度紧张、作息昼夜颠倒、饮食无时等不良现代生活,使得岭南人以湿热质、阴虚阳热偏盛、气阴两虚、脾虚痰湿等偏颇体质多见,并易感湿热外邪,损伤脾胃,以致脾瘅、脾虚失健、阳损阴虚、气郁、气滞与血瘀,因此岭南高脂血症患者以虚、湿、热、瘀为主要病机,属岭南温病学之范畴,治宜消食行气化滞、活血祛瘀通络、清热燥湿祛痰,布渣叶等南药治疗高脂血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草药茶饮料饮品凉茶的功效及安全性。方法:从具有较浓厚的岭南文化内涵的凉茶的发展状况、保健功能、药理作用、安全性及毒理研究等方面进行评述。结果:凉茶存在成分不确定、毒副作用尚不明确以及缺乏科学评价体系等问题。随着凉茶产品的逐渐增多和扩大,凉茶的功效如何、凉茶长期应用是不是有毒性亟需系统的实验或临床研究证实。结论:目前亟需进行对凉茶的功效、毒理评价及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