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两株具肮亲和力及中和活性的抗人肿瘤坯死因子-α(hTNF-α)的单抗杂交瘤细胞株1C3、3F6中分别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并克隆了抗体的VL、VH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基因均为抗体的VL、VH基因,并分别属于Kappa链Ⅳ亚组和重链Ⅲ(D)亚组。此外,两抗体可变区分子模型及与hTNF-α的结合模型的建立及分析,为进一步的基因工程抗体研究及抗原-抗体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  相似文献   

2.
目的:获得鼠抗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单克隆抗体轻链可变区基因序列。方法:采用反转录PCR(RT-PCR)方法,以一对针对鼠Ig轻链可变区(VL)基因的引物,从分泌鼠抗hTNF-α单克隆抗体的E6杂交瘤细胞株中扩增和克隆VL基因片段,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并进行计算机分析。结果:此VL基因长342bP,可编码114个氨基酸,为开放读框;有明确的框架区(FRS)和抗原互补决定区(CDRS);含有抗体可变区特征性的两个半胱酸残基。在基因数据库(EMBLGeneBank1995)中,未查见相同序列的基因。结论:此VL基因系重排的鼠Ig轻链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将克隆的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拼接成单链抗体基因并将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通过RT-PCR从两株抗MagaininⅡ杂交瘤细胞株(2D1,3F8)中克隆出VH和VL基因,然后利用重组PCR技术,将VH和VL基因通过柔性肽段(GLY4Ser)3的Linker拼接成单链抗体基因(ScFv),将ScFv克隆到表达载体pCANTAB5E上并将其分别在大肠杆菌E.coki HB2151及TG1中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获得鼠抗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单克隆抗体轻链可变区基因序列。方法:采用反转录PCR(RT-PCR)方法,以一对针对鼠Ig轻链可变区(VL)基因的引物,从分泌鼠抗hTNF-α单克隆抗体的E6杂交瘤细胞株中扩增和克隆VL基因片段,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并进行计算机分析。结果:此VL基因长342bp,可编码114个氨基酸,为开放读框;有明确的框架区(FRs)和抗原互补决定区  相似文献   

5.
TNF-α单抗Fab段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进行TNF-α单抗Fab段基因的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从分泌抗人TNF-α的鼠单抗杂交瘤细胞系中克隆重链Fd段和κ链基因;并用ELISA和免疫印迹分析证明表达的Fab段特异结合TNF-α。结果从分泌抗人TNF-α的鼠单抗杂交瘤细胞系中克隆出了重链Fd段和κ基因。经DNA序列测定表明,VH、D、JH分别属于VH3D、DSP2和JH4;Vκ和Jκ分别属于Vκ1和Jκ1。将该Fd和κ链cDNA克隆到表达载体pComb3H中,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表达。结论ELISA和免疫印迹分析表明,表达的Fab段可特异地和TNF-α结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鼠抗人脂蛋白(Lp)(a)单链抗体(ScFv)基因。方法 在从分泌高亲和力的抗人Lp(a)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中提取细胞的总RNA,以随机引物反转录合成cDNA,以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单抗的VH和VL基因。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拼接法,并按VH-Linker-VL的结构,将VL和VH基因拼接成单链抗体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拼接成的ScFv基因长度约为730bp。结论 所构建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反转录PCR方法,以一对锚PCR引物和一对针对鼠IgVH区基因的引物,从分泌鼠抗hTNF-α单克隆抗体的E6杂交瘤细胞株中,分别扩增和克隆了自5′非翻译区至Cγ1近3′端的重链基因片段和重链可变区基因片段,并测定了其核苷酸序列。计算机分析表明,系重排的鼠Ig重链基因。  相似文献   

8.
抗人TNF-α单抗基因的克隆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克隆抗人TNF-α鼠单抗得可变区基因以构建人-鼠嵌合抗体表达载体。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以前导肽序列的引物从1个分泌抗人TNF-α的鼠单抗杂交瘤细胞系中克隆抗体轻链、重链可变区基因(Vκ,VH),在大肠杆菌中表达Fab段核实其功能活性。结果分别得到了2个Vκ和2个VH基因。DNA序列测定表明,其中1个轻链可变区基因为骨髓瘤细胞系中固有的无功能基因。1个重链可变区基因经原核系统表达测活表明无抗体活性。另一个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基因的成熟蛋白编码部分与从第一骨架区引物所克隆的、可在大肠杆菌表达出抗体活性的Vκ、VH序列相符。将该轻链、重链基因分别克隆到了人-鼠嵌合轻链、重链表达载体中。结论通过原核表达系统核实,获得了抗TNF-α单抗的可变区基因  相似文献   

9.
采用反转录-PCR(RT-PCR)法,从分泌特异性抗CD8单抗的杂交瘤细胞中扩增出该抗体轻,重链可变区(VH,VL)基因,并测定了其序列,经计算机分析,VH和VL基因均为新发现的基因序列,符合功能重排的鼠抗体可变区基因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特异性噬菌体抗体库,制备人源抗HIV-1gp120单克隆抗体。方法以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从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中扩增抗体重链Fd和轻链(k)基因,与噬菌体载体pComb3连接,构建噬菌体抗体Fab组合文库。对抗体库进行3轮吸附-洗脱-扩增的亲和选择后,以ELISA法筛选抗HIV-1gp120噬菌体抗体,并进行DNA序列分析和Fab的可溶性表达。结果半巢式PCR有效地扩增出Fd和k基因,以此构建成容量为195×107的噬菌体抗体库。3轮亲和选择使特异性抗体得到高度富集,抗HIV-1gp120噬菌体抗体阳性克隆占32%。对一阳性克隆抗体基因CH1和CL部分DNA序列进行了测定,并在大肠杆菌表达出可溶性Fab。结论抗HIV-1特异性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和人源抗HIV-1gp120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今后筛选抗HIV中和抗体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3株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α-银环蛇毒素(α-BT)结合区抗体的配位特异性测定和可变区基因序列分析,探讨重症肌无力(MG)的发病机制。这3株抗体相互竞争对AChR的结合,说明它们具有共同的识别部位。3株抗体的H链可能来源于同─种系基因,并且在抗原亲和成熟过程中发生体细胞突变;L链则由不同的亚组基因编码。结果表明,抗AChRα-BT结合区抗体的H链在决定抗体配位特异性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抗胃癌鼠单抗3G9 Fab段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报道用聚合酶链延伸反应(PCR)从分泌抗胃癌鼠单抗的杂交瘤细胞系3G9中克隆出了重链Fd段和k链的基因。DNA序列测定表明3G9的VH、D、JH分别属于VH7183、DFL16.1和JH3;Vk和Jk分别属于VkⅡ和Jk2。将3G9Fd段和k链cDNA克隆到表达载体pComb3中,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表达,用还原和非还原的SDS-PAGE电泳作免疫印迹实验,证明了Fab段的表达。并用酶联免过滤实  相似文献   

13.
由分泌抗人C1-INHMcAb的杂交瘤F7细胞株提取总RNA,合成与VH基因FR1和FR4互补的通用引物,以RNA反转录合成的第一链cDNA为模板,PCR法克隆出F7VH基因的DNA片段。将分离获得的目的DNA片段亚克隆入pUC18/19测序载体,从两头进行双脱氧核苷酸随机终止法的DNA序列测定。结果显示:VH基因是由333个碱基组成,编码111个氨基酸残基。通过国际联机检索进行EMBL和Kabat基因库扫描发现,F7VHDNA仅与Ig同源,符合小鼠Ig的VH基因特征;同源性为60%~85%,应归属于Ig的VH基因。根据Kabat分类方法,F7VH基因推导的氨基酸顺序属于小鼠Ig的VH基因的Ⅱ(A)亚组,是由VH-D-JH3重排产生;其框架区的9和67位点为脯氨酸(Pro)和赖氨酸(Lys)(非芳香族氨氨酸),符合Ⅱ(A)亚组框架残基结构模式;其CDR3区含有7个氨氨酸残基,表明C1-INH抗原表面结构并不复杂;FR2和FR3的22和89位点为半胱氨酸残基(Cys),与VH片段二硫键形成有关。成功获得F7VH基因为进一步构建和表达单链Fv(scFv)抗体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出血热恢复期患者全套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3种方法从出血热恢复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成功地扩增出人抗体V区3种基因片段(VH,V,Vλ),通过桥拼接延伸反应(SOE),以(Gly4Ser)3为连接子,将重、轻链V区基因连接成为VH-Linker-Vic和VH-Linker-Vλ两种单链抗体基因。然后将ScFv基因与载体pHEN1重组,转染感染受态大肠杆菌TG1,通过辅助噬菌体M13KO7的超感染,制备成两种“噬菌体展示人源性全套ScFv抗  相似文献   

15.
选用具有动物体内高保护作用的抗HSV-1/HSV-2型共同性糖蛋白C(gC)单克隆抗体1A12,从其杂交瘤细胞中提取总RNA,以Oligo(dT)15为引物反转录合成cDNA,用一对鼠抗体通用VH引物和一对V引物进行PCR,扩增出1A12VH和1A12VL基因,并分别克隆入pUC18质粒中,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A12VH基因由336bp组成,编码112个氨基酸,隶属于小鼠重链第3组亚组(D);1A  相似文献   

16.
9.1C3分子是一种参与NK、巨噬细胞及LAK细胞杀伤过程的重要细胞表面分子,主要表达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本文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分泌9.1C3MCAb的杂交瘤细胞中提取总RNA,经反转录、PCR分另11分离了9.1C3McAb轻链可变区(VL)基因及重链可变区(VH)基因,并用全自动荧光DNA序列分析仪对9.1C3VH、VL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1C3VH基因为351bP,编码117aa残基,9.13VL为324bP,编码108aa残基;从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证实9.1C3VH、VL序列均符合小鼠lg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特征;根据Kabbat分类体系,9.1C3VH隶属Ig重链第Ⅱ(C)亚组,9.1C3VL隶属小鼠IgK链第Ⅴ亚组。9.1C3VH、VL基因的克隆成功为其单链抗体的构建、表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抗原表位定向选择的人源抗TNF-αFab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通过抗原表位定向选择技术(EGS)所筛选到的2株人源化TNF-α抗体Fab段进行分析鉴定。方法测定可变区基因的序列,用亲本鼠单抗Z8进行竞争ELISA,用L929细胞检测其体外中和TNF-α的活性,并用硫氰酸铵洗脱法比较与亲本鼠单抗的亲和力。结果基因测序表明2株抗体VH相同,属人VHⅠ亚群;Vκ分别属人VκⅠ、VκⅢ亚群;竞争抑制实验表明所获人源抗体片段与亲本鼠源抗体是针对TNF-α的同一抗原表位;体外中和实验证明此抗体片段能中和TNF-α对L929细胞的毒性;该抗体片段的亲和力略低于原鼠单抗Z8。结论用EGS方法获得的人源抗体片段基本保持了原鼠单克隆抗体Z8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用提取的A 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包涵体为免疫原, 制备了1 株mAb 2E3 。其Ig 亚类为IgG3, 细胞培养上清和腹水的mAb 效价分别为1∶1024 和1∶108 。该mAb 2E3 可中和α毒素的磷脂酶C 活性和溶血活性, 对α毒素致死性腹腔攻击的小鼠具有良好的被动保护作用。另外, 应用RTPCR 技术, 从杂交瘤细胞株2E3 中, 扩增出mAb VH 和VL基因, 分别克隆至载体pGEMT中。序列分析证实, VH 基因为357 bp, 编码119 个氨基酸;VL 基因为324 bp, 编码108 个氨基酸。计算机分析表明,VH 和VL基因均为新发现的基因序列, 符合功能性重排的鼠抗体可变区基因的特征。VH 和VL 基因分别属于鼠免疫球蛋白重链Ⅱ( B) 和轻链κⅢ家族。  相似文献   

19.
嵌合抗CD20抗体Fab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活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抗CD20嵌合抗体Fab片段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高效可溶性分泌表达。结果:利用PCR方法从抗CD20单链抗体(ScFv)表达载体上扩增抗CD20抗体轻链可变区基因(VL)、重链可变区基因(VH),然后将VH、VL基因重组到Fab表达载体pYZF中,构建抗CD20Fab表达载体pYZF1cd20,并在27C7菌中高效表达。结果:经Fab表达载体转化的27C7菌株,进行表达培养,经分  相似文献   

20.
抗HBsAg抗体Fab段在大肠肝菌中的高效表达与复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抗HBsAg抗体的轻链和重链Fd段基因,分别克隆于pET20b质粒中并分别转化到大肠肝菌BL21(DE3),LPTG诱导后,SDS-PAGE分析发现在27KD(L)和25KD(Fd)处3有外源蛋白表达,表达蛋白含量分别为53%和48。L链和Fd包涵体蛋白经盐酸胍变性后,等量混合于折叠液中,L和Fd可复性形成了约50KD的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