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张川 《重庆医学》2008,37(10):1065-1067
目的探讨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患儿血小板数(PLT)对血清钾测定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中度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PLT>400×109/L)、36例轻度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PLT 300~400×109/L)、82例血小板数正常(PLT 100~300×109/L)和21例血小板数减低(PLT<100×109/L)患儿,分别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和血浆钾,用SYSMEX XS-800i电阻抗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结果中度反应性血小板增高症组和轻度反应性血小板增高症组血清钾明显比血小板数正常组和血小板数减低组高(F=11.83,P<0.01),血清钾分别为(5.05±0.93)mmol/L、(4.66±0.62)mmol/L、(4.26±0.54)mmol/L和(4.28±0.58)mmol/L;而血浆钾4组比较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F=0.27,P>0.05)。当PLT>300×109/L时,血小板数与血清钾呈正相关,血清钾^Y(mmol/L)=0.002 1X 3.87(PLT×109/L),r=0.78。无论中度反应性血小板增高症组还是轻度反应性血小板增高症组,其血清钾均高于血浆钾(t=2.75~3.02,P<0.01~0.005),而血小板数正常组及减低组血清钾与血浆钾检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患儿血小板数对血清钾测定有正干扰——可因人工分离血清而引起血清钾假性增高;在高血钾症的诊治过程中,应排除假性高血钾症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数变化与临床关系分析(附364例检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俊琳 《广西医学》2000,22(2):267-268
为探讨血小板数量变化与临床关系,笔者采用日产F-800血细胞计数仪,血清钾测定用美国康宁公司生产CIBA-CORNING5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本院1996~1997年364例血小板数不同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血小板增高者280例.>300×109/L177例,>400×109/L74例.>500×109/L29例,以中等量增高为主.血小板增高者血清钾相应增高,可出现高血钾症,但临床上呈现假性高血钾症.本组血钾变化经直线回归分析为正相关关系.且感染是导致血小板增多的重要原因.而血小板增高见于22种疾病,以急性感染,尤以肺炎、上感、支气管炎、胃肠炎、脑炎及结核病为多见.疾病好转时,血小板数恢复正常,属应激性反应.而在急、危、重患儿中,既有血小板增高者,也有血小板减少者,尤以血小板<80×109/L者病情重笃,死亡者较之血小板增多者为多.值得临床注意.认为(1)血小板数明显减少的患儿,应加强监护,以及时发现危重症状与体征的变化,争取时间抢救生命,以减少死亡.(2)感染是血小板增高的重要原因.血小板数与血清钾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临床上出现高血钾症患儿除应注意溶血及肾功能不全外,尚应注意因血小板增高而出现的假性高血钾症,以免影响临床诊治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对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伴高血钾的有效性。方法1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伴高血钾的患者均采用无钾置换液进行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观察血液滤过前及滤过后2、4、6小时血清钾浓度。结果2小时血清钾开始下降,6小时血清钾降至正常水平。结论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伴高血钾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钾导致血液自动分析仪血小板检测结果假性减少的纠正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接受血液分析出现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患者46例,在使用不同抗凝剂的情况下采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患者血液进行分析,并将手工计数的血小板值作为标准参考值;另选取未出现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正常人40例作为对照组,在相同的环境下对其血液进行分析,并与观察组相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末梢血计数法测得血小板、白细胞数目与手工法无显著差异,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测得血小板数目明显小于手工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三种方法测得血小板数目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严格血常规检测,发现白细胞数目、红细胞数目以及血小板数目24 h内均无明显变化,而平均血小板体积随时间的增长而变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作为抗凝剂会导致个别病例出现血小板假性减少的现象,在临床上对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的血液进行血液分析时,应考虑到时间对结果的影响,必要时采用手工法计数,避免给临床诊治带来错误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和输血后高血钾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非挤压伤患者大量输血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大量输血组,选择同期外伤无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血液生化分析仪分析输血前后血钾变化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和输血前后两组血清钾水平无明变化,但术后12小时内大量输血组的高钾血症发生率高于非输血组的血钾水平,而12h后两组高血钾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高血钾(OR=2.83,P=0.038)和术后低pH值(OR=0.029,P=0.021)是导致术后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而与大量输血治疗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非挤压伤患者大量输血并不是导致高钾血症发生的直接原因,输血前后的血钾变化应及时监测,出现高血钾要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高血钾患者急诊抢救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在急诊抢救高血钾患者80例的心电图资料。结果心电图异常患者46例,诊断符合率为57.5%。其中,急/慢性肾功能不全为主27例(58.7%),其次是糖尿病7例(15.2%)。血清钾浓度5.0~7.0 mmol/L时,诊断符合率为27.3%。心电图表现为T波高尖,S波振幅增宽,P波振幅降低;血清钾浓度≥7.0 mmol/L时,诊断符合率为76.0%,心电图表现T波高尖、P-R间期延长、P波低平或消失、ST段下移、QRS波增宽。结论随着血清钾浓度的增高,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增多,异常程度加重,心电图鉴别诊断高钾血症较假性高血钾测定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孙丹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8):2203-220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钾离子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治疗组,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治疗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血清钾离子浓度,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对治疗组入院时、治疗1周和2周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1)治疗组入院时钾离子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血清钾浓度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中丘脑病变者血钾浓度下降最明显(P<0.05);(3)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显示与血钾浓度变化有明显相关性(r=0.91,P<0.05)。结论:血清钾离子浓度变化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部位有关,丘脑病变者最容易出现低血钾;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与血清钾离子浓度有一定相关性,低血钾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差于血钾正常者,早期补钾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钾浓度的变化。方法:测定56例AMI患者(AMI组)及56例冠心病患者(CHD组)发病10小时内的血清钾离子浓度,同时检测血清钠、氯离子浓度及尿钾离子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MI患者与冠心病患者血钾浓度比较,两者有极显著差异(P<0.01),AMI患者尿钾排出明显增多。结论:应密切监测AMI患者的血钾浓度,及时纠正低血钾。  相似文献   

9.
宋琼  宋志芳 《河北医学》2000,6(4):298-299
目的:分析心律失常与血清钾的关系,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将456例心律失常患者按血清钾分为轻,中,重及正常4组,分别观察血钾与滨。结果:轻度低血钾14例(31%),中度低血钾16例(36%),重度低血钾7例(15%),正常血钾8例(18%)。血钾与心律失常类型无明显差异。结论:患者心律失常与血清钾水平关系密切,但由于影响血清钾水平的因素较多,在血清钾水平正常的情况下,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心电图对高血钾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高血钾患者28例,对其心电图诊断情况、血清钾测定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电图 诊断结果与血清钾浓度高低并不完全一致,高血钾程度不同其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也有所差异,由排钾困难引起的高血钾心电图诊断与血清钾基本一致,但细胞内钾 外移在心电图诊断中未显示高血钾改变.结论 相对于血清钾测定方法,心电图对高血钾诊断反映更为准确,对高血钾患者的临床诊断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EDTA-K2致假性血小板减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EDTA-K2抗凝血时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现象及避免措施.方法:对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值异常偏低的561例标本,进行再次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对其中发现的涂片与计数明显不符的5例患者再次抽血进行手工血小板计数、末梢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抽取肝素抗凝血进行血细胞计数等方法复检.结果:上述5例在后三种方法复检时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与初次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抗凝血血细胞分析仪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明显不符.结论:ED-TA抗凝剂偶尔可导致血小板发生聚集,引起血球计数仪计数血小板结果的假性减少,临床工作中应引起同行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常量元素水平与化疗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普外科及中医肿瘤科收治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29例,在化疗前1d测定血清常量元素(钠、钾、钙、氯、镁)水平.观察化疗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有无不良反应患者的血清常量元素水平,分析化疗前患者血清常量元素水平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无全身不良反应组的血清钙水平显著高于有全身不良反应组(P<0.05);化疗前血清钙水平与化疗所致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呈负相关(r=-0.29,P<0.05),与化疗所致消化系统不良反应(r=-0.19)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r=-0.21)亦呈负相关(P值均<0.05).无总不良反应组的血清钾水平显著高于有总不良反应组(P<0.05);化疗前血清钾水平与化疗所致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呈负相关(r=-6.86,P<0.05),与消化系统不良反应(r=-2.53)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r=-2.66)呈负相关(P值均<0.05).化疗前血清镁水平与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呈正相关(r=0.64,P<0.05).结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不良反应与其血清常量元素水平密切相关,可根据情况予以营养指导和适当调整常量元素的摄入,以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床旁血气分析仪与生化仪在测定患者动静脉血钾浓度时存在的差异。方法:选取156例ICU患者血液标本,根据患者血液不同p H值分为A组(51例)、B组(53例)及C组(52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床旁血气分析仪与生化仪测定动静脉血钾的浓度,对比并分析3组患者的动静脉血钾浓度差异。结果:3组患者动脉全血钾与静脉血清钾组间对比未显示明显差异(P>0.05);3组患者静脉血清钾值(4.43±0.68)mmol/L、(4.06±0.75)mmol/L、(3.59±0.61)mmol/L均比动脉全血钾值(4.01±0.73)mmol/L、(3.66±0.76)mmol/L、(3.18±0.63)mmol/L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动静脉血钾差值组间对比未显示明显差异(P>0.05)。结论:Abbott i-STAT测得动脉全血钾无法替代ROCHE DDP检测患者的静脉血清钾;患者血液的血钾浓度易受p H值的影响,但是p H值的变化并未增加两种不同检测手段所测得的钾离子浓度,此结果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清钾含量的变化以及与室性心率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确诊的50例AMI患者及冠心病患者各50例,入院时测血清钾含量并排除其它可引起血清钾含量的疾病和因素,采血时间距发病2~24 h,血清钾浓度低于3.5 mmol/L定为低血钾,并与冠心病患者血清钾含量作比较.结果 50例AMI患者血清钾浓度平均为(3.51±0.50)mmol/L,AMI组早期血钾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低血钾室性心率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血钾正常值(P<0.01).结论 AMI患者早期血钾含量明显降低并容易出现室性心率失常.本研究可揭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低血钾的可能机制以提高AMI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查在高血钾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高血钾患者的心电图与血清钾浓度进行对照分析总结。结果血清钾高低与心电图改变并不呈绝对平行关系,排钾困难所致的高血钾心电图改变与血清钾测定有较好的一致性。不同程度的高血钾在心电图上有不同的特征性表现,而细胞内钾外移所致的高血钾在心电图上无高血钾改变。结论心电图对高血钾改变的反映比血清钾测定更准确,可作为诊断高血钾和观察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测定36例患者透析前后红细胞内钾和钠、血pH、血清钾、血清钠和HCO_3的变化,发现透新前后红细胞内钾、钠变化不显著(P>0.05),而血pH和HCO_3变化显著(P<0.001)。认为尿毒症患者血液pH值的变化(或HCO_3的变化)与红细胞内钾和钠的移动相关,提示HCO_3也可能直接参与钾和钠的转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低钾型患者血清肌酸激酶的改变及其与低血钾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确诊为PA患者按血钾高低分为低血钾组(33例)和血钾正常组(25例),收集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观察其血清肌酸激酶改变与血钾的关系.结果 33例PA低血钾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肌无力,33例患者中21例(63.6%)伴肌酸激酶(CK)升高,1例CK最高为1 837 U/L,达正常的9倍以上,伴明显的腓肠肌疼痛,临床诊断横纹肌溶解;同时伴有肌电图的异常.25例PA血钾正常患者CK无明显异常.低血钾组较血钾正常组CK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0.4±98.9)vs (61.5±40.1) U/L,P<0.05)],CK升高的程度与血钾水平呈负相关(r=-0.78,P<0.00).结论 低血钾组PA患者的血钾水平与肌酸激酶呈负相关,要注意患者的肌肉无力症状和CK水平,慎防发生横纹肌溶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查在高血钾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高血钾患者的心电图与血清钾浓度进行对照分析总结。结果血清钾高低与心电图改变并不呈绝对平行关系,排钾困难所致的高血钾心电图改变与血清钾测定有较好的一致性。不同程度的高血钾在心电图上有不同的特征性表现,而细胞内钾外移所致的高血钾在心电图上无高血钾改变。结论心电图对高血钾改变的反映比血清钾测定更准确,可作为诊断高血钾和观察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浆钾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测定血浆钾和血小板参数PLT、MPV、PDW和P—LCR后作相关分析。结果 :血浆钾与血小板数间呈显著正相关 ,血小板每增加 10 0× 10 9/L ,血浆钾浓度升高 0 2 5mmol/L ,r =0 38。血小板其余三项参数MPV、PDW和P -LCR与血浆钾呈负相关 ,且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临床不明原因的高血钾症应考虑存在血小板增多的可能 ,而血小板增多的患者应检测血浆钾浓度  相似文献   

20.
郭家权  黄涛 《海南医学》2011,22(23):46-47
目的 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剂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 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50例健康体检者和16例EDTA所致血小板聚集患者的EDTA-K2抗凝静脉血与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的血小板数,同时采末梢血进行手工血小板计数.结果 50例健康体检者不同时间段的枸橼酸钠抗凝血的血小板计数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