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对病情特殊患者简化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操作程序,缩短操作时间,达到置管目的,解决输液问题.方法 观察30例老年患者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4F PICC穿刺包,在传统穿刺法上略改进,从上肢浅静脉穿刺置管至上腔静脉或锁骨静脉行输液治疗.结果 30例老年患者插管均成功,无送管不畅或失败现象.结论 PICC改进法对老年危重患者、卧位有特殊要求,不宜平卧、精神异常、痴呆或不配合患者穿刺较合适.  相似文献   

2.
吴克琴 《现代护理》2007,13(18):1752-1752
目的对病情特殊患者简化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操作程序,缩短操作时间,达到置管目的,解决输液问题。方法观察30例老年患者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4F PICC穿刺包,在传统穿刺法上略改进,从上肢浅静脉穿刺置管至上腔静脉或锁骨静脉行输液治疗。结果30例老年患者插管均成功,无送管不畅或失败现象。结论PICC改进法对老年危重患者、卧位有特殊要求,不宜平卧、精神异常、痴呆或不配合患者穿刺较合适。  相似文献   

3.
老年患者血管条件普遍较差,为满足老年患者长期静脉给药治疗的需要,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常规外周静脉穿刺输液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外周留置针静脉穿刺输液法,经股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法及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液法。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因其操作方便、安全、易于掌握、护士可独立完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维护记录跟踪手册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2年4-6月在我院老年科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65例为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PICC穿刺维护记录跟踪手册进行PICC置管期间的管理;选择2012年1-3月PICC穿刺置管患者6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及置管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穿刺维护记录跟踪手册的设计和应用在老年PICC置管患者中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有效的PICC导管管理,不仅提高了导管的使用,提高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更减少了相关并发症,保证了老年患者的输液安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潘清莲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6):121-122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还可用于NICU的患者治疗。PICC有许多优点,但亦存在一些并发症危险。2011年2月,我院收治1例胶质瘤复发患者,结合其病情及静脉穿刺情况为其行PICC,置管1周后,置管处顽固性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老年患者输液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总结30例老年患者置管过程中的护理经验,针对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0例置管患者中,其中一次置管成功18例、二次穿刺成功4例(经换对侧贵要静脉第二次穿刺成功)、穿刺困难5例(通过B超指引下穿刺成功)、导管送入困难3例(调整体位后穿刺成功)。PICC导管留置时间30~230d,平均105.5d;发生皮肤过敏2例,导管堵塞1例,穿刺点渗血4例,单纯性肢体肿胀2例,导管脱出2例。结论:熟练掌握PICC穿刺和维护技能在老年患者的应用,实施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显著降低PICC导管在老年患者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提高老年患者长期静脉输液有效静脉通道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82例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深静脉穿刺技术。但目前临床上仅应用于各种需长期输液的患者、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或毒性药物如:化疗、肠外营养、血管收缩剂、高浓度电解质的患者。有个别作者在文中提到PICC可用于测定中心静脉压(CVP),但未见关于PICC可应用于测定CVP的详细报道。为了探讨PICC测定CVP是否具有准确性和实用性,我科2006年1-6月对21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经PICC测定CVP,并与传统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测定CVP所得的结果、穿刺操作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进行了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彩超引导下PICC置管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PICC)已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以其明显的优势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为中长期静脉输液患者,尤其是肿瘤化疗、静脉高营养患者提供了一种便于自我护理,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静脉用药途径[1].目前,国内医院对行PICC置管患者的血管选择方法有两种,即肉眼观察[2]和超声引导[3].老年患者(60岁以上)由于生理机能上的衰老,加之疾病和长期治疗对其静脉血管的影响,临床静脉穿刺较青壮年患者明显困难.而采用超声引导下进行PICC置管采用的是肘横线上置管,它适用于肘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并且可以避免PICC置管于肘关节下部时对患者手臂屈伸运动的影响等.2008年11月~2010年3月,我们对干部病房45例老年患者实施肘横线上PICC置管,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老年患者血管条件普遍较差,为满足老年患者长期静脉给药治疗的需要,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常规外周静脉穿刺输液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外周留置针静脉穿刺输液法,经股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法及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液法.   ……  相似文献   

10.
马容莉  马姗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5):1193-1194
目的探讨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应用于老年高龄患者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将66例需行PICC穿刺的老年高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置管法或盲穿法。结果两组患者的舒适度、一针穿刺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可显著提高老年高龄患者PICC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点出血发生率,保证置管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穿刺过程中,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60例患者利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术,观察穿刺效果。结果:成功穿刺55例,5例第一次置管失败,第二次重新置管成功。结论:PICC具有操作方便、留置时间长,减少病患痛苦等特点,对有长期输液要求或化疗患者尤为适用,应具体分析穿刺失败原因,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对于肘部血管条件差,如浅静脉先天性纤细,年幼、体弱及病情危重患者,静脉充盈不良,肥胖患者因皮下脂肪层较厚而不易显示静脉血管,反复多次静脉穿刺患者上肢浅静脉壁产生疤痕、硬化并失去弹性,致使穿刺困难。我科3例患者行PICC置管失败时改用B超引导下置管,使得穿刺置管一次成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直视下行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体会与护理经验。方法对23例经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大肠癌患者进行直视下留置PICC,从操作手法、护理要点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23例患者穿刺均一次成功,护理中重点要求解剖位置明确、严格无菌操作、注意及时更换敷料。23例患者中穿刺成功后送管失败1例,出现局部皮肤红肿1例。结论直视下留置PICC适合大肠癌化疗患者经皮穿刺置管失败后应用,针对性的护理对于患者顺利完成操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在老年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肿瘤患者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4例经肘静脉穿刺困难或穿刺失败的老年肿瘤患者,选择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及留置时间。结果4例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均一次穿刺成功,无1例发生出血、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及TPN。结论对于外周静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不充盈,置管困难的老年肿瘤患者,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进行长期静脉化疗和TPN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狭窄和穿刺困难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患者经其他静脉置管的方法。方法:对5例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患者给予正确、全面评估,并与医生讨论、制定开通静脉通路的方案,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目的与方法,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严格消毒穿刺部位皮肤,选择患者右侧股静脉穿刺置入三向瓣膜单腔PICC管。结果:本组5例均一次穿刺成功置入PICC管至下腔静脉,其中2例分别留置导管110d、63d后病情好转拔管;1例留置导管18d后因病重死亡而拔管;1例留置导管已90d,1例在层流病房内置管后目前均正常使用。本组均无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堵管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上腔静脉狭窄和穿刺困难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患者,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管是开通静脉通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 CVC)在胰腺炎患者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减少静脉营养患者并发症及再次静脉穿刺发生率的方法,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100例确诊为胰腺炎需行静脉营养支持的患者,分为两组,50例PICC置管为A组,50例CVC置管为B组,比较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穿刺并发症。结果与B组相比,A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导管留置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 A组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周围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B组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相关感染和误入动脉,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ICC和CVC置管有各自的优缺点,与CVC置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置管方法,对于需较长时间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PICC置管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12例老年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老年患者的血管老化、血液黏稠度高或凝血功能障碍,在进行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时,除做好心理护理外,在置管过程及置管后的护理上都应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在置管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对PICC的适应性,延长穿刺点的加压时间以防渗血;在置管后可使用可来福接头加正压封管保持导管通畅,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管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狭窄和穿刺困难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患者经其他静脉置管的方法.方法:对5例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患者给予正确、全面评估,并与医生讨论、制定开通静脉通路的方案,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目的与方法,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严格消毒穿刺部位皮肤,选择患者右侧股静脉穿刺置入三向瓣膜单腔PICC管.结果:本组5例均一次穿刺成功置入PICC管至下腔静脉,其中2例分别留置导管110d、63d后病情好转拔管;1例留置导管18d后因病重死亡而拔管;1例留置导管已90d,1例在层流病房内置管后目前均正常使用.本组均无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堵管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时上腔静脉狭窄和穿刺困难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患者,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管是开通静脉通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5):8678-8678
目的: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老年危重患者行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选择肘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进行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本组均一次置管成功,导管保留时间为39-122 d,静脉注射脱水药、抢救、治疗用药,快捷而准确,无一例外渗、感染发生。结论:PICC操作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留管时间长,正确应用PICC,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在静脉化疗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股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比较。方法回顾分析17例PICC置管患者与46例股静脉置管的临床资料,分析置管成功率及置管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PICC置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76.4%(13/17),置管时间36~162 d,平均84 d。股静脉置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1.3%(42/46),置管时间3~71 d,平均36 d。PICC置管较股静脉置管皮下血肿及血管栓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结论 PICC置管较股静脉置管具有并发症少、置管时间长、护理方便,更宜于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