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创伤性强直颞下颌关节的血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后儿童颞颌关节血流的变化。材料与方法:应用放射性同位素三相骨扫描方法检查7名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儿,观察其颞颌关节区血流变化。结果:强直侧颞颌关节区三相骨扫描血流相曲线明显低于非强直侧,强直侧颞下颌关节区延迟相和血池相的放射计数比值比健侧大。结论:创伤性颞颌关节强直可使颞颌关节区血流灌注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继贤 《武警医学》1993,4(3):152-153
颢下颌关节强直术后复发问题目前尚未解决,虽然通过不断改进术式和放置各种填隔物,使复发率明显降低,但迄今仍在17.5%左右。本文结合15例颞下颌关节强直复发再次手术所见,对复发因素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2~42岁。  相似文献   

3.
颞下颌关节(temporo mandibular joint,TMJ)间接损伤是发生TMJ关节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髁突骨折的患者,可通过常规的X线片、CT检查进行诊断。但对于无髁突骨折的间接TMJ损伤的患者,X线片、CT不能显示TMJ的非骨性结构(关节盘、关节囊、关节韧带及软组织)损伤,给TMJ损伤的临床早期诊断治疗造成困难。  相似文献   

4.
关节僵硬是骨折的常见并发症,主要为关节内外发生纤维性粘连,以及关节囊及周围肌肉挛缩,如不加以防治会导致关节强直,甚至造成患者的终身残疾。而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以维持和恢复关节功能、预防关节僵硬的发生,近三年来我们收集了我科四肢骨折患者128例,对其发生僵硬的11例进行回顾分析,并对他们进行护理指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颞下颌关节强直(Temporomandibular ankylosis,TMJA)是髁突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严重的张口受限、咬合紊乱,如果发生在生长发育期,还可造成颌面畸形、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文献报道髁突骨折是造成颞下颌关节强直的首要原因[1]。Nort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技术在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下颌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例颞下颌关节强直伴严重小下颌畸形的患者采用一期下颌骨双向牵张成骨、二期颞下颌关节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顺利完成牵引计划,并在3个月后拆除牵张器,面容获得极大改善,张口度达到25mm以上,睡眠呼吸暂停症状消失,营养状况改善,口内咬合关系基本恢复。结论:牵张成骨技术为临床上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伴严重小下颌畸形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特异性慢性疾病,主要侵犯中轴骨、骶髂关节和附丽病为其特征,最后发生脊柱强直。病变也可累及外周关节。过去常凭临床和X线平片诊断,但因骶髂关节解剖结构复杂,形态各异,且易受盆腔内结构所干扰;不同放射科医生因经验不同,对同一X线平片的看法不一致;另外即使同一放射科医生,不同时间对同一张不典型变化的骨盆平片诊断结果也可能不同,因此不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漏诊或误诊,给患者和医生造成不必要的损害。针对上述情况,在日常工作中,笔者对临床怀疑、  相似文献   

8.
模拟功能咬合时人颞下颌关节内的应力分布和位移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认识正中咬合时颞下颌关节(TMJ)内的应力分布和位移特征,作者采用基于小波金字塔分解的方法对人颅颌面CT、MRI医学图像进行融合,以测量和分析颅颌面部各咀嚼肌的三维肌力向量,再借助实验获得的人TMJ各结构的材料性能参数和在活体基础上建立的模拟了关节内接触关系的TMJ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计算并分析正中咬合时TMJ内各结构的应力和位移。结果显示,正中咬合时关节盘、髁突和关节窝表面应力分布的范围和力值大小差异较大,以髁突受力最大,并节窝次之,而关节盘相对较小。正中咬合时关节盘,髁突和关节容向上、后及内侧移动,以髁突位移最大,关节盘次之,关节窝最小。研究表明,在临床实践中,系统、合理地计算和分析正中咬合时TMJ内的应力分布和位移特征是切实可行的,结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9.
颞下颌关节内紊乱的影像学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颞下颌关节内紊乱(ID)是临床上常见病,引起的原因较多,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对其表现和病因的认识逐步深入。本文对ID的影像学检查包括颞下颌关节(TMJ)解剖及ID概述、X线平片、体层摄影、关节造影、CT、MR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保留髁突和颞下颌关节盘的术式对于治疗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内强直Ⅲ型的疗效.方法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内强直Ⅲ型8例,男4例,女4例;年龄7~22岁,平均13.6岁.病程1~12年,开口度2~10 mm.手术方法为去除外侧髁突骨折断面形成的骨痂,将髁突磨改成形,在内侧寻找分离出移位的关节盘,松解后将关节盘的外侧端缝合固定至外侧关节囊或软组织.结果 术后随访6~38个月,患者开口度平均30 mm,无关节疼痛及弹响症状,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 采用保留髁突和关节盘的方法治疗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内强直Ⅲ型,方法简单易行,创伤小,能有效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1.
颞下颌关节内紊乱(ID)是临床上常见病,引起的原因较多,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对其表现和病因的认识逐步深入.本文对ID的影像学检查包括颞下颌关节(TMJ)解剖及ID概述、X线平片、体层摄影、关节造影、CT、MR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WATS技术在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建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超薄层磁共振T1W 3DWATS成像技术对模型进行数据采样 ,采用Matlab大型科学计算软件及Ansys三维有限元专用软件建立颞下颌关节模型。结果 建立出的模型形态理想 ,髁突、关节盘及关节结节等与活体解剖TMJ具有良好的相似性 ,尤其对关节盘的位置形态模拟较精确。结论 磁共振WATS技术在显示关节软骨上有独特优势 ,利用该成像技术建立TMJ三维有限元模型比以往其它成像技术更精确 ,为进行TMJ生物力学分析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维重建技术对颞下颌关节 (TMJ)损伤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搜集TMJ损伤患者 30例 ,行螺旋CT薄层扫描和多维重建。结果 :SCT多维重建技术显示TMJ骨性结构、骨折线走行方向、骨折范围、位置、类型及骨折块移位等方面信息多 ,明显优于传统X线和MRI检查。结论 :SCT多维重建技术对TMJ损伤影像显示接近病理解剖表现 ,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描述颞下颌关节(TMJ)滑膜软骨瘤病的MRI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观察和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TMJ区滑膜软骨瘤病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在术前行闭口矢状面和冠状面PDWI、开口矢状面T_2WI检查。结果:所有滑膜软骨瘤病均发生于TMJ上腔。病变的MRI表现:关节上腔异常积液(13例,100%);关节囊明显扩张(11例,84.6%);关节腔内有多发软骨样小体的形成(11例,84.6%);关节囊或滑膜组织增厚(8例,61.5%)和颞骨关节面骨质破坏(4例,30.8%)。MRI未显示病变有下颌髁突侵蚀、关节囊外软组织侵犯、大脑颞叶脑膜和脑实质侵犯。结论: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主要表现为关节上腔异常积液,伴关节囊扩张、多发软骨样结节小体形成和滑膜组织增厚。  相似文献   

15.
儿童下颌骨颏部或体部对冲性损伤所致的髁突骨折未经适当处理,可继发颞下颌关节(TMJ)强直,进而影响下颌骨的正常发育,主要表现为患者面下1/3短小、口内咬合关系错乱、张口受限,严重者可呈典型的"鸟嘴"畸形,致使固有口咽腔体积缩小、舌后坠等,导致上气道狭窄,并常伴有较为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并严重影响患者进食、发育、面容及生存质量。我科于2011年6月~2014年6月采用内置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损伤的MRI表现,重点观察关节盘的移位及损伤情况.方法 13例TMJ损伤的初诊患者,使用3英寸(1 英寸=2.54 cm)双颞下颌Dual表面线圈,分别行斜矢状面和斜冠状面T1WI和T2WI的闭口位及张口位扫描.结果 13例患者26个TMJ中有20个(20/26, 76.9%)发生髁突骨折,其中12例患者的19个(19/20, 95%)关节盘随着碎裂的髁突骨折片向前内侧移位,6个(6/20, 30%)关节盘可见扭曲、变形.另1例患者为单侧髁突骨折并关节盘断裂(1/20, 5%),向外侧移位,其对侧关节盘轻度向前移位.12个TMJ可见关节积液,均见于髁突骨折的关节(12/20, 60%).开口位关节盘的位置较闭口位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MRI是TMJ损伤的有效检查方法,有助于判断关节盘形态和位置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在羊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间接创伤后骨关节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用自制撞击装置造成山羊双侧颞下颌关节间接性创伤,分别于伤后1周、1,3,6个月取TMJ髁突软骨,并以正常TMJ作为对照,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MMP-3的表达。结果 TMJ髁突软骨中MMP-3伤后1个月表达开始增强,后期进一步增强;荧光着色于软骨破坏区及增生的滑膜样组织、软骨肥大带及骨髓内较强,正常对照组基本呈阴性反应。结论 MMP-3参与了TMJ创伤所致TMJ骨关节病过程,并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颞下颌关节关节盘、软骨及下颌骨的纳米弹性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人颞下颌关节(TMJ)各结构及下颌骨骨组织在纳米量级的材料力学性能的分布特点,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及毫微压痕测量法,对3位正常成的男性6个TMJ的关节盘、髁突软骨、关节窝软骨和下颌骨皮质骨、松质骨不同部位的纳米弹性模量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显示:人TMJ内关节盘、髁突软骨和关节窝软骨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弹性模量,而各结构的弹性模量以前、内侧较高,中、后部及外侧较小。下颌骨皮质骨的弹性模量是松质骨的2倍多,而下颌骨颊侧骨组织的弹性模量则明显低于舌侧。提示在纳米范围测量,TMJ内各结构以及下颌骨骨组织为非均质性材料,其不同结构或同一结构不同区域在纳米量级所承受的局部力学载荷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人颞颌关节(TMJ)受累的机率、特征和严重程度,以及病变的特异性,作者对26例RA病人和26例无关节疾病的对照组病人进行了TMJ直接冠状CT扫描。病人取仰卧位颈极度后伸,扫描机架调至20°,使X线束经TMJ达头端,用侧位定位扫描象制订扫描计划,层厚1.5mm连续扫描,扫描后行局部放大,TMJ的直接冠状CT扫描可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进行诊断。观察下颌髁状突的形状(凸、凹或变扁)和高度(正常、变短或增生),评价下列征象:关节突变扁、骨矿质脱失、下颌髁状突和关节窝的侵蚀和骨囊肿(无、1个、2个或更多),髁状突头部骨吸收(无、轻度、严重)、下颌骨骨折、关节腔变窄(<0.5 mm)、骨性强直、颞骨或下颌骨软骨下骨硬化、骨质增生及关节盘钙化。结果见到,对照组仅5例无骨改变,绝大多数(20例)有关节突  相似文献   

20.
颞下颌关节(TMJ)为人体结构复杂的关节之一,参与咀嚼、语言等多项复杂性生理功能,活动很灵活,易受损伤,人群发病率很高,但统计数字差异较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症状复杂,一般有颞下颌关节区及相应的软组织包括肌肉的疼痛;下颌运动异常和伴有功能障碍;关节弹响、破碎声及杂音等三类症状,可伴有头痛、眼及耳部症状,影响咀嚼功能并可引起全身不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针对不同的病因和致病机制有多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