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诊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玲  罗忠娟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563-1564
急诊患者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在院内进行转运,转运时间虽然短暂,但因患者病情复杂、不稳定,监测治疗设备限制等原因,在转运过程中护理风险始终存在,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极高.如何应对急诊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减少护理纠纷,成为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就急诊患者院内转运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急诊急救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提出防范对策。方法通过对我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12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总结急诊急救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结果存在的护理风险表现为护士应急能力低74.2%,护患沟通不良70.8%,护理记录不规范31.7%,危重患者交接不清13.3%,护士给药方面8.3%,抢救仪器故障12.5%,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突发意外9.2%。结论针对急诊急救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应用有效的防范对策,对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及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隐患及保障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本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653例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诊安全情况,对对照组351例危重患者采取传统转运方式;对观察组302例危重患者采取安全防范管理模式指导下的转运方式,针对传统转运方式的弊端,制定可行的安全管理措施,保证患者安全。结果观察组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接受科室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安全防范管理模式指导下的转运方式可以有效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接收科室的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减少纠纷。  相似文献   

4.
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病情均危重多变,多数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尚不稳定,但部分患者常因进一步的手术或检查需进行院内转运。然而,转运过程中若病情变化处理不及时或护送措施不当,可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1]。因此,对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作好评估和充分的应对准备,对提高转运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现就我院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进行分析,总结护理应对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分析我院急诊科2011年3月至2011年6月院内转运的108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设为对照组,该组采用常规的转运护理,2012年3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转运的120例急诊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该组实施安全转运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情况及不满意程度。结果通过分析比较,观察组的意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转运过程中的不满意程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转运前对危重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风险及利益,在转运过程中实时进行监护及观察,到达相关科室对患者的初步诊断及相关情况进行详细的交接及记录,包括医师之间和护士之间的交接。在转运过程中进行安全的护理对危重患者的预后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急诊科是急危重患者暂时滞留的区域,危重患者经初步抢救、复苏后,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常需进行院内转运,虽然院内转运患者时间短暂,但转运风险始终存在。因此,如何将患者安全转运到相应科室,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组回顾分析近2年来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多不稳定,离开监护病房转运到放射科、手术室或者其他科室甚至其他医疗机构,存在转运风险,可能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伤残率。在转运过程中保持患者全身情况稳定,是转运成功的关键。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危重患者的转运流程及经验介绍如下:1评估患者,制定转运计划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所在医院急诊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150例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途中发生的意外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结果:15例在转运过程中病情加重,1例在转运过程中突发呼吸心搏骤停,4例在手术台上呼吸心跳停止,还有1例入院后1小时内死亡。结论:做好院内转运前的风险评估;加强途中病情的观察及护理;与相关科室做好协调及交接工作,以确保危重患者安全转运检查及到达所接收科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术后患者安全转运风险防范中的管理效果。方法根据FMEA操作方法,组建团队;列出术后患者转运流程及子流程图;从子流程中发现潜在的失效模式,指出可能导致转运过程意外伤发生的环节及原因。进行危害分析找出需要改善的环节并追踪整改的效果。结果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操作后,影响安全转运的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指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能前瞻性地发现手术患者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隐患,提前采取应对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转运过程意外伤的发生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长途转运的实施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以提高转运成功率。方法对206例危重患者长途转运的实施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6例危重患者中204例(99.03%)安全转运至目的地,死亡2例(0.97%),结论危重患者的长途转运风险大、技术难度大,使用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全面了解病情,全程严密监护,正确处理险情,可把转运中对患者的危险减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1.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安全隐患分析和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安全隐患分析和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中发生并记录在案的转运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整理统计,归类总结。结果2008年急诊科必须通过转运完成共427例,转运发生安全隐患的共34例次,护理意外10例(输液管道脱落或堵塞7例、各种管道滑脱2例、坠床1例);转运途中心搏呼吸骤停3例、休克2例、脑疝1例、窒息1例;护送人员不知病情4例、转运处理不当6例、相关科室运前未接通知6例、送错科室1例。结论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安全隐患较多,应针对风险因素建立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定期持续培训;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转运前应设计最佳路线;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转运前准备和预处理;正确实施转运;做好交接管理;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定位救护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临床效果,以减少意外,保证患者安全.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抢救室需要转运的危重患者372例作为观察组,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抢救室需要转运患者346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定位的救护模式进行转运,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流程,比较两种模式的转运效果.结果 采用定位救护模式后,对照组意外发生率平均转运时间、患者及疗区的满意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定位救护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能有效规避风险,提高危重患者转运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因素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急诊危重患者600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分析全部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相关的防范措施。结果转运之前没有联系接收科室有1.83%,运送方式不正确的有2.33%,供氧不正确的有1.33%,没有掌握患者实际病情的有1.50%,出现中断的有1.67%,管道滑脱的有0.66%,接收科室不满意的有2.00%。结论院内转运虽然时间很短,因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各类风险事件。所以在转运危重患者之前,我们要充分评估存在的风险因素并积极给予处理,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防范于未然,把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4.
<正>危重患者是指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危重患者进行集中救治的场所,虽然接诊仅需短暂的十几分钟,但很大程度上都存在安全隐患,高达71%的转运患者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甚至严重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病死率比平常高9.6%~([1]),因此为了加强接诊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消除或避免不安全因素,确保患者安全,我院引入品管圈方法。品质管理圈活动(QCC)简称"品管圈",是指同一工作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科的危重患者在院内转移中应用护理风险联合PDCA管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就诊急诊科的危重患者68例,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转运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和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联合护理风险管理护理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危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施管理后的转运病死率、意外发生率及护理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联合PDCA循环管理能够明显提高急诊科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护理质与量与护理满意度,并降低了转运病死率、意外发生率及护理纠纷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后患者安全转运交接的措施。方法分析总结本院108例术后患者转运途中的风险因素及护理对策和交接流程。结果患者术后的转运时间虽然很短,但仍然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和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安危,认真遵守交接流程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关键,交接流程的安全、规范是医院护理安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减少医患纠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院内转运是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之重要环节[1].特别是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进行医院内转运,如手术、CT、MRI、DSA造影检查、高压氧治疗及患者病情稳定后的转科等,但有文献报道,高达71%的转运患者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引发轻微或严重并发症,转运患者的病死率较一般患者高9.6%[2].为将转运风险降到最低,我科自2013年1月始将临床路径运用于危重患者转运中,优化了NICU危重症患者转运流程,保证患者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18.
宋成珍  年磊  张芊 《中国医药》2011,6(8):994-995
目的 探讨院前陆地远程转运危重患者的转送流程和应注意的问题,以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及安全性.方法 综合分析368例危重患者转运过程的院前临床处理措施、方法.结果 368例危重患者转运中,232例途中出现病情明显变化,经抢救处理后212例转为稳定.4例(脑血管病1例,血液病2例,多发伤1例)由于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而转运,途中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其余364例危重患者均安全送院.结论 做好转运决定,病情评估、风险沟通,车载监护抢救设备,及早干预,途中严密监护,院前院内链式流程密切配合是保证危重患者院前远程转运安全成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患者经过初步救治处理,常需接受进一步系统的检查和住院治疗,院内转运成为患者能否获得连续安全救治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以往的护理工作中,曾出现过转运工具如平板车车轮在途中滑掉,轮椅轮轧不工作,转运床腿螺丝松动,造成患者颠簸。转运环节上如电梯联系不到位,相关科室抢救设备、物品、药品准备不充分,转运途中抢救设备及用物配置不齐,参与转运患者的医护人员应急能力差,没有果断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诸多因素给患者带来了不同层面的不安全隐患,易造成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20.
危重患者病情复杂、不稳定、变化迅速,并发症多[1],在转运过程特别是长途转运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病情恶化,民航客机、120车拒绝运送,只能选择火车转运,而火车上不能提供电源和携带氧气筒,加上路途远、时间长,严重影响安全转运.我科曾对2例危重患者进行火车长途转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