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定眩止晕汤联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我院近几年138例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治疗周期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8例,显效21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85.5%;对照组痊愈17例,显效25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60.9%,两组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拟定眩止晕汤配合西药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气镇阳定眩汤治疗中老年眩晕4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玉红 《河北中医》2001,23(1):11-12
目的:观察益气镇阳定眩汤治疗中老年眩晕疗效。方法:中老年眩晕患者治疗组43例,采用益气镇阳定眩汤随症加减治疗;对照组40例,常规口服西比灵;尼莫地平;复方丹参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37%,对照组67.50%,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镇阳定眩汤治疗中老年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观察自拟定眩汤对耳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于我接受治疗的300例耳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79例患者采用自拟定眩汤进行治疗,对照组121例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90.9%。两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眩晕的患者采用自拟的定眩汤进行治疗可显著的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眩汤治疗颈椎病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给予自拟清眩汤治疗;对照组以颈椎牵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25%,对照组为77.14%,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自拟清眩汤治疗颈椎病眩晕疗效优于颈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抗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服用自拟抗眩汤治疗,对照组40例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等治疗,均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抗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36例患者采用自拟清眩汤治疗,对照组89例口服全天麻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5%。结论:清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自拟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探讨中医药在颈性眩晕治疗方面的功效。方法:近5年来,在门诊用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36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痊愈23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结论:方药价廉,疗效确切,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自拟颈眩汤为主治疗颈椎病椎动脉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小牛血清去蛋白、氟桂利嗪、甲氧氯普胺等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颈眩汤,治疗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自拟颈眩汤为主治疗颈椎病椎动脉型眩晕有良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定眩止晕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与对照组96例,治疗组采用自拟定眩止晕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两组分别治疗15d后按照疗效判定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0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拟定眩止晕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拟定眩汤配合按摩治疗眩晕症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4例眩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32例采用自拟定眩汤(川芎、天麻、石决明、生姜、陈皮等)配合按摩治疗,设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6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93.8%(30/32)显著高于对照组71.9%(23/32),P〈0.05。结论自拟定眩汤可祛风化痰、补益肝肾、活血行气,配合按摩治疗眩晕症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药配伍结合西药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配服自拟的定眩汤.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4%,治疗组总有效率92.5%.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覃秀英  黄颖 《陕西中医》2007,28(10):1299-1300
目的:观察自拟解眩汤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方法:治疗组34例口服解眩汤配合手法治疗,静滴川芎嗪针;对照组34例口服尼莫地平片、西比林,静滴川芎嗪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70.59%。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解眩汤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钟志明 《四川中医》2001,19(8):43-43
以自拟定眩汤配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内耳眩晕病、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等致眩晕者43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30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好转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05,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12列,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郭洪祥 《陕西中医》2009,30(10):1297-1298
目的:观察半天定眩汤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32例用自拟半天定眩汤(半夏、天麻、钩藤、丹参、川芎、当归、黄芪、白术、泽泻等)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用西药综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半天定眩汤加减治疗眩晕症较西药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研究中医眩平汤治疗耳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耳源性眩晕症的患者随机抽取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对照组45例,采取中医眩平汤治疗治疗组45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4%,治疗组为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眩平汤治疗耳源性眩晕在临床实践中取得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拟菖葛止眩汤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运用自拟菖葛止眩汤治疗,对照组62例运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为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菖葛止眩汤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有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昕淮  范亚萍 《光明中医》2011,26(7):1390-1391
目的观察茯苓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茯苓定眩汤治疗组和川芎嗪、培他司汀静脉输液对照组各50例,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茯苓定眩汤组总有效率90%,静脉输液对照组总有效率76%。结论茯苓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拟定眩汤为治疗组 ,常规西药为对照组治疗眩晕症 ,结果治疗组 5 0例中痊愈 34例 ,显效 12例 ,有效 4例 ,总有效率为 10 0 % ;对照组 2 5例中 ,痊愈 5例 ,显效 6例 ,有效 8例 ,无效 6例 ,总有效率为 76 % ,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作者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拟熄风定眩汤治疗血管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焦作市中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4例血管性眩晕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拟方剂熄风定眩汤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以2周为1疗程,采用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1 %高于对照组的76.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障碍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拟熄风定眩汤能够改善血管性眩晕的临床症状,优于与西药氟桂利嗪胶囊,并且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将8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采用自拟定眩汤配合西医治疗。对照组42例单纯给予西医传统方法治疗。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治愈33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65%(95%CI=85.30%~99.46%);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1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3.81%(95%CI=60.51%~87.1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3.291 7,P=0.001 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参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自拟定眩汤加减配合西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的证据等级较高,其收益为OR=0.13(95%CI=0.03~0.62),NNT=5(95%CI=2.73~14.29);且可显著降低血黏度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