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拉萨市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 ,空气较稀薄 ,医疗条件较内地落后 ,有关儿童弱视的研究较少。调查高原地区儿童弱视的发病情况 ,有利于这一地区儿童弱视的防治。材料和方法调查拉萨市五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共 3 2 8人 ,藏族为一组 ,汉族为一组。利用金贵昌等[1] 编著的《双眼立体视觉检查图》筛查弱视患儿 ,对异常者进行远近视力、眼前后节检查。用 1 %阿托品眼膏涂眼 ,1日 3次 ,连续三天后检影验光 ,以矫正视力低于 0 9、无眼部器质性病变为诊断弱视的标准。对藏、汉族儿童弱视发病率进行 χ2 检验。结  果接受检查的藏族儿童共 1 45人 ,汉族儿童共 1…  相似文献   

2.
1993年以来,我们对门诊582名(1164眼)儿童进行了弱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对象和方法582名儿童中,男384入(36眼),女198人(39眼),年龄在6~13岁,平均7.5岁。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现力表,所有儿童均用角膜映光法及遮盖法检查眼位,并检查眼球运动,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3.
学龄前儿童弱视相关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甸萍  王洁  钱俊  傅东红  陆融  林菁  藏涵怡 《眼科》2007,16(2):135-136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弱视的相关因素,为群体防治弱视提供依据。设计 横断面调查及问卷调查。研究对象 2635例3-6岁学龄前儿童。方法 采用美国伟伦公司SureSight手持验光仪在本市6所幼儿园对2635例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屈光检查,对屈光异常者用1%阿托品眼液扩瞳检影,矫正远视力40.8诊断为弱视。同时对这些儿童及家长进行11项弱视相关因素问卷调查。主要指标 弱视儿童的屈光不正家族史,母孕史,儿童发育史等。结果 2635例学龄前儿童中,弱视98例(188眼)。在11项弱视相关因素中屈光不正家族史、早产窒息史、婴儿期眼遮盖史和儿童偏食史(肉类、鱼类)这5项与儿童弱视相关,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生有明显的相关因素,是防治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国各地均有儿童弱视的调查资料,但大多限于托儿所、幼儿园,且大部分是汉族儿童。为了了解正常人群中儿童弱视的患病情况,以及对(?)、汉族之间的儿童弱视患病情况作个比较。我们于1989年在浙南山区对10岁以下的畲、汉族儿童进行了弱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为浙南山区丽水、龙泉、松明、青田、庆元、景宁等六个县市八个调查点的10岁以下儿童。应检儿童1722名,实检人数1596名,受检率92.68%。其中畲族儿童600名,汉族儿童996名,男842人,女754人,最小年龄3岁,最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白族、汉族儿童的视力水平、屈光状态、斜视、弱视患病率,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斜视、弱视,我们对大理白族自治州市区内5所幼儿园进行了调查。对象及方法1调查对象 白族自治州州府大理市5所幼儿园4~6岁儿童1962名(3912眼),平均51岁。白族儿童981人,男性501人,女性480人;汉族儿童981人,男性498人,女性483人。2调查方法(1)民族:双亲均为白族或汉族者,子女为白族组或汉族组,本资料中不包括单亲为白族或汉族的儿童数据。(2)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经幼儿园教师示教训练,由眼科医师进行视力和眼部常规检查。视力≥10者为正常视力,<1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一种便捷经济且客观准确的儿童斜弱视早期筛查方法,使之适用于贫困、交通不便、语言不通的少数民族地区,从而提高该地区的儿童眼保健工作水平。方法用小瞳检影法对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8所幼儿园2-6岁儿童进行屈光筛查,根据小瞳检影下弱视筛查标准:对在检影时顺影动〉+1.50DS(远视)、有逆影动(近视)或两个子午线影动不对称(散光)的儿童,视为屈光不正可疑需要复诊,对复诊儿童散瞳验光,确定弱视诊断。结果在受检的3993名(7986眼)儿童中,弱视167眼,弱视的患病率为2.09%,斜视78人,斜视的患病率为1.95%,结论小瞳检影法客观、快捷、简便、适用于学龄前儿童的弱视筛查,尤其适用于贫困、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儿童和不会指认视力儿童的弱视筛查,基层人员经过培训即可开展应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科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156例(228眼),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按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诊断标准,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确诊为弱视且资料完整者156例(228眼),其中男性90例(130眼),女性66例(98眼);年龄3~14岁。屈光不正性弱视72例(144眼),斜视性弱视61例(61眼),屈光参差性弱视23例(23眼)。轻度弱视70眼,中度弱视133眼,重度弱视25眼。中心注视198眼,旁中心注视30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综合疗法治疗的疗效观察。 方法:儿童弱视326例485眼,根据弱视程度、弱视类型、注视性质、屈光状态,采取遮盖、压抑、精细目力训练、CAM视觉刺激、红光闪烁、后像、光刷、同视机治疗。 结果:视力增进2行或2行以上者483眼(99.6%);其中治愈381眼(78.6%);无效2眼(0.4%);总有效率99.6%。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提高了有效治愈率,弱视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中心注视疗效明显高于旁中心注视,两组治愈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类弱视中以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最佳,形觉剥夺性疗效最差。 结论:综合治疗儿童弱视是最理想、最有效的方法,见效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远视性弱视儿童与同龄矫正视力正常的儿童屈光状态变化的差别。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6~2014年在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初诊为远视性屈光不正的儿童184例340只眼,分为矫正视力正常的非弱视组和轻、中、重度弱视组。比较各组年均屈光度改变的情况。结果非弱视组和弱视组屈光度每年递减(0.66±0.57)D和(1.17±1.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两组和左右弱视眼的年均屈光度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为中度和高度远视的儿童,弱视眼远视屈光度年均下降(2.11±2.01)D和(2.82±1.32)D,非弱视眼分别为(0.67±0.43)D和(0.82±01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弱视眼与非弱视眼的年均下降屈光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266),中、重度弱视眼的屈光度年均下降幅度显著高于非弱视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视性弱视儿童与正常远视性屈光不正的儿童一样,远视屈光度随年龄增长逐年下降,且逐年减少幅度大于同龄的非弱视儿童。远视性弱视眼年均屈光度下降速度与性别和眼别无关,与初诊远视程度和弱视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不同屈光状态弱视儿童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屈光状态儿童弱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弱视儿童86例(150眼),其中远视性弱视77眼,近视性弱视38眼,混合散光性弱视35眼,比较评价三组治疗效果。结果远视性弱视组治愈68眼(88.3%),近视性弱视治愈24眼(63.2%),混合散光性弱视治愈11眼(31.5%),三组治愈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远视性弱视治疗效果明显好于近视性和混合散光性弱视。  相似文献   

11.
大龄儿童弱视6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龄儿童弱视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0~17岁弱视儿童69例(81眼),经综合疗法治疗弱视,观察其治疗效果,并对年龄和弱视类型、弱视程度、注视性质等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9例81眼,基本治愈53眼(65.43%),进步20眼(24.69%),无效8眼(9.88%),总有效率90.12%;按年龄分组,10~12岁组50眼,基本治愈34眼(68.00%),13~17岁31眼,基本治愈19眼(61.2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弱视之间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优于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P〈0.01);中心凹注视和中心凹旁注视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黄斑旁注视和周边注视患者(P〈0.01)。结论大龄弱视儿童,只要坚持治疗,大部分治疗有效。其疗效与弱视类型、程度、注视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综合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19例(579眼)弱视患者,初诊时经阿托品散瞳检影验光,每半年至1年重新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辅以红光闪烁、光栅、后像、光刷治疗,单眼弱视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者辅以遮盖治疗、7岁以上大龄儿童不接受遮盖治疗者给予药物压抑并配合思利巴口服3个月。结果319例(579眼)随访平均5年(3~7年)。基本治愈530眼(91.54%),进步49眼(8.46%)。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开始就诊时的年龄、弱视的程度、注视性质、依从性有密切关系,即弱视程度越轻、年龄越小、依从性越好效果越好,中心注视者疗效明显高于旁中心注视者。结论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采用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山市学龄前儿童斜视和弱视调查情况及解决对策.方法:随机抽取中山市市区及镇区34所幼儿园3~7岁学龄前儿童7291名14582眼进行屈光筛查,对于屈光异常者采用浓度为10g/L阿托品眼膏散瞳检影,测定儿童的矫正视力,确定弱视.采用检影验光测定屈光性弱视,采用角膜映光法、交替遮盖法等完成斜视的筛查,分析中山市学龄前儿童的斜视、弱视情况.结果:入选的7291名学龄前儿童中有687名屈光异常,异常率为9.42%,236名弱视,检出率为3.24%,13名斜视,检出率为0.18%.3~<5岁及5~7岁年龄段屈光异常、弱视及斜视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6名弱视中215名屈光不正性弱视,占总弱视的91.10%;13名儿童斜视性弱视,其中8名共同性内斜视,5名共同性外斜视;8名形觉剥夺性弱视,斜视性弱视与形觉剥夺性弱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6名中3~<5岁轻度弱视儿童构成比高于5~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中度和重度弱视儿童构成比低于5~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山市学龄前儿童斜视弱视发生率相对较高,应该早期筛查,对于异常儿童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提高儿童视力.  相似文献   

14.
弱视儿童黄斑光敏感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弱视眼黄斑光敏感度的特点。方法 采用QZS- Ⅱ型自动视野计对105 例(183 眼) 弱视儿童进行黄斑区6°光敏感度( MLS) 的检测。结果 轻、中、重度弱视眼MLS 的平均值分别为23.243 ±1.08dB、21.859 ±1.727dB、19.109 ±1.091dB。经统计学处理, 轻、中、重度弱视眼MLS 的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 中、重度弱视眼MLS 明显低于轻度弱视眼, 而轻度弱视眼MLS与正常眼无明显差异。结论 提示MLS 对中、重度弱视的筛选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唐山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其屈光状态进行调查,以期早期发现屈光异常和弱视并及时进行干预。方法抽取唐山市15所幼儿园3~6岁儿童4850名,进行视力、屈光度状态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测定4850名3~6岁儿童的远视力,视力低常者1280名,视力低常率为26.4%,其中复性远视散光占52.0%,混合性散光占17.4%,复性近视散光占11.1%。弱视儿童180名(3.7%),主要是屈光不正性弱视(64.4%)。不同年龄组儿童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7,P〉0.05)。结论唐山市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的主要类型为复性远视散光和混合性散光,弱视的主要类型为屈光不正性弱视,早期筛查有利于早期发现屈光异常和弱视并及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脑磁图技术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皮层功能损害,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发病的可能中枢机制。方法记录4例健康儿童及5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在不同视野黑白棋盘格翻转刺激下的磁场反应,分析其M100振幅、峰值潜伏期及源定位。结果(1)单眼全视野刺激时,非弱视眼比正常组优势眼峰值潜伏期延长、振幅增高;弱视眼比正常组非优势眼峰值潜伏期延长、振幅下降。(2)半侧视野刺激时,弱视眼及非弱视眼各自半侧网膜刺激峰值潜伏期、振幅均无统计学差异。(3)弱视组双眼总和VEFs比正常组降低。(4)双眼全视野刺激时,弱视组偶极源定位在左、右侧大脑半球的X轴位置、Z轴位置比正常组偏向于顶叶。结论(1)弱视眼存在"单眼抑制",而非弱视眼存在功能亢进;(2)弱视眼无半侧网膜抑制现象;(3)弱视组双眼全视野VEFs的M100源定位脱离传统视觉皮质17区、18区,趋向于顶叶。  相似文献   

17.
苏炎峰  陈洁  吕帆 《眼视光学杂志》2008,10(1):62-64,80
目的评价Psychometric视力表在弱视儿童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拥挤现象对正常视力儿童和弱视儿童的影响是否相同。方法我院门诊5~15岁儿童113人,男65人,女48人,平均年龄(7.42±2.03)岁,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和包含拥挤现象的Psychometric视力表分别检查左右眼的两种视力,比较正常眼和弱视眼两种视力的差别。结果正常视力儿童和弱视儿童的两种视力差异都有显著性(P〈0.05)。对数视力比P视力高。弱视儿童的两种视力差别比正常儿童大。不同弱视类型之间视力差别不大.不同弱视程度之间两种视力有差别。结论儿童都受拥挤现象的影响,但是弱视儿童的拥挤现象更明显。拥挤现象影响程度与弱视程度有关。与弱视类型关系不大。Psychometric视力表适合弱视患者的视力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弱视儿童在双眼分视状态下的眼位及注视稳定性的状况。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临床眼位正常的弱视儿童,轻度、中度、重度各30例。 方法 应用基于计算机平台的视感知觉检查方法对弱视儿童的知觉眼位与注视稳定性状况进行量化评估检测。主要指标 眼位差值与注视稳定性的对齐差值。结果 弱视儿童注视3°视标其水平眼位均值:轻、中、重度组分别为(12.70±9.57)像素、(23.33±21.03)像素、(53.79±58.92)像素(H=14.765,P=0.001);垂直眼位均值分别为(4.93±5.21)像素、(9.23±9.03)像素、(20.48±23.75)像素(H=13.569,P=0.001)。注视1°视标其水平眼位均值:轻、中、重度分别为(18.67±16.19)像素、(33.27±27.95)像素、(81.61±76.02)像素(H=17.941,P=0.000);垂直眼位均值分别为(4.27±5.46)像素、(7.50±10.52)像素、(20.75±22.99)像素(H=19.927,P=0.000)。轻、中、重度组注视稳定性对齐差值平均分别为(4.77±3.18)像素、(7.23±5.54)像素、(20.44±22.99)像素(H=29.944,P=0.000)。结论  临床眼位正位的弱视儿童其知觉眼位及注视稳定性均存在异常,弱视程度越深,异常越严重。弱视治疗应注重双眼视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综合疗法加健康教育治疗儿童弱视12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综合疗法加健康教育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对126例(186眼)弱视患儿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弱视,在治疗的过程中辅以健康教育,所有患者均经1~6年观察。结果126例(186眼)基本治愈135眼(72.58%)、进步49眼(26.34%)、无效2眼(1.08%)。结论儿童弱视治疗的疗效与弱视类型、年龄、程度、规范治疗、疗程及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有密切关系,经过健康教育后治疗的依从性提高,采用综合疗法加健康教育治疗弱视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对儿童散光性弱视的矫治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框架眼镜矫治效果欠佳的儿童散光性弱视23例(46眼),其中,单纯远视性散光5眼,复合远视性散光23眼,复合近视性散光14眼,混合散光4眼。依据框架眼镜矫正视力分为轻度弱视组(13眼),中度弱视组(22眼),重度弱视组(11眼)。所有患儿配戴高透气性RGPCL,随访12个月,观察其矫治作用。结果配戴RGPCL即时,矫正视力较框架眼镜提高1~4行,平均(2.7±0.9)行,达到或超过5.0者7眼(15.22%)。12个月后,28眼(60.87%)的矫正视力≥5.0,其中,轻度弱视组11眼(84.62%),中度弱视组17眼(77.27%),重度弱视组无一眼达到5.0。观察期内无严重角、结膜损伤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因不能耐受而停戴者。结论RGPCL对儿童散光性弱视的矫治是有效而安全的,框架眼镜矫治效果欠佳者可优先选择RGPC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