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毒素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脓毒性ARDS肺内皮细胞,导致肺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LBP/sCD14在LPS-EC相互作用中起着主要的调节和增敏作用,而Toll样受体可能是介导LPS信号在内皮细胞等CD14阴性细胞内传递的必要条件;同时MAPK酪氨酸磷酸化在LPS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内毒素对肺内皮细胞的直接影响可致肌动蛋白解聚、内皮接合部及内皮-酶底物粘着的分离,从而导致细胞旁路开放,肺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另外内毒素直接引起肺内皮细胞凋亡、损伤也是导致通性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高脂血症可致血管内皮损伤,增加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导致蛋白尿、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等肾损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特异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作用的生长因子,具有增加血管通透性等功能,在一些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等所致的肾脏病变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但VEGF是否在高脂血症造成的肾脏损害中起重  相似文献   

3.
内皮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强有力的血管收缩肽,近来已从人和猪的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分离得到。内皮素对各种血管床具有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并导致前列环素和内皮衍化松弛因子的释放。实验证实,羊内毒素血症时,其血浆和肺淋巴中内皮素-1样免疫活性物质(内皮素-1-LI)浓度增加,而正常羊则无此现象,其原因可能系内毒素诱导内皮细胞受损所致。有迹象表明,内皮素参与了急性心肌梗塞、尿毒症的发病机理,本文测定了脓毒症患者血浆内皮  相似文献   

4.
内毒素与内皮细胞直接结合和损伤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内毒素(LPS)和内皮细胞的结合及损伤特性。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MMECs),选择不同浓度的LPS及同一浓度不同时相点,作用于贴壁状态的MMECs,应用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荧光扫描显微镜(laser 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e,LCSM)进行观察和图象分析。结果 (1)随孵育时间延长,LPS作用后MMECs的OD值逐渐增加,30min为最高点,有时间依赖性。(2)LPS和MMECs共培养2h ,LPS浓度从0.03125-2.00000g/L,都可以使MMECs的阳性细胞数及OD值增加,0.2500g/L时是OD值的峰值,提示该浓度是LPS与MMECs的最佳结合浓度,有浓度的饱和性。(3)LPS可以进入MMECs胞浆和胞核。(4)LPS可导致MMECs的核移位和脱核。结论 (1)LPS在无血清状况下可以与内皮细胞结合,并进入细胞核。(2)LPS可导致内皮细胞的直接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损伤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对内皮细胞细胞骨架及通透性的影响。方法:以0.2μg/ml LPS作用于HUVECs 24 h,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模型。Y27632( ROCK特异性抑制剂)和缬沙坦(西药对照,AngⅡ受体1拮抗剂,Rho/ROCK信号通路的间接抑制剂)作为阳性对照药物。观察了大黄素对LPS诱导的内皮损伤后的HUVECs的变化: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染色观察凋亡率,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10 mg/ml波连蛋白预包被/无包被96孔板观察细胞黏附能力,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cNOS、iNOS和NO浓度,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骨架和黏着斑蛋白的结构和分布。结果:(1)LPS成功诱导构建了HUVECs细胞骨架损伤模型。HUVECs细胞增殖减弱、凋亡增加,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皱缩、黏着斑蛋白聚集,LPS活化内皮、诱导肌球蛋白收缩,导致细胞间隙开放、内皮通透性增加、细胞迁移能力和黏附能力下降。LPS作用24 h后,cNOS减低,tNOS、iNOS、NO升高,呈现内皮损伤和炎症状态。(2)大黄素诱导HUVECs细胞凋亡、提高细胞迁移能力和黏附能力、cNOS升高、iNOS减低,对细胞骨架和黏着斑蛋白形态无明显影响。结论:LPS诱导了HUVECs细胞骨架损伤,大黄素通过调节细胞的凋亡率、调节细胞合成和利用NO的能力、改变细胞迁移和黏附能力,而调节血管内皮通透性、改善内皮屏障功能。同时大黄素促进HUVECs凋亡,抑制内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对内皮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异氟醚麻醉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的预处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异氟醚醉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的预处理效应,方法:内毒素经股静脉注射Wistar大鼠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动物分为:对照组(C组)、单纯异氟醚预处理组(SIso组)内毒素(LSP组)2小时,4小时、8小时组异氟醚预处理+内毒素(Iso+LPS组)2小时、4小时、8小时组,观察大体标本,组织病理、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比,蛋白含量,肺湿/干重比,肺血管通透性。结果:LPS组、Iso+LPS组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比,蛋白含量均较C组和SIso组显著增加(P<0.01)Iso+LPS组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比,蛋白含量与LPS组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LPS组和Iso+LPS组肺湿/干重比、肺血管通透性显著高于C组和SIso组(P<0.01),而LPS组和Iso+LPS组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毒素可引起严重的急性肺损伤,而异氟醚麻醉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预处理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模拟肽(BNEP)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致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 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BNEP组,每组20只。LPS组和BNEP组分别经鼻滴注等渗盐水(NS) LPS和NS LPS 尾静脉注射BNEP复制小鼠ALI模型。对照组处理方式类似,但仅滴注NS.检测各组小鼠肺脏湿干重比、肺血管通透性、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TLR) 2、4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BNEP组与LPS组比较,肺湿干重比减小,肺血管通透性降低,肺内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减轻, TLR2、4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减弱(两组TLR2分别为128±10、214±12,P<0. 01). 结论 BNEP对由LPS引起的小鼠ALI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吸入性损伤后肺血管内皮细胞的直接机械损伤(包括热力和烟雾等)以及内皮系统损伤后所带来的炎性细胞浸润,是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水肿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同时,肺血管内皮系统的直接或间接损伤,也是阻碍吸入性损伤后期组织修复的关键因素[1].内皮细胞是肺损伤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家族是已知仅对血管内皮有作用的特异性生长因子[2-3].目前,肺外干细胞进入肺组织修复肺损伤可能是重要的细胞治疗措施之一.本研究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烟雾吸入性损伤兔肺内VEGF、Ang-1和Ang-2的影响,为进一步应用细胞及基因治疗吸入性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内毒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内毒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内毒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激活全身性炎症反应、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中的作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模型,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内毒素对HUVEC形态的影响;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IL-6的含量;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 内毒素可明显改变HUVEC的形态,使其发生梭状变形。刺激HUVEC分泌IL-6的最小剂量为1ng/ml,呈剂量依赖性增加,8h达高峰。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LPS10ng/ml与HUVEC作用24h后,ICAM-1在核膜的表达都明显增强。结论 内毒素可明显改变HUVEC的形态和功能,对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白细胞粘附,在炎症瀑布反应的触发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始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细胞内Rac1信号激活是否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增加肾小球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和导致紧密连接酪氨酸磷酸化中起作用。 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作为实验对象。通过体外研究,检测跨内皮细胞电阻抗观察不同浓度VEGF(5和50 μg/L)对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内皮细胞转染野生型Rac1和显性负性Rac1质粒后,采用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等方法观察上述效应是否源自Rac1信号的激活,并观察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状态的改变。 结果 高浓度的VEGF(50 μg/L)刺激可引起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显著增高(P < 0.05),并引起肾小球内皮细胞中GTP结合的Rac1和膜结合的Rac1显著增加(P < 0.01),同时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酪氨酸磷酸化也增加(P < 0.05)。用Rac1显性负性突变体转染肾小球内皮细胞能显著减弱VEGF对occludin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和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P < 0.05)。 结论 高浓度的VEGF可导致肾小球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其与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酪氨酸磷酸化相关,这一作用需要Rac1信号途径的激活。糖尿病中增高的VEGF可能通过Rac1激活-occludin磷酸化导致肾小球内皮通透性增高,这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氯胺酮抑制内毒素诱导大鼠肺组织核因子-κB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氯胺酮对内毒素大鼠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探讨氯胺酮抑制炎性反应的机制。方法 成年大鼠24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只),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内毒素(LPS)组,静脉注射内毒素8mg/kg 气管内注射内毒素100μg/kg;处理组(K4、K8组),注射LPS后30min静脉分别注射氯胺酮4mg/kg或8mg/kg,随后每60min腹腔注射同等剂量氯胺酮。在注射生理盐水或LPS后240min开胸采集标本,用凝胶电泳迁移改变分析(EMSA)法检测肺组织NF—κB活性;同位素99mTc法测定肺血管通透性;并测血清中MDA和NO^-2/NO^-3浓度。结果 LPS组肺组织NF-κB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血中MDA和NO^-2/NO^-3浓度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处理组肺组织NF—κB活性和血中NO^-2/NO^-3浓度较LPS组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氯胺酮能明显抑制内毒素诱导大鼠肺NF-κB活性,降低血中NO^-2/NO^-3含量,对内毒素所致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模拟肽中和内毒素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 4种杀菌性 /通透性增加蛋白 (BPI)模拟肽 (10 342、10 343、10 344、10 345 )体内外中和内毒素 (LPS)的作用。 方法 采用定量鲎基质显色法测定BPI模拟肽体外中和LPS的能力 ;采用尾静脉给药方法 ,观察BPI模拟肽对LPS攻击小鼠的保护作用 ;测定BPI模拟肽对LPS血症模型大鼠TNFα及IL 6影响。 结果 BPI模拟肽具有中和LPS的能力 ,中和能力随浓度增加而增加 ,其中 10 342的作用最强 ;不同BPI模拟肽对LPS血症小鼠具有强大的保护作用 ,保护率达 90 % ,并可明显降低LPS血症模型大鼠各时相点血清TNFα及IL 6水平。 结论 杀菌性 /通透性增加蛋白 (BPI)模拟肽不仅具有体外中和LPS的能力 ,而且对LPS血症动物具有强大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内皮细胞损伤导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是ALI/ARDS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内皮细胞的损伤始于内皮细胞激活。本文就内皮细胞激活的定义、内皮激活后的功能改变,内皮细胞激活的标记物,以及就ARDS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BPI作为内毒素自然抑制物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确认杀菌性 /通透性增加蛋白 (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protein ,BPI)作为机体的自然防御武器在人中性粒细胞中的存在状态。 方法 检测猪源BPI与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 ,LPS)的结合能力及其对LPS诱导的肝库普弗细胞分泌TNFα的抑制作用 ,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LPS刺激后PMNL中BPI的表达情况。 结果 猪源BPI与内毒素结合能力随着BPI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其抑制LPS诱导肝库普弗细胞分泌TNFα的作用呈剂量效应依赖关系。在LPS刺激 30min内 ,BPI在PMNL表面的表达即明显增加 ,但并未立即释放入血。 结论 BPI具有强大的中和内毒素能力 ,在G-杆菌感染情况下补充外源BPI可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肺炎是严重烧伤病人主要的肺部并发症。其主要变化是: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静水压增高及内皮细胞损害引起肺泡及其间质水肿,导致反射性肺血管收缩,同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功能障碍,肺泡液外渗,透明膜形成,进而导致肺气体交换功能下降及肺不张。严重烧伤病人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同时,休克期大量液体灌注也可  相似文献   

16.
内皮细胞损伤导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是ALI/ARDS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内皮细胞的损伤始于内皮细胞激活。本文就内皮细胞激活的定义、内皮激活后的功能改变,内皮细胞激活的标记物,以及就ARDS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内毒素预处理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肺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GM  Ding XQ  Xu GZ  Wang JK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1):856-860
目的 观察内毒素预处理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肺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7组:生理盐水(NS)组,内毒素脂多糖(LPS)2h、4h、6h组和LPS预处理2h、4h、6h组,每组12只。LPS预处理各组大鼠经腹腔注射LPS0.25mg/kg,24h后再注射LPS0.5mg/kg,NS组和LPS各组在上述时间均给予等容量NS;第2次腹腔注射72h后,LPS各组和LPS预处理各组大鼠经静脉注入(静注)LPS 10mg/kg,NS组注射等量NS。NS组在静注NS后6h,LPS2h、4h、6h组和LPS预处理2h、4h、6h组在静注LPS后2、4、6h时各取6只大鼠取血,行血气分析;取左侧肺组织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及抑制性κB-α(IκB-α)蛋白表达;计数右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数,测蛋白含量。上述7组另取6只大鼠,在上述相同时点取全肺,计算肺体指数,测定髓过氧化酶(MPO)。结果 LPS各组大鼠较NS组大鼠肺体指数、BALF中白细胞数和蛋白及肺组织MPO含量均增加,氧分压和HCO3^-下降;而LPS预处理各组大鼠上述各指标变化明显减轻。肺组织ICAM-1 mRNA在LPS2h、4h和6h组表达递增,而在LPS预处理各组表达显著减少;LPS2h组肺组织IκB-α蛋白表达较NS组减少,而LPS预处理2h组较LPS2h组表达增加。结论 内毒素预处理可防止内毒素血症时的肺损伤,可能与内毒素预处理使肺组织IκB-α蛋白生成增加和(或)消耗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内毒素(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B组(LPS)、C组(LPS+乌司他丁),每组12只,5 h后处死并收集标本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计数细胞总数和测定总蛋白,行肺微血管通透性指数(PMPI)及病理检查。结果与A组比较,B、C组细胞总数、总蛋白含量及PMPI升高,病理检查显示明显的炎症改变;与B组比较,C组细胞总数、总蛋白含量及PMPI降低,病理检查好转。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肺微血管通透性,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亚低温和高温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300~350 g,随机分为4组(n=12),常温对照组(A组)静脉注射37℃生理盐水;常温内毒素组(B组)静脉注射脂多糖(LPS)5 mg·kg-1;亚低温 内毒素组(C组)静脉注射LPS 5 mg·kg-1,维持直肠温31.5~32℃;高温 内毒素组(D组)静脉注射LPS 5 mg·kg-1,维持直肠温39.5~40℃。动脉血氧合指数(PaO2/FiO2)≤300 mm Hg即ALI模型制备成功。于ALI 6 h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清洗固定后测定肺微血管通透性指标:肺湿/干重量比(W/D)、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BALFpro)、肺通透性指数(PPI)、肺微血管通透性指数(PMPI)及肺组织硝基酪氨酸(NT)、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PPI、W/D、BALFpro、PMPI和肺组织MPO、MDA、NT均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上述指标降低,D组上述指标升高(P<0.05);与C组比较,D组PPI、W/D、BALFpro、PMPI和肺组织MPO、MDA、NT升高(P <0.05)。结论高温加重内毒素血症大鼠ALI程度,亚低温通过抑制ONOO-生成,抑制了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升高,可减轻大鼠内毒素致ALI。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蜕皮甾酮(ecdysterone EDS)对内毒素(LPS)所导致的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和坏死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HUVECs为模型,LPS作为致伤因素,EDS作为保护因素,应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观测培养HUVECs凋亡和坏死的变化。结果 正常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坏死较少,LPS刺激后细胞凋亡和坏死同时增加,凋亡增加幅度大于坏死,EDS处理后凋亡和坏死同时减少。结论 提示EDS对LPS导致的HUVECs凋亡、坏死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