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门卫"导丝技术(GWT)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正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3月在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慢性完全性闭塞病人61例,随机分为"门卫"导丝组(31例)和常规组(30例)。两组病人均采用正向介入治疗,常规组按一般常规方法行介入治疗,"门卫"导丝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应用"门卫"导丝技术,比较两组X线曝光时间、PCI总时间、对比剂用量、导丝成功通过率、PCI术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0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等。结果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的血管病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X线曝光时间[(40.0±5.1)min与(44.8±5.4)min]、PCI总时间[(89.7±7.8)min与(96.9±11.9)min]、对比剂用量[(193.0±8.1)mL与(200.5±13.3)mL]、导丝通过率(96.8%与7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CI成功率(90.3%与73.3%)、手术并发症(6.5%与1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3.2%与10.0%)、次要终点事件(3.2%与1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整体不良事件(6.4%与2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人LVEF[(53.8±4.7)%与(48.7±4.1)%]、6 min步行距离[(443.9±16.6)m与(401.6±22.0)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门卫"导丝技术可明显提高导丝通过率,降低心血管整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门卫"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于2015年6月~2017年4月行PCI的冠状动脉CTO病变患者70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24例,年龄41~75(64.9±3.9)岁。随机分为门卫导丝组(35例)和常规组(35例)。常规组按常规方法行介入治疗,门卫导丝组介入治疗应用"门卫"导丝技术。记录两组X线曝光时间、PCI成功率、对比剂用量、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次要终点事件,测定两组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脑钠肽(BNP)以及肌酐。结果与常规组比较,门卫导丝组X线曝光时间缩短,PCI成功率增加,对比剂用量减少,[(47.0±10.0)min vs.(40.0±5.1)min],(71.4%vs.91.4%),[(202.9±13.8)ml vs.(193.0±8.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常规组比较,门卫导丝组手术相关并发症降低(40.0%vs.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较术前LVEF、6分钟步行距离、BNP以及肌酐均明显改善,其中门卫导丝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常规导丝技术比较,"门卫"导丝技术可明显提高CTO患者PCI成功率及心功能,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CTO并行PCI治疗的患者232例,按年龄分组,对比分析老年组108例,年龄≥60岁,平均(66.6±5.4)岁,中青年组124例,年龄60岁,平均(51.3±6.3)岁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特点、闭塞血管开通率、围术期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老年组患者冠心病家族史比例低于中青年组,与PCI相关的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中青年组高(P0.05)。但2组患者的闭塞病变血管支数及部位、平均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应用导丝数量及球囊数量、支架植入数、闭塞病变开通率、随访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CTO病变行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中青年CTO患者比较无差异,但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Cross BossTM穿透导管(以下简称Cross Bos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5年1~12月20例患者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因CTO病变行PCI时应用了Cross Boss(Boston Scientific,Natick,MA,USA)穿透导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PCI技术成功率和随访12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主要研究终点为PCI技术成功率。结果20例患者共有21处CTO病变入组。应用Cross Boss开通CTO病变,PCI技术成功率为85.7%(18/21),其中2例支架内闭塞型CTO病变全部成功开通,4例既往PCI失败的CTO病变中3例成功开通。应用与未应用Cross Boss的PCI治疗CTO病变的两组间PCI技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7%比75.4%,χ2=2.006,P=0.289)。应用Cross Boss的PCI成功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1±25)min,对比剂使用剂量为(98±22)ml,均显著低于未应用Cross Boss的PCI治疗(均为P<0.05)。围术期PCI相关心肌梗死2例(10.0%)。术后随访12个月,6例发生MACE,总体MACE发生率与未应用Cross Boss的PCI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比16.0%,χ2=2.534,P=0.111)。结论冠状动脉CTO病变PCI术中应用Cross Boss安全、有效,并能减少手术时间和对比剂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冠脉旋磨术(CRA)在冠状动脉钙化(CAC)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6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治疗,且需行PCI治疗的CAC病变患者104例被随机分为旋磨治疗组(52例,接受CRA)和球囊扩张组(52例,接受球囊扩张术),比较两组介入治疗指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最小管腔直径无显著差异(P=0.304)。与球囊扩张组比较,旋磨治疗组手术时间[(96.29±7.15)min比(72.96±5.76)min]、对比剂用量[(113.25±14.54)ml比(83.27±13.18)ml]、放射线暴露时间[(12.74±1.58)min比(9.07±1.26)min]、术中并发症发生率(26.92%比5.77%)显著降低,支架置入数量[(1.75±0.28)枚比(2.27±0.35)枚]、术后最小管腔直径[(3.15±0.53)mm比(4.31±0.86)mm]、病变残余狭窄<10%率(65.38%比94.23%)、手术即刻成功率(76.92%比98.08%)均显著升高(P均<0.01)。随访期间,旋磨治疗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球囊扩张组(13.46%比38.46%),P=0.004。结论:CRA能显著提高CAC病变患者PCI治疗手术成功率,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与Jailed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CBL)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94例于宣城市中心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CB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采取Jailed导丝技术和研究组采取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两组各4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PCI治疗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1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对比剂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PCI治疗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为3级的患者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95.74%vs. 78.72%,P0.05),术后1个月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亦明显下降(4.26%vs. 2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Jailed导丝技术,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可增强CBL患者行PCI治疗的效果,且不会增加对比剂用量,亦不会延长手术时间,同时可有效降低MACE的发生率,故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拘禁"球囊技术(Jailed balloon technique,JBT)、边支导丝保护(keep it open,KIO)技术以及无边支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收治的162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成3组,采用JBT组58例,采用KIO技术治疗组59例,采用无边支保护技术治疗者45例(无边支保护组),比较3组患者对比剂用量、手术时间、放射线曝光时间、PCI治疗后即刻影像学效果及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发生率等方面差异。结果 JBT组患者无边支丢失发生,KIO组及无边支保护组患者各有1例发生边支丢失。JBT组手术时间及放射线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均较KIO组及无边支保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JBT组MACE总体发生率为12.07%,低于KIO组的27.12%和无边支保护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BT组主支血管最大狭窄程度为18.21%±4.40%,低于KIO组的22.34%±5.17%和无边支保护组的23.45%±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BT组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为48.33%±4.60%,低于KIO组的70.41%±8.53%和无边支保护组的75.62%±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主支血管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BT处置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具有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特点,且术后随访表明其对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影响小且患者的MACE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在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边支深部预埋球囊技术的效果。方法 60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均行介入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应用单导丝保护技术治疗)和实验组30例(应用边支深部预埋球囊技术治疗)。均随访一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X射线曝光时间、病变冠脉狭窄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X射线曝光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实验组手术成功率(93.33%)高于对照组(63.33%),P<0.05;且随访1年发现,实验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3.33%)较对照组(23.33%)更低(P<0.05);实验组主支血管狭窄情况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较对照组更小(P<0.05)。结论在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边支深部预埋球囊技术的效果更优,手术成功率更高,具有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及X射线曝光时间少等优点,且更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减小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以单根JL 3.5指引导管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15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试验组69例,初始选择JL 3.5指引导管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PCI;对照组87例,按常规方法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CI情况以及术后30 d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l events,MACE)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导管相关并发症、30d内MACE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桡动脉痉挛占比[10例(11.5%)比2例(2.9%),P=0.045]、进急诊室至球囊扩张(D2B)时间[(71.24±14.01)min比(66.59±13.98)min,P=0.041]、进导管室至球囊扩张(C2B)时间[(17.89±3.89)min比(15.20±3.47)min,P0.001]、手术时间[(31.11±7.25)min比(27.98±6.78)min,P=0.007]、X线曝光时间[(10.18±2.34)min比(8.94±2.12)min,P=0.001]以及对比剂用量[(91.12±10.25)ml比(83.47±9.87)ml,P0.001]均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PCI中以JL 3.5指引导管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安全有效,可以缩短D2B、C2B、手术及X线曝光时间,减少桡动脉痉挛及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DROIT指引导管在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就诊于江门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需行PCI的分叉病变患者共120例,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ADROIT指引导管组)60例和对照组(普通指引导管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简称"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等。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49.2±19.5)min比(63.4±21.5)min,P0.001],而曝光时间(双支架)高于对照组[(37.0±11.6)min比(29.3±5.9)min,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夹层,手术成功率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支架技术JWT患者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及对比剂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DROIT指引导管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行PCI中较普通指引导管手术时间更少,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中期效果与普通指引导管差异不大,能完成大部分分叉病变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边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分叉病变PCI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89例患者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边支直径小于2.5 mm,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在PCI术中采用边支球囊保护技术,对照组在PCI术中采用钢丝保护技术。观察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两组PCI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边支受累情况及边支血管支架置入数量、术中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结论边支球囊保护技术简单、方便,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常规和优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方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共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给予常规PCI方案、优化PCI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就诊至球囊扩张(D2B)时间、进入导管室至完成球囊扩张所需时间(C2B)、介入治疗总用时、X线辐射时间、造影对比剂用量、介入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D2B时间、C2B时间、介入治疗总用时、X线辐射时间及造影对比剂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桡动脉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与14.0%,P0.05);两组病人动脉夹层和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PCI方案,优化PCI介入方案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能够快速完成球囊扩张,减少手术用时和X线损伤,降低造影对比剂用量,有助于预防桡动脉痉挛发生,且未增加术后MACE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口部病变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口部存在病变(无需PCI)而在该冠状动脉远端病变严重行PCI术中,应用"门卫"导丝技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1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冠状动脉口部病变行PCI术的患者41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随机分为A组(21例)、B组(20例);同时选取冠状动脉口部存在病变(无需PCI)而在该冠状动脉远端病变严重需行PCI术的患者52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5例,随机分为C组(28例)、D组(24例)。A组及C组应用"门卫"导丝技术,导丝放置后行PCI术;B组及D组采用标准术式,通过靶病变血管放置指引导丝后,行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分别统计X线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PCI总时间、压力嵌顿次数、恶性心律失常例数、手术失败例数等相关指标。结果 B组X线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PCI总时间、压力嵌顿比例较A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PCI失败情况,B组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5例,PCI失败4例。D组对比剂用量、PCI失败比例较C组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冠状动脉口部病变行PCI术或冠状动脉口部存在病变(无需PCI)而在该冠状动脉远端病变严重行PCI术中,应用"门卫"导丝技术有较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对长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1993年6月至2006年12月连续1332例冠状动脉CTO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PCI结果将患者分为成功组(n=1202)和失败组(n=130),对比两组患者长期生存率、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生存率及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差别.结果 总病例成功率为90.2%(1202/1332),成功组患者PCI后10年生存率、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失败组(分别为76.9%比64.6%,log rank P=0.012;41.8%比27.6%,log rank P<0.001),接受CABG患者则显著少于失败组(4.3%比14.6%,P<0.001).结论 PCI开通CTO病变可明显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和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生存率,并减少对CABG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对长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1993年6月至2006年12月连续1332例冠状动脉CTO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PCI结果将患者分为成功组(n=1202)和失败组(n=130),对比两组患者长期生存率、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生存率及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差别.结果 总病例成功率为90.2%(1202/1332),成功组患者PCI后10年生存率、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失败组(分别为76.9%比64.6%,log rank P=0.012;41.8%比27.6%,log rank P<0.001),接受CABG患者则显著少于失败组(4.3%比14.6%,P<0.001).结论 PCI开通CTO病变可明显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和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生存率,并减少对CABG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1148例患者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总结慢性完全闭塞(CTO)冠状动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技术及疗效。方法 对1993年6月至2004年12月实施PCI治疗的1148例CTO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PC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涉及CTO靶血管1458支,靶病变1494处,CTO平均闭塞时间(49. 1±31. 6)个月,置入冠状动脉支架1499枚。结果 病例成功率为90 .2% ( 1036 /1148 ),病变成功率为88 。2% (1317 /1494)。随CTO闭塞时间延长,PCI成功率降低,闭塞部位呈刀切状、存在桥侧支、闭塞长度≥15mm的CTO病变PCI成功率降低(P<0. 05)。操作失败112例,其中82 .1%因导丝不能通过CTO病变, 17 .9%因球囊不能跨越病变。术中无死亡病例,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2例(0. 2% ),术中及术后共发现心包穿孔9例( 0 .8% )全部处理成功。术后住院期间共死亡3例(0 .3% ),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3例(0 .3% ),总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0 .6% (7 /1148)。存活患者出院心绞痛症状缓解率为87. 1%。结论 在技术成熟的心脏中心,PCI治疗CTO病变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和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 目的 分析我院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oronary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此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CTO病变行PCI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01月至12月住院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冠状动脉慢性闭塞并行PCI治疗的患者232例,按年龄分组,对比分析老年组[年龄≥60岁,平均(66.6±5.4岁]108例及中青年组[年龄<60岁,平均(51.3±6.3)岁]124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特点、闭塞血管开通率、围术期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 老年组患者冠心病家族史比例低于中青年组,与PCI相关的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中青年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闭塞病变血管支数及部位、平均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应用导丝数量及球囊数量、支架植入数、闭塞病变开通率、随访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CTO病变行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和中青年CTO患者相当,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 老年冠心病患者CTO病变的介入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主干(LM)合并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及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冠状动脉LM介入治疗的患者3 960例,按照LM病变是否合并CTO病变,分为LM合并CTO病变组(n=91)和LM不合并CTO病变组(n=3 86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长期预后。结果:与LM不合并CTO病变组患者相比,LM合并CTO病变组患者既往心肌梗死比例较高(26.1%vs. 40.7%),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63.1±7.7)%vs.(59.6±10.4)%],病变长度[(27.1±19.3)mm vs.(40.9±25.5)mm]及置入的支架长度[(31.9±19.8)mm vs.(45.8±27.1)mm]均较长,SYNTAX评分[(22.9±7.2)分vs.(27.2±7.3)分]较高,再狭窄病变(2.8%vs. 6.6%)、LM钙化病变(12.5%vs. 19.8%)、血栓性病变(1.1%vs. 13.2%)比例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率(7.4%vs. 16.5%)、介入操作并发症发生率(2.0%vs. 5.5%)均较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中3年全因死亡率为3.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M合并CTO病变组3年全因死亡率(11.0%vs. 3.4%)和心肌梗死发生率(13.2%vs. 4.1%)均明显高于LM不合并CTO病变组(P均0.05)。结论:PCI对适宜的LM病变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但对于LM合并CTO病变患者,PCI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良心脏事件明显增加,因此此类患者应慎行PCI。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发生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1月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346例CTO病变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周岁)149例和非老年组(65周岁)19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情况等资料,并通过3年随访记录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再复发和死亡情况。结果老年组术前血肌酐浓度、吸烟患者比例、三支血管病变患者比例、血管迂曲或钙化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开通成功的老年和非老年患者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再次血运重建等心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11.42%、9.62%)明显低于PCI治疗开通不成功患者(29.55%、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后的老年和非老年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左主干病变是老年冠状动脉CTO患者3年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因素(OR=3.196,95%CI:1.203~6.184,P0.05)。结论 PCI治疗可作为老年冠状动脉CTO病变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合并左主干病变是老年冠状动脉CTO患者3年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物球囊在桥血管远端吻合口病变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桥血管远端吻合口病变患者28例,分为观察组16例(应用药物球囊扩张治疗、视情况必要时应用传统球囊预处理靶病变),对照组12例(应用传统球囊扩张治疗,包括普通球囊或切割球囊),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2组即刻手术效果、远期预后,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 2组介入治疗中均无冠状动脉穿孔、心包填塞、急性血栓事件发生。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87.5%vs 91.7%,P=1.000),2组术前及术后即刻病变血管最小内径(MLD)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MLD明显大于对照组[(1.9±0.3)mmvs(1.6±0.3)mm,P=0.021];随访期间,2组无心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结论药物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桥血管远端吻合口病变疗效良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