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景:复杂的关节内骨折二维成像不能准确反应损伤特点,依靠三维成像从三维空间清楚准确地观察骨折移位情况,从而能有效指导成功实施骨折内固定。目的:观察三维C臂术中三维成像辅助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了骨折切开复位支持钢板内固定术,术中三维C臂X光机扫描三维成像监视骨折复位及钢板螺钉位置。观察骨折复位、螺钉位置、切口愈合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膝关节功能评定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结果与结论:胫骨平台骨折一次性解剖复位17例,再次复位6例;螺钉位置良好11例,再次调整螺钉位置12例。18例随访3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参照Rasmussen评分,优9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4%。提示胫骨平台骨折术中三维成像监视能实时细微地从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3个断层切面及立体三维重建了解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情况,有效提高了骨折解剖复位和内固定位置正确性,为膝关节功能恢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辅助下使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或空心螺钉经皮微创治疗低能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0例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膝关节镜辅助下进行复位,塌陷处以异体骨植骨,并以空心螺钉或LCP固定。结果 20例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2.5~4.1个月);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以Rasmussen评分标准判定疗效:优14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0%。结论对于低能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在膝关节镜监视下辅助关节面复位,采用LCP或空心螺钉固定可使胫骨平台关节内骨折获得解剖复位,手术视野直观、复位可靠、手术创伤小,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降低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复位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关节镜下复位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膝关节Rasmusse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膝关节Rasmussen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复位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手术创伤小,有利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尽早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臂机监视下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2009-12 C臂机监视下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68例,其中男41例,女27例。按Schatzker分型:Ⅰ型14例,Ⅱ型35例,Ⅲ型19例。结果 68例随访6~24个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患膝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优61例,良5例,可2例,无差病例,总优良率97%。结论 C臂监视下微创插入钢板内固定治疗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快、恢复好,并发症少,治疗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均行X线检查及三维CT重建,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定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1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60~180 min,平均125.3 min.术后获3~12个月的随访,平均9.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伸膝0°~5°,屈膝110°~120°.发生早期皮瓣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各1例.根据Rasmussen 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定:优8,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1.3%.结论 以胫骨平台三柱分型理论为指导,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适当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能获得满意疗效.三柱固定理论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关节镜监护下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为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探索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运用关节镜、微创技术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40例胫骨骨折。常规膝关节镜检查,在胫骨内侧建立皮下隧道,通过此隧道将解剖钢板安放在胫骨内侧骨膜上,在关节镜监视下骨折复位,少数螺钉予以固定。结果35病例得到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5~4.5个月,平均3.1个月。未见骨不连,及钢板断裂、松动。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镜处理能提供关节内良好视野,有助于骨折的正确复位和固定;微创钢板接骨术能减低对骨折处血运的干扰,提高骨折愈合率。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839-2840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活动度以及并发症情况。采用AKSS膝关节评分评定,观察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测定膝关节活动度,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伸膝最大角度和屈膝最大角度高于对照组;随访并发症例数,观察组患者发生胫骨平台塌陷的例数少于对照组。采用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有助于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8.
关节镜与C型臂监视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78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稳定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在关节镜与C型臂监视下复位,固定骨折断端同时修复韧带与半月板等复合损伤。反复冲洗关节腔,术后石膏托固定3、4周。结果治疗78例胫骨平台骨折,随访1 ̄5a骨折愈合良好,按膝关节HSS功能评定标准:良好74例,一般4例。临床疗效满意。结论该手术在关节镜直视下,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面的解剖连续性,可同时修复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等复合损伤,C型臂有利于下肢力线和内外侧关节间隙的恢复及内固定物的正确放置。手术创伤小,复位准确,适合于各种类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及合并膝关节内结构损伤的病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解剖钢板和Liss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18~76岁,平均43.1岁.其中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25例,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20例.记录两组内固定时间、内固定过程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内固定取出时间,观察伤u愈合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Merchant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变化.结果: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无骨不连发生.仅解剖钢板组2例出现局部皮肤感染、坏死,经换药、皮瓣移植后治愈;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内固定取出时间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置入后,10~12个月,参照Merchant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解剖钢板组优18例,良3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84%.Liss钢板组优,5例,良2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5%;两组膝关节功能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解剖钢板组2例内固定松动,1例出现退钉,但无断裂;1例患者术后出现膝关节僵硬,例出现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Liss钢板组,例出现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结论:解剖钢板和Liss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相当,对于胫骨平台骨折,应根据患者受伤情况、骨质条件、经济情况等选择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髂胫束入路复位植骨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方法自2004年4月至2007年2月,笔者应用髂胫入路复位植骨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9例,疗效及关节功能结果评定分为优,良,差。结果本组所有病例伤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7个月-3.1年,平均1.5年。骨折无延迟愈合,无畸形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3个月。根据Rasmussen胫骨髁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优30例,良13例,可6例,优良率89.8%。结论髂胫束入路复位植骨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1.
背景:在进行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过程中,由于儿童的骨骼局部解剖结构复杂及椎弓根结构常存在变异,且置钉时极易损伤椎动脉或脊髓,导致严重后果。目的:基于CT扫描图像建立精确的小儿枢椎齿状突病理性骨折数字化模型,评估其在临床诊断及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例2岁枢椎齿状突病变患儿的CT扫描结果导入三维建模Simpleware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用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原理制作个体化的骨骼模型实物并经树脂后处理,利用该模型指导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成功建立了小儿寰枢椎及齿状突的三维立体模型,可直接观察病变部位,精确测量置钉入点、角度及其他数据,对内固定方案设计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背景:国内外临床上判断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局部血运的方法较多,但使用时缺点较多,尤其是不能准确判断股骨颈骨折后周围2,3级血管的情况。目的:利用磁共振三维血管成像技术评估股骨颈骨折股骨头血运状况,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07/12宜春学院临床医学院收治的未行磁共振及三维血管成像检查1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两枚双头加压螺钉固定(对照组)。选择2009-01/2011-02收治的行磁共振及三维血管成像检查的股骨颈骨折患者33例,根据检查结果对患侧旋股内侧动脉情况良好的30例行闭合复位两枚双头加压螺钉固定(实验组),另3例行髋关节置换。结果与结论:对照组中11例骨性愈合,5例出现股骨颈吸收,需行二次手术;实验组中29例骨性愈合,1例需行二次手术。说明磁共振三维成像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骨颈骨折周围2~3级血管成像,指导手术选择,对预后做出较准确判断,减少二次手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成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40例,分别采取数字X线摄片检查、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成像。比较患者骨折诊断、分型准确率。结果:和A组相比,B组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准确率、各分型诊断准确率均高于前者,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成像联合检查方式,具有骨折诊断和分型准确率高的优势,可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和多平面成像技术在颌面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6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行薄层连续扫描后,利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选用多种软件技术,多平面重组(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3D-SSD)等重组观察,重建颌面部骨折的三维影像,获得最佳图像。结果:螺旋CT MPR成像清晰显示了所有的颌面部骨折的部位、类型、异物的数目及碎骨片的移位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特别对细微骨折及深部骨折显示优于3D-SSD。而3D-SSD属立体成像,可直观展现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骨质的碎裂程度及移位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 MPR结合3D-SSD成像能够明确诊断颌面部骨折,可直观地观察到颌面部骨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对颌面部骨折术前制定手术方案和术前、术后对比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脊椎骨科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脊椎骨科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与MRI技术进行诊断;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检查后,螺旋CT三维成像在各种骨折类型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MRI诊断,且漏诊率建筑低于MRI(P0.05)。结论:在脊椎骨科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采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降低误诊与漏诊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背景:在进行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过程中,由于儿童的骨骼局部解剖结构复杂及椎弓根结构常存在变异,且置钉时极易损伤椎动脉或脊髓,导致严重后果.目的:基于CT扫描图像建立精确的小儿枢椎齿状突病理性骨折数字化模型,评估其在临床诊断及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例2岁枢椎齿状突病变患儿的CT扫描结果导入三维建模Simpleware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用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原理制作个体化的骨骼模型实物并经树脂后处理,利用该模型指导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成功建立了小儿寰枢椎及齿状突的三维立体模型,可直接观察病变部位,精确测量置钉入点、角度及其他数据,对内固定方案设计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陈羽  宋烜  张海兵 《中国临床康复》2013,(39):6940-6945
背景: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一直是创伤骨科的难题,全面的修复前评估及合理的修复前规划是临床手术的关键。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修复前评估和修复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修复前将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CT扫描图像数据导入Mimics 13.0软件,建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三维数字化模型,对胫骨平台骨折模型进行三维数据测量,按胫骨平台三柱分型进行重新分型,在三维数字化模型上进行开窗、骨块复位、植骨的虚拟手术。 结果与结论:重建的胫骨平台骨折三维数字化模型可准确反映出骨折特点,并可进行任意角度旋转观察,可以准确的进行三柱分型。Mimics13.0软件施行的胫骨平台骨折开窗、复位、植骨的虚拟手术可以逼真模拟临床手术,并且有效估算植骨量。结果证实,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技术有利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修复前评估及规划,应该作为修复前准备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其在子宫畸形诊断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三维超声既能显示子宫外形,又能显示官腔情况,还能量化畸形的程度,具有较高准确性,而且无创、费用低、可重复性高,并能较准确地鉴别双角子宫和纵隔子宫以及弓形子宫和纵隔子宫,将成为诊断子宫畸形最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三维超声成像在附件实性及囊实混合性肿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在附件实性及囊实混合性肿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8例附件区肿块患者在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后进行三维超声检查,并与二维超声图像对比,确定是否三维超声成像要优于二维超声。结果:三维超声对瘤体内小突起的显示要优于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可正确判断病变位置,术前细致地评价肿瘤与周围脏器的空间位置关系;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为卵巢肿瘤的定性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指标。结论:三维超声可直接显示盆腔解剖,在术前能够提供较二维超声更丰富的信息,对明确诊断及确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