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山病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平山病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学特点,以提高对平山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1例确诊为平山病的患者进行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肌电图(EMG)、F波及交感皮肤反应(SSR)等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结果:对126条神经进行检测,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总异常率为16.7%(21/126),主要表现为远端运动潜伏期(DML)延长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正常。F波平均最小潜伏期为(28.70±3.10)ms,平均出现率为47.70%,总异常率为76.2%。患者患侧上肢及对侧上肢远端肌(不包括肱桡肌)EMG呈神经原性改变者分别为1000及90.5%,主要异常表现为出现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MUP)时限延长、波幅增宽、多相波增多及募集相等异常。上肢远端肌EMG异常率为91.5%,明显高于上肢近端肌的8.0%及下肢肌的3.5%。结论:平山病可出现神经电生理上的亚临床改变,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CAPN)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和 F波检测。结果:四肢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及电位波幅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感觉神经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肌电图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神经原性损害;F波检测可见不同程度的出现率降低,潜伏期延长。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能敏感地评价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周围神经受损程度,为临床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腕管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神经传导速度和针极肌电图的检测。结果:22例患者中,10条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测定诱发波形消失,14条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感觉神经异常率为96%;伴有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延长或动作电位波幅下降19条,运动神经异常率为76%。11块拇短展肌可见失神经电位,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延长19块。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有重要的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感觉传导速度测定比运动传导速度测定的异常率高,增加掌心一腕的感觉传导速度测定可有效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28例临床确诊ALS、6例临床拟诊ALS、4例临床可能ALS患者进行4个区域的共8块肌肉肌电图(EMG)分析,四肢的磁运动诱发电位(MEP),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下肢胫神经F波检查,在双侧腓肠肌记录H波,四肢远端神经传导测定,包括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复合运动神经动作电位(CMAP)、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以及运动末梢潜伏期(DML)进行测定并分析,并与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临床确诊ALS的神经电生理测定各值异常均高于拟诊ALS和可能ALS(P<0.05),拟诊ALS和可能ALS组比较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ALS组EMG异常率85%,MEP异常率72.4%,神经传导异常主要表现为CMAP降低36.2%,SCV基本正常,F波出波率下降33.3%,F波振幅增高26.3%,H波振幅增高26.3%。结论:EMG对ALS患者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有定位诊断价值,EMG是ALS诊断的重要依据;MEP对ALS患者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有诊断价值,但特异性不高;F波、H波对ALS患者上下神经元神经损害定位有补充诊断价值,神经传导测定用于ALS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手足口病(HFMD)合并急性迟缓性麻痹(AFP)患儿的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迟缓性麻痹患儿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及肌电图(EMG)检查,共检测176条运动神经、88条感觉冲经、98条神经的F波及285块肌肉,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为52.8%,其中运动传导波幅下降占81%,未引出反应波者为15%,MCV减慢或潜伏期延长者为4%,感觉传导异常牢为6%,F波异常率为10%,EMG出现自发电位者为28.4%,出现高大运动单位电位(MUP)者为48.1%,募集相减少63.9%。结论:HFMD合并AFP患儿有神经原性损害,以轴突损害电生理改变为主,多累及近端神经,以运动神经受累为主。神经电生理检查对HFMD合并AFP患儿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运动神经元病(MND)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分别对50例MND患者进行4个区域的共8块肌肉肌电图(EMG)分析,四肢的磁运动诱发电位(MEP),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F波检查,在双侧腓肠肌记录H波,四肢神经传导速度(NCV)被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MND组中EMG失神经电位65.0%,轻力时限增宽62.5%,振幅增高52.8%,大力单纯或单混相60.0%; 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长71.5%;F波出波率下降24.7%,F波增高26.0%;H波增高25.0%;复合运动神经动作电位(CMAP)降低27.3%,运动神经传导(MCV)减慢2.5%,感觉神经传导(SCV)减慢0.6%,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降低2.0%.结论:EMG对MND患者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有定位诊断价值;MEP对MND患者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有诊断价值;F波、H波对MND患者上下神经元神经损害定位有补充诊断价值,可作为损伤程度的评价标准;NCV测定帮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临床经手术确诊的重度腕管综合征病例进行肌电图分析,总结重度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表现,探索重度腕管综合征电生理检测方法。方法:运用KEYPOINT.4型肌电图仪对重度腕管综合征的患者34例常规进行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检测,神经传导速度、F波、针肌电图检测。对拇短展肌萎缩严重、运动电位波形消失者采用正中神经在第二蚓状肌记录和尺神经在骨间肌记录,比较潜伏期差值。结果: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延长30条,远端运动潜伏期正常11条,波形消失、远端运动潜伏期测不出1条;腕-肘传导速度正常35条,腕-肘传导速度异常增快7条;感觉电位消失58条;正中神经F波异常33条,其中F波消失19条,F波潜伏期延长或/和出现率减低14条,正常9条;34例患者、42条拇短展肌均可见正尖、纤颤电位。结论: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可以表现正常,正中神经腕-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有时明显异常增快,F波表现可以正常,但远端感觉神经传导一定严重受损,拇短展肌可见失神经电位或/和募集不良;当拇短展肌萎缩明显、运动电位检测不到时,采用正中神经在第二蚓状肌记录和尺神经在骨间肌记录比较潜伏期差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与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神经电生理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3例ALS及28例CSM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表现。结果:在神经电图检查中,ALS组除12例运动神经动作电位降低外,其余各项指标正常;CSM组病例中,既有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也有动作电位降低及末梢潜伏期延长。肌电图(EMG)检查结果显示:ALS组异常率高于CSM组(P〈0.05),且ALS组胸锁乳突肌及胫前肌异常率均显著高于CSM组(P〈0.01),但胫前肌异常的4例CSM均合并有腰椎间盘突出。结论:对于临床拟诊为CSM患者有必要常规加作胸锁乳突肌EMG,这不仅有助于CSM与ALS的鉴别诊断,对于指导两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30例GBS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肌电图(MMG)及F波检测,共检测运动神经180条,感觉神经180条,肌肉60块,F波40条神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被检测的180条运动和感觉神经中,MCV、SCV减慢分别为70.0%和51.6%,潜伏期(Lat)延长分别为49.4%和44.4%,波幅(Amp)下降或引不出波形分别为58.3%、13.9%和14.4%、27.8%。EMG提示神经源性损害。F波潜伏期(Lat)延长为47.5%,出现率下降为57.5%,未引出波形为15.0%。结论:GBS为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存在以脱髓鞘为主伴有轴索变性的电生理改变。神经电生理检测对GBS的诊断是极为重要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电生理改变特点。方法:对32例GBS患者进行肌电图(EMG)、神经电图及F波检测。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末端潜伏期(Lat)和波幅(Amp);测定F波最短潜伏期、出现率。结果:肢体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占53.7%,MCV减慢占68.7%。F波异常占91.8%,SCV减慢占64.4%,EMG提示神经源性改变占71.9%。结论:GBS为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测在GBS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吉兰一巴雷综合征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carpaltunnelsyndrome,CT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的60例患者进行了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测定及针极肌电图(EMG)检测。结果:60例患者中,双侧病变39例,单侧病变21例。60例CTS患者99条患侧的正中神经中,15条感觉传导测定诱发波形消失,84条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和(或)感觉传导速度减慢;伴有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延长或动作电位波幅下降93条,6条正中神经运动远端潜伏期和诱发波幅正常。99条患侧的正中神经支配的拇短展肌EMG检测,77块呈神经原性损害。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在CTS的定位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肌电图在诊断突眼性甲状腺肿合并肌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肌电图在评估突眼性甲状腺肿合并肌病患者的病程、病情、治疗效果中的作用。方法:对44例突眼性甲状腺肿患者检测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共88条神经感觉伟导速度(SCV)、运动末端潜伏期(ML)及波幅;F波潜伏期及出现率;并观察三角肌、肌四头肌共88块肌肉的肌电图。结果:88条神经中有16条SCV减慢或波降低;12条ML延长或波幅降低。4条F波潜伏期延长,4条F波出现率降低。检测88块肌肉,有5块骨肉出现自发电位,58块肌肉出现短时限多相运动单位电位,49块肌肉募集反应呈病理干扰相。结论:肌电衅对突眼性甲状腺肿合并肌病有客观评价病情和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腓骨肌萎缩症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即夏科-马里-图思病(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应用肌电图仪检测和分析28例CMT患者的电生理特征,包括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主要症状有弓形足、垂足、鹤腿和腱反射消失;21例患者EMG出现纤颤电位、正锐波,25例患者运动单位电位(MUP)时限延长。14例患者下肢SCV未引出,12例患者下肢MCV未引出,正中神经SCV有6例未引出,而对应的MCV只有2例未引出。结论:该组CMT患者电生理特点为EMG呈神经原性损害。下肢神经病变重于上肢。感觉、运动神经均受累,感觉神经病变重于运动神经。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诊断腓骨肌萎缩症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阻滞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阻滞(CB)的发生率及其与其它神经电生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对346例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数据,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反应、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等作回顾性分析。并对MCV测定时近、远端刺激引出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和波面积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CB。结果:①在346例糖尿病患者中,有CB的病例为57例占16.5%,受检的1345条神经中,有62条神经异常,占4.6%,胫神经异常率最高(13.6%)。②出现CB的患者受检的225条神经中,SCV、F反应、MCV的异常率依次为52.9%、47.4%和45.1%。③出现CB的神经有67.9%伴有F波潜伏期延长和/或F波传导速度减慢,32.1%出现F波时间离散度增加。结论:部分糖尿病患者存在运动神经传导阻滞现象(CB)、胫神经CB出现率最高;运动神经CB多伴有MCV其它参数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F波反应频率测定在运动神经元病(MND)中的诊断价值及其意义。方法:对43例MND患者(MND组)及18例对照组个体作F波反应频率、相同及不同形状F波反应频率、F波潜伏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及对比分析。结果:MND组总的F波反应频率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分别为15%和28%,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81%,P=0.001,P=0.00);MND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相同形状及不同形状F波比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0);与对照组比较,MND组正中神经与尺神经平均F波潜伏期都明显延长(P=0.00),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MCV均减慢,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P=0.01);两组的SCV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意义(P=0.21,P=0.71)。结论:F波反应频率检测对MND的诊断及损伤程度判断可提供客观的电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应用肌电图仪检测和分析21例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电生理特征,包括肌电图和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析电生理特征与临床之间的关系;结果:16例患者肌电图出现纤颤电位和(或)正锐波,17例患者运动单位(MUP)时限延长。11例腓总神经、13例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未引出,1例正中神经、2例尺神经MCV未引出,3例正中神经、2例尺神经MCV正常,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减慢;15例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未引出,3例正中神经、6例尺神经SCV未引出,7例正中神经、5例尺神经SCV正常,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减慢。结论:CMT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大多数呈神经原性损害,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受累,下肢的神经病变重于上肢,临床表现结合神经肌电图检查有助于CMT的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神经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CTS)患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9月至2023年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55例,性别不限,根据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CTS,病程3 d~3年,对其进行肌电图检查,记录正中神经支配拇指、示指感觉纤维的波幅和传导速度、运动传导潜伏期、波幅和传导速度,尺神经的运动及感觉传导,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环指差值,观察肌肉静息状态下有无自发电位。结果 被检的110条正中神经中,有105条(95.4%)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感觉电位潜伏期差值≥0.4 ms,有104条(94.5%)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有66条(60%)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延长,有28条(25.4%)感觉传导波幅降低,有13条(11.8%)神经运动动作电位波幅降低。被检的110块拇短展肌中针极肌电图异常有13块(11.8%),其中有8块出现自发电位(纤颤电位、正锐波),有10块出现运动单位时限延长。尺神经的神经传导及小指展肌等肌肉的针极肌电图结果均正常。55例患者中,8例为轻度异常,26例为中度异常,21例为重度异常。结论 对临床初步诊断CTS的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可以提供正中神经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早期(1~7d)的电生理改变特点,探讨其对GB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69例GBS患者的电生理检测结果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发病7d之内和大于7d的神经电生理变化特点。结果: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的异常率为55%,发病7d内为45%,发病7d后为55%;F波异常率为77%,发病7d内为52%,发病7d后为48%,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为52%,发病7d内及7d后均为50%;运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异常率为64%,发病7d内为52%,发病7d后为48%;上肢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异常同时伴有腓肠神经SNAP正常者占39%,发病7d内占44%,发病7d后为56%。结论:GBS患者早期(7d之内)即可出现神经传导速度、F波、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的改变,以F波更为明显,因此神经电生理检查在GBS中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运动诱发电位(MEP)、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CV)对运动神经元病(MN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分型的价值。方法:对47例MND患做MEP、EMG及NCV检查,EMG检查三个阶段以上的肌肉,其电生理变化与临床病程、分型进行比较。结果:47例MND患中,MEP异常34型,占72.3%,以中枢传导时间(CMCT)延长和波幅降低最多,占44.7%;EMG出现不同电生理变化的神经原性损害依次为运动单位时限增宽93.6%,运动单位减少89.4%,波幅增高74.5%,有纤颤、正相电位68.1%,且随病程延长纤颤、正相电位检出率逐渐降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测定,异常7例,占14.9%,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1条神经轻度减慢,1条波幅降低,异常率占3.3%。结论:MEP、EMG和NCV联合检查,可为MND的诊断、分型与颈椎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征,企为相关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对60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与健康人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F波以及正中神经、胫神经和尺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F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MCV及SCV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SCV比MCV受累重。同时,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电生理变化比临床症状更早。结论:神经电生理特征可以作为慢性酒精中毒的早期诊断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