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重建术的改进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香伟  林辉  龙小毛 《中国综合临床》2006,22(11):1005-1007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CCABG)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OPCAB)两种手术方法及新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CABG55例,OPCAB178例。对术前合并症、手术情况及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医院内死亡5例,其中CCABG3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OP-CAB2例(心律失常死亡1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肾功能衰竭1例)。结论OPCAB值得推广,技术改进能处理特殊情况的冠心痛患者,放宽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围术期出现心脏压塞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PCI围术期出现心脏压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PCI围术期冠状动脉穿孔的靶血管为左前降支16例,右冠状动脉9例,左回旋支1例,左主干2例;23例为急性心脏压塞,5例为迟发心脏压塞;28例X线透视下心包穿刺引流后,2例血压稳定者单纯行剑突下心包切开引流术,2例正中开胸缝合冠状动脉穿孔部位,24例正中开胸缝合止血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CABG术中使用大隐静脉作为搭桥材料,手术时间(4.34±2.01)h,非体外循环搭桥17例,体外循环下搭桥7例;23例经治疗痊愈出院,5例术后1~3 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心脏压塞是PCI围术期危急并发症,心包穿刺引流、外科急诊开胸止血以及CABG术是减少患者死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呼吸道管理经验,以提高其手术耐受力.对35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术前呼吸道准备,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练习:腹式呼吸,咳嗽及深呼吸训练;术后加强呼吸道监护,有效咳嗽,防治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发生.35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经实施有效的呼吸道护理,均能积极配合医疗与护理,无1例在围手术期发生肺部并发症.术后9~16d均痊愈出院.加强呼吸道护理可使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顺利渡过围术期,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和体外循环下心脏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对血液动力学、术中出血量等的影响,评价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优越性。方法 观察组21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对照组208例,采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心绞痛缓解率、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可使血流动力学保持相对稳定,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果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ICU停留时间短、并发症少,有效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配合体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韦群梅  张立芳  旷鹰 《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1):1013-1014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OPCABG)即在病人跳动的心脏表面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与传统的CABG相比 ,它具有创伤小 ,并发症少 ,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特别适合高龄、危重、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冠心病病人[1,2 ] 。我院 2 0 0 0年 1 0月~ 2 0 0 3年4月施行OPCABG2 4例 ,手术过程顺利 ,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4例 ,男 1 7例 ,女 7例 ,年龄 4 9~ 76岁 ,平均 6 2岁。患者多数为两支以上病变。 1 5例取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行搭桥术 ,9例单纯取大隐静脉行搭桥术。搭桥 2~ 4支 ,手术时间 2~ 4h ,平均3h。手术中…  相似文献   

6.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156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5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呼吸道准备;术后加强循环系统监护、呼吸道管理,做好引流管、患肢、合并症护理.结果:本组术后发生心律失常6例,肺内感染2例,胸腔出血行二次开胸探查2例,低心排综合征4例,脑梗死2例.本组死亡2例,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加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近年来新开展的手术,它是不需体外循环,在心脏跳动下完成的多支血管的搭桥术,该手术由于对病人的生理干扰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普及。但此类病人病情重,心功能储备差,需要尽快完成搭桥步骤,这给手术的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院从2003~2005年,共完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10例,手术过程顺利,将器械护士的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冠状动脉搭桥患者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62.3±5.4)岁,体重(65.8±7.9)kg,手术搭桥数1~4支,其中2例采用大隐静脉,8例采用乳内动脉 大隐静脉…  相似文献   

8.
无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10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冠心病的主要手术治疗方法是冠脉搭桥术(CABG)。传统的冠脉搭桥手术是在体外循环 (及心肺机 )辅助下进行 ;不停跳冠脉搭桥Off -PumpCABG(又称温心冠脉搭桥或跳动心脏冠脉搭桥WarmheartSurgeryorBeatingheartSurgery)是外科医生在跳动的、无体外循环支持的心脏上手术。新加坡中央医院 (SGH) (本人曾在此工作过 )在 2 0 0 3年内实施的 4 5 3例冠脉搭桥术中 ,有 1 0 0例是心脏不停跳的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2 0 0 3年 1~ 1 2月 ,SGH共实施不停跳冠脉搭桥 1 0 0例 ,年龄 4 5~ 88岁 ,平均年龄6 4.5岁 ,男 6 8…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探讨影响冠心病合并COPD者冠状动脉搭桥术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共有75例冠心病合并中重度COPD的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包括微创冠状动脉搭桥),其中男63例,女12例,年龄55~83岁,平均年龄71.5岁。人均搭桥3.5支。同期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此类患者14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搭桥数目、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肺部并发症、死亡率等,分析影响手术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结果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组无手术相关死亡,术后6例患者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69例症状明显改善,顺利出院。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组死亡2例,1例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1例因心力衰竭死亡,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组出血多,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长。结论在冠心病合并中重度COPD患者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近期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及死亡率较低,COPD是影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死亡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不停跳下冠脉搭桥术(OPCABG)近10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医疗设备的更新完善,应用越来越广泛,避免了体外循环的风险,降低了心肌损伤、肾脏损伤、脑损伤、凝血功能障碍[1],缩短了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1临床资料本组64例冠脉搭桥,男性57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39岁,平均年龄60.5岁。其中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58例、体外循环下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MICABG)1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5例,在CABG5例中有2例并发瓣膜病需换瓣,3例并发室壁瘤需作室壁瘤切除。2术前配合2.1术前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对合并有回旋支病变的冠心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方法。方法  32例均为包括回旋支病变在内的多支血管病变患者 ,其中 EDL V≥ 6 5 mm者 16例 ,左室射血分数 L VEF≤ 0 .4 0者 11例。 12例先完成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供血 ,2例于术前插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并在其支持下完成手术。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194 min。2 1例搭桥 3根 ,8例搭桥 4根 ,3例搭桥 5根。平均回旋支搭桥 1.3根 /人 ,术中转为体外循环并机室颤下手术者 1例。无围术期心梗并发症发生及近期死亡病例。结论 正确掌握回旋支显露方法 ,密切的麻醉配合是保障顺利进行合并有回旋支病变的冠心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俗称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常规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是发展比较成熟的手术方式,但手术创伤大,体外循环和低温对机体的损害是明显的,如组织灌注不足、无菌性炎症、血液稀释、脑卒中、肝肾功能损害等。随着微创冠状动脉外科的兴起,特别是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OPCABG),术后可降低病死率和围术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病人围术期用药,缩短住院时间,从而降低治疗费用的,  相似文献   

13.
桡动脉是重要的冠状动脉移植物 ,5年通畅率为 91 4 % [1] 。我院自 1998年 10月~ 2 0 0 2年 11月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6 2 3例 ,其中选择桡动脉作移植血管 86例 ,所有患者均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心绞痛复发 ,近期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在我院选择桡动脉作移植血管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 86例 ,男 80例 ,女 6例 ;年龄 4 2岁~ 74岁 ,平均 5 8 4岁 ,均有劳累性心绞痛或不稳定性心绞痛 ;既往有心肌梗死史 31例 ,合并糖尿病 34例 ,高血压 38例 ,高血脂症 39例 ;心功能分级 :Ⅰ级 1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5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呼吸道准备;术后加强循环系统监护、呼吸道管理,做好引流管、患肢、合并症护理。结果:本组术后发生心律失常6例,肺内感染2例,胸腔出血行二次开胸探查2例,低心排综合征4例,脑梗死2例。本组死亡2例,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加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室壁瘤手术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室壁瘤的手术方式进行探讨。方法 :对 1996年 2月~ 2 0 0 2年 5月的 2 5例室壁瘤手术进行回顾分析。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 ,首先处理室壁瘤 ,然后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室壁瘤手术包括切除后三明治直接缝合、切除后补片修补成形、室壁瘤的折叠手术。结果 :围手术期存活 2 2例 ,体外循环时间 14 9(66~ 195 )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为 81(39~ 138)min。共搭桥 71支 ,其中搭 1支 1例 ,2支 6例 ,3支 14例 ,4支 4例。围手术期死亡 3例 ,2例原因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 ,均经主动脉球囊反搏但无法纠正 ;另外 1例死于术后的心肌梗塞。对 2 2例随访 1~ 31个月 ,远期死亡 3例 ,其中 2例死于心肌梗塞 ,另外 1例死因不明。术后 1个月心功能Ⅰ级者 11例 ,Ⅱ级 5例 ,Ⅲ级 8例 ,Ⅳ级 1例。结论 :单纯切除后三明治直接缝合方法手术效果较成形手术 (切除后补片修补成形、室壁瘤的折叠手术 )差 ,但成形手术成功的前提是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正确估测室壁瘤切除范围、妥善采用缝合方式  相似文献   

16.
张涌  郭建军  梁智星 《护理研究》2002,16(5):284-285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由于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补体系统的激活 ,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等原因常常造成病人术后心功能不全、出血及血栓形成、脑及脏器栓塞等。近年来 ,微创冠状动脉外科的兴起及特殊的手术器械应用于临床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占总搭桥术的比例越来越高 ,达30 %~ 6 0 %,而且由最初的仅应用于单支血管发展到多支血管。术后病人恢复快 ,并发症也明显减少。所以 ,该手术技术已成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一种趋势。 1997年 4月— 2 0 0 0年 7月 ,我科对 2 1例冠心病病人施行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并对术后早期…  相似文献   

17.
<正>冠状动脉搭桥术是采用自体血管建立主动脉和冠状动脉之间的血流旁路,使病变的冠状动脉远端重新获得血液供应,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况。非体外循环搭桥术与传统的体外循环下搭桥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风险低、并发症少等优点~([1])。围术期患者管理技术和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水平的提高使合并有某些基础疾病的患者有机会得到外科手术治疗,并且使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风险降低和提高患者术后生  相似文献   

18.
51例微创冠状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在不用体外循环而心脏不停下进行的 ,[1] 无大量肝素应用 ,大大降低了手术创伤及其所致的应激反应 ,使患者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其中围手术期的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显得十分主要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998年 8月~ 1999年 11月 ,5 1例冠心病患者接受微创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男性 42例 ,女性 9例 ;年龄 39~ 80岁 ,平均 (6 3.8± 9.0 )岁。患者中有陈旧性心梗史者 35例 (5 8% )、糖尿病 9例 (17% )、慢性阻塞性肺病史 5例、肾功能不全 4例。病变血管 :左主干病变 14例 ,单支血管病变 4例 ,2支血管…  相似文献   

19.
急诊冠状动脉搭桥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史淑文  孙雅娟 《护理研究》2002,16(11):656-657
急诊冠状动脉搭桥 (CABG)术是挽救不能控制的急性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1] 。虽然手术成功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 ,但围术期护理亦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我院自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8月共实施急诊CABG 3 1例 ,占我院同期行CABG的 5 .98% (3 1/ 5 18)。现将急诊CABG病人围术期护理要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 1例病人均于全身麻醉及体外循环下 (1例右冠状动脉破裂者采用小切口不停跳 )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其中男2 5例 ,女 6例 ;年龄 40 .0岁~ 71.5岁 ,平均 62 .8岁 ;合并糖尿病 18例 ,合并高血压 12例 …  相似文献   

20.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冠心病患者不停跳搭桥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同时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冠心病患者不停跳搭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18例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同期接受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的这类病人进行比较。结果无手术相关死亡,1例术后14d死于呼吸衰竭,常规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较不停跳冠脉搭桥组有较多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在术中常规搭桥组的PaO2 /FiO2 由于心肺转流而高于不停跳搭桥组,在术后6~12h却低于不停跳搭桥组。结论不停跳冠脉搭桥术由于较小地损伤肺的交换功能和较低的肺部并发症而更适合合并慢阻肺的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