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46岁。因腹痛、畏寒、发烧、黄疸3天入院。急诊行胆道探查、取石术。术中探查见胆总管扩张,直径2cm,壁厚,其下端可触及结石,胆囊明显增大,张力高。即决定行胆总管切开取石、胆囊切除术。见胆囊动脉起自肝固有动脉经肝总管前方分布到胆囊,胆囊管横跨胆总管前方开口于胆总管左侧下端(附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的手术技巧及临床体会。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胆总管结石患者23例,均采用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23例,19例成功经胆囊管取出结石,1例因镜下取石困难、1例因胆总管撕裂中转行胆总管切开取石,2例探查阴性。术中患者取出结石数1~5枚,直径约3~5mm。23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17例获随访5-7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1周、3个月均行肝胆超声检查,无一例发现残余结石,胆管内径均在正常范围,无胆管扩张及狭窄。结论: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不切开乳头括约肌和胆总管,保护了括约肌的功能和胆管壁的完整性,术后不带T管,避免了T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易操作、创伤小及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双胆囊管变异临床罕见,发病率为0.025%,常开口于胆总管或十二指肠,也有变异至幽门者。若对双胆囊管变异病人行胆囊切除时,如未仔细探查,则遗留的远端胆囊管较长,术后可引起再生性小胆囊综合征或胆囊切除后残株炎,近端的胆囊床内仍有细小胆管未被结扎而致术后胆漏。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68岁,因右上腹痛反复发作10年入院。曾诊断为胆囊及胆总管结石于2年前在外院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查体:右上腹深压痛;MRCP提示胆总管轻度扩张、胆囊炎伴胆囊结石。入院诊断: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入院后在静脉…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6岁,慢性右上腹痛7月余,无寒战、高热、黄疸。体检:胆囊区压痛( ),墨菲氏征( ),未触及胆囊。B 超:肝下有两个相互分隔的囊性肿块,内有结石影,胆总管下段扩张,但上段显示不清,肝内胆管不扩张,考虑为皱摺胆囊、不排除胆总管囊肿。手术见:胆囊床上有一7×3cm 的胆囊,位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病变者,采用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结果 58例结石经胆囊管取出,2例胆总管结石被推入十二指肠.全组病例均未置管,术后恢复顺利,术后随访半年无残余结石.结论 经胆囊管探查取石避免了常规的胆总管切开T形管引流,尤其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的应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留置管的痛苦与不便,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及术后常规住院日缩短等优点,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胆总管治疗胆总管结石可行性。方法 12例患常规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或右肋缘下弧形切口长约5~8cm,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残端进入胆管,探查取净结石后胆囊管结扎、缝扎各一道,不放置T形管引流。结果 12例患均痊愈出院,无胆瘘、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近期随访无残余结石及胆管炎发生,平均住院时间4.5天。结论 选择合适病例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胆总管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8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5年,加重伴发热2天入院.查体:巩膜轻度黄染,腹平、软,中上腹压痛,未扪及肿大胆囊.肝脏酶学指标、胆红素及血象增高,血、尿淀粉酶正常.彩超:胆囊多发结石,胆总管扩张,直径为1.1 cm,肝内胆管轻度扩张.CT平扫:胆总管直径1.5 cm,肝内胆管扩张,胰腺无异常改变.于入院后第2 d,以"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梗阻性黄疸"拟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  相似文献   

8.
我院1996年4月起开展LC,均获成功.其中包括胆囊管结石嵌顿、CALOT三角粘连、胆囊明显充血水肿,囊壁增厚等复杂的病例,分析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本组共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22~68岁,其中有腹部手术史6例.1.2 术前检查 均作B超检查,复杂病例作CT检查,慢性结石性胆囊炎25例,结石嵌顿于肥囊管6例,胆囊增厚水肿CALOT三角粘连4例.均排除肝胰及胆管病变.1.3 术中增况及处理 发现胆囊三角区粘连及脂肪沉积6例,胆囊萎缩5例,胆囊壁明显水肿5例,胆囊萎缩5例,胆囊壁明显水肿10例,结石嵌顿于胆囊管4例.其中15例放置0.5cm乳胶管引流,术后24小时后拔除.全组病例术后24小时进食及下床活动.体温均在38℃以下,戳孔处切口1期愈合、无并发病、全部治愈、术后住院5天.2 讨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单纯性结石、胆囊息肉,LC为手术的最佳方式,但慢性胆囊炎结石嵌顿,胆囊壁炎性增厚,上腹部有手术史施行LC尚有争议.我们认为,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前提下,能完成  相似文献   

9.
一、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2岁,因右上腹饱胀、隐痛10月余入院。查体:皮肤及巩膜无明显黄染,腹平软,右上腹深压痛。Hb 134g/L,RBC 4.7×10~(12)/L,WBC4.52×10~9/L,N0.62,L0.37,E0.01。AST22μ/L,ALT8μ/L,Bllit1.36mg/dl,(HI)BILID 0.28mg。B超示肝内外胆管结石、胆总管囊状扩张、慢性胆囊炎。PTC见胆总管及肝管高度扩张,并有多数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肝总管呈圆形扩张达6cm×6cm,胆囊显影。术中见胆囊大5cm×3cm,壁厚,粘连,无结石,在肝外侧呈5cm×5cm囊性扩张,并扪及结石,右肝后叶也呈囊性扩张并有结石,肝外胆管呈柱状扩  相似文献   

10.
胆囊管注入十二指肠少见 ,作者在临床遇见 1例 ,报道如下 :患者女 ,4 8岁 ,因右上腹痛 10年 ,加重 2天就诊入院。查体 :右上腹压痛阳性 ,胆囊肿大 ,B超示 :胆囊炎 ,胆总管结石。术前无黄疸。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中辩认胆囊管困难 ,决定中转开腹手术 ,术中探查见胆囊肿大 ,张力高 ,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结石感 ,显露胆总管并切开 ,未见结石 ,决定逆行切除胆囊 ,于胆囊颈部找到胆囊管 ,并逐渐解剖分离 ,见胆囊管粗约 0 .6cm ,与胆总管并行向下注入十二指肠上部 (附图 ) ,胆囊管内取出六枚黄豆粒大小结石 ,确认胆囊管无误后 ,于入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3岁,因肝胆管结石行胆囊切除、肝胆管切开取石、间置空肠术。术中见胆囊内有结石,肝门区肝总管内有成团结石。在解剖Calot氏三角区时,未发现胆囊管。沿胆囊颈部顺着胆囊管往下追踪解剖,胆囊管单独开口于十二指肠球部与降部交界处的右侧缘。在肝门处切开胆总管,取出结石,常规处理胆囊动脉,切开胆囊,取出结石,见胆囊底部右侧有0.3cm的开口两个,直通右肝前叶肝管,有胆汁流出。双重结扎副肝管后,予以切断。沿胆囊切口剖开胆囊管直至距十二指肠1.5cm处,胆囊管直径0.8cm,壁厚0.4cm。同时将F24橡皮导尿管分别插入胆囊管和肝总管内,均能顺利进入十二指肠。两管在十二指肠的开口相距约3.0cm,胆囊管和肝总管基本上是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方法 对泰州市人民医院自1996年6月至2006年5月施行的3 000例LC中,出现的非肝外胆管损伤引起的胆漏并发症进行分析.共有9例发生胆漏,5例为急诊手术病例,4例为择期手术病例.5例为迷走胆管胆漏,4例为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引起的胆漏,其中有1例合并胆总管结石.5例迷走胆管胆漏,均在术后B超引导下穿刺,细管引流;4例胆囊管残端漏,1例术中留置腹腔引流管,1例开腹手术重新结扎胆囊管,2例行开腹胆道探查、T管引流. 结果 9例全部治愈,无远期并发症. 结论 LC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是胆囊管夹闭不满意,以及迷走胆管胆漏.预防胆漏主要是正确处理胆囊管和迷走胆管.多数迷走胆管胆漏可在B超引导下局部引流.不能排除胆管损伤者,应及时剖腹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66岁。低热伴皮肤黄染2周,左肋下饱胀不适伴右上腹痛向肩背部放射。B超:总胆管扩张结石可能,胰头实质占位不能除外。巨检:部分胃、胰及十二脂肠切除标本,十二脂肠腔近乳头部有一突出于肠粘膜面的肿块为3.1×2×1.5cm大小,表面有溃疡,切面灰白色。胆总管明显扩张直径1.7cm。总胆囊腔内充满粘液,距胆囊底2.5cm  相似文献   

14.
胆囊管结石诊治体会欧棣华,雷鹏举,李宏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关键词胆囊管,结石胆囊管结石临床并不少见,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特殊性。我院自1984年~1994年10月,共进行治胆囊切除518例,其中胆管结石61例占8,3%,现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初浅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讨论胆囊切除术术中探查的意义。方法 随机抽1995~1998年间我院行单纯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探查发现胆囊癌Ⅴ期1例,胆囊内无结石2例,胆总管探查阴性3例,胰腺头部结石1例,Mirrizi综合征1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1例。术前均未明确诊断。结论 胆囊切除术术中探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胆囊管汇入肝右管及肝左管开口于Vater壶腹1例庄虔忠①患者女性,37岁。右上腹间歇性疼痛3个月。B超提示胆囊泥沙样结石。于1994年11月24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部腹探查。术中见肝脏质地正常,胆囊9cm×5cm×4cm,触及结石。Calot三角肿...  相似文献   

17.
胆囊逆行切除是从胆囊底部开始解剖,然后利用胆囊本身牵引去分离胆囊动脉、胆囊管和胆总管,达到切除胆囊的方法。1986年至1996年,我科共施行此类手术80例,现将疗效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8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64例,年龄36~72岁。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3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50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2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12例,胆囊结石并肝内胆管结石3例。术式:单纯胆囊切除术63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78岁。因间歇性右上腹胀痛7年,加重10小时入院。B超示胆囊积液,不排除结石。临床诊断:急性胆囊炎。因消炎治疗效果不佳,而择期行剖腹探查、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肝下胆囊区有一囊性肿块,约5cm×4cm大小。沿其四周钝性分离,该肿块很容易即被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开腹胆总管探查的适应条件、必要性、并发症及胆总管探查的最新进展。方法 对两家医院在2014年1月~2017年6月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中胆总管探查的必要性。结果 62例均痊愈,术中证实胆总管扩张 54例,胆总管探查发现结石50例,术中胆道镜探查发现残余结石14例,术后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胆总管残余结石1例,胆道感染2例,胆汁性腹膜炎1例。结论 开腹进行胆总管探查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对于胆管多发结石、胆总管明显扩张的患者,术中胆道镜探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2岁,广东琼山籍,因右上腹部间歇性隐胀痛21年,以胆总管结石并慢性胆囊炎于1981年3月3日入院。同年3月18日在硬外麻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 形管引流术。术中见胆囊颈与胆囊管交界处有一向下垂直管状与12指肠降部前壁相通,直径0.5cm,穿刺获得胆汁,与其左后方直径1.0cm的正常位置的胆总管平行,两管间距1.5cm。用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