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通心络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1只雄性Wistar大鼠,根据不同给药方案随机分为24h对照组(7只)、24h通心络组(7只)、5d对照组(7只)、5d通心络组(7只)以及假手术组(3只)。各组在造模前用等渗盐水或通心络灌胃预处理7d。依据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90min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计算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下的梗死体积。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h后的梗死体积对照组为(94.4±19.9)mm3,通心络组为(72.1±13.4)mm3;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对照组为(3.3±0.6)分,通心络组为(2.6±0.6)分。再灌注5d后的梗死体积对照组为(123.9±18.6)mm3,通心络组为(100.2±12.8)mm3;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对照组为(2.1±0.4)分,通心络组为(1.2±0.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0.05)。结论通心络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后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于翠翠  王俊科  王郜 《山东医药》2008,48(14):40-41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东莨菪碱组(Sco组)和盐酸戊乙奎醚组(PH组)。观察测定各组脑梗死体积、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的变化及海马组织N-甲-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NR1亚基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I/R组比较,再灌注后PH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显著减轻,NMDA受体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认为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可以显著改善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细胞损伤,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8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40只),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B组,给予等量的银杏叶提取物,40只),每组再分4个亚组,即再灌往后1、3、6及24 ...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FS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FSP高、低剂量组各10只,后三组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1.5h后再灌注24h。再灌注后0和12h,FSP高、低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剂量为50、25mg/kg的FSP,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再灌注后24h,各组均行神经行为评分,采用红四氮唑染色法计算相对脑梗死体积,采用生物化学法测量患侧脑组织NO水平。结果再灌注24h后假手术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NO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且FSP高、低剂量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FS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性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机制为下调脑组织NO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全脑-局灶脑缺血耐受大鼠模型,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缺血耐受作用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PC-MCAO)及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在不同缺血时间点观察通心络组、PC-MCAO组及MCAO组大鼠神经行为评分,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阳性细胞数。结果神经行为评分在通心络组、PC-MCAO组和MCAO组的2h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24h,3d,5d组均显著低于对应时程的PC-MCAO组和MCAO组(P<0.05);各组缺血半暗带BDNF阳性细胞数均增高,但通心络组的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应时程的PC-MCAO组和MCAO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提高大鼠局灶脑缺血半暗带BDNF的表达水平,促进神经元的修复,诱导脑缺血耐受。  相似文献   

6.
刘馨  徐军  张晓妍 《山东医药》2011,51(5):33-34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左室功能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CM组和通心络治疗组,第12周末测定大鼠心室内压,分析其心功能;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Bax及p5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DCM组比较,治疗组左室收缩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升高(P〈0.01或〈0.05);p53、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指数下降(P〈0.01或〈0.05)。结论通心络可改善DCM大鼠的左室功能,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减少其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五组(n=10):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2 mg/kg)和黄芪多糖低、高剂量组(10,30 mg/kg)。采用Pulsinelli四动脉阻断法造成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IR)。黄芪多糖组每日腹腔注射黄芪多糖,连续7 d。测定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以及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黄芪多糖可使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NO含量降低、NOS活力降低、LDH活性显著降低以及MDA含量明显减少(P0.01),SOD活性显著增强(P0.01)。结论黄芪多糖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磷酸化对糖尿病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Ku70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STZ诱导联合改良Pulsineli 4血管阻断(4-VO)法制备糖尿病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ERK1/2抑制剂U0126对糖尿病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预处理.分别于缺血灌注1、6、24、48 h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ERK1/2和Ku70表达水平. 结果 糖尿病全脑缺血再灌注(DCI)组1、6、24、48 h存活神经细胞数量[(26.90土2.30)、(20.26±2.00)、(18.78±2.06)、(16.60±1.70)个/视野]低于血糖正常全脑缺血再灌注(NI/R)组[(30.22±2.28)、(26.00±1.23)、(24.80±2.17)、(18.20±1.48)个/视野],磷酸化ERK1/2和Ku70表达水平低于NI/R组(P<0.05).应用U0126处理后,存活神经细胞数量及磷酸化ERK1/2和Ku70表达水平NI/R组低于DCI组(P<0.05). 结论 ERK1/2活性及Ku70表达的降低,参与并介导了糖尿病加重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的丢失.糖尿病加重全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损伤机制中,ERK1/2活性降低使Ku70表达减少,神经细胞丢失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氢气治疗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腹腔注射2%氢气饱和生理盐水),每组24只,每组又分为6、24h2个时间点。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海马NOS的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海马组织匀浆中NO含量;NOS检测试剂盒检测海马组织提取液中NOS的活性。结果模型组治疗6h海马NOS阳性细胞、NO含量及NOS活性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而治疗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治疗24h海马NOS阳性细胞、NO含量及NOS活性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气治疗可减少缺血后海马组织中NO含量及NOS活性,对海马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小时后再灌注损伤模型;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F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黄芪多糖预处理组(AP组),每组20只;通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神经细胞损伤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Bax的阳性表达。结果:光镜和电镜下,HE染色F各组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改变,黄芪多糖预处理组(AP组)和缺血再灌注组(m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黄芪多糖预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损伤轻;假手术组Bax蛋白表达极弱,缺血再灌注组和黄芪多糖预处理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h出现在接近缺血核心区,6h后表达增多,24h达到高峰,72h开始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黄芪多糖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Bax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黄芪多糖预处理组Bax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黄芪多糖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黄芪多糖可通过下调Bax蛋白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缺血-复流脑组织大鼠脑缺血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mRNA表达情况及中药单体环维黄杨星D(CVBD)的影响。方法采用环形银夹使SD大鼠的双侧肾动脉狭窄,制成RHRSP,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CVBD组.再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原位杂交观测脑缺血2h后再灌注1d、7d、14d、30d不同时间点大鼠的GAP-43 mRNA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h后,缺血区周围及海马1d后可见GAP-43 mRNA表达。7d明显增多,14d开始下降,CVB—D组在上述区域各时间点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结论CVB-D上调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GAP-43 mRNA的表达,可能与促进轴突的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nmhaFGF对SD大鼠缺血再灌注视网膜SOD、MDA、NO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青  湛敏  许华  吴晓萍  李校堃 《山东医药》2005,45(34):15-16
目的观察非促分裂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nmhaFGF)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nmhaFGF组)30只.实验组(大鼠左眼)又分为nmhaFGF低剂量组(1.25μg组)、nmhaFGF中剂量组(2.5μg组)、nmhaFGF高剂量组(5μg组)各10只,右眼为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升高眼内压的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h后分光光度法测定视网膜MDA、SOD含量,GRIESS反应测定NO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nmhaFGF中剂量组、nmhaFGF高剂量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NO含量显著升高(P<0.05);nmhaFGF低剂量组和模型组之间SOD、MDA、NO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nmhaFGF具有抗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氧自由基的作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mhaFGF可以增加视网膜内NO的含量,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通心络超微粉对心肌梗死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作用。方法 130只SD大鼠随机选10只为假手术组(0.9%NaCl灌胃4w,n=10,至实验终点时剩有8只)4w后处死。120只SD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术后存活的38只大鼠随机分为:NaCl灌胃组(0.9%NaCl灌胃4w,n=9),通心络超微粉治疗组(1.0g.kg-1.d-1)10只、卡托普利治疗组(15mg.kg-1.d-1,n=10)10只,药物灌胃4w。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模型组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1)。与心肌梗死模型组相比,通心络超微粉治疗组和卡托普利治疗组TGF-β1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减低(P0.01)。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TGF-β1表达增加,提示TGF-β1在梗死后心室重构起重要作用。通心络超微粉抑制大鼠心肌梗死后TGF-β1表达基于通心络超微粉的抗氧化应激作用。通心络超微粉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保护作用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中凋亡相关基因Fa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通过抗凋亡机制发挥脑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加溶媒组、辛伐他汀预处理组,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予缺血2h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断头取脑分别测定脑梗死体积、凋亡细胞数及Fas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加溶媒组相比,辛伐他汀预处理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获不同程度改善(P〈0.05),脑组织Fas的表达及凋亡细胞数减少(P〈0.01)。结论辛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通过抑制脑组织中fas的表达,进而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Landendorff装置建立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后处理组和苯那普利后处理组。生化法检测各组稳灌20min和再灌60min肌酸激酶(CK)的水平,改良亮绿变色酸法观察心肌损害程度,硝基还原酶法测定各组再灌注末一氧化氮(NO)含量,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苯那普利后处理组心肌梗死面积缩小[(14±7)%比(40±7)%,P〈0.01];再灌注流出液中CK含量减少[(100.8±31.8)U/ml比(188.5±49.1)U/ml,P〈0.01];心肌MDA含量降低[(2.5±0.7)nmol/mg prot比(4.4±0.6)nmol/mg prot,P〈0.01);苯那普利后处理组再灌注流出液中NO含量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101.7±8.7)μmol/L比(27.8±5.9)μmol/L,P〈0.01]。结论苯那普利后处理具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这种心脏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加NO浓度和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五鹤续断醇提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各脑区一氧化氮(NO)浓度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用比色法测定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模型组大脑皮质和海马中NO含量和NOS活性明显增高,五鹤续断醇提液可降低大脑皮质和海马中NO含量和NOS活性,各时点NO含量与NOS活性成显著正相关。结论五鹤续断醇提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NO和NOS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血白蛋白治疗对大鼠脑缺血早期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fam样酪氨酸激酶受体1(flt-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生理盐水组15只和白蛋白组15只。采用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RT-PCR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6、24、48h大鼠海马VEGF和flt-1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24h海马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白蛋白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48h明显降低(P<0.05),海马VEGF mRNA和flt-1mRNA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后6、24h明显降低(P<0.05,P<0.01),海马VEGF蛋白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h明显降低(P<0.05)。结论白蛋白治疗可下调脑缺血早期海马VEGF和flt-1mRNA表达,降低海马VEGF蛋白表达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8.
李璐  张一  王强  林其谁  宣海星 《山东医药》2007,47(35):32-34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对照组(缺血组)、空质粒组和白介素(IL)-10基因转染组(转染组),后三组采用Longa法建立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造模成功后转染组及空质粒组分别于侧脑室注射SA脂质体/pcDNA3.1-IL-10,SA脂质体/pcDNA3,1(+)。各组大鼠于预定时间处死制作脑组织标本,采用RT-PCR法检测IL-10基因表达情况;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情况,测定脑梗死体积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转染组再灌注72h时大脑皮层及海马中均能检测到IL-10 mRNA表达,其余三组均无表达。转染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轻于缺血组及空质粒组,脑梗死体积和神经行为学评分亦低于缺血组及空质粒组(P均〈0.05)。证实SA脂质体介导人IL-10基因转染能减轻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麝香配伍冰片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行为学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脑梗死体积,并比较其神经功能行为积分。结果脑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大,与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行为积分显著升高(P〈0.01);麝香配伍冰片组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缩小(P〈0.01),同时,麝香冰片组、麝香组大鼠神经功能行为积分下降(P〈0.05)。其中以麝香配伍冰片组作用最明显。结论麝香配伍冰片可减少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体积,改善脑缺血后神经行为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通心络超微粉对高脂饮食兔胸主动脉NF-κB、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3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通心络组四组。空白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模型组,饲以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组,饲以高脂饲料同时阿托伐他汀(3mg·kg^-1·d^-1)灌胃;通心络组,饲以高脂饲料同时通心络超微粉(0.31g·kg^-1·d^-1)灌胃,连续给药,于6周末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主动脉壁中NF-κB核转位情况、ICAM-1及VCAM-1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ICAM-1 mRNA及VCAM-1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家兔主动脉壁中NF—KB核转位明显增加。ICAM-1、VCAM-1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O.01)。与模型组相比,通心络组与阿托伐他汀组家兔主动脉壁中NF-κB核转位明显减少、ICAM-1、VCAM-1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或P〈0.05),通心络组显著少于阿托伐他汀组(P〈0.01)。结论通心络超微粉通过抑制NF-κB核转位进而降低ICAM-1、VCAM-1基因及蛋白表达,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