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痿概念及证治源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痿病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书中对肺痿的成因、主症、鉴别诊断、证治等均做了论述,后世医家多在《金匮要略》基础上研究本病。延至现代,肺痿病名概念与古代已有所不同,但历来属难治病,笔者试通过研读《内经》、《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及晋代至唐代的有关文献,对肺痿的概念及证治源流进行整理,希望能对中医肺痿病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陈士铎治痿经验及用药特色,以期为痿症的临床辨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研习《辨证录》痿症门的八则医案,并借助《石室秘录》及《本草新编》中有关痿症的方药论述加以理解分析,从而总结归纳陈士铎对痿症的分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方药配伍等方面的经验特色。[结果]陈士铎将痿症分为五痿,分属五脏,医案详症略脉,重视从症状入手定位病脏。病因首推阳明胃火,五脏痿症因脏腑相关及五行生克特点而病机各异,但本质皆为肾水不足,骨空无髓。临床治疗上,陈氏主张从胃肾出发,遵循泻胃火、滋肾水,兼顾他脏的原则,强调忌大寒泻火,宜微寒散火,同时大补肾阴、和调脏腑。用药上,陈氏重用玄参、麦冬为君,配以熟地黄,并善用甘菊花清退胃火。[结论]陈士铎诊治痿症多有效验,并极具个人特色,在汲取前人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常有自己的新见解,值得后世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肺纤维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难点之一。通过对历代中医关于"肺痿""肺痹""喘证""肺胀"等论述进行分析,结合近代中西医的研究成果,认为肺纤维化在病理、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上都与肺痿、肺痹相似性很大,而与"喘证""肺胀"等几乎无关。肺纤维化的病名早期可归属于"肺痹",中期可归属于痹中有痿,痿中有痹,晚期可归属于"肺痿",可以根据其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来辨证论治。病机为气(阴)虚血瘀,治法常常融补肺、益阴、活血为一体,用养肺益气、养肺滋阴、养肺活血通络法来治疗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首届全国名中医范永升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的学术经验。[方法]通过整理、回顾、分析范永升教授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相关医案,从中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用药特色、辨证论治等方面,全面总结归纳范永升教授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的学术经验,并列举医案1则予以佐证。[结果]范永升教授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出现多系统、多脏器损伤,而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心、肺的特殊类型,可属于中医“五脏痹“”胸痹“”厥证”范畴,并认为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病因在于“肾虚、热毒、血瘀”,其病机在于患者先天禀赋之不足,加之热毒、血瘀及痰浊等病理因素的参与,最终引起心肺受损,宗气不足,肺脉痹阻,肺气失宣,心肺气血运行不畅而导致肺动脉高压。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点分为初期气阴亏虚证,慢性期气滞血瘀证、寒凝脉络证、热毒痰瘀证和终末期阳虚脉痹证共5个证型,进行分期、分证型辨证论治,分别予以益气养阴、疏肝行气、温阳通络、解毒祛瘀、活血利水治疗。所举医案中患者处于疾病慢性期,证属寒凝脉络,治拟益气温阳、散寒通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临床疗效令人满意。[结论]范永升教授将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分为3期、5型进行辨证施治,并灵活借鉴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学术经验值得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名、病位与病机。[方法]在研读《内经》的基础上,逐次对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名、病位、病机等方面进行探析。[结果]高血压病相对应的中医病名应为《内经》所述的“脉胀”,其病位主要在心,关乎五脏,心主血脉异常是主要病机。[结论]传统的从肝论治高血压病的经典辨证模式应该发生改变,临证时应根据心主血脉异常的病机理论,从心论治,治病求本,这对高血压病的辨证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血证论》共有18次提及肺痿病名及其证治,相关论述散见于阴阳水火气血论篇、脏腑病机论篇及失血诸证篇。其首次描述肺痿肺叶形态翘举萎缩,基本病机为津枯肺燥。津液生成不足或耗伤太过,使肺阴液不足,被火克刑,发为肺痿,与肺治节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治疗当生津补肺。血证可导致津液枯竭而引发肺痿,失血和肺痿常互为因果,伴随咳嗽、喘、声音嘶哑等。水虚火旺为肺痿与血证的共同病机,宁血、补血当以补肺为要。肺痿具体治法包括滋补肺阴、培土生金、金水相生、镇敛、宣通等。代表方剂为清燥救肺汤、保和汤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第八条原文旨意。[方法]通过对《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的仔细研读、思考,并参阅历代医家对第八条条文的注解,围绕妇人杂病的因机证治对本条原文进行分析、阐释。[结果]《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第八条为妇女诸病纲领,"因虚、积冷、结气"六字为其病因机要,而"因虚"居六字之首;第2句"久成肺痈"之"痈"字当是"痿"字之误;病证"凝坚在上"、"在中盘结",男女均可出现,非女子独有,"肺痿"、"寒疝"、"胁腹痛"、"脐下关元痛"、"劳热"、"肌肤甲错"等证在《金匮要略》其它篇章各有专述及记载;病证"在下"则专属妇人杂病,以经带诸病为主,证属虚寒夹瘀(郁)型。[结论]《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开后世辨治妇人杂病之先河,随人类社会之发展,时代之更替,仲景对妇科杂病的认识至今仍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清代温病大家王孟英所著《王氏医案》一书有关痰证的学术思想及临证诊疗经验。[方法]通过对《王氏医案》的系统研习,从辨病求因、临证组方遣药、临床学术价值等方面,对王孟英有关痰证学术思想及临证诊疗经验作出研讨。[结果]王氏辨治痰证,独具慧眼,注重审症求因。痰证病因归咎体内所固有之痰、温病进程中病理产物;病机多责之于火及气机不调;临证治痰,以肺为中心,重在斡旋枢机,同时根据病证不同,从脾、肝、肾、心进行施治,组方用药,灵活多变。[结论]《王氏医案》内容丰富,其对痰证诊治颇有心得体会,诊治痰证,不落窠臼,究其病因病机,责之于火、肺之气机不调,临证重在治肺,兼顾他脏之调摄,时值今日,其论治痰证思想及诊疗经验对临床疾病治疗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范永升教授运用中医诊治成人斯蒂尔病的特色。[方法]通过多年侍诊,从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辨证方法、用药特色等方面出发,整理和分析范永升教授诊治成人斯蒂尔病的中医特色。[结果]范永升教授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提出了"热疹痹"的新病名,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风湿热毒,痹阻气血。治疗原则初期应疏风清热、解肌透邪;进展期应清热祛湿、解毒通络,或清营凉血、透热转气;恢复期当养阴清热、散瘀通络。选方用药强调清热解毒,注重祛除湿邪,善用和解法。[结论]范永升教授运用中医特色辨证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病名症状、病因病机、诊断技术、中医外治、预后转归五个方面对复杂性肛瘘进行了系统的古代中医文献研究,以期为此病现代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研究进展述评(综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肺间质纤维化根据病因一般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均是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近年来不少学者用中医药治疗本病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将研究进展简要述评如下。1 病名归属进行性呼吸困难是特发性肺纤维化最突出的症状 ,伴有干咳或咯痰、体力活动后气短。中医文献中有关本病症状的描述散见于“肺痿”、“喘证”、“肺痹”、“咳嗽”、“肺胀”等疾病 ,目前尚未统一病名 ,有学者[1] 提出肺纤维化属中医“肺痿”范畴。亦有学者[2 ] 根据《素问·玉机真脏论》 :“病入舍于肺 ,名曰肺痹 ,发咳上气…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间质性肺疾病中医病名归属和辨证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发表的有关间质性肺疾病中医病名和辨证施治的相关文献,探讨中医诊治进展。 结果:间质性肺疾病中医可辨为肺痹、肺痿,其病位在肺、在络,涉及脾肝肾等脏,以气虚、阴虚、阳虚为本,气滞、痰浊、痰热、瘀血为标。临床须四诊合参,抓住主要病机特点进行辨病,并综合应用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和络病辨证等方法进行辨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黄帝内经》营卫理论出发,探讨血痹证治及病传规律,拓展临床思路。[方法]基于《金匮要略》与《黄帝内经》原文,旁参《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神农本草经》等相关文献,通过文献研究探讨血痹证治机制,挖掘血痹与相关疾病的病传脉络,拓展血痹理法的应用范围。[结果]《内经》详论营卫理论,强调营卫血气本源为一,化用有别;仲景重视营卫辨证,善以脉症候营卫病机,同时审查表里三焦,明辨病传机要。基于营卫理论,血痹在病机上属太阴中风病传,以营弱卫虚为基础,治以宣通阳气、和营通痹;在病传层面,根据营卫三焦之损益,血痹可病传上焦之肺痿、胸痹,中焦之虚劳、寒疝,下焦之妇人杂病等诸疾,其治法方药皆从桂枝汤衍化。[结论]运用营卫理论可以帮助理解血痹证治机制,完善血痹病传相关疾病的理法脉络,有助于拓展相关疾病的辨证思路与治法方药。  相似文献   

14.
小儿麻痺症与经典著作所记载之痿症近似,故对本病均根据经典以痿症的理论来进行治疗。据素问萎论的论点是:五脏都可以发生痿症,有“肺主皮毛,发为痿躄,心主血脉,病为脉瘘;肝主筋膜;病为筋痿;脾主饥肉,病为肉痿;臂主骨髓,病为骨痿”的分别。针灸甲乙经说::“热枉五脏发痿。”这又证明中医典籍的论证“痿症是发生于热”与现代科  相似文献   

15.
祖国医学没有“支气管扩张”的病名,其症状表现类似于“肺痿”、“咯血”。其病因由于肺热气燥,清肃之气不行,脾胃上输之津液转从热化,煎熬而成痰沫;外邪侵袭,肺气壅遏不宣,因而咳嗽,肺有燥热,伤及肺系之脉络,而致咯血。治宜养阴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国名中医王坤根主任医师的中医临证思维模式。[方法]通过跟随王坤根主任医师侍诊、访谈及聆听其授课,观察分析其中医临证特点,从辨病与辨证的关系、辨证论治的方法、专病专药等方面,总结提炼出王坤根的临证思维模式,并结合其具体临证经验加以阐释。[结果]王坤根认为临证首当辨病,不仅要辨中医病名,还要辨西医病名,通过辨病不仅能了解疾病的病因、转归和预后,还可以防止误诊、判断疗效。强调辨病为基础的辨证论治,并提炼“三步法”使辨证论治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尤其适合初入临床的中医工作者。倡导针对基层及辨证论治有困难的初学者建立专病通治方,并提出专病专药应与辨证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吸取前人实践所总结出的经验。[结论]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非常值得借鉴,有助于提高年轻中医师的临证水平。  相似文献   

17.
头疮在古籍中的病名演化复杂,以头疮为关键词,从中医古代文献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从病名释义、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则治法、预防与转归等方面进行总结.本病一般可分为白秃疮和肥疮,是发生在头皮毛发的浅部真菌性皮肤病,好发于儿童,具有传染性.中医认为其病机多与经络和脏腑之湿热、外感风热及虫邪相关,治宜清热除湿、杀...  相似文献   

18.
任继学教授对肾小球肾炎的中医理论见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导师任继学教授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方面的独到见解。提出本病的中医病名应为“肾风”,病因强调禀之因及药害;病机突出了络病和邪伏咽喉,认为邪伏咽喉为慢性肾风发生发展的关键治肾风要重视治咽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析明末清初时期浙江医家陈士铎诊治疫疠的学术思想。[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筛选陈士铎著述中涉及疫、疠之条文并进行研读,从病名、病因、病机、症状、鉴别、治法、方药等方面归纳其诊治疫疠的学术思想。[结果] 陈氏详细阐述了瘟疫、疠风、瘴疠等疾病的辨治方式。火热成毒、闭而不宣所致瘟疫以全身症状乃至神志异常为主要表现,具有传染性,且病死率高;热毒、湿蒸之气所致疠风、瘴疠均具传染之性,疠风以皮生斑点、破而成疮乃至腐烂及须眉掉落为临床特点,瘴疠则以头痛、腹满为核心表现,而由酒湿所致疠风则不具可传染性。陈氏在多部医籍中针对各类疫疠之疾创设了多种治法方药,并提出疫病与伤寒可通过是否于冬月得病及传经与否进行鉴别,春疫与春温则在病邪性质与预后方面有所差别。[结论] 陈士铎身处疫灾频发之时空,关于疫疠证治的论述丰富、零散而颇具特色。其防治疫疠的理法方药可为当今传染性疾病诊疗工作提供借鉴,也提示在中医疫病学经典传承内容建设中,除应重视传统中医典籍与温病学家专著外,其他学派医家著作与综合性医书中相关内容的整理亦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木郁达之"的学术脉络和发展规律,以期更全面、更系统、更成熟地认识"木郁达之"的学术思想,进而更有效地运用于临床,提高临床疗效。[方法]从"木郁"、"达之"及"木郁达之"的提出、含义、病因、病机、发展以及新的认识等各方面,梳理历代重要医籍中关于"木郁达之"的论述,进行搜集整理,追本溯源。[结果]《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首次提出关于木、火、土、金、水五郁理论的论述,其中"木郁达之"为"五郁"治法法则之一。"五郁"之病,缘于运气太过和不及的变化所致,属于外感范畴,后经历代医家对其进一步论述,认为内伤也可致郁,同时对"木郁达之"中"木郁"、"达之"及"木郁达之"相关理论有新的领悟与发展。[结论]通过对"木郁达之"定义、病名由来、病因、病机等梳理,对其发展及新认识的分析与阐发,"木郁达之"的学术脉络和发展规律得以清晰,"木郁达之"的理论将更有效地应用于临床,造福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