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20,19(1):13-16
运用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少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包含6大证型,即少阴热证、少阴寒证、少阴虚证、少阴血证、少阴气郁证、少阴痰湿证;二是少阴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即少阴病本证与少阴病本证相兼、少阴病本证与太阳阳阳少阳太阴厥阴病证相兼等;三是少阴病类似证辨证论治体系,如某些太阳病证、某些脾胃证、某些肝胆证等。对此只有深入研究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在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辨治中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19,18(6):7-10
运用太阴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有6大证型,即太阴热证、太阴寒证、太阴虚证、太阴血证、太阴气郁证、太阴痰湿证等;二是太阴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有太阴病本证与太阴病本证相兼、太阴病本证与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厥阴病证相兼等;三是太阴病类似证辨证论治体系如某些阳明病证、某些肝胆病证、某些心肾病证等。对此,只有深入研究太阴病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在临床中辨治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运用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少阳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包含4大证型,即少阳热证、少阳寒证、少阳虚证和少阳寒热夹虚证;二是少阳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即少阳病本证与少阳病本证相兼、少阳病本证与太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病证相兼等;三是少阳病类似证辨证论治体系,如某些太阳病有类似少阳病、某些悬饮证有类似少阳病、某些肾膀胱病证有类似少阳病的表现等。对此,只有深入研究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在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辨治中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运用阳明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阳明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包含4大类型,即阳明热证、阳明寒证、阳明血证和阳明食积证,4大类型又可细分为15个基本证型;二是阳明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既包含阳明病本证与阳明病本证相兼,又包含阳明病本证与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病证相兼;三是阳明病类似证辨证论治体系,如某些痰饮证类似阳明病、某些黄疸证类似阳明病、某些脾肾证类似阳明病、某些心肾病证类似阳明病等。对此只有深入研究阳明病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在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临床辨治中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19,18(3):8-11
运用太阳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太阳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包含12个证型,即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太阳温病证、太阳刚痉证、太阳柔痉证、太阳湿热痉证、太阳风水表虚证、太阳风水表实证、太阳风水夹热证、太阳风湿表虚证、太阳寒湿表实证、太阳湿热痹证;二是太阳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有太阳病本证与太阳病本证相兼、太阳病本证与内伤杂病相兼等;三是太阳病类似证辨证论治体系,如某些悬饮证类似太阳病、某些黄疸证类似太阳病、某些痰郁证类似太阳病、某些虚证类似太阳病、某些暑热证类似太阳病等。对此只有深入研究太阳病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在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临床辨治中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分析《伤寒论》厥阴病篇之条文,论述了什么是厥阴,《伤寒论》中厥阴病之性质,其本证、变证、鉴别及其证治。从而认为“厥”有二个不同概念:一是文字义,二是病证名。不能将六经中的厥阴之“厥”与厥证之“厥”相混淆。  相似文献   

7.
潘宗奇  蔡陈浩  邓宏 《新中医》2012,(8):198-199
《伤寒论》其开创了辨证论治先河,创造性地提出六经辨证,即三阳病症(太阳、阳明、少阳)和三阴病症(太阴、少阴、厥阴),内涵丰富,体系完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有理有法。六经辨证在后世医家看来,是仲景辨外感病的方法,但临床实践中,各科疾病均常出现病机病证与六经病相符的情况,根据"有是证用是方"和"异病同治"原则,  相似文献   

8.
厥阴病病机为气血两虚、阴阳之气不足特别是下焦阳气不足,病性为虚寒。凡"阴阳气不相顺接"者便为厥阴病,厥阴病本证是上热下寒之证,吴茱萸汤证与当归四逆汤证非典型的厥阴病证,为厥阴杂病。厥阴病可转为阳明病、少阳病和少阴病,也可不传变,通过本身阴阳之气的恢复而在本经痊愈。厥阴病的痊愈以阳气恢复为主导,但是如果厥阴阳气回复太过则又生他变,最常见的为咽痛、脓血及下血。将厥阴病的本证、杂病、坏病和转入他经的方证分清,可知厥阴病治法为"辛苦酸甘"并用之法。  相似文献   

9.
为正确认识病证实质,理清辨病与辨证之固有关系,提高辨证论治效应,特作病机本末分析。提出病机有本末之别,而证候遂有本从之异,于是诊病由之而辨有无、分间甚、别繁简,识证以之而定结构、计类型、验奇恒;于是治疗因之而订定治法模式,谋划不同论治策略,便有治本治末、治本为主、惟本是治、舍本治末等施治方案。病机本末之关乎辨证论治者如此。惟其病有本证,故辨病无非辨证,所云辨病宜重于辨证者,实则辨本证重于辨从证耳。医者认识疾病病机之本末及夫本证从证之情,要在素间磨炼,历年积淀,亟需总结自身经验,且须效法古贤,旁及众家,方可系统认识病证根本,使辨证论治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10.
痛证为临床上的常见病 ,多发病 ,祖国医学对针刺治痛的经验有着大量而丰富的记载 ,临床中疗效也较为肯定。剖而折之 ,治疗中贯穿着一条“辨证分经”的指导思想。为进一步强调辨证分经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 ,并使之系统化 ,便于临床应用 ,特从以下 3方面进行论述 :1 痛证辨证分经的理论基础  《灵枢·厥病篇》曰 :“厥头痛 ,面若肿起而烦心 ,取之足阳明、太阳。厥头痛 ,头脉痛 ,心悲善泣 ,视头动脉反盛者 ,刺尽去血 ,后调足厥阴。厥头痛 ,员员头重而痛…… ,先取手少阴 ,后取足少阴。厥头痛 ,意善忘 ,按之不得……后取足太阴。厥头痛 ,项…  相似文献   

11.
慢性咳嗽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之一,其病因复杂,临床有近20%的慢性咳嗽未能明确病因,对于这一部分咳嗽的诊治面临困难。慢性咳嗽可从六经辨证论治,即从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辨治慢性咳嗽,当中尤以少阳证多见,而小柴胡汤功可和解少阳又兼疏利三焦,故临床见少阳证咳嗽使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往往可收获良效。  相似文献   

12.
姜建国 《河南中医》1994,14(6):338-339
本文针对《伤寒论·厥阴病》篇以本证与类似证为中心,论证了三个问题:1、确立厥阴病本证的原则与本证的确立;2、设立类似证的体例与厥阴病类似证的设立;3、厥阴病篇设众多类似证的原因与作用。并提出认真类似证是研究厥阴病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宗耀华  吴峥嵘 《新中医》2019,51(10):52-53
<正>《伤寒杂病论》所载吴茱萸汤,用于治疗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及呕吐下利杂病等,因此,有医家认为本方是阳明病方,也有人认为是厥阴病方,还有不少人认为是少阴病方,因方中有人参、大枣,被不少医家认为本方所治病证为虚寒证。笔者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相关条文分析,认为本方为祛邪及扶正之方,所治之证为虚实夹杂证,病位涉及厥阴、阳明、少阴,虽以吴茱萸药名为方名,但随所治病症的不同,其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误治变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秀华 《湖北中医杂志》1999,21(10):435-437
仲景《伤寒论》首创辨证论治体系和理法方药规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医学巨著。书中用设防御变的方法,对外感热病中误治后的变证作了详细论述,这对临床辨证论治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不揣浅陋,试就有关误治变证条文进行粗略分析,以就正于同道。1 变证概况《伤寒论》中论述误治变证的条文共77条(条文序号据成无己注本),其中太阳病篇66条,阳明病篇4条,少阳病篇1条,太阴病篇1条,少阴病篇1条,厥阴病篇4条。若按误治前病证分析则本属太阳病的62条,本属少阳、阳明和少阴病的各5条。太阳主表,为人身之藩篱。外感寒邪发病,太阳首当其冲。此…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厥阴是六经之末,病情发展到厥阴,即病变已到了后期阶段,病变后期寒热混杂,虚实互见,他经他脏病证亦屡出迭见,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或规律。厥阴篇病情复杂,主要表现是寒热挟杂和厥热胜复,但厥阴篇所述病变证治,重点却是厥、利、呕、哕这四大类证。笔者就此四大类证作了一些探讨,认为四大类证多为他经他脏之病,非厥阴经本病,故称其为"类证"。但对类证证治则作了详尽分析,因为笔者认为这四大类证实际上多为杂病杂证,为临床之所常见,不可必认为是伤寒后期才出现,这是笔者在研读中所谓的阐微之见。  相似文献   

16.
从寒邪伤阳、正阳递减的观点出发,对厥阴病的病理性质及其主要症候进行探讨。认为《伤寒论》厥阴病,是三阴之终末,根据外感病的传变规律来看,厥阴病系少阴病传变而来,为少阴病的进一步恶化,属于“阴证之极,至深且危”阶段,因而阴寒内盛、正阳衰减是厥阴病的病理基础。正基于此,寒厥乃系厥阴之本证,其预后是阳复则生,阳亡则死。故病至厥阴,若无药力相助,迅投温摄回阳之品,其自身必然真阳暴露而亡。只有通过四逆辈申发阳气,荡寒逐阴,始会发生厥热往复现象。由是可见,所谓厥阴为三阴之尽,阴尽阳生,寒极酿热的观点是不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方法:统计分析113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性别、年龄、发病天数、舌象、病位和中医辨证分型等,其中,97例邪陷厥阴、热扰心肝;12例邪陷少阴,心阳虚衰;4例热盛动血、心肺气脱。结果:1~3岁的年龄段占总体的90.3%;85.8%的患儿是在发病4天内达到重症标准。证型以邪陷厥阴、热扰心肝为主,占85.8%,该证型病位主要在心包经和肝经,合并侵犯脾经有47.4%,舌象以舌红苔黄为主,共占52.6%;证型邪陷少阴,心阳虚衰占10.6%,该证型病位主要在心经,合并侵犯脾经有33.3%,舌象以舌淡、苔白为主,占50%。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医证型以邪陷厥阴、热扰心肝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心包经、肝经和心经病证,常合并脾经病变;壮热,神昏,烦躁,易惊,手足抖动,四肢厥冷,呕吐,舌红、苔黄是重症患儿最常见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寒温统一的角度,在理论上探讨了厥,少阴病与流行性出血热休克之闭证、脱证和内闭外脱证的病理基础和内在联系,进而提出了厥、少阴病与现代医学之休克的相关性问题。在实践上,从寒温厥、少阴病的角度,探讨了流行性出血热休克的中医辩证论治。  相似文献   

19.
仲景辨太阳病是临床常见病 ,辨证不难 ,治疗也不难 ,可为何于太阳病篇设条文 178条 ,占《伤寒论》全书内容的 4 4 72 %呢 ?同样是太阳病 ,为什么有传也有不传 ,同样是传 ,又为什么如此复杂 ,几乎五脏六腑都涉及 ?辨太阳病为何要辨太阳病本证、太阳病兼证 ?辨太阳病本证与兼证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对治疗有何特殊意义 ?仲景对太阳病辨证论治为何如此布局 ?其构思及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其辨证的核心是什么 ?本文以仲景所论为指导 ,以临床研究为依据 ,从临床中研究太阳病的流行病学及其发病、传变规律等 ,以探讨仲景所论太阳病辨证的临床意义和理…  相似文献   

20.
四逆散证见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 ,向被认为是探讨阳郁致厥、气机阻滞的证治 ,因而四逆散也就成为后世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的基础方剂 ,应用相当广泛。由于仲景将其列入少阴病篇 ,且原文开头即云“少阴病 ,四逆……”,而其所用方药与少阴阳虚阴盛的四逆汤类方又相去甚远 ,故使得后世研习《伤寒论》者 ,对此颇有争议 ,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四逆散证是否属于少阴证。笔者在学习《伤寒论》过程中 ,反复推敲此条方证 ,认为四逆散证乃少阴病阳虚轻证 ,兹浅析如下。1 从四逆散证的病机及用药加减来看原文云 :“少阴病 ,四逆 ,其人或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