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鉴别小儿内科、外科急腹症的临床表现在诊治方面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2000年86例小儿急腹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结果 本组基本上为小儿外科急腹症,1例肠套叠因延误治疗,术后死亡。1例术中证实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实施了不必要的手术,其他均治愈。结论 全面、反复、动态观察是正确鉴小儿内、外科急腹症并做出正确诊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腹型过敏性紫癜并发外科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并发外科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16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2例因并发外科急腹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见腹腔混浊血性积液、肠管广泛出血斑点,其中1例小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2例均康复出院。随访1年,患儿各项随访指标均正常。结论诊治过敏性紫癜过程中出现外科急腹症时应积极采取措施,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肠套叠是小儿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以4—10个月婴幼儿最多见。作者自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小儿急性肠套叠402例,其中年龄〉1岁儿童肠套叠132例,现回顾性分析132例1岁以上患儿临床资料,探讨较大年龄儿童肠套叠的诊治特点。  相似文献   

4.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发病初期至儿内科就诊的占绝大多数,且由于其年龄、解剖生理特点等特殊性,误诊和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故对于儿科尤其是儿内科医师来说,只有做到早期诊断,才能不延误患儿的最佳治疗时机.现收集整理我科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经CT和B超等辅助检查,且有完整临床资料并得到我院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儿67例,并作一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合并外科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以提高对小儿恶性血液病并发急腹症的认识,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方法对13例恶性血液病并发急腹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3例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MDS转化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红白血病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淋巴瘤2例。7例行手术治疗,6例予保守治疗。结果7例手术患儿中,4例急腹症获治愈,待内科疾病缓解后出院;1例急腹症治愈,后死于内科疾病;2例术后早期自动出院,其中1例死亡。6例保守治疗患儿中1例死亡,5例临床症状缓解。结论各种恶性血液病在疾病的任何阶段均可并发多种急腹症,手术治疗是挽救患儿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应根据原发病所处的阶段以及急腹症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给予及时诊断和恰当治疗,以利于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腹型过敏性紫癜与小儿急腹症(附2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1988年~1996年小儿外科收治的22例腹型过敏性紫癜,其中17例误诊为外科急腹症,5例合并外科急腹症,分析腹型过敏性紫癜误诊原因,与外科急腹症相鉴别的特征和合并外科急腹症时的诊治要点,认为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与外科急腹症易混淆,鉴别诊断和明确是否合并外科急腹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作者自2002年至今共收治急性阑尾炎378例,其中首诊以肠梗阻收入院的患儿66例,现总结66例以肠梗阻收入院的重症阑尾炎患儿临床资料,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治疗以及术后救治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儿童腹部少见实体恶性肿瘤引发急腹症并施行急诊手术治疗的病例特点及相关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4例腹部恶性肿瘤引发急腹症患儿的病例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肿瘤特点、术后随访情况等,并查阅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儿(均为女性)来院时均有腹膜炎体征,全身症状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完善检查后提示腹腔肿物,行急诊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回报:2例为胰腺体部和尾部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1例为横结肠系膜的胃肠道间质瘤,1例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结论尽管儿童腹部实体恶性肿瘤发病率不高,但一旦自发破裂、出血或感染而出现急腹症表现时,会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早期行急诊手术为治疗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小儿腹部实体肿块常见类型及肿瘤的早期诊断、外科治疗适应证及手术技巧进行深入讨论。方法总结了1993~2003年十年间我院共收治小儿腹部肿瘤患儿29例,其中22例接受手术,除1例术后死亡,其他21例预后良好。回顾性研究其相关因素。结果22例腹部肿瘤患儿,其中16例肝母细胞瘤,1例术后因凝血功能障碍死亡,2例肾母细胞瘤,3例畸胎瘤,1例神经母细胞瘤。术后恢复良好。肾母细胞瘤术后均行化疗。术后患儿未发生腹腔大出血及邻近器官损伤。结论小儿腹部肿瘤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术前要认真检查及分析,根据病理分型及患儿耐受能力进行合理的个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多年以来,急性阑尾炎仍是小儿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约占小儿外科急腹症总数的25%。依靠典型的症状及体征,临床上诊断阑尾炎并不困难,但此病如延误诊治可导致阑尾穿孔、腹膜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患儿一旦疑诊为急性阑尾炎,应尽快予以手术治疗。由于不同年龄患儿解剖生理特点及诊断的误差,国内外文献报道仍有2%~30%的阴性阑尾切除率[1-3]。阴性阑尾切除是指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经术中探查及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非急性阑尾炎的病例。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关于小儿阴性阑尾切除的资料,分析其误诊误切的原因、并发症及其他负面影响,旨在为临床提高诊断率、降低阴性阑尾切除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胃扭转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1例胃扭转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11例患儿中,10例采用手术治疗,1例采用保守治疗。1例手术后死亡,1例术后2个月出现胃食管反流,予对症处理。10例获痊愈,随访无一例复发或发生并发症,患儿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小儿胃扭转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结合上消化道造影,可排除可能的其他疾病。治疗上建议早期手术,避免保守治疗后复发急症而威胁生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重复肾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技巧,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1年10月经作者手术治疗的44例重复。肾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34例,年龄1个月至13岁,平均年龄2.2岁。均采用B超、MRU、IVU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诊断。均行重复肾及所属输尿管切除术。结果44例患儿术中诊断与术前相符,均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4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7个月至5年,3例出现输尿管残端综合征,经手术切除输尿管残端后治愈。1例术后出现残肾断面漏尿,经肾周引流管流出,术后6d漏尿停止,B超检查无肾周积液,拔除引流管后康复出院。其余患儿恢复良好。结论B超、IVU、MRU等相结合是诊断小儿重复肾畸形的主要方法,可确诊重复肾;CTU、VCU对诊断有补充作用。手术切除重复肾是治疗重度积水、扩张重复。肾的主要方法,尽量低位切除重复输尿管、完全切除重复肾、保护残留。肾肾盏及所属正常输尿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小儿大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探讨更加合理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我们收治的12例大网膜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儿均实施开腹手术或腹腔镜辅助手术切除病灶,术后均恢复满意,于术后7d内痊愈出院。无一例发生出血、感染、肠梗阻、肠瘘等并发症。结论大网膜囊肿是小儿外科少见疾病,其手术治疗效果佳,但应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经腹腔镜辅助切除是手术治疗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儿童腹部实体肿瘤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处理报告甚少,其发生率报告不一。本研究总结作者单位儿童腹部实体肿瘤手术后乳糜腹的发生情况以及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外科2003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49例儿童腹部实体肿瘤患儿临床资料,其中11例发生乳糜腹(4.4%),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中位数为15个月(1个月至12岁)。结果本组术后乳糜腹的发生率为4.4%。11例术后合并乳糜腹患儿根据腹水实验室分析进行诊断,最早出现于术后半天,最大体积为1250mL/d,均予临床观察和保守治疗,分别于术后9—72d治愈,其中10例通过禁食、全肠道外营养(TPN)、腹腔引流或使用生长抑素治愈,1例经保守治疗未愈,在腹腔镜下结扎破裂的淋巴管获痊愈。结论儿童实体肿瘤术后乳糜腹的原因与医源性手术创伤有关,大部分可通过禁食、TPN、腹腔引流治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白血病并急腹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006年3月-2007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6例白血病并急腹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FAB诊断分型标准确诊为ALL 5例,AML 1例.化疗不同时期并急腹症,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和肠鸣音改变,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腹部X线平片检查诊断为肠梗阻,其中4例并严重全身感染,1例并坏死性肠炎.6例均予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疗法等内科保守治疗.结果 1例AML患儿急腹症发生在白血病初诊时;5例ALL患儿急腹症发生在化疗中,且均注射过长春新碱.经内科治疗,4例肠梗阻缓解后完成化疗;2例病情加重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 白血病患儿并急腹症时临床症状常重于实验室检查,故应以临床表现作为早期诊断依据;早期积极全面的内科保守治疗是挽救患儿生命的重要手段.ALL患儿化疗中发生肠梗阻可能与长春新碱有关.严重感染与急腹症互为因果,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儿童肾上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6年6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治疗的儿童肾上腺肿瘤31例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对2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短、术后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  相似文献   

17.
肠套叠是小儿外科常见急腹症。X线下空气灌肠是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成功率达75%~95%。但仍有部分患儿经过一次空气灌肠后不能整复需手术治疗,文献报道约5%~6%的患儿麻醉后套叠自行消失,出现剖腹探查假阳性结果。约40%~50%的患儿术中只需稍加复位即可整复。近年来作者采用复合麻醉后C臂机X线监视下对患儿进行2次空气灌肠,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 pleuropulmonary blastoma,PPB)的误诊原因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例儿童PPB病例,对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胸部CT及增强CT特点、病理分型、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总结漏诊原因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2例患儿术前误诊,例1误诊为胸腔积液,例2误诊为右侧膈膨升。术后依靠病理诊断PPB,其中例1术后2周即出现胸腔内复发,术后1年半死亡。例2化疗后1年出现对侧胸壁转移瘤,后放弃治疗,术后2年死亡。例3术前即诊断,术前术后化疗,术后2年至今尚无瘤生存。结论 PPB是一种临床少见的极易误诊的高度恶性肿瘤,提高Ⅰ型PPB的诊断率是提高该病治疗效果的关键,术前进行增强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晚期配合术前化疗能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胆道闭锁1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BA)的临床特点、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外科近2 a来诊治的15例BA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治疗经过及预后,并结合文献报道,对其发病原因、治疗经验、疾病转归及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男9例,女6例;年龄28~90 d。胆总管闭锁型(Ⅰ型)、肝管闭锁型(Ⅱ型)各3例,肝门区胆管闭锁型(Ⅲ型)8例,胆总管闭锁并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例。11例生后即出现黄疸,4例出生1周内逐渐发生黄疸。大便进行性变浅或表现为陶土样便13例,2例生后2 d即排陶土样便。15例胆红素水平均有升高,且排泄性肝胆超声均表现为胆囊收缩不良。并巨细胞病毒感染14例,感染率为93%。患儿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均表现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10例患儿术后6~28 d出院,5例患儿术后2 d家属放弃治疗出院。目前随访患儿共12例,随访时间1个月~1.5 a,生长发育均良好,9例有黄疸,10例有黄绿色便排出,2例排陶土样便,4例Ⅰ型和3例Ⅱ型的BA患儿胆红素水平术后可降至正常水平,2例Ⅲ型BA患儿胆红素在术后1个月左右降至正常水平,但反复发生毛细胆管炎。结论BA的病因与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龄儿童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我们收治的11例大龄儿童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儿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在2~14岁,中位年龄6岁。11例大龄儿童占先天性肠旋转不良需手术治疗病例总数的5.7%(11/193)。临床表现:反复呕吐7例,腹痛6例,5例既往有反复腹痛病史。11例均行立位 X 线腹部平片检查,4例显示不同程度肠梗阻,7例无阳性表现。消化道造影检查10例,其中钡餐灌肠9例,上消化道造影(经鼻胃管注入碘水)1例,均诊断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3例急腹症病例行 CT检查,其中1例平扫误诊为肠套叠;2例 CT 增强扫描确诊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1例均行 Ladd’s 术,术后均恢复顺利,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4年未见再次扭转及营养不良病例。结论大龄儿童肠旋转不良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为反复呕吐和腹痛。消化道造影是确诊的重要手段,合并急腹症时行增强CT 扫描有助于明确诊断。腹腔镜下 Ladd’s 术有望成为治疗肠旋转不良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