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检验人员艾滋病检测中的自我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孟兰 《内科》2011,6(6):593-594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又称艾滋病(AIDS),已成为危害全球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1]。艾滋病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病死率极高,且流行趋势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推广,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病死率大大降低。与其他慢性疾病一样,HIV/AIDS病人的营养状况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在HIV对机体免疫系统损害的同时,营养不良会进一歩损害机体的免疫系统[2],合理营养能维持人体器官的正常功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病毒特点及艾滋病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医学名称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全称是(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syndrome),英文缩写为“AIDS”的音译。是由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 HIV)引起。艾滋病病毒的基因物质是核糖核酸(RNA)。其重要特点: (1)HIV的遗传物质(RNA)整合到宿主细胞中不易被免疫系统发现; (2)HIV能发生变异,使机体产生出来的抗体不能识别病毒;病毒变异很快,使研制预防性疫苗带来困难; (3)HIV感染并致死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T4细胞,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全球蔓延的艾滋病(AIDS)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全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虽然日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20多个药物用于AIDS的治疗,但这些药物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AIDS进程,并不能有效地清除患者体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且这些药物价格昂贵,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会诱发病毒耐药株的产生。因此,研制安全、经济、有效的HIV疫苗是控制AIDS全球流行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HIV疫苗的研究,共有超过30个HIV疫苗正在全球各地进行人体临床试验。现就目前HIV疫苗研究现状及国内外正往进行的HIV疫苗临床试验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vy syndrome,AIDS)的简称,是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e 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1]。自1981年美国报道首例AIDS至今近30余年来,仍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及安全有效的抗HIV疫苗,以至该病毒从发现至今仍肆虐在全球189个国家中。全球累计感染7 000余万人,其中1/3已经死亡[2]。其广泛流行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致命性疾病,可在人之间通过一定传播途径传播。由于具有极快的蔓延速度和极高的致死性,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传染病,其早期诊断和有效预防尤为重要[1]。我国艾滋病疫情虽呈低流行态势,但每年新报告HIV/AIDS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3]。血液传播是HIV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为进一步缩短检测"窗口期",确保血液和血液制品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增加和抗病毒治疗(ART)使用后生存时间延长,老年人在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群体中所占比例上升很快,成为艾滋病防治领域的重点问题[1-2]。由于没有HIV疫苗可以使用,健康教育就成为遏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工具[3]。如何开展针对老年人特点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形式,提高干预的效果,是老年艾滋病宣传教育的重要课题。2016年5月至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抗病毒治疗(ART)的发展,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预期寿命已接近普通人群,病人年龄构成比也逐渐向老龄化倾斜[1]。然而,多数老年病人无法接受HIV感染的事实,易产生消极情绪[2],加之,社会对HIV感染者的污名化较严重,使得老年HIV/AIDS病人易发生自杀行为[3]。因此,早期识别老年HIV/AIDS病人自杀的高危风险因素并进行预防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特征是HIV特异性攻击辅助性T淋巴细胞,造成免疫系统功能进行性破坏,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相关肿瘤的发生。艾滋病已成为威胁全人类的重大传染病,从1981年美国报道第1例艾滋病到至今的25年间,艾滋病病毒在全世界迅速蔓延。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2006年12月的最新流行报告显示,目前全球现存HIV/AIDS患3950万例,仅2006年1年间,就有430万新感染病例,290万人死于艾滋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HIV感染者/AIDS患者口腔念珠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念珠菌病 (oralcandidiasis,OC)是真菌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口腔粘膜疾病。许多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OC在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人群中具有相当高的患病率 ,在HIV感染的不同阶段均有发生。在HIV感染者 /艾滋病 (AIDS)患者中 ,OC发病率为 2 0 6 %~ 5 6 % [1,2 ] ,在 2 78例异性恋和静脉吸毒的HIV感染者中 ,OC发病率为 39 6 % [3 ] 。口腔念珠菌感染常常是HIV感染的最初表现 ,在口腔损害中最为常见。对绝大多数AIDS病例而言 ,是HIV感染后免疫抑制的早期征象 ,表明有其它机会性感染出现的可能。口腔念珠菌感染和毛状白斑已被…  相似文献   

11.
<正>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传染病,目前尚无疫苗进行有效的预防。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已成为我国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率上升最快的人群之一[1]。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AIDS)已成为危害全球民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1-2]。国内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的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75万余例,当年新发患者余万例,其中95%以上为性传播途径感染[3-4]13。HIV感染者因传播方式或自身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其他病原体,如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病毒(HCV)[2]。  相似文献   

13.
正艾滋病(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免疫缺陷性传染病。自1981年美国首例报道以来,AIDS在全球迅速蔓延,已成为全球性灾难~([1])。医院是发现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首要场所,研究分析某中医院10年来202例HIV/AIDS确诊病人的基本特征,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推广使用安全套策略及其在防制AIDS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 (UNAIDS)最新报告 ,全球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已经达到 4 2 0 0万人[1 ] ,其中 3/ 4的HIV感染者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2 ] 。在中国 ,专家估计感染HIV的人数可能 >1 0 0万 ,通过性途径传播的比例近几年不断上升[3] 。控制经性途径传播的HIV感染已经成为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关键。1 安全套在预防艾滋病 (AIDS)中的作用AIDS是一种致死性传染病 ,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预防。针对HIV的性传播途径 ,世界各国都在推广使用安全套 ,如针对妓女所实施的泰国的“1 0 0 %安全套项目”及澳大利亚的“89项建议…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预防该疾病的重要手段是接种有效的疫苗。虽然艾滋病疫苗还未曾出世,但是近年来艾滋病疫苗的研究有了很多重大突破。目前艾滋病疫苗的种类主要包括传统疫苗(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和新型疫苗(病毒样颗粒、合成多肽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脱氧核糖核酸疫苗、载体疫苗)。现如今多种艾滋病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本文旨在对现阶段艾滋病疫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3,9(6):409-409
在过去 15年内 ,大多数艾滋病病毒 (HIV)疫苗的研制和评估都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的。早期的HIV候选疫苗用的是西方国家流行的HIV 1B亚型毒株制备的 ,而大多数上人体的临床试验则在美国和欧洲进行。从全球来说 ,至今第Ⅰ和第Ⅱ阶段的试验 (检测疫苗是否安全和有效 )已超过 80次 ,但是只有一种产品———双价、重组 gp12 0疫苗(AIDSVAX ,VaxGen ;Brisbane,CA ,USA)达到在北美、荷兰和泰国作大范围的第Ⅲ阶段疫苗效果的测试。亚单位的rgp12 0产品 ,正如AIDSVAX产品一样 ,是第一代的HIV疫苗。设计这些疫苗是为了诱导产生HIV特…  相似文献   

17.
HIV研究工作的重要领域是免疫应答以及HIV是如何破坏免疫应答而引起慢性感染的。各种研究不仅提供了“HIV如何侵入”的基本知识,而且为研制抵抗AIDS的疫苗提供了线索。虽然HIV最初引起免疫应答,但随后它逃逸并躲避免疫系统而最终发生感染。逃逸免疫应答的方法包括快速产生改变细胞表面受体结构的突变、改变人白细胞抗原(HLA)表达谱以及破坏免疫效应细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1990年Wolff等[1]在一次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中意外地发现不加任何处理的基因也可在骨骼肌细胞中表达蛋白至少2月,从而产生了核酸疫苗或基因疫苗、基因免疫、核酸免疫的全新概念,开创了免疫学和疫苗学的新领域。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由能引起机体保护性免疫反应的病原体抗原的编码基因和真核表达载体构建而成,它被注入机体后,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表达蛋白抗原,诱导宿主产生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简称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通过性、血液及母婴传播而导致的一种传染病。目前已知HIV有2个型,包括HIV-1和HIV-2,我国人群感染者以HIV-1为主。HIV-1病毒颗粒外被类脂包膜,内有圆柱状核心,由RNA逆转录酶、DNA多聚酶和结构蛋白等组成。病毒的包膜是糖蛋白gp120及gp41,可协助HIV-1进入宿主细胞。HIV-1主要感染CD4 T淋巴  相似文献   

20.
正护士不仅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临床护理者,也是社会了解AIDS相关知识的传播者[1]。目前专业护士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不足,无法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仍应继续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护士AIDS相关知识的培训[1]。为此,北京佑安医院根据基层艾滋病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制定了综合培训方案,对来自不同地区的临床护士进行45天的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