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法以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患者为例,对其手术后的发病特点、发生机制、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胆漏的发生重在预防,处理手段应个体化、多元化综合应用。正确的手术方法,熟练的手术操作,以及良好的手术条件、充分的引流是预防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关键;对于患者,手术后的时常严密的观察,和医师的良好配合。结论早发现、早诊断、选择正确的方法对待以上情况是治疗术后胆漏,避免造成严重后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0例胆漏患者发生胆漏的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22例首选非手术治疗,6例中转手术。8例首选急诊手术治愈。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及T管拔除手术,主要与炎症、粘连、解剖变异和操作不仔细有关。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胆漏大小、病情轻重等选择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朱曦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0):176-177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手术治疗组平均住院15d;非手术治疗组平均住院12d。结论:术中认真操作,术后严密观察,选择正确有效的处理措施是治疗肝胆手术后胆漏、防止严重后果发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发生来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在本院实施的肝胆外科手术1695例,发生发生胆漏38例。对其胆漏的原因,以及临床防治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 38例患者中,35例患者住院期间胆漏得以治愈,治愈率达到了92.11%。另外3例患者需要进行再次手术,术后1例发生死亡,另2例带管出院。结论对患者行肝胆外科手术时容易发生胆漏。主要的治疗方案是通过充分引流,另外,如果存在胆漏量过高的情况,则要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此外,胆漏发生的原因较多。作者认为对胆漏进行治疗时非手术治疗效果好。但其关键仍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5.
肝胆外科手术后10例胆漏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波  朱百鹏  粱震 《安徽医药》2010,14(10):1190-1191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常见原因、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十年来我院诊治的10例胆漏的原因、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 9例经非手术治疗,其中6例常规的通畅引流、营养支持及预防感染等治疗,2~3周治愈;2例患者在B超声波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3周后治愈;1例带管出院。1例患者行2次手术引流后4周治愈。结论胆漏重在预防。充分的引流是预防的关键,术后早发现、早诊断并根据胆漏的原因、漏出量以及腹膜炎的程度选择手术和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我科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328例肝胆手术患者,对其中发生胆漏的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5例,胆囊切除术(包括腹腔镜手术)后4例,胆肠吻合术后3例,胆管癌切除术后2例,肝外伤清创术后1例,肝叶切除术后1例。其中胆总管切口漏5例,肝创面胆管漏3例,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漏3例,胆囊管残端漏2例,拔出T管后瘘管胆漏2例,术后感染胆漏1例。所有患者经保守或手术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1年,预后良好。结论胆漏发生原因很多,术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预防胆漏发生为主。一旦出现胆漏要及时发现并选择准确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肝胆外科手术后产生胆瘘现象的原因及临床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40例肝胆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处理措施和疗效资料进行整合性分析。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中,36例行非手术治疗,其中采取常规引流33例,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与预防感染护理,2~4周后康复;采取B超引导进行穿刺置管引流3例,患者在4周内康复。另4例患者采取手术引流,亦在4周内康复,40例患者中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肝胆手术患者应注重胆漏预防,若已发生胆瘘,应做好引流,若漏出量较大,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并做好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胆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深入分析肝胆外科手术后患者出现胆漏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控制并降低术后胆漏的发生。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肝胆手术者确诊48例出现胆漏患者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患者个案资料,总结胆漏发生的原因,提出临床预防对策,针对性再次治疗。结果 48例肝胆手术出现胆漏者就其病情发展状况采取对应性措施,如非手术或手术性再次治疗后,治愈患者46例,1例术后出院失访,1例死亡,总体治愈率95.83%,术后无并发症。结论肝胆外科手术后出现胆漏的情况是可以预防并控制的,须要求手术医师及医护人员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及过硬的手术和医护技能,才是确保防术后胆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肝胆术后胆瘘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10年诊治的20例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 20例肝胆术后胆瘘患者中,16例患者经非手术引流治疗15例患者痊愈,1例患者死亡,4例严重胆管损伤胆瘘患者再次手术治疗,均痊愈。结论胆瘘重在预防,充分的引流是预防的关键,术后早发现、早诊断并根据胆漏的原因、漏出量以及腹膜炎的程度选择手术和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肝胆手术以后出现胆漏的相关原因,同时总结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本文调查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设置观察组:调查对象为在此期间来我院进行38例肝胆手术治疗之后出现胆漏的患者;设置对照组:调查对象为同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38例进行肝胆手术以后没有出现胆漏的患者。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分析患者肝胆手术以后并发胆漏的原因,并且总结有效的治疗策略。结果观察组当中存在肝总管壁电灼伤26例,肝创面迷走胆管漏22例,T管拔除操作不当33例,缝合胆总管操作不当19例,手术时间过长17例,而对照组存在肝总管壁电灼伤3例,肝创面迷走胆管漏1例,T管拔除操作不当4例,缝合胆总管操作不当2例,手术时间过长1例,两组进行比较,P <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本文观察组患者38例患者手术治疗21例,保守治疗17例,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有效率达到100.00%。结论导致肝胆手术之后出现胆漏的原因表现为多个方面,临床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患者在肝胆手术以后出现胆漏,而对于已发生胆漏的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案(手术方案/保守治疗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便促进患者病情尽快的转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并发胆漏与手术部位和年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胆手术患者2000例中术后并发胆漏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胆漏发生的原因。结果46例胆漏患者手术部位不同,其中胆囊切除术20例,肝叶切除术3例,开腹胆囊切除+胆管探查术7例,胆总管探查及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14例,肝移植2例,胆漏的发生率与手术部位之间无相关性(P<0.05)。年龄>45岁的患者胆漏的发生率为1.23%(13/1056)显著高于年龄<45岁患者3.50%(33/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胆手术的患者,年龄越小尤其是小于45岁时可以降低胆漏的发生率;手术前做好充分的检查,了解病变程度和解剖位置以及调整到最佳的身体状态;手术中和手术后反复检查容易出现胆漏的手术部位的处理和密切的观察病情变化可以预防胆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经腹腔充分引流治愈27例;再次手术4例中治愈2例、后遗胆外漏1例、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经窦道注射硬化剂治愈1例;手术切除窦道治愈1例;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治愈2例。结论手术方法的正确配合熟练的手术操作,准确的判断病变部位是预防损伤性胆漏的关键;充分引流、保持胆道通畅是治疗胆漏的主要措施;在术后,仔细、认真的观察;及时发现和早诊断出胆漏症状;并选择准确的处理方法是治疗术后胆漏,避免造成严重后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5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0例肝胆手术患者术后胆漏的原因、采取的措施以及治疗效果等,并针对具体原因再次进行治疗。结果 30例患者中,有27例行非手术治疗,其中在住院期间治愈25例,治愈率达92.59%。获得了比较显著的治疗效果。结论临床医师在手术过程中操作技术不熟练,对病变部位缺乏足够的认知是导致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对肝胆患者进行治疗时,与手术治疗相比,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同时要在术中做好引流工作,胆漏量较大时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胆手术后的患者出现胆瘘的原因。方法我院选择了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间49例进行肝胆手术后出现胆瘘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出现胆瘘的原因、特点、治疗方法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所选的49例患者中,15例是由于细小的副肝管和胆囊床的毛细血管发生损伤,11例是由于胆囊管残端瘘,8例是由于胆总管发生损伤,6例是"T"形管脱落,4例是由于术后拔出"T"管后出现胆瘘,3例是由于肝创面胆瘘,2例是由于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结论出现胆瘘一般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想要有效的预防胆瘘的发生,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提高技术水平,配备最好的手术条件,术后引流等,同时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分析12例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处理方法和治疗结果,其中胆囊切除4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4例,胆肠吻合术2例,左肝外叶切除1例,肝破裂1例。结果早期经腹腔充分引流8例,带管出院1例,再次手术2例,1例因术后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充分引流,保持胆道通畅是治疗胆漏的主要措施,术中采取预防术后胆漏的措施,早期有效胆汁引流,有利于胆漏痊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拔T管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8年6例胆总管探查术后常规拔除T型引流管致胆漏的原因,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6例患者都经非手术治疗痊愈,其中1例行鼻胆管引流术。结论拔T管后致胆漏与多种因素有关。根据胆漏的情况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胆漏发生后及时有效的处理可以避免再次手术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肝胆手术术后出现胆漏的相关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肝胆手术术后出现胆漏的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出现胆漏的相关原因,并根据原因找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胆管损伤造成的胆漏患者8例(42.1%),胆管缝合不当或者结扎不牢造成的胆漏患者6例(31.6%),引流管放置不规范甚至脱落造成的胆漏患者3例(15.8%),创面感染造成的胆漏患者1例(5.3%),术后窦道缺陷1例(5.3%)。10例患者未拔除引流管,继续常规引流,6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再次行置管引流术,3例患者再次手术治疗。其中1例肝外伤患者,术中见肝脏和胆总管损伤严重,术后2天出现胆漏,再次手术后虽未出现胆漏,但患者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患者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结论胆管损伤、胆管缝合不当或者结扎不牢、引流管放置不规范甚至脱落是造成术后胆漏的常见原因,受患者身体素质、术前肝胆损伤程度、医师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我们要增强责任心,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知识和技术,对每个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方式,最大程度减少胆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临床上肝胆外科患者术后胆漏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探讨胆漏的临床防治方法,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患者50例,并对胆漏原因和临床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46例首先进行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在住院期间42例得到治愈,治愈率达到91.30%,治疗效果比较显著,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较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结论胆漏患者治疗时非手术治疗比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但是对于胆漏还是预防比较关键,在手术时充分做好引流工作,在胆漏量比较大时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管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其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3年5月~2006年5月间胆管手术后发生胆漏的7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胆漏的原因为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3例,胆囊管残端漏1例,胆总管切开取石下端探查胆总管前壁误损伤修补术后胆漏1例,拔T管后胆漏2例。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胆管手术及拔T管后,主要原因与肝床毛细胆管和细小副肝管损伤,局部炎症和操作不当有关。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的轻重,有无胆管梗阻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胆漏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肝胆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是指胆汁通过胆道系统的异常破口漏出胆道的病理过程,其发生率为0.5~2.4%[1]。胆漏出现后,往往造成医师、患者及其家属的恐慌。胆漏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是处理不当也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我院在2005年7月-2012年7月共施行肝胆手术5890例,发生术后胆漏42例,发生率为0.71%。现就其发生原因、预防措施、治疗方法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