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评价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行下腹耻上横弧形切口剖宫产的改良术,并与同期下腹正中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剖宫产术进行比较。结果:改良式剖宫产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短,疼痛轻,切口体表美观。结论:改良式剖宫产因手术时间短,切口感染机会少,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莫西玲 《华夏医学》2002,15(3):327-328
目的: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方法:以80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孕产妇随机分成两组,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手术,改良式剖宫产术组40例,与同期下腹部Pfannesstiel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组40例进行比较,结果:改良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快,术后病率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改良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传统式剖宫产术、以色列式剖宫产术(the Misgav-Ladach-Method)以及改良式剖宫产术各60例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方面,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改良式剖宫产术在以上各项中所用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少(P<O.05或P<O.01),其后依次是以色列式剖宫产术和传统式剖宫产术;术后排气时问比较,改良式剖宫产术与以色列式剖宫产术差异无显著性,但两者均短于传统式剖宫产术(P<O.05);3种手术方法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差异。结论:改良式剖宫产术操作简单,优点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62例改良式剖宫产产妇术中,术后情况,并与同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排气时间及术后病率等多项指标。结果:改良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短,疼痛轻,病率低,切口愈合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式剖宫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选择1999年8月至11月按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妇60例。改良组选择同期(3天内)同一手术采用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60例,两组产妇在手术日期、孕妇年龄、孕周、手术指征、手术操作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术后病率等方面的比较。结果: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产后出血量少,术后病率低,疼痛轻,排气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性(P<0.01)。结论: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传统式剖宫产术,以色列式剖宫产术(the Misgav-LadachMethod)以及改良式剖宫产术各60例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方面,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改良式剖宫产术在以上各项中所用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少(P<0.05或P<0.01),其后依次是以色列式剖宫产术和传统式剖宫产术;术后排气时间比较,改良式剖宫产术与以色列式剖宫产术差异无显著性,但两者均短于传统式剖宫产术(P<0.05);3种手术方法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差异.结论:改良式剖宫产术操作简单,优点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于下腹部两髂前上棘连线下约2 cm或耻骨联合上3 cm(相当于 pfanential皱纹上2 cm)处做横行直切口,钝性分离脂肪层及腹直肌,横向上下撕开腹膜,肠线单层连续扣锁缝合子宫肌层,不缝合腹膜,肠线连续缝合筋膜及皮下组织。并与传统的下腹部直切口剖宫产术进行比较。结果:改良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减少,术后排气时间短,疼痛轻,发病率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式剖宫产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缩短,且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晓旭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X):141-141
目的:通过对改良剖宫产术与传统术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改良剖宫产术的疗效。方法:对比分析2006年2月份至今我院行传统术式剖宫产92例和改良术式剖宫产100例的手术时间及出血情况。结果:改良术式组总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较传统术式组均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剖宫产术运用于腹膜内剖宫产明显优于传统术式剖宫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是在对处理胎盘、子宫切口、腹膜、皮肤切口等方面做了改良,并与原新式剖宫产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疼痛轻的优点,较原新式剖宫产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还具有术中出血少、粘连少、排气快的优点,较原新式剖宫产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具有术中出血少、腹膜粘连少、疼痛轻、手术时间短、术式简单、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新改良式剖宫产术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建巍  谭连宜  卢春华 《广西医学》2000,22(6):1211-1212
目的:探讨新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于下腹部两骼前上棘连线下2~3cm处做一横行切口,钝性分离脂肪层,腹查肌前鞘及腹直肌,横向撕开腹膜,肠线单层边续缝合子宫肌层,不缝合反折腹膜及壁层腹膜,肠线连续缝合腹直肌前鞘,丝线间断褥式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3针。并与传统腹部纵切口剖宫产术进行比较。结果:新改良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短,术后病率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切口疤痕纤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改良式剖宫产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12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48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组124例,与同期新式剖宫产术组124例进行多项指标的对照。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出现娩头困难及子宫切口撕裂的发生率低,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具有新式剖宫产术的优点,且娩头困难及子宫切口撕裂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海阳  黄海霞 《河北医学》2004,10(3):205-207
目的 :评价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优点。方法 :选择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 1 6 5例 ,随机分为两组 ,1 0 6例作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 (腹膜外组 ) ,5 9例作腹膜内剖宫产术 (腹膜内组 ) ,然后观察及比较两组产妇术中 (从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所用的手术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伤口疼痛及愈合等 )情况。结果 :腹膜外组从不间断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及总手术时间与腹膜内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 ,而两组术中出血量相比较则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腹膜外组术后病率 (发热、伤口疼痛及腹胀等 )明显少于腹膜内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0 .0 1 )。结论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具有切口美观、可防止腹腔粘连、感染 ,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半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剖宫产术式,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实施剖宫产新术式-半腹膜外剖宫产术80例(半腹膜外组),分别与腹膜外剖宫产术(腹膜外组)及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腹膜内组)各80例比较.结果半腹膜外组与腹膜外组比较,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及手术总时间缩短(分别P<0.01);胎头娩出困难及肉眼血尿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半腹膜外组及腹膜外组与腹膜内组比较,术后病率显著下降,术后发热反应轻,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早(分别P<0.01).三组间手术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半腹膜外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方法简单,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再次改良后新式剖宫产手术方式的临床优势。方法通过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与再次改良后新式剖宫产术在术中、术后及刀口情况的对比观察,评价再次改良后新式剖宫产术的应用价值。结果再次改良组与改良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刀口愈合、脂肪液化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次改良后新式剖宫产术能大大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母婴安全,改进切口缝合,简化手术步骤,并有效减少刀口液化和粘连、美化刀口愈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杨无恙 《西部医学》2012,24(5):952-953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选择stark术式术后的腹壁与腹腔粘连情况及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再次剖宫产病例纳入研究,按初次剖宫产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即对照组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组行新式剖宫产(即stark式剖宫产)。比较再次剖宫产的术中出血量、开腹时间、手术时间,重度粘连比率,术后24h肛门排气率及术后病率。结果观察组的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重度粘连比率及术后病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术后24h肛门排气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tark式剖宫产后腹壁、腹腔粘连情况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严重,再次剖宫产易引起出血多、恢复时间长等不利因素,首次剖宫产要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法治疗剖宫产术后重度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产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抢救剖宫产术后重度出血孕妇64例,其中采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法(研究组)和常规止血法(对照组)各32例,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子宫复旧、住院天数、月经复潮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法治疗剖宫产术重度出血疗效确切,方法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安全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配合产钳使用的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实施剖宫产的患者150例(均术前彩超提示头位,且除外子宫附件占位性病变、严重胎儿窘迫、前置胎盘、胎盘附着在子宫下段前壁者),分为3组5,0例作配合产钳使用的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A组),40例作腹膜外剖宫产术(B组),60例作腹膜内剖宫产术(C组),观察及比较3组产妇术中情况[总手术时间、从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所用的时间、切开子宫到胎儿娩出时间(U-DI)、新生儿Apgar评分]和术后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排气时间、伤口疼痛、术后病率等)。结果从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所用的时间:腹膜外A、B组较腹膜内C组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总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子宫到胎儿娩出时间(U-DI)A组最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Apgar评分A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膜外(A、B)组术后病率(发热、伤口疼痛及腹胀等)明显少于腹膜内(C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配合产钳使用的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除具有腹膜外剖宫产的优势外,同时还有快速娩出胎儿,减少新生儿窒息,改善围生儿结局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侧入式两指快速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术1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侧入式两指快速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间住院行侧入式两指快速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的产妇140例与同期行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150例进行比较,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两组剖宫产术式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病率有显著性差异性(P<0.05),而新生儿Apgar评分及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侧入式两指快速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术安全性高,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周基杰剖宫产术子宫切口在再次剖宫产(R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RCS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周基杰剖宫产术子宫切口,对照组取原子宫切口附近横切口,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情况和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窒息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排气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CS采用周基杰剖宫产术子宫切口,因切口高不易引起子宫切口撕裂,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改良周氏剖宫产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500例,分改良组250例,对照组250例,进行临床效果观察。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均比对照组长,但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2例有腹痛,无1例出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和切口感染,术后42d门诊复查,腹部切口疤痕纤细、平整,外型美观,无硬结。结论:改良周氏剖宫产术优点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