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观察了60例不同临床分期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凝血(口恶)B_2(TXB_2,血栓素B_2)、6-酮-PGF (1α)的变化,结果表明,高血压病各期TXB_2均明显升高,Ⅰ期高血压组6-酮-PGF_(1α)亦明显升高,TXB_2/6-酮-PGF_(1α)比值仅轻度增加;Ⅱ、Ⅲ期高血压组6-酮-PGF_(1α)则明显降低,TXB_2/6-酮-PGF_(1α)比值显著增加。组间比较:Ⅱ、Ⅲ期高血压组较Ⅰ期高血压组6-酮-PGF_(1α)显著降低,TXB_2/6-酮-PGF_(1α)比值明显增加。说明从高血压病初期到Ⅲ期,均有TXA_2、PGI_2的异常改变,这些变化可能与高血压的持续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报告80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对照组血浆血栓素 B(Tx B_2) 及6-酮-前列腺素 F_1α(6-酮-PGF_1α)测定结果,并分析两者比值与肝硬化的关系。结果提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浆TxB_2浓度降低,6-酮-PGF_1α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原发性和肾性高血压血栓素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名和肾性高血压患者7名的血栓素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并同时测量血压.结果在原发性和肾性高血压两组均观察到血栓素B2与收缩压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γ=0.543(P<0.05)和γ=0.943(P<0.05).两组血栓素B2与舒张压无显著相关.两组6-酮-前列腺素F1α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显著相关.结论在原发性和肾性高血压,收缩压都与血栓素B2正相关.血栓素B2升高并非原发性或肾性高血压所特有,而与血压水平的升高直接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56例急性心肌梗塞存活者和11例死亡者血浆血栓素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含量的变化。发现死亡组的血浆血栓素B_2浓度与存活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二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组血浆6-酮-前列腺素F_(1α)浓度显著低于存活组、而存活组的血浆6-酮-前列腺素F_(1α)的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原发性和肾性高血压血栓素B2 及6 酮 前列腺素F1α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测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7名和肾性高血压患者 7名的血栓素B2 及 6 酮 前列腺素F1α水平并同时测量血压。结果在原发性和肾性高血压两组均观察到血栓素B2 与收缩压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γ =0 5 4 3(P <0 0 5 )和γ =0 94 3(P <0 0 5 )。两组血栓素B2 与舒张压无显著相关。两组 6 酮 前列腺素F1α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显著相关。结论 在原发性和肾性高血压 ,收缩压都与血栓素B2 正相关。血栓素B2 升高并非原发性或肾性高血压所特有 ,而与血压水平的升高直接有关  相似文献   

6.
依赖长期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血管并发症,其中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主要的潜在危险因素。作者用放免法测定15例非透析ESRD 病人,74例透析治疗的 ESRD 病人和5例无肾病人的血浆前列腺素,包括 PGE_2、PGF_(2α),血栓素B_2(TXB_2;TXA_2的代谢产物)和6-酮基-PGF_(1d)(PGI_2的代谢产物)浓度以及血浆肾素活性(PRA),并分析其与血压的关系。2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脾虚患者胃粘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前列腺素(PG)的关系。 方法 72例慢性胃病住院患者,按中医辨证分成脾虚组和肝气犯胃组,分别测出胃粘膜SOD活性,以及前列腺素和血栓素A_2的代谢产物6-酮-PGF_(1a)和血栓素B_2(TXB_2)的含量,分析SOD与6-酮-PGF_(1a)和TXB_2的相关性。 结果 脾虚组患者胃粘膜SOD活性为2.7±1.1 U/mg湿重,明显低于肝气犯胃组的4.2±1.7 U/mg湿重(P<0.01);脾虚组胃粘膜6-酮-PGF_(1a)含量为115.7±60.7 pg/mg湿重,亦明显低于肝气犯胃组的289.6±154.2 pg/mg湿重(P<0.01)。SOD活性与6-酮-PGF_(1a)含量呈线性正相关(P<0.05)。 结论 脾虚证患者胃粘膜内自由基代谢紊乱,表现为SOD活性及抗氧化能力低下,并且与胃粘膜PG代谢的改变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前列环素和内皮素的影响。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A、B组(各30例),分别服氯沙坦50~100mg/d和依那普利5~10mg/d,疗程6周。另选择25例血压正常的志愿者或年度体检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监测服药前后动态血压,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浆6-酮-前列环素F_(1α)(6-K-PGF_(1α))、血栓素B_2(TXB_2)、内皮素(ET)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结果:治疗前A、B两组的6-K-PGF_(1α)显著低于对照组,而TXB_2、ET、AngⅡ升高。治疗后A、B组昼夜血压明显下降,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服药后B组的AngⅡ降低,而A组升高,两组的TXB_2、ET均降低,6-K-PGF_(1α)升高,B组的后2项指标改变幅度较大(P<0.05)。结论:AT_1拮抗剂氯沙坦可升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前列环素I_2和降低ET水平,对血管内皮及靶器官有良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血栓形成标志物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pretbrombotic state,PTS),并探讨PTS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意义。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发色底物法、凝固法等检测手段,检测了1 0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00例健康成人的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含量、血栓素B2(TXB2)含量、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的含量和活性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2级高血压组及3级高血压组患者血浆TXB2、Fib水平、PAI-1含量及活性、血黏度均显著升高(P<0.01);而6-K-PGF1α含量t、-PA含量及活性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PTS,PTS与高血压病患者的病情发展,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观察比较了18例未见血管并发症的NIDDM患者在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前、后血浆TXB_2和6-酮-PGF_(1α)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以年龄、性别、体重相对应的18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发观:NIDDM组运动前血浆TXB_2和6-酮-PGF_(1α)水平及T/K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运动后血浆TXB_2水平显著下降,血浆6-酮-PGF_(1α)水平和T/K值有下降倾向,而对照组运动后血浆TXB_2和6-酮-PGF_(1α)水平及T/K值无明显变化。说明适当的运动不会增加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提示运动疗法可能有益于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50例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血浆血栓素B_2(TXB_2)与6-酮-前列腺素F_(1a)(6-keto-PGF_(1a))含量以及二者比值(T/6)的测定。结果发现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TXB_2与6-keto-PGF_(1a)的平衡失调,PRA(肾素活性)及A_Ⅱ(血管紧张素A_Ⅱ)也有一定改变。  相似文献   

12.
针刺风池穴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穴对原发性高血压(EH)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影响。方法将60例EH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刺风池穴和口服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压、血清TXB2及6-Keto-PGF1α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压明显下降,血清TXB2水平降低,而6-Keto-PGF1α浓度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风池穴降压效果明显,且对血清TXB2及6-Keto-PGF1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动脉硬化(AS)患者152例进行了血浆抗凝、纤溶及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测定,结果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与对照组比较无改变(P>0.05)。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降低,差异非常显著(P<0.01),α_1-抗胰蛋白酶(α-1-AT)略高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α_2-巨球蛋白(α_2-MG)增高(P<0.01)。纤溶酶原抗原(PLG:Ag)无改变(P>0.05),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PA:A)增强(P<0.01),血栓烷B_2(TXB_2)水平明显增高(P<0.01),6-酮-前列腺素F_1α(6-K-PGF_1α)则显著降低,差异非常显著(P<0.01)。说明AS患者血浆抗凝、纤溶有改变,尤其是TXB_2与6-K-PGF_1α的改变明显,TXA_2/PGI_2比值增加,与AS形成恶性循环,对防治AS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与FPG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664例,观察RAAS活性和FPG水平的关系。结果将肾素活性(PRA)、ACE、ATⅡ和醛固酮(ALD)水平按四分位数分组后,随着PRA、ACE水平和ATⅡ水平的升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内FPG水平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RA(r=0.19,P0.05)、ACE(r=0.10,P0.05)和ATⅡ(r=0.10,P0.05)均与FPG呈正相关。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PRA和ATⅡ水平仍与FPG水平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RAAS活性和FPG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RAAS活性越高,FPG水平也越高。  相似文献   

15.
测定32例糖尿病阳萎者和11例无阳萎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血栓素B_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表明,糖尿病有无阳萎组MAR、TXB_2及TXB_2/6-keto-PGF_(1α)比值均高于正常组(P<0.05~0.01),而6-keto-PGF_(1α)水平低下(P<0.01);糖尿病阳萎组这些指标变化更为明显;与无阳萎组比较,阳萎组MAR及TXB_2/6-keto-PGF_(1α)比值升高(P<0.05~0.01),6-keto-PGF_(1α)水平低下(P<0.05),而TXB_2则无明显变化。提示中老年男性糖尿病阳萎者血小板聚集释放功能亢进并与血栓素和前列环素平衡失调有关,从而促进阴茎血液高凝和阳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31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心病患者及20例健康老年人的血浆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α)(6-K-PGF_(1α))含量检测。结果显示COPD患者血浆TXB_2与对照组含量相比明显增高。肺心病患者血浆TXB_2值较对照组显著增高,6-K-PGF_(1α)值显著降低。且TXB_2值越高,6-K-PGF_(1α)值越低,肺心病患者的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高原居民血浆TXB_2与6-酮-PGF_(1α)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放射免疫法检测了海拔3,100m高原居民和返回平原的老人以及作为对照组的西安平原人群的TXB_2值和6-酮-PGF_(1α)的含量。结果发现:(1)高原人TXB_2值显著升高.TXB_2/6-酮-PGF_(1α)比值明显加大;(2)长期居住高原老人返回平原后TXB_2迅速下降至平原人水平。我们认为,产生这种改变的关键因素是缺氧。提示高原人TXA_2的升高是产生高原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与高原人群血液里高凝倾向等多种疾病发生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方法 126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采用银杏叶提取物制剂金纳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2例,采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2个月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XB2和6-Keto-PGF1α的变化,并判断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6-酮-前列腺素1α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XB2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XB2和6-Keto-PGF1α含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77.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可显著升高患者6-Keto-PGF1α含量,降低TXB2含量,抑制血栓形成,疗效优于脉络宁注射液.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27例原发性高血压应用硝苯啶前后,血浆PRA、ATⅡ、TXB_2及6-K-PGF_(1α)的含量变化:用药前患者PRA、ATⅡ高于正常值;用药后二者均下降,但与用药前差别不显著(P>0.05),提示硝苯啶的降压作用不是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升压系统。用药前,TXB_2高于正常值,6-K-PGF_(1α)低于正常值;用药后,TXB_2下降、6-KPGF_(1α)升高(P<0.01)。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福辛普利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以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影响的机制.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30例和吲哒帕胺组30例.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6周,诊所血压(CBP)、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变化,并对CBP和RAS、血压水平与内皮功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血压水平显著下降,福辛普利组收缩压从160士14mmHg降至149±13mmHg,舒张压从96±7mmHg降至84±6mmHg,吲哒帕胺组收缩压从161±16mmHg降至154±14mmHg,舒张压从94±6mmHg降至85±7mmHg,差异有极显著性(P均<0.001).福辛普利组血浆一氧化氮升高,肾素活性上升,内皮素下降,血管紧张素Ⅱ下降,醛固酮下降,差异有极显著性(P均<0.001),吲哒帕胺组上述参数未见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福辛普利对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显著,福辛普利降压同时能改善动脉内皮功能,降低RAS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