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胸腔闭式引流术主要是用于气胸或胸腔积液时。向胸膜腔置入并保留导管和连接防返流水封瓶,以持续引流胸腔积气或积液的一种有效疗法。目前除了采用传统大口径硬直胸腔引流管外,近年来出现了中心静脉导管、小口径胶管、气管插管、蕈形导尿管等作为引流管,但疗效均不十分满意。我科从2006年2月-2007年4月间收治符合胸腔闭式引流条件的单纯性气胸患者36例,外伤性血气胸10例,脓胸2例,均采用国产一次性16Fr双腔气囊导尿管置入胸膜腔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析胸腔积液封闭式引流手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 在2013年7月-2015年7月选取200例行封闭式引流手术治疗胸腔积液的患者,并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参照组),各10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给予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生的包裹性脓胸、气胸、胸膜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参照组(10.00%),且χ2=5.67,P<0.05,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00%,80.00%,差异显著(χ2=10.29,P<0.05),并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行封闭式引流手术治疗胸腔积液的患者而言,舒适护理能够减少其产生并发症的情况,还能够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胸腔闭式引流器具价格较贵、容易破损、有时引流不畅。笔者利用500ml输液瓶自制胸腔闭式引流瓶,克服了上述缺点。1材料采用废弃的500ml输液瓶、瓶盖和长20cm、直径为1cm的玻璃管及胸腔引流管接头。2制作方法将500ml输液瓶固定,...  相似文献   

4.
经鼻、食管引流及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食管-胸腔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索经鼻、食管引流及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食管-胸腔瘘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7例食管胸腔瘘患者采用5 F猪尾巴多侧孔导管经鼻、食管行胸腔引流,并利用食管覆膜内支架封堵食管瘘口.术后经引流导管定时冲洗脓腔,复查脓腔造影.结果 患者一次性植入引流导管及堵瘘支架均获得成功;引流持续12~22 d,平均15 d;拔管前引流管造影提示脓腔明显变小或闭塞、液气胸得到明显控制,拔管后食管造影示瘘口封堵满意、支架完全复张,未见明显移位、狭窄等征象.结论 经鼻、食管引流及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食管胸腔瘘,技术上可行,操作简易、安全,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刘利东  徐学汇 《武警医学》2000,11(4):221-221
目前临床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后病人疼痛程度重 ,疼痛时间较长 ,易滑脱。 1994年 12月~ 1998年 11月 ,我院将一种新型气囊防滑脱引流管 ,应用于胸腔积液、气胸引流及心胸外科术后的常规放置 ,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不足 ,经临床应用 ,效果良好 ,介绍如下。1 结构此管由胸腔内置引流主管及外置卡子两部分组成 (见图 1)。1 1 引流主管 引流主管用硅胶制成 ,长 2 0 0mm ,壁厚 2mm ,内径 8mm (儿童可用壁厚 1mm ,内径 6mm的硅胶管 )。前端边缘圆滑 ,在距前端 2mm处至距前端 5mm处为一直径 3mm圆形侧孔 ;气囊由聚乙稀塑料制成 ,容…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平时临床应用胸腔闭式引流水封瓶的缺点和战时胸部外伤性的血气胸引流问题,研制成D-Ⅰ型单向瓣膜胸腔引流器,经过动物实验和223例临床应用效果,达到了设计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患儿 男,体质量2.4 kg,系第1胎,孕36+4,因胎心监测提示减慢,臀位。于本院妇产科行剖腹产娩出,阿氏评分[1]9分。患儿入新生儿室12 h 后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脉搏氧80%。口唇、颜面发绀。三凹征(+),右肺呼吸音低。面罩吸氧不能纠正呼吸困难,随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给氧浓度35%,脉搏氧升至99%。床旁胸片提示右侧张力性气胸(图1)。在局麻下于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采用18号套管针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抽出气体60 mL,并混浊、黏性液体40 mL;接水封瓶行胸腔闭式引流,无明显气体引出。经鼻留置胃管,抽出清亮胃液。腹部超声未见腹腔内积液。复查胸腹部 X 线片前经胸腔引流管及胃管注入对比剂泛影葡胺,结果显示右肺复张,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安放位置及深度合适(图2)。再次经胃管注入对比剂后查肺部 CT。肺部 CT 结合三维成像结果提示胃内对比剂经食管下段反流入右侧胸腔,食管下段似有瘘口,瘘口直径约1 cm (图3)。最后,食管造影大部分对比剂在食管下段经瘘口分流入右侧胸腔,小部分经食管入胃(图4),证实食管下段存在先天性食管胸腔瘘。  相似文献   

8.
胸腔闭式引流术主要是用于气胸或胸腔积液时,向胸膜腔内置入并保留导管和连接防返流水封瓶,以持续引流胸腔积气或积液的一种疗法。传统方法是采用大口径硬直硅胶管置入胸腔引流,这种方法损伤较大且并发症多,有些别的导管如中心静脉导管、小口径胶管、蕈形导尿管等作为引流管,但疗效均不十分满意。故而不得不用大口径硬直硅胶管,我们应用双腔气囊导尿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夏晖  郭楠楠  赵云龙 《武警医学》2018,29(3):264-266
 目的 设计制备便携式新型胸腔引流装置,验证其在犬血气胸模型上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行设计新型胸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管芯、固定板和折叠式引流袋四部分。建立犬血气胸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6),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方式,实验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引流装置,通过手术时间、引流量及引流管可承受的拉力等指标评价新型胸腔引流装置的引流效果,并观察引流装置的止血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手术时间(10.1±2.2)min相比,实验组手术时间(3.9±1.1)min显著缩短(P<0.01);实验组术后0.5、1、2、4 h后引流量分别为(105±19)、(218±17)、(290±35)、(321±41)ml,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段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拉力承受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强(P<0.01)。结论 新型野战胸腔引流装置操作方便迅速,胸壁固定性好,便于携带,引流效果与传统闭式引流操作相当,止血效果好,在野战条件和临床中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野战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对创伤性血气胸的救治效果。方法采用本院自行研制的野战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应用瓣膜单向阀取代水封瓶、C形胸腔穿刺针及硅胶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确诊血气胸5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自制野战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两组置管时间,肺复张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观察置管失误及其并发症。结果治疗组置管时间(6.1±1.5)min,较对照组(12.7±3.5)min显著缩短(P<0.01);治疗组肺复张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有5例发生胸腔引流术失误,而治疗组未发生。结论野战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对创伤性血气胸救治效果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相同,该装置为一次性用品,使用方便,体积小,便于携带,操作简便、快捷,固定牢固,使用单向阀,防止气液的逆流,不必使用水封瓶,尤其便于院前急救及战伤急救时血气胸伤病员的运送。  相似文献   

11.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10例不同病因的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4例出现气胸经引流管抽气后治愈;10例导管阻塞用导丝或生理盐水冲管后复通;2例导管脱落重新置管。所有患者经4~14 d置管胸液引流彻底。恶性胸液患者经导管胸腔内注入药物。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与常规胸穿放液相比是一种安全、可靠损伤小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收集我院 1994~ 1998年间因自发性气胸而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病例 12 4例 ,选择其中 60例资料完整、胸部后前位片上可见由引流管头引起的球形或斑片状阴影的病例 ,对其X线表现、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讨论。1 材料与方法本组 60例均为男性 ,年龄 17岁~ 4 5岁 ,平均30岁。因突发性胸痛、气急、咳嗽就诊 ,摄胸部后前位片诊断为自发性气胸。其中左侧 4 2例 ,右侧 18例 ,肺被压缩 2 0 %~ 90 %。入院后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闭式引流管均从患侧第 2前肋间插入胸腔。分别于闭式引流后第 1d~2d及第 3d~ 5d各摄…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对比分析胸腔负压引流与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部外伤所致血气胸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7年1月至 2019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分别行胸腔负压引流与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胸部外伤所致血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胸腔引流术式将其分为胸腔负压引流组与胸腔闭式引流组,每56例,对比两组患者出血时间(手术开始至胸腔内出血结束时间)? 肺复张时间(手术开始至肺完全复张时间) 及胸腔内液体累计引流量? 结果 胸腔负压引流组患者出血时间为(11.23 ± 2.36) d? 肺复张时间为(9.84 ± 1.74) d, 明显短于胸腔闭式引流组的(14.05 ± 2.59) d 和(13. 54 ± 2.17) d( t = 6.023?9.955, P 均<0.001), 胸腔内液体累计引流量为(872.9 ± 57.6) mL, 明显少于胸腔闭式引流组的(1584. 8 ± 89.7) mL(t = 49. 970, P < 0.001)? 结论 与胸腔闭式引流相比, 胸腔负压引流对胸部外伤所致的血气胸治疗效果更佳, 能够有效缩短出血时间与肺复张时间?  相似文献   

14.
Gorham综合征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性 ,8岁。因间断双侧胸腔积液 10个月 ,右锁骨缺如 7个月于 2 0 0 3年 9月 13日入院。患儿母亲于 2 0 0 2年 7月发现患儿右前胸局部隆起 ,皮肤无红肿热痛 ,触之凹陷。 2 0 0 2年 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右胸壁淋巴管囊肿” ,手术切除 ,病理报告为淋巴管囊肿。术后 15天出现右侧大量胸腔积液 ,予右胸腔置入闭式引流管 ,引流血性胸腔积液 ,并给予抗痨三联治疗 ,渐好转。 2 0 0 2年 11月胸部X线片示肋骨密度减低。行右锁骨穿刺 ,病理不排除骨肿瘤 ;随后胸部X线片示有溶骨反应。 2 0 0 3年 2月胸部X线片示…  相似文献   

15.
吴清丽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1):2083-2084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经验和观察护理效果。方法:对10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闭式引流的治疗和护理。结果:10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经胸腔闭式引流后,喘憋立即在4~7 m in内缓解,呼吸平稳。夹管观察24~36 h,经胸透检查,肺已经完全复张,无气胸现象,即拔除引流管。结论:自发性气胸患者在做胸腔闭式引流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加快了气体排出和吸收,裂口愈合较早,病死率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并注入顺铂,白细胞介素-2等对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28例患者,经皮穿刺将中心静脉管置入胸腔,引流后注入白细胞介素-2及化疗药物。结果 2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25例,无种植转移及窦道形成。结论 此法治疗肺癌胸腔积液方便、有效、安全,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交通伤、锐器刺伤后导致胸部外伤胸腔内大出血,有些患者到达医院门诊时已处于濒死状态。在一边备血过程中,我们果断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瓶内自体血反复回输。从2005年2月以来,共救治6例患者,赢得宝贵时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宏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1):2069-2069
目的:剖胸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总结201例剖胸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的并发症,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201例患者经悉心护理均已治愈。结论:做好剖胸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可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开胸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秀 《西南军医》2008,10(6):180-180
胸腔手术后,除少数胸壁手术外,均需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以起到引流胸腔内的气体、液体,促进肺膨胀,预防胸腔感染,重建负压作用,同时通过观察引流的性状和水柱波动的情况,发现某些异常的病情变化,协助医生正确诊断,及时处理,因此术后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慢性自发性气胸胸膜腔造影 ,可清楚显示胸腔内表面的各种形态和胸腔内器官的解剖关系 ,有助于胸膜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并能为胸外科手术提供依据。因此 ,1992~ 2 0 0 0年 ,我们对胸腔闭式引流 1个月以上、气胸未愈者通过胸腔闭式引流管进行胸腔造影 ,观察了胸腔内情况。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9例 ,女 1例 ;年龄 30~ 60岁 ,平均 5 2 3岁。病程在 2~ 6个月。均已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其中引流后肺压缩 5 0 %~ 60 % 1例 ,<4 0 % 9例。1 2 方法 首先予泛影葡胺试验 ,试验若阴性 ,则予胸部透视明确胸腔闭式引流管在胸腔内后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