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针结合腕踝针和皮内针法治疗偏头痛45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体针结合腕踝针皮内针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偏头痛患者以体针结合腕踝针、皮内针法进行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2周有效率为82.22%4,周有效率为93.33%。结论:体针结合腕踝针、皮内针法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腕踝针疗法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绝经前后诸证患者给予腕踝针疗法(双侧下1、双侧上1),1 d 1次,7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周,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经期不针刺。结果:治愈19例,显效8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0%。结论:腕踝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腹针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中风后呃逆的患者55例随机分为二组,即头针结合腹针治疗组和药物治疗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93.10%,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针结合腹针治疗中风后呃逆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针、腕踝针结合康复运动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以及神经康复的作用,并与单纯康复治疗方案相比较,以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0例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且肢体偏瘫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在试验前均经过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给予控制血压、改善脑循环、稳定生命体征以及预防并发症等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以腹针、腕踝针结合康复运动疗法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上述治疗方案均在经过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临床评价指标为对所有纳入患者于治疗前后均采用国际通用FMA、CSS以及Berg平衡量表评定法,患者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综合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在FMA评价量表评分、CSS评价量表评分以及Berg平衡量表评定经统计学检验(P0.05),且治疗组对以上评分表的改善最大,其分别为:(83.53±10.23);(10.30±3.99);(46.80±6.01)。2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以腹针、腕踝针结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照海穴放血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采用腹针结合照海穴放血的方法治疗,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2d继续治疗。20次为1个观察周期。采用国际通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作为评价标准。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48例患者中痊愈18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治疗2个疗程后,PSQI评分为(6.08±2.21)分,较治疗前(13.51±2.64)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结合照海穴放血治疗失眠疗效明显,可改善睡眠质量及延长睡眠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王不留行籽耳穴压豆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中医护理特色门诊偏头痛患者56例,给予耳穴压豆治疗2个疗程,采用自制积分量表,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周期及伴随症状的变化与疗效。结果:56例偏头痛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积分值较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的积分值下降;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1%;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王不留行籽耳穴压豆法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偏头痛发作、缩短发作时间、减少发作次数、减轻疼痛程度和伴随症状,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78例患者均运用腹针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间隔3天行第2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78例中,治愈63例,好转7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9.74%。结论:采用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结合腹针治疗晕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晕动病的患者59例随机分为二组,即头穴透刺结合腹针治疗组和药物治疗对照组,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穴透刺结合腹针治疗晕动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毫火针结合腹针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采用毫火针和腹针结合的方法,对照组35例采用腹针结合普通针刺治疗。两组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1.4%、91.4%,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结合腹针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要优于腹针结合普通针刺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龚福英  王真南  俞建强 《新中医》2014,46(2):179-181
目的:观察运用颈局部电针结合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腹针加颈局部取穴电针治疗,对照组以颈局部取穴电针治疗。观察2组治疗1疗程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后3月随访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1疗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不同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眩晕、头痛与视听障碍,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3月随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以电针结合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满意,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复发率低等优点,因而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腹针与头体针结合治疗脑中风后遗症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针与头体针结合应用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先采用腹针治疗6 d,1次/d,后隔日一次与头针交替再结合体针,即一天扎头针加体针,一天扎腹针加体针;对照组每天扎头体针。10次为一疗程。比较1个疗程、3个疗程后疗效。结果两种评价显示腹针与头体针结合应用治疗后,一个疗程后患者的精神状况、意识状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优势。1~3个疗程后两组对照,神经功能评定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也有明显优势。结论腹针与头针、体针结合应用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头体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热敏灸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40例,给予腹针(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上风湿点、患侧阴都等)联合热敏灸(风池治疗),1 d 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2~3 d后进行下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愈9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00%。治疗后面肌痉挛强度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腹针联合热敏灸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针结合埋线和西药治疗中风恢复期便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中风恢复期便秘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双侧足三里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果导片治疗,两组均治疗7天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根据临床症状积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50%(P<0.05)。结论:腹针结合埋线对于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便秘症状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薄氏腹针治疗偏头痛4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IHS)制定的诊断标准,对40例偏头痛患者用薄氏腹针治疗。以McGill简化疼痛量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为评价指标,对患者头痛症状改善进行评分,观察即刻疗效。结果:经薄氏腹针治疗后,患者头痛症状得到改善,总有效率92.5%,治疗后平均起效时间7.3min。结论:薄氏腹针疗法治疗偏头痛有效。  相似文献   

15.
腹针加氟桂利嗪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针加氟桂利嗪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65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腹针加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用氟桂利嗪治疗,2疗程治疗结束后1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76%,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针加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陕西中医》2016,(1):43-44
目的:观察加味散偏饮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偏头痛患者均给予加味散偏饮口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VAS评分,并比较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整体疗效。结果:治疗后VAS疼痛评分下降,第二疗程有效率为86.7%,较第一疗程差异显著。结论:口服加味散偏饮对偏头痛患者具有明显改善,并随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TDP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TDP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2组治疗疗程结束时即时疗效与疗程结合后3月远期疗效。结果:即时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1%,对照组72.7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远期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81.82%,对照组45.4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腹针结合TDP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即时及远期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邹菲 《中医临床研究》2012,4(4):50+52-50,52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配合面部走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患者进行薄氏腹针和面部走罐的联合治疗,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痊愈7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8%。结论:薄氏腹针配合面部走罐对周围性面瘫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梅花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电针结合梅花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梅花针治疗偏头痛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皮三针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患者采用腕踝针配合皮三针治疗踝关节扭伤,1个疗程后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痊愈38例,占84.4%;显效6例,占13.3%;有效1例,占2.3%;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腕踝针配合皮三针治疗踝关节扭伤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