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两种刺激方式引发面神经诱发电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电生理是目前检测面神经功能最有价值的手段 ,国外的研究显示 ,面神经逆行诱发电位能直接反映面神经本身的功能状态及病变 ,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电生理检测方法〔1〕。本研究旨在比较经皮刺激与直接刺激面神经所记录的面神经诱发电位有无差异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实验对象选体重 2 .0~ 2 .5 kg的健康成年家兔 1 5只 (由我校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 ,雌雄兼有。随机选取一侧面神经进行实验。1 .2   记录方法与观察指标采用头皮圆盘电极记录 ,项部接地 ,前额作为参考点 ;面神经刺激采用双极电极。所用测试仪为Nicolet公司产…  相似文献   

2.
面神经包含有来源于面肌的感觉纤维,从检查面神经的感觉纤维入手,研究刺激Ramsay-Hunt氏区躯体感觉所诱发的皮层反应。记录皮层反应采用双导导联,一个导联置于刺激神经对侧的中央沟角后区,另一导联置于刺激神经对侧的中央沟角前区,共用参考电极为刺激神经对侧的耳垂,重建对侧顶额导联可消除部分刺激伪迹。报道8例正常人及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耳甲电刺激所得到的体感诱发电位结果。全部面神经正常侧均得到可重复的、明显  相似文献   

3.
此治疗始于2年前,作者对一半面痉挛患者行面神经功能测试时,发现经皮肤电刺激可终止面肌痉挛。方法:用电刺激器(SEM-2301型,日本京都制造)产生每毫秒1个正方波的脉冲电,以1秒间隔刺激颞骨外面神经分支。先调好合适的电刺激强度(常用使面肌发生运动的阈上10~20V强度,大于此刺激强度病人会感到不适或疼痛),然后用此强度进行刺激。通过一双电极刺激肌肉发生痉挛的最强运动点。一般刺激面神经眼、口支区域。如上两  相似文献   

4.
瞬目反射(blink reflex,BR)是由于面部叩打,光,音,角膜触觉以及电刺激而诱发的防御反射,起着保护眼球以及面部的重要作用.瞬目反射不仅能检查出三叉神经、面神经的病变,而且能检查出脑干功能性障碍,对诊断颞骨内段面神经麻痹尤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面神经是颅骨内走行最长的脑神经, 是颞骨及侧颅底手术中神经保护工作的核心。面神经损伤可发生在神经走行中的任意节段(颅内段、颞骨内段或颞骨外段), 损伤程度可从轻度的神经失用到严重的神经横断或者缺损。病变对面神经的压迫, 以及手术操作对面神经的牵拉等机械刺激都可能影响面神经形态或功能。面神经受损后, 患者除出现面部变形、面肌运动障碍外, 还可出现视力、味觉、咀嚼等生理功能障碍, 其心理和社会生活深受影响。由于面神经走行隐匿且复杂多变, 单纯依靠术前影像及术中观察, 即使经验丰富的术者在处理复杂的病变时也存在面神经定位困难的问题[1]。有鉴于此, 我们建议在颞骨、侧颅底及颌面部手术中, 条件允许时可进行规范的面神经监测, 准确定位、识别并实时监测面神经, 以期更好地保护面神经的完整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颞骨骨折性面瘫手术减压时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制作颞骨骨折性面瘫的动物模型,初步探讨大鼠面瘫的自然发展过程,了解不同手术减压时机面瘫的治疗效果及减压后面瘫的恢复变化过程。方法选用Wistar大鼠32只,制作颞骨骨折性面瘫动物模型。将完全面瘫的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即不减压组,2周减压组,4周减压组,8周减压组。分别于以上不同的时间行面神经减压术,并于不同时间测定面神经刺激阈值,以观察面神经的恢复情况。结果对完全面瘫的大鼠于面瘫后1周行面神经阈值检查,对最大电流刺激(3mA)无反应。4组大鼠面神经刺激阈值的恢复速度相比,2周、4周减压组比不减压组及8周减压组快;2周减压组面神经的恢复速度比4周减压组快。结论通过血管钳钳夹大鼠的面神经骨管,可以造成颞骨骨折性面瘫的大鼠模型。面神经减压术在面神经受损后4周内进行,可缩短其面神经阈值的恢复时间;且减压时间越早,面神经的恢复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7.
一般将颞骨骨折分为纵行和横行骨折。内耳功能正常者为纵行骨折;其面瘫发生率约为20%。发生严重的或完全感觉神经性聋者则为横行骨折,其面瘫发生率达50%。自1974年到1982年耳科医生们对26例由颞骨纵行骨折造成面瘫的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伤后几周内进行处理者22例为早期组,伤后6个月以上面部功能未恢复才来就诊者4例为晚期组。现将两组病例集中在一起讨论,因合并讨论并不使统计学结果有显著改变。【检查方法】电诊断仪检查:以最大刺激及神经电图首先确定面神经变性的程度。在早期组病人,用Hil-  相似文献   

8.
前庭导水管扩大(enlargement of the vestibular aqueduct,EVA)属内耳的先天性畸形。Valvassori等〔1〕通过颞骨断层X线扫描首次发现前庭水管存在异常扩大的现象。EAV的诊断标准为:在半规管总脚至前庭水管外口间1/2距离处的宽度≥1.5mm〔1〕。前庭水管是一个骨性管道,起始于前庭的内侧壁,位于总脚后部,内1/3与总脚平  相似文献   

9.
颞骨内面神经麻痹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为慢性中耳炎、外伤后即发性麻痹及严重的贝尔氏麻痹;手术后面瘫及外伤后迟发性面瘫亦为适应病例。贝尔氏麻痹的手术适应症按Mienlke氏意见为:(1)经八周保守治疗而无治愈倾向者;(2)发病三周后电反应检查呈完全变性反应;(3)经三周保守治疗,面肌运动功能尚未恢复50%者;(4)麻痹严重、进展快、面部丑形较重者。著者提出尚应结合神经刺激试验、肌电图、电味觉检查等方法检查,认为预后不良者可作为手术适应症。颅骨外伤性面神经麻痹如在伤后立即发生,多为面神经切断或损坏,应作为紧急手术之适应症。如系伤后数月出现之迟发性麻痹,处理原则与贝尔氏麻痹相同。如系急性中耳炎引起面神经麻痹者,以保守疗法为主,一般多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肿瘤占面瘫病人约 5 % ,面神经肿瘤的确诊仅取决于增强磁共振成像和薄层 CT扫描这样的颞骨高分辨率影像学检查方法 ,两者互为补充 ,联用几乎可检出所有膝状神经节区域和内听道的肿瘤。面神经肿瘤可表现为多节段性 ,对于临床上非常局限性、单侧性的、进行性或复发性周围面神经功能异常 ,建议采取的诊断措施包括桥脑到腮腺的磁共振检查和颞骨的高分辨率CT扫描。颞骨内血管性肿瘤通常在 CT和 MRI检查中均表现为微小的病变。因此 ,薄层对于检出这些病变是绝对必要的。由于这些肿瘤在血管造影时显影不明显 ,因此血管造影的效果差。本文通过病…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们在给Bell氏面瘫病人作面神经颞骨内全程面神经管手术的同时作了面神经的形态学和组织学测量的研究,发现面神经骨管最狭窄的部位是内耳道底面神经骨管入口处,作者们称之为内耳道孔(meatal foramen)。〔请参阅本刊6(3):192,文摘号273,1982〕在此孔的内耳道一侧的面神经直径为1~1.2mm,而耳道孔骨峡部的直径平均只0.68mm,故面神经势必是被挤压着进入该孔的。在内耳道和膝状神经节之间的迷路段面神经,缺乏神经外膜和神经外周组织,神经内膜和蛛网膜组织也很少,故在神经受牵张或受挤压时,此处神经容易受损害。Lang(1981)和Ge&Spector(1981)也都从解剖学观  相似文献   

12.
面神经的原发肿瘤是非常罕见的,其中绝大多数是面神经鞘膜瘤,可以出现在有鞘膜包绕的面神经任何部位。临床上,颞骨内的面神经瘤容易误诊为颈静脉球体瘤。较报告1例颞骨内外面神经瘤,临床上和颈静脉球体瘤很相似。  相似文献   

13.
末梢性面神经麻痹的电生理学诊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raphy ENoG)是对出自茎乳孔的面神经干施以电刺激,以表面电极记录口轮肌收缩,根据对健侧和患侧刺激所得的振幅的比率(称ENoG值)来判断末梢性面神经麻痹程度的电生理学的诊断方法。著者对175例末梢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发病后二周内进行了电生理学诊断的观察。ENoG采用DISA Digital EMG System。刺激电极为直径7mm,间隔15mm的表面电极一端放在耳屏前方,另端放在下颌支与乳突之间,尽量靠近茎乳孔。记录电极为银板电极一端在鼻翼外侧,另一端在鼻唇沟、口角附近。每秒刺激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颞骨内受损面神经在硅胶管内再生的可行性及再生质量。方法:选用20只成年大耳白兔,用硅胶管桥接左耳颞骨内面神经缺损,观察神经传导速度、有髓纤维直径、纤维横断面积及髓鞘厚度。结果:(1)术后3个月电生理显示面神经再生,术后5个月传导速度明显加快;(2)纤维直径、纤维面积和髓鞘厚度在再生神经与正常神经之间存在较大差别,但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差距减小,结论:硅胶管修复颞复骨内面神经缺损可取得良好的再生效果,具有实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几丁质室修复颞骨内面神经缺损神经纤维的再通以及与神经元胞体的连续性。方法用几丁质室修复兔左侧颞骨内面神经缺损,术后1、3和5个月切断颞外段面神经主干,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相似文献   

16.
肌电图常用于听神经瘤或桥小脑角肿瘤术中监测 ,在中耳乳突手术中应用较少。由于面神经走行临近耳蜗、卵圆窗、半规管、砧骨等耳内重要结构 ,同时解剖异常 ,面神经骨管缺损等都易导致术中面神经损伤。中耳乳突修正性手术 ,由于正常解剖结构破坏 ,可能存在面神经骨管缺损 ,或胆脂瘤骨质破坏等均易发生面神经损伤。将肌电图针电极插入眼轮匝肌或口轮匝肌 ,术中连续监测自发肌电活动及机械刺激对面肌电图的影响 ,必要时给予一定电刺激 ,记录诱发肌电活动 ,判断面神经功能或是否临近面神经。该作者回顾分析接受中耳乳突手术的 2 6 2耳 (2 2 5例 …  相似文献   

17.
短音骨导听性稳态反应中伪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短音骨导听性稳态反应中的伪迹问题.方法 对21例(21耳)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行骨导ASSR检测,刺激信号为0.5~4 kHz倍频程的短音(tone pip),0.5 kHz刺激信号上升、下降时间均为4ms;1、2、4 kHz为2 ms,0.5、1、2、4 kHz刺激信号的刺激速率分别为77、85、93、101 Hz.通过B-71骨振器给声,记录ASSR波形并观察是否出现伪迹,分析其原因.结果1、4 kHz出现伪迹的强度分别为115和100.5 dB,0.5和2 kHz分别在120.5和112 dB(re:1μN)(以上强度约相当于听力级的60 dB HL)未出现伪迹.结论 骨导AS-SR的最大输出较气导小,且易出现伪迹,故骨导听力损失超过中度以上者,不宜行短音骨导听性稳态反应测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颞骨内面神经鞘瘤,手术切除肿瘤保留面神经的可能性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例保留面神经的颞骨内面神经鞘瘤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特点,术中发现及面神经功能预后情况。结果 2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耳部胀痛,听力下降;术前面神经功能正常,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肿瘤位于面神经垂直段及部分颞骨外段,肿瘤包绕神经,剥离肿瘤后神经解剖结构基本得到保存,术中快速冰冻及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功能均为HB-III级。结论对于术前没有明显面瘫的颞骨内的面神经鞘瘤,存在手术剥离肿瘤保留神经的可能,且术后面神经功能能很好保留。  相似文献   

19.
面神经是人体中穿过骨管最长的神经.面神经颅内段大部分走行于颞骨内,与外耳、中耳以及内耳的解剖关系密切.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由于其颞骨特殊的解剖结构,解剖变异颇为复杂,其面神经畸形的比例很高,如走行异常、低位遮窗、骨管缺如或分支畸形等,这些均大大增加了外中耳畸形矫治等手术的难度.研究先天性耳畸形(congenital ear malformation, CEM)患者颞骨内面神经走行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对于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几丁质室修复颞骨内面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生物材料几丁质室桥接兔骨内面神经缺损24只(侧),硅胶室作为对照组24只(侧),术后1、3和5个月对再生神经分别进行大体观察、电生理测试、组织学检查以及数字形态学分析。结果①术后3个月,近端神经纤维已通过几丁质室进入远端神经,术后5个月,新生神经更显成熟;②神经诱发电位显示再生神经传导功能恢复良好,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③再生神经均以有髓神经纤维为主,轴突发育良好,超微结构显示髓鞘板层明暗相间、结构清晰,轴浆细胞器丰富;④术后5个月,几丁质组再生神经纤维面积恢复率、轴突面积恢复率及轴突数目恢复率均达71%以上,与硅胶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几丁质室修复颞骨内面神经缺损可取得良好的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