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医学模式也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医疗卫生工作者已经开始应用社会功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状态进行评价,也将其作为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对精神分裂者的治疗进行指导。以往的康复治疗只是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单纯地恢复患者的精神状态,但是患者的社会功能并未恢复,无法顺利回归社会。因此,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考虑恢复并保持患者的社会功能。如何改善患者的社会角色功能,已经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前提。本文综述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影响因素及理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探索“非专门机构化”模式在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中实现的途径。方法:以社区为单位,选取三个区的10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由社区精防康复专业人员实施一年的家庭干预,并与98例患者作对照研究。采用WHO编制的社会功能残疾评定量表(DAS)及患者疾病转归调查表(自编)评定效果。结果:经测评,干预组社会功能(生活能力、家庭职能、工作职能、社交能力)的康复较一年前显著提高(P<0.001);病情不稳定/恶化及疾病复发的情况也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社区家庭干预效果理想,能有效促进患者社会功能康复,值得探索、普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团队技能训练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有效性,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团队生活技能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生活技能训练(SST)评估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训练疗效评定。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训练前ADL得分和SST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训练1、2、3、4周后ADL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SST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训练时间的推进,ADL得分逐渐下降,SST得分逐渐上升,干预组得分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队技能训练模式能明显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康复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对80例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康复组),并用1∶1配对方法将另80例患者作为社区组。在综合康复前、康复6个月和12个月后,分别运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对两组患者的功能状况、精神症状、家庭负担、自知力与治疗态度4个维度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1年内的复发住院率。[结果]康复组患者第6个月、12个月时的SDSS、BPRS、FIS得分分别低于社区组患者,ITAQ得分高于社区组患者(P均﹤0.01)。康复组患者复发住院率为1.25%,社区组患者为1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社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减轻其社会功能缺陷,改善精神症状,减轻家庭照料负担,提高自知力与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住院率。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6,(7):899-900
目的评估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社区综合康复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社区常规康复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各类问卷调查结果,包括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社会适应功能、社交技能。结果观察组干预后WCST、ITAQ、FIS、BPRS、SDS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功能、社交技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康复模式可促使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认知功能康复,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的效果。方法对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社区康复指导,对指导前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病情稳定情况、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社区康复指导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病情稳定情况、劳动能力和生存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经统计学分析,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指导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文化、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专业人才匮乏、治疗信心及康复延误6个方面,分析了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制定农村精神卫生政策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作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具有高死亡率、高复发率以及高致残率等特点,是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及生命的疾病。探讨脑卒中患者在社区康复治疗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社区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努力建立社区康复的长效机制,对患者能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传统医学模式的转变,运用生物治疗结合心理社会干预手段治疗精神分裂症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康复精神医学的潮流方向,如何开展有效的家庭干预等心理社会干预,延缓或减少社会功能的损害与精神残疾程度,使其回归社会,是近年来精神卫生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为探讨个别化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作用,对我院痊愈出院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为期两年的随访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社区康复作为一种社区整体发展战略,其目的是使残疾人、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等得到康复服务,以实现尽快回归家庭、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目标。因其具有覆盖面广、方便、灵活等特点,已经成为我国社区建设和康复事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章通过文献梳理,结合国内外社区康复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我国社区康复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社区康复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艳明  董营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405-1406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的效果。方法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服药指导、心理指导、技能训练、家庭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社区康复指导,比较指导前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病情稳定情况、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社区康复指导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病情稳定情况、劳动能力、生存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社区康复指导能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孙彩娥 《药物与人》2014,(7):213-214
目的:分析研究人文关怀针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0月到2012年11月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实施治疗之后进行随访1年,对两组患者实施精神病量表判定,康复治疗效果判定以及社会功能判定,研究使用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以及作用。结果:在不同的时间段对患者进行精神病量表判定,康复治疗效果判定以及社会功能判定,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人文关怀综合护理模式能够增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患者在治疗之后的复发率,降低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强患者的康复,使患者能够及早的回归到正常生活,可以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张丽娟 《工企医刊》2006,19(6):90-91
在现代社会中精神病人的发病率及复发率越来越高,提高病人的社会功能,增强病人对疾病康复的信心,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尽早回归社会,防止精神分裂症病人长休不止,延缓衰退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目标。精神残疾和精神康复已纳入残疾事业的管理范畴。1精神分裂症表现为思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病人及家属普通存在各种心理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同时也影响到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回归社会率和社会功能等康复指标,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且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为此,笔者对经住院治疗痊愈出院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每月1次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及门诊药物治疗1a,  相似文献   

15.
社区是精神疾病患者医院外康复的重要环境系统。本研究探讨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使已经完成医院内治疗回归家庭的精神疾病患者在社区内恢复其社会功能,最终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通过查阅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中英文数据库,以"精神疾病患者"和"社区康复"为关键词,检索2012-01-2018-12相关研究论文为分析文献,结合前期在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工作学院访学期间所进行的精神疾病患者"健康自我管理"和"基于精神疾病患者社区治疗小组"2个项目的研究实践进行研究分析。分析表明,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康复仍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存在由精神病患"污名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社区资源利用不足以及患者的边缘化隔离问题。提出通过运用社会工作的需求评估和资源整合、优势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社会工作专业工具等方法可以实现精神病患者的社区康复。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发病率、患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慢性难治性疾病,是造成精神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1],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诸多负担.精神分裂症患者是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主要对象,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残疾程度进行评定并探讨其危险因素,对指导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减少精神残疾发生,促进其社会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个案管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卫生经济学价值,为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降低康复成本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衢州市第三医院和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精神科2013年1-12月出院的3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个案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160例。患者临床痊愈出院后,对照组门诊随诊,个案管理组给予社区个案管理,时间2年。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R4)和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分别评定患者病情、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和疾病家庭负担的变化,并进行康复成本-效益分析。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个案管理组各评分时段(出院12、18、24个月),PANSS、SQLS-R4和FBS总分减分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SP增分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段累计总成本(出院6个月除外)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效益和效益/成本比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个案管理有助于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益,降低康复成本,极大地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益,比门诊随诊具有更好的卫生经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风风雨雨都接受,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在广西鹿寨县鹿寨镇城西社区戒毒康复中心里,时常回荡着这首《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歌道出了康复人员渴望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找回自我的心声,也道出了戒毒康复中心对康复人员的关爱,用爱帮助这些曾经迷途的人。2008年,鹿寨镇城西社区开办戒毒康复中心,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帮助。康复中心与康复人员签订社区戒毒协议:康复人员接受为期三年的社区戒毒条例规定,不能再沾染毒品,接受社区的思想动态监控,参加社区禁毒相关知识学习和培训,积极参与社区活动,通过戒毒康复的一系列治疗,摆脱毒品,重新回归社会,做个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目前,城西社区已陆续接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并研究精神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18年1月—12月接收的4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40例患者均接受精神康复治疗,分析精神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患者精神康复作业治疗效果评分高于治疗前;精神康复松弛治疗效果评分高于治疗前;简单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loan digital sky survey,SD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康复治疗能提高精神康复作业治疗效果和精神康复松弛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与社会功能,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从1990年代开始引进了国外的社区精神康复方法,结合国情也开展了对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社会干预,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技能训练和职业康复等研究,使大多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社区得到康复,并重新回到了社会。许多学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功能逐渐衰退的结局产生了不同的看法,积极的社会心理和生物干预,不仅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康复能力,还可以降低其致残率,使大部分患者在社会上重新得到新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