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急救车临床应用标准化管理方法探讨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救车是医院科室抢救患者时急救药品与医疗耗材的基本载体,医院各护理单元都备有急救车。尽管急救车内的药品与急救耗材大体相同,但由于各护理单元对急救车内物品摆放秩序各不相同,各科急救车内容物无序摆放引起抢救时忙乱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了医院管理人员的重视,但国内尚缺乏系统的研究。针对这种现象,武警总医院院对急救车进行标准化管理实践,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院外急救医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计算机和通讯信息技术在医学中的广泛应用,医疗卫生事业进入了崭新的信息时代,各医院已于20世纪90年代实现了医院数字化、信息化管理,而院外急救信息的管理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本文主要针对数字化院外急救医学系统进行系统的概括和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前北京市已经建立了以北京急救中心(120)和999为主的两个医疗急救系统,并由120和999医疗急救系统组成了覆盖全市的北京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在为北京市民提供急诊急救医疗救助服务方面,北京紧急医疗救援体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还没有完全达到北京市发展的要求,与服务首都、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差距,  相似文献   

4.
城市发展过程中院外急救模式变换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基础发展了,作为上层建筑的卫生事业必须与之相适应。院外急救模式的建设有待于完善和改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初级”指挥型院外急救模式系指在“区域大中医院急救力量辐射半径”不均衡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区域各大中小医院急救站混合依附型”院外急救模式,只能保证救护车迅疾到达急救现场,而到达现场的急救力量却未必满足需要。  相似文献   

5.
院外急救是急救医学服务体系(EMSS)的首要环节,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院外急救起步较晚,各城市院外急救发展也不平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异.如何发展我国的院外急救事业,实现急救社会化、结构网络化、抢救现代化、知识普及化,努力为人民提供及时、优质、高效的院外急救服务,值得大家共同去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2010年云南省急救中心引进急救优先分级调度系统(Medical Priority Dispatch System,MPDS)系统,使120指挥调度系统与MPDS系统进行结合,建立分级调度系统,提高急救受理、调度、现场患者评估的标准化程度和急救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了昆明市院外急救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急救知识认知现状,为教育部门制定适合的教育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温州医学院2011级945名大学新生进行有关急救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结果 大学新生急救知识知晓率偏低,总体的知晓率为25.5%;电视或网络为目前知识来源的最主要的媒介;学习态度大多较好,有九成的学生表示对学习急救知识感兴趣或很感兴趣.讨论大学新生的急救知识缺乏,映射了我国中小学生急救教育的匮乏.教育部门应引起重视,制定相关教育计划,对各阶段学生进行急救知识系统教育,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救互救能力.  相似文献   

8.
国内分层次急救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广大急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院外急救事业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建立起了规模不等的急救中心(站),“120”急救专线电话已深入人心。随着“非典”等公共卫生事件的相继发生,院外急救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初步体现,政府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软硬件的投入不断加强。目前整个院外急救系统已进入高速发展、完善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急救系统与公交系统的联动现状,收集利益相关者对于两系统联动的需求、态度和建议,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提出构建“急救-公交”联动模式运行措施,为提升北京等国际超大城市的院外急救能力提供新思路,并为提升北京市救护车急救效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来自16个公交枢纽的46名基层工作人员(乘务管理员、司机、调度贝)、急救中心和公交系统的12名专家领导进行了现场访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12名北京市民乘客进行线上和线下调查,调查他们对公交系统和急救系统联动的看法以及具体的建议。质性访谈的样本量选择采用信息饱和原则。结果急救系统与公交系统尚未存在联动机制,公交乘务管理员及乘客的现场急救能力有待提高,以上各方对于“急救-公交”联动的需求度、意愿性、期望值很高。结论通过基层人员需求分析和高层管理者意见采纳,急救系统有必要与公交系统进行联动融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天津市社区居民灾害急救培训效果。方法根据培训内容设计社区居民灾害现场急救知识技能问卷。随机抽取天津市8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急救意识有待提高,培训前基本理论知识得分最低,均低于5分。5大基本技术得分偏低,但是高于基本理论。培训后各部分得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被调查的社区居民急救意识有待提高,有效的培训方式,能够提高居民的急救意识及提高灾害现场急救及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1.
1建立院长领导下的急诊管理体制,健全医院急诊指挥系统急诊管理应实行业务主管院长直接领导下科主任负责制的管理体制。急诊工作既要形成独立的运行系统,又要与医院各科室、各部门紧密联系。重大抢救时,要调动全院各部门的力量予以配合。实行条块结合,行政以块为主,医疗业务工作以条为主。成立院级急救领导小组和突发公共事件急性传染病等医疗救援队,各级领导小组及救援梯队应构成有效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2适应急诊急救任务,改善就诊环境急诊科应独自成区,标志醒目,光线明亮,布局相对合理,应有宽敞的急诊诊室。有较为完善的支持系统一急诊…  相似文献   

12.
法国卫生危机处理和急诊急救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学习和借鉴国外在公共卫生危机处理与急诊急救方面的经验,促进我国卫生应急和急诊急救体系的发展,卫生部利用“中国非典和其它传染病应对项目”的资助,组织相关省区卫生官员于2005年12月考察了法国、德国的公共卫生危机和急诊急救系统。考察团在卫生部国外贷款办公室刘运国副主任率领下,参加了由法国卫生部组织的“法国卫生危机与急诊急救研讨会”,参观访问了法国和德国的卫生危机管理机构、院外急救系统、相关医院等,同负责卫生危机处理和急诊急救管理的官员、专业工作者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现对法国的有关情况作一分析。1法国卫生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社会公众心肺复苏(CPR)技能培训新模式,研究比较运用智能反馈报告系统培训模式与传统急救培训模式在公众CPR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培训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022年在韶关市应急救护指挥中心申请要求开展CPR﹠AED急救技能培训的5 272名受训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n=1 286)运用智能反馈报告系统培训模式,对照组(n=1 286)采用传统急救培训模式教学,培训结束前统一采用挪度无线技能报告系统(PC)对受训学员CPR技能主要指标进行客观考核,比较两组培训效果;两组各选择300名学员于培训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培训合格率的比较,分析不同时间段CPR技能保留水平,探讨最佳复训时间。结果 运用智能反馈报告系统培训与传统急救培训模式培训效果(包括培训后6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培训后的6个月和12个月,智能反馈报告系统培训合格率更高(P<0.001)。结论 运用智能反馈报告系统培训较传统急救培训模式培训效果更好,是确保CPR技能培训质量和深受市民喜爱的培训新模式,有广泛的社会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上海院外医疗急救系统是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公共安全和居民身体健康提供了基础保障.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急救服务需求不断增大,当前院外急救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上海市院外医疗急救系统正在探索实施分类救护的模式,以缓解供需矛盾,完善院外急救系统.  相似文献   

15.
急救中心在实施院外医疗急救过程中,从调度员受理呼救电话到急救站医护人员抵达现场急救,整个院外急救要做到快速有序高效,离不开院外急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而院外各急救环节的协作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着重探讨调度员与调度员、调度员与出诊人员间的协作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复合型院外急救人才的培养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院外急救是急救医学范畴中的一个专业领域,其专业特点决定了院外急救人才应具备某些特殊性、综合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1世纪我国院外急救的发展也亟待建立和完善规范、统一的院外急救人员培养与考核标准。这些专业人才应具备哪些学历、接受哪些培训、具备何种素质、其培养与使用的成本效益如何、工作质量与效率如何等问题的解决,对院外急救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开设急诊医学选修课,培训学生心肺复苏技术,推广和普及院外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强调院外急救心肺复苏的及时性与重要性,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可以提高全民急救意识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大批人员受伤,解放军昆明疗养院四七八医院紧急医疗队参加了火车长途转运伤员工作,探讨火车长途转运中的医疗卫勤保障经验。转运中遵循选送分类、急救卡运用的救治原则。通过对转运伤员的呼吸道管理、循环系统管理、骨折管理、护理管理、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有效实施以及组织指挥的合理运用。医疗队行程1160公里,历时21h,安全顺利的转运了247例伤员。无1例伤亡。大批量伤员的长途转运,完善的急救医疗物资准备,对伤员进行分类选送,各系统的分级管理和组织严密,统一指挥是成功转运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中小城市依附于区域医疗中心的120急救体系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院外急救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时间与空间划分,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急救的全过程。它反映了人民享有医疗急救服务的水平和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程度、经济发展的水平及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对于中小城市,应当充分利用当地区域卫生资源,建立区域医疗急救体系,达到高效率、高质量地抢救各种急危重患者,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抢救需求。急救网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经成为促进或制约城市急救事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Medical Priority Dispatch System简称MPDS),是急救指挥调度中进行现场评估和电话指导以及分级医疗处治的知识体系。主要通过标准的电话受理,精心设计的询问流程以及呼救人对应的回答, MPDS 中 EMD (Emergency Medical Dispatch)可以迅速了解对现场情况,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实现合理分配急救资源和对急重危患者提供优先响应,同时在急救人员到达前,指导呼救者自救互救,提供电话生命支持。也就是说EMD构成了“零分钟响应”的急救模式,填补了未用MPDS前,患者救治生存链中的缺口。避免了以往患者治疗环节中的薄弱点,从而降低了在急救人员未到达前患者的生命危险性,调度员(EMD)真正做到了“是可以影响他人生命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