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院外紧急医疗救援系统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1].院外急救行为即医务人员在院外急救过程中的行为,包括业务行为和道德行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各种灾害事故的频发,人们对院外急救的服务需求也日益增加.同时,也出现了制约院外急救行为的不协调因素,阻碍了急救工作正常开展,降低了急救患者的抢救质量,严重影响急救医务人员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北京朝阳区院外急救医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院外紧急医疗救援系统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及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院外紧急医疗救援系统的建设得到快速提升.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特大型城市,朝阳区是北京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其院外急救需求量在全市常年居第一位.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院外急救体系是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与首都公共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北京市民的日常院外急救和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在保障首都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院外急救已成为急诊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急诊医学的重要范畴.院外急救系统是否完善及其医疗急救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快速有效的院外急救可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武汉市急救中心为单纯院外独立模式的急救体系,作为湖北省院外急救龙头的带动城市,为加快院外急救的建设,了解武汉市院外急救的流行病学的特点,本文对2010年的有效出车52 069次,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院外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如何提高院外急救人员对“潜在急危重病”患者的识别能力,提高救治针对性和及时性,如何做好院外与院内急救的无缝隙链接,提高抢救成功率,是临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问题,也是建设数字化医院必须面对的问题[1,2].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患者的现实需求,院外急救的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患者希望医疗单位能掌握自己更详细的疾病信息,提供更用针对性的医疗救治.强大的院外急救信息平台不仅为信息的稳定提供保障,更决定着数据信息在不同设备、不同单位间传输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决定着院外急救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院外医疗急救模式属于独立型,主要功能定位于在现场与转运途中对患者进行医疗急救,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防止再损伤,并就近、快速将患者送达具有相关救治能力的医院以及各类危重病的转诊,同时还包括对各类重大活动提供医疗保障和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提供院外紧急救援等.根据上海市嘉定区医疗急救中心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年近三年的院外急救服务业务统计发现,院外急救每年的业务增长率均保持在10%以上,2013年的业务增长率甚至达到17%.因此,如何提高嘉定区院外急救应急能力,满足本区人们对院外急救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各地的抗灾救援及处置突发事件的各项措施中,空中救援具有快速、高效、受地理空间限制较少的优势,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有效救援手段.在借鉴发达国家的现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大胆创新,探索依靠空中救援商业险、通用航空、院外医疗急救机构的社会化合作运行模式,来弥补目前国内在院外空中急救服务领域的不足,以缓解当今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空中急救的迫切需求.总之构建高效的区域化院外空中急救体系是未来我国空中急救体系的发展趋势,社会力量参与的以空中救援商业险、通用航空、院外医疗急救机构的社会化合作运行模式建设的空中应急救援体系是现阶段院外急救体系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越来越多的突发事件的发生,使政府部门不得不重视院外急救体系的建设.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各个城市院外急救体系的发展建设也不平衡.院外急救作为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在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院外急救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结合济南市的实际情况,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院外急救通讯信息化建设,是院外急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灾害群体伤害事件,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院前医疗需求不可或缺的强大技术支撑.当前,国家对院外急救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十分重视,近年来各地院外急救通讯调度指挥中心相继建成启用,其在院外急救过程中缩短院外急救反应时间,规范院前医疗行为,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快速的服务日益发挥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急救医疗服务进入了专业化成长时期,形成了以急救医疗为核心、院外、院内相衔接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中国的院外急救因《执业医师法》规定由执业医师随车进行医疗急救服务。因各地的差异及传统因素影响,在设立院外急救机构时,所采取急救中心模式不同,大致有:上海模式、北京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建立我国消防医疗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抢险救援和院前医护急救的能力和水平。方法通过对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形势和我国医疗急救现状的分析,阐述了消防部队应突出和强化现场医疗救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当前抢险救援中现场医疗救助的现状,提出了建立消防医疗救护体系,开展救护演练,制定辖区应急预案等措施。结果消防部队参与院外医护急救,可以加强消防和卫生部门的协作,整合了现有社会抢险救援和院前医护急救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各自为政的社会抢险救援和院外医护急救装备,共同协商解决社会抢险救护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实施灾害或事故的紧急处置预案,建立统一、高效、协同的社会抢险救护机制。结论建立我国的消防医疗救护体系,加强第一现场医疗救护能力,已成为我国消防工作适应国际化的一个派生物,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甘肃省各市州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现状,指导全省紧急医疗救援体系规范化建设。方法对全省包括省会兰州在内的14个市州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现状进行调查,采用逐一现场调查、书面调查,内容包括紧急救援组织机构、120急救网络,院外急救资源,依托医院院内急救医疗资源等。结果全省已设立紧急医疗救援中心6家,建成“120”调度指挥系统2家,共有专职院外急救人员217人怦均拥有3人,10万人),监护抢救及留观床285张(平均拥有5.4张,10万人),急救车辆96辆(平均拥有1.3辆,10万人),车载对讲机31部,手持对讲机26部,车载GPS12台,除颤监护仪55台,心电图机54台,车载呼吸机65台。结论目前全省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尚未真正形成,120急救网络建设尚需加强,急救投入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院外急救条例出台的背景下医疗救护员的培养模式,为解决院外急救人员招聘难,留住难,晋升难的实际困难。方法通过专家访谈法等定性方法,论证人才梯队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结果根据北京市朝阳区实际情况,建立四级院外急救医疗救护员梯队培养模式。结论通过培养模式的设置,形成人才流动,出入灵活的院外急救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为各类医疗卫生组织输送具备应急技能的医疗卫生人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院外急救病例流行病学特点,全面提升院外急救能力和水平。方法分析上海市城乡结合部的宝山区医疗急救中心2008年1月~9月18349例院外急救病例,对疾病谱的构成、年龄构成、一般急救与危重病构成及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院外急救患者排前5位是骨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普通外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共占院外急救总量的49.6%;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院外急救对象的38.1%。根据院外急救对象病情程度统计,一般急救患者占66.0%,危重患者占31.2%,死亡患者占2.8%,前5位致死疾病是心血管系统(15.3%)、车祸多发伤(11.1%)、恶性肿瘤(10.1%)、呼吸系统疾病(8.0%)、神经系统(6.0%)。结论宝山市120院外急救的主要对象是老年人,在城乡结合部的急救中心,常见的疾病包括骨科及普外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警察和高中毕业生对院外急救知识的知晓情况、获取途径、学习意愿及学习需求,探讨进行院外急救知识与技术培训的意义及实施策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460名警察及750名高中毕业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结果 警察组和高中生组施救意愿分别为85%、93.4%,最终主要影响因素为“怕承担法律责任”和“和自己没关系”;两组人群参训率分别为23.3%、19.8%;两组人群对院外急救技能知晓率集中在“了解一点”和“不了解”.结论 两组人群对院外急救技能掌握情况较差,救护意识薄弱的关键影响因素为没有相关的法律支援.健全法制、培训制度、科学施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目前成爆发式增长,我国周边国家也相继出现新冠肺炎类似病例。疫情的迅猛发展,对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及医疗资源成了巨大冲击,日常医疗服务体系也受到严重影响。为降低院外急救人员感染风险及减少患者病亡率,探讨院外新冠肺炎与急危重患者防控救治方案,供全国院外急救同仁参考。方法本文按照国家卫建委关于新冠肺炎相关文件妬精神,对北京急救中心,2020年1月12日-2月29日在疫情期间救治急危重症合并发热患者,包括救治转运确诊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经验与分析,从调度指挥、院外急救装备、转运流程及防护洗消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制定针对疫情期间院外急危.重症换在救治方案。结果通过对2020年1月12日-2月29日北京急救中心发热患者的研究分析,目前院外急救人员无感染新冠肺炎,转运救治发热患者无死亡病例。结论通过院外急救机构对新冠肺炎的科学防控制度,合理高效的院外转运流程,能够有效做到降低院外人员感染风险及减少患者病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促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迅速、准确、有效的现场急救和安全的监护转运,为医院内的救治赢得时机。方法采用填写急救资源调查表调查的方法,从急救中心的急救人员保障、运转资金保障、救护车与医疗装备保障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结果截止2008年底,云南省基本上已建立了省级、州(市)级、县(市、区)级三级院外急救网络。但全省急救中心的财政经费投入和从事院外急救工作的人员均不足,在岗总人数中编制内人员占48%、编制外人员占52%;“120”急救电话开通率达73.8%,计算机调度系统的拥有率仅为3.2%;急救中心救护车和医疗设备也不足,州(市)级急救中心平均有救护车4.6辆、随车医疗设备不足4套,县(市、区)级急救中心平均只有救护车1.3辆、随车医疗设备不足1套。结论云南省院外急救资源极其缺乏,必须增加人员编制,保障运行经费,建立先进的调度系统,装备相应的救护车和医疗设备,实现院外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强化管理职能,完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院外急救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医疗救援的能力,实现院外急救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8.
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2008年10—11月在福建泉州举办。泉州市急救网络为此次运动会医疗提供了保障服务。会前制定应急预案,进行现场勘察,组织演练,编写工作手册,院外急救伤病员转运路线图,伤病员处置、报告流程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报告流程图,院外急救医疗保障工作安排表等。运动场上医疗点(包括1分钟、5分钟、10~15分钟反应救护点)分布,人员配置合理。共调动全市三级急救网络34家,救护车77部,场馆医疗保障与随车待命人员277人。开幕式期间共抢救急危重伤病员36人次,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重大事故。  相似文献   

19.
基层医院如何规范院外急救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如何规范院外急救程序及其对急救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比较和分析执行急救程序前后急救组与对照组间救治效果,主要统计心肺复苏成功率,现场处置率包括现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率,院外复苏现场气管捕管率,现场电击除颤率,现场复苏药物注射率,现场四项外科急救技术使用率等指标。结果院内反应时间急救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培训前后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质量明显提高。现场处置率、心肺复苏成功率急救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执行规范的院外急救程序后,患者的院外救治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基层医院应该具备规范化、专业化的院外急救程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院外急救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遵循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的要求,对21例院外心肺复苏的患者分别经开放气道、呼吸支持、持续胸外按压、电击除颤、复苏药物的应用等治疗抢救。结果21例院外心肺复苏患者,经现场复苏至送达医院急诊科时出现自主呼吸、自主心率者2例(9.52%),无自主呼吸,出现自主心率者6例(28.57%),无自主呼吸、无主心率者11例(52.39%),现场复苏无自主呼吸、心率家属放弃送医院者2例(9.52%)。结论按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的要求,普及急救常识,建立健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的建设,加强院外急救技术现场应用的熟练程度,可以提高院外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为院内的心肺复苏,特别是促进脑复苏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明显改善及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