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评价MRI在早期壶腹周围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同类型的壶腹周围癌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在MRI平扫、MRCP以及e-THRIVE多期动态扫描中的影像特征,并与病理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例壶腹周围癌中,影像诊断胰头癌8例,胆总管远端癌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壶腹癌4例.术后病理发现,2例术前诊断十二指肠乳头癌病例中术后1例证实为胰腺癌,另1例为壶腹癌.余病例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相符,诊断正确率达90.5%.结论 常规MRI联合MRCP以及e-THRIVE动态增强扫描,可为不同病理类型的壶腹周围癌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对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壶腹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多层螺旋CT对壶腹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壶腹癌的螺旋CT影像表现资料。结果13例壶腹癌中均可显示十二指肠壶腹区软组织肿物部位、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并均有胆管系统低位梗阻征象,7例有"双管征";6例肝内胆管呈软滕状重度扩张。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对壶腹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的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和MRI征象特征,提高诊断认识水平。方法:对经磁共振检查并由病理证实的57例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的图像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62.96%的胰头癌、100%的胆总管下段癌磁共振征像有特征性;部分壶腹癌与乳头癌在MRCP及MRI的征象相互交错。结论:常规MRI结合MRCP对胰头癌、壶腹周围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谢乐华  首平平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Z):108-109,F000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壶腹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多层螺旋CT对壶腹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壶腹癌的螺旋CT影像表现资料。结果13例壶腹癌中均可显示十二指肠壶腹区软组织肿物部位、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并均有胆管系统低位梗阻征象,7例有“双管征”;6例肝内胆管呈软滕状重度扩张。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对壶腹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周树青 《浙江医学》2010,32(4):604-606
壶腹周围癌是发生于十二指肠大乳头附近2cm范围内的肿瘤,包括壶腹癌、胆管下段癌、胰腺(胰头、钩突)癌、十二指肠癌等。由于壶腹周围结构复杂,且彼此间关系密切,术前诊断较困难。本文着重探讨多层CT检查(MSCT)在壶腹周围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壶腹及其周围癌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CT检查、纤维十二指肠镜和低张力MRI结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对壶腹及其周围癌的检查结果,探讨十二指肠低张力MRI检查在壶腹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3例经手术病理或纤维十二指肠镜活检证实且影像资料较齐全的壶腹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经低张力MRI结合MRCP检查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区肿块22例,经CT检查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区肿块14例114例经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其中7例发现十二指肠乳头区肿块并经活检证实。结论低张力MRI结合MRCP检查对壶腹及其周围癌的诊断较CT检查和十二指肠镜检查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CT和彩超对壶腹周围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盛 《医学综述》2011,17(18):2831-2833
目的探讨CT与彩超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8例壶腹周围癌患者同期行CT和彩超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48例壶腹周围癌患者术前彩超准确检出40例,诊断符合率为83.3%;CT准确检出38例,诊断符合率为79.2%;CT和彩超联合检测出46例,诊断符合率为95.8%。上述方法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和CT对壶腹周围癌的检出率均较高,但彩超优于CT,彩超是目前诊断壶腹癌的首选方法,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61例壶腹周围癌行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对图像进行分析。首先判定肿块是否为胰头癌,再做出具体诊断,并与病理、手术对照。结果30例胰头癌CT诊断29例,无非胰头癌误诊为胰头癌。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者56例(91.8%),不一致者3例(4.9%),未明确诊断者2例(3.3%)。胰头癌、壶腹癌、远端胆管癌及十二指肠癌均有较典型的CT征象,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7%、88.9%、85.7%、83.3%。结论 64层螺旋CT及其三维后处理阴性法CT胰胆管造影技术对于壶腹周围癌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壶腹周围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26例经超声检查并手术证实的壶腹周围癌,对其声像图特征、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归纳总结。结果26例与手术证实对照,超声定位正确率80%。其中壶腹部癌16例,胆总管末端癌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结论根据壶腹周围癌的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及特征性改变,超声在本病中具有较高的定位解剖学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增强MRI和超声造影在术前诊断壶腹周围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增强MRI以及超声造影的50例壶腹周围肿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增强MRI与超声造影在术前诊断壶腹周围肿瘤中的价值。结果增强MRI对壶腹周围肿瘤检查的准确度低于超声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壶腹周围病灶检查准确度方面,超声造影其检查能力高于增强MRI。  相似文献   

11.
目的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序列、MRCP序列及DWI序列在术前诊断良恶性壶腹周围病变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7月到2018年7月到医院就诊壶腹周围病变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常规序列、MRCP序列及DWI序列检查。统计良恶性壶腹周围病变在MRI常规序列、MRCP序列及DWI序列的图像特点,统计MRI常规序列、MRCP序列、DWI序列及三者联合对不同良恶性壶腹周围病变检出率,统计MRI常规序列、MRCP序列、DWI序列及三者联合对诊断良恶性壶腹周围病变诊断效能。结果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在MRI常规序列、MRCP序列及DWI序列图像上均有明显差异(P<0.05);联合检测对壶腹周围炎性病变检出率高于单一检测(P<0.05);联合检测对良恶性壶腹周围病变检测准确性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常规MRI序列、MRCP序列及DWI序列在判断良恶性壶腹周围病变上均有较好诊断效能,三者联合诊断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的骨转移瘤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2012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拟诊断为骨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种影像学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阳(阴)性预测值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100疑似骨转移瘤患者中,单独行CT检查者26例,MRI检查者40例,ECT检查者5例;行CT联合MRI者15例,CT联合ECT者5例,MRI联合ECT者7例,CT、MRI、ECT三者均检查者2例;CT诊断的灵敏度为0.733、特异度为0.333;MRI诊断的灵敏度为0.833,特异度为0.313;ECT诊断的灵敏度为0.929、特异度为0.400。结论三种影像学方法对于骨转移瘤均具有典型表现,ECT与MRI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对于骨转移瘤的检出率更高,而临床应结合多种影像学手段及临床表现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的不同影像学检查特点,并总结患者的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资料完整可靠,并在手术前进行了超声诊断、CT诊断和MRI诊断,在手术后进行病理诊断。观察总结患者的不同影像学检查特点,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35例患者使用超声诊断2例,使用CT诊断4例,MRI诊断5例,3种方法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CT和MRI诊断与病理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表现,需要临床结合病理诊断方式,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及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方法有了更多选择,诊断准确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临床上较常见的影像诊断方法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超声心动图(Echo)、多层螺旋CT(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其中MRI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能同时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解剖和功能进行评价。文章着重对MRI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诊断病毒性脑炎中的临床价值以及差异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5月我院经脑脊液常规检查确诊的4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以41例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病例为基础,比较两个检查手段在病毒性脑炎诊断方面的影像差异以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4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在CT影像诊断中确定为病毒性脑炎者32例,误诊为其它疾病有4例,因影像显示无异常漏诊者5例,阳性检测率为78.0%。在MRI检查后,41例患者中正确诊断出病毒性脑炎者38例,1例误诊,2例漏诊,阳性检测率为92.7%。结论 CT和MRI在诊断病毒性脑炎中均有典型的影像判断特征,并且能提供病灶位置、形态等特征参数,但MRI扫描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更加准确,误诊和漏诊率更低、阳性检测率更高,诊断符合率明显要高于CT扫描,因此MRI的应用价值更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素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双时相法显像在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yper-parathyroidism,HPT)中的作用,并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进行比较。方法65例临床考虑为HPT的患者均分别进行了核素显像及超声检查,20例做了CT检查,11例做了MRI检查。核素显像采用99mTc-MIBI双时相法。比较几种影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分析其对HPT的诊断价值。结果65例患者中,甲状旁腺激素(PTH)增高36例,以PTH结果为诊断标准。核素检查阳性34例,阴性2例,灵敏度94.4%,特异性100%,准确性96.9%;超声检出32例,阴性4例,假阳性2例,其灵敏度88.9%,特异性93.1%,准确性90.8%;CT阳性17例,MRI阳性8例。结论核素99mTc-MIBI双时相法甲状旁腺显像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可提高甲状旁腺瘤术前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临床高度怀疑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病人,若超声检查阴性应进一步行核素检查除外甲状旁腺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脑血流灌注显像、CT以及MRI应用于缺血性脑卒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方法方便收集自2013年7月—2016年3月在该院所接受治疗的20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脑血流灌注显像、CT以及MRI的检查,记录和比较缺血性脑卒患者的病灶侧和健侧的显像参数,评估脑血流灌注显像、CT以及MRI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脑血流灌注显像、CT以及MRI的诊断图像数据发现:①对患者进行诊断时脑血流灌注显像的阴性检出率89.16%,MRI的阴性检出率为88.18%,均高于CT的66.01%。脑血流灌注显像以及MRI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脑血流灌注显像的检出阴性的NIHSS评分为0.631,MRI的的检出阴性的NIHSS评分为0.470,均低于CT的2.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患者应用脑血流灌注显像、CT以及MRI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最佳的检查方法,临床价值大。  相似文献   

18.
高频超声在手和腕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和腕部除解剖结构复杂外,其病变也多种多样,而对于这些疾病的诊断,习惯于应用普通X线、CT和MRI。随着超声诊断仪和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超声特别是高频超声成为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一项有用的检查工具。本文就高频超声在手和腕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包括感染性疾病、创伤性疾病、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头颅CT及MRI对小儿热性惊厥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神经科确诊为热性惊厥90例患儿,根据患儿临床特征将其分为单纯组、复杂组各45例。观察分析两组患儿头颅CT及MRI与小儿热性惊厥诊断的关系。结果 13例异常CT影像学结果中4例脑电图异常,9例脑电图正常;77例正常CT影像学结果中19例脑电图异常,11例脑电图界限,47例脑电图正常,患儿CT影像学异常结果与脑电图异常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异常MRI影像学结果中4例脑电图异常,1例脑电图界限,5例脑电图正常;80例正常MRI影像学结果中,27例脑电图异常,8例脑电图界限,45例脑电图正常,患儿MRI影像学异常结果与脑电图异常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影像学结果、MRI影像学结果异常与小儿热性惊厥类型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颅CT/MRI对发育正常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价值有限,但头颅CT/MRI与脑电图同时出现异常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