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苄星青霉素G驱梅疗效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12例正常人(A组)及12例二期梅毒(B组)、12例早期隐性梅毒(C组)及12例晚期隐性梅毒(D组)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四组之间CD3+差异无显著性(P均>0. 05),而CD4+,CD8+,CD4+ /CD8+差异有显著性(P均<0. 05); 隐性梅毒患者经苄星青霉素G驱梅治疗并随访6个月, 有效者治疗前CD4+,CD4+ /CD8+明显高于无效者(P均<0. 05)。结论 隐性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外周血T细胞亚群对苄星青霉素G驱梅效果可能有重要影响,并对预测苄星青霉素G治疗隐性梅毒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隐性梅毒感染并发皮肤病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我院皮肤性病门诊及住院诊治的隐性梅毒感染并发皮肤病的老年患者9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苄星青霉素+头孢曲松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的苄星青霉素治疗,持续观察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后RPR滴度、疗效及治疗结束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原倍、1∶2、1∶4、1∶8、1∶16、1∶32RPR滴度分别为4例、8例、11例、12例、9例、3例;对照组患者原倍、1∶2、1∶4、1∶8、1∶16、1∶32RPR滴度分别为1例、6例、8例、11例、12例、9例。观察组治愈34例,好转11例,未治愈2例,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治愈18例,好转18例,未治愈11例,总有效率为76.60%。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等外周血T细胞亚群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能够有效治疗老年隐性梅毒感染并发皮肤病,提高RPR转阴率,可作为隐性梅毒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糖蛋白联合苄星青霉素对早期隐性梅毒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诊治的96例早期隐性梅毒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联合组(n=48,苄星青霉素治疗+多糖蛋白),对照组(n=48,苄星青霉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中T淋巴细胞CD3~+、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血清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等级分布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升高,且联合组患者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CD8~+水平降低,且联合组患者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IgA、IgG、IgM水平降低,且联合组患者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MDA水平降低,且联合组患者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患者更高(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多糖蛋白联合苄星青霉素能够显著改善早期隐性梅毒患者临床疗效,纠正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改善免疫失调,减轻氧化应激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三嗪对梅毒患者临床疗效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02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1)与对照组(n=51)。对照组患者采取苄星青霉素,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加用头孢三嗪,均治疗2周。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RPR转阴率及血清固定率,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8~+、CD4~+/CD8~+)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患者(8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RPR转阴率(88.24%)高于对照组患者(60.78%),血清固定率(3.92%)低于对照组患者(31.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增高,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CD8~+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7.65%)与对照组患者(13.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三嗪治疗梅毒,可提升RPR转阴率、降低血清固定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利于提高疾病整体治疗疗效,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苄星青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比较,以期提高治疗水平。方法:按入院时住院号单双选取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116例早期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每组均为58例,分别予苄星青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观察治疗后在皮损愈合时间、甲苯胺红非加热血清试验(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转阴率、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在平均皮损起效时间、平均皮损痊愈时间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梅毒TRUST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均明显改善,除CD8~+外均显著升高,CD8~+则显著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不显著(P均0.05)。结论:苄星青霉素和阿奇霉素均是治疗早期梅毒良好药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择阿奇霉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胸腺五肽联合苄星青霉素对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TRUST)转阴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辽河油田总医院和大连市友谊医院收治的140例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予以水剂青霉素钠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予以苄星青霉素+胸腺五肽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苄星青霉素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治疗效果、血清TRUST转阴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CD4~+、CD4~+/CD8~+、CD8~+、CD3~+)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血清TRUST转阴率为71. 4%(50/70)、治疗后6个月TRUST转阴率为78. 6%(55/70)、治疗后12个月血清TRUST转阴率为82. 9%(58/70),分别高于对照组相应时点的54. 3%(38/70)、58. 6%(41/70)和64. 3%(45/70),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为90. 0%(63/70)、治疗后6个月总有效率为92. 9%(65/70)、治疗后12个月总有效率为98. 6%(69/70),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时点的总有效率70. 0%(49/70)、77. 1%(54/70)和85. 7%(60/7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8~+、CD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3~+均较高,CD8~+较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对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予以苄星青霉素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可以有效提高血清TRUST转阴率,显著调节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对早期梅毒患者皮损及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60例早期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苄星青霉素组)30例和观察组(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组)30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的红细胞免疫、皮损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时的红细胞免疫及外周血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而CD8+均低于对照组,皮损CD3+、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而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对早期梅毒患者皮损及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较大,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于单用苄星青霉素。  相似文献   

8.
何金  张炼  江阳 《中国性科学》2016,(11):62-65
目的:研究苄星青霉素与头孢曲松钠对早期梅毒患者皮损症状和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早期梅毒患者64例。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苄星青霉素与头孢曲松钠,对照组则采用苄星青霉素。观察两组患者的皮损症状和血液免疫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为治愈占比78.13%(25/32),总有效为100%(32/3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13%(17/32)、87.50%(28/32);观察组各项红细胞免疫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T细胞亚群CD3^+以及CD4^+和CD4/CD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D8^+则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红细胞的CD3^+以及CD4^+和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苄星青霉素与头孢曲松钠对早期梅毒患者皮损症状有缓解作用,对早期梅毒患者血液免疫指标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早期潜伏梅毒和晚期梅毒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了解机体在梅毒无症状感染时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7名志愿者外周血CD3+、CD4+、CD8+和CD1+9淋巴细胞亚群,其中早期潜伏梅毒(ELS)14例,晚期梅毒(LS)24例,正常对照组19例。结果ELS、LS和正常对照三组人群CD3+、CD8+和CD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CD4+和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S组与LS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S和LS组CD4+和CD4+/CD8+水平上升,但CD3+、CD8+和CD1+9水平正常。提示ELS和LS体液免疫无明显减弱,但细胞免疫增强,有利于消灭梅毒螺旋体。  相似文献   

10.
唐许  龚成  刘慧 《中国性科学》2019,(6):133-136
目的探讨抗神经梅毒联合中药治疗神经梅毒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武汉市汉阳医院诊治的134例神经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青霉素G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相关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接受不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4~+(%)、CD4~+/CD8~+、NK(%)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神经系统状态比较则显示,观察组患者脑脊液PRP滴度、CSF TPPA(+)例数、CSF WBCs≥10×10~6/L例数、脑脊液蛋白0.45g/L(例)例数、MMSE评分、VFT评分、DS评分、Stroop评分和AVL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梅毒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对其进行抗神经梅毒联合中药注射液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血清中CD4~+/CD8~+以及NK细胞水平,达到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目的,此外,两者联用还有较强的驱梅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早期隐性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12例早期隐性梅毒患者(A组)、12例二期梅毒患者(B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结果两组外周血CD4+T细胞数、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两组血清IL12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A组外周血CD4+T细胞数、CD4/CD8比值、血清IL12水平均低于B组(P均<0.01)。A组外周血CD8+T细胞数高于B组(P<0.01)。结论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存在较二期梅毒患者更显著细胞免疫低下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米诺环素对梅毒患者的皮损和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及血清固定观察。方法:选取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3年11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梅毒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米诺环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皮损消退时间、血清学改善效果和血清固定发生率,同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硬下疳、玫瑰疹、掌跖梅毒疹和扁平湿疣等消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4+、CD4+/CD8+和NK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D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血清学治愈率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随访2年,两组患者的血清学固定发生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诺环素治疗梅毒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促进皮损消退、改善血清学指标、减轻免疫功能损害,并能够预防血清学固定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性科学》2015,(6):56-58
目的:探讨HAART治疗对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AIDS患者90例,分为A、B、C三组,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进行血浆病毒载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亚群水平检测,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CD4+亚群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A组患者T淋巴细胞CD4+亚群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治疗后3个月B组患者T淋巴细胞CD4+亚群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治疗后6个月B组患者T淋巴细胞CD4+亚群水平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5);治疗后12个月B组患者T淋巴细胞CD4+亚群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治疗后24个月C组患者T淋巴细胞CD4+亚群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CD4+/CD28+亚群水平显著高于B、C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3、6、12及24个月T淋巴细胞CD4+/CD28+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ART治疗有助于恢复AIDS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这与CD4+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动态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金银花汤联合苄星青霉素对梅毒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清IL-8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浙江省中医院诊治的80例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匹配"方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采用金银花汤+苄星青霉素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血清IL-8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5.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h1、Th1/Th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Th2、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金银花汤+苄星青霉素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梅毒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疗效确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早期隐性梅毒感染对HIV感染者CD4+T及CD8+T细胞Caspase-1/3水平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18例早期隐性梅毒合并慢性HIV感染者(合并组)以及18例单纯慢性HIV感染者(HIV组)CD4+T及CD8+T细胞内Caspase-1(细胞焦亡标志物)和Caspase-3(细胞凋亡标志物)含量。驱梅治疗6个月后再检测合并组CD4+T及CD8+T细胞内Caspase-1/3含量,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与单纯HIV感染组比较,合并组CD4+T及CD8+T细胞中Caspase-1升高(均P<0.05),Caspase-3含量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合并组驱梅治疗6个月后,CD4+T及CD8+T细胞中Caspase-3明显下降(均P<0.05),Caspase-1含量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可能影响HIV感染者CD4+T和CD8+T淋巴细胞的焦亡和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CD56水平与绒毛膜羊膜炎(HCA)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分娩的50例PPROM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这50例孕妇设为研究组,另选取50例正常孕妇设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8~+及NK细胞CD56水平,并用MRFlow流式细胞分析软件自动行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8~+及NK细胞CD56绝对计数。研究组孕妇于产后将胎盘、胎膜送病理科,根据是否感染HCA分为非HCA组21例和HCA组29例。采用ROC曲线分析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8~+及NK细胞CD56水平对HCA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及NK细胞CD5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CA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及NK细胞CD56水平均明显低于非HCA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水平高于非HCA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A重度组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及NK细胞CD56水平最低、CD8~+水平最高,中度组次之,HCA轻度组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及NK细胞CD56水平最高、CD8~+水平最低,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4~+、CD4~+/CD8~+、CD8~+及NK细胞CD56水平预测孕妇发生HC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9、0.913、0.856、0.903,CD4~+/CD8~+诊断效能最佳,灵敏度为82.80%、特异度为90.50%。结论 PPROM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8~+及NK细胞CD56水平与HCA发生、发展有关,及时检测上述指标有利于早期诊断HCA。  相似文献   

17.
《中国性科学》2019,(10):111-114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表达差异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四川省武胜县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不同时期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梅毒分期分为三组,梅毒Ⅰ期患者为A组(40例)、梅毒Ⅱ期患者为B组(41例)和梅毒Ⅲ期患者为C组(39例)。检测三组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3~+、CD4~+、CD4+T和Th1水平以及IL-6、IL-8、IL-17和TNF-α表达,并进行不同梅毒分期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指标之间的TRUST滴度对比。结果①A组年龄(35.17±8.26)岁、B组年龄(36.42±9.43)岁、C组年龄(35.36±7.68)岁,三组之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时期梅毒患者CD3~+、CD4~+、CD4+T和Th1表达: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的CD3~+和CD4~+显著增高;B组和C组的CD4+T和Th1显著下降。不同时期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不同时期梅毒患者CD3~+、CD4~+、CD4+T和Th1的TRUST滴度对比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的CD3+和CD4~+的TRUST滴度TRUST滴度显著增高;B组和C组的CD4+T和Th1的TRUST滴度显著下降。不同时期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滴度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不同时期梅毒患者IL-6、IL-8、IL-17和TNF-α表达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的IL-6、IL-8、IL-17和TNF-α均显著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不同时期梅毒患者IL-6、IL-8、IL-17和TNF-α的TRUST滴度对比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的IL-6、IL-8、IL-17和TNF-α的TRUST滴度显著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期的梅毒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IL-6、IL-8、IL-17和TNF-α表达会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其表达量升高,但CD4+T和Th1的表达会随着病情严重程度而减少,因此对梅毒患者进行上述指标的检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脾氨肽联合激光对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因子水平的影响者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院皮肤性病门诊收治的98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9例,联合组采用脾氨肽联合激光治疗,对照组仅采取激光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值、白介素细胞(IL)-2、IL-10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值、IL-2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联合组的CD8~+值、IL-10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值、IL-2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的提高(P0.05),CD8~+、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P0.05);联合组的痊愈率89.80%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联合组的远期复发率6.12%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的20.41%(P0.05)。结论脾氨肽联合激光对尖锐湿疣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作用机制与改善患者的免疫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荨麻疹患者T淋巴细胞及亚群变化特点。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法)检测48例急性荨麻疹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结果急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与健康对照者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T淋巴细胞、CD4+/CD8+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荨麻疹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灼结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3年7月至2017年11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治疗尖锐湿疣的患者14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电灼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采用电灼基础上结合中药内服外洗共同治疗。结果观察组尖锐湿疣患者复发率为10.8%,低于对照组尖锐湿疣患者复发率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复发组CD3+细胞、CD4+细胞水平、CD4+/CD8+细胞比值较未复发组低,而CD8+细胞水平较未复发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尖锐湿疣患者CD3+水平、CD4+水平、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尖锐湿疣患者,且观察组尖锐湿疣患者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尖锐湿疣患者CD8+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灼结合中药内服外洗能减少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在临床治疗中,监测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后的复发预估及相应增强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