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习《孟河丁甘仁医案》发现丁甘仁先生中风门验案一治疗虽最终有效,但先生在辨证和治疗上都出现了失误。现对先生的误诊与误治进行辨析,以期展示此案曲直,挖掘此案真意,以便后学研习。  相似文献   

2.
丁甘仁先生治疗湿温病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甘仁先生为已故江南名医,系孟河医派大家之一,名噪沪上垂四十年。先生学识渊博,临床经验极丰富,尤擅长治疗伤寒温病,辨证处方独具匠心,足资后学揣摩。笔者在研读《丁甘仁医案》的基础上,将其湿温病案25例进行分析研究,试从辨证与治疗两个  相似文献   

3.
丁甘仁(1865—1926),清末民国初年人,孟河四大名医之一。初行医于苏州,后至沪上,道乃大行。一生勤学深研,积验甚富,是继叶天士之后又一卓越医家,对后世中医学影响极大。生前著述有:《医经辑要》、《药性辑要》、《脉学辑要》、《喉痧症治概要》。后人整理的《丁甘仁医案》独树一帜,其中蕴含丁甘仁先生理法方药的上承古人下启后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丁甘仁治疗血证经验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名医丁甘仁先生,对治疗血证,有其独特的经验。现就个人学习《丁甘仁医案》所及,撷其要者简介如次,并试作肤浅分析,以供临床参考。疗吐血,治从“六火”辨证张景岳云:“血动之由,惟火与与耳。”  相似文献   

5.
丁甘仁,近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其一生虽不以文学见长,却勤于临证,临床经验丰富,于内、外、妇、幼、喉科及疑难杂症无一不精。其立论处方,始终贯彻辨证施治精神,不偏执成见而能采取各家之长。纵观丁氏脉案,证、因、脉、治都写的很清楚,为后学树立了良好的典范。本文通过研析丁氏诊治妇人病的医案,探究丁氏治疗产后病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6.
许泽君 《陕西中医》2007,28(9):1246-1246
《丁甘仁医案》是清末民国初年名医、盂河医派杰出代表丁甘仁行医验案总结。丁氏在学术上继承了盂河前辈不拘一格、广采众长的治学精神,临证能融合伤寒、瘟病两大学说,贯通古今。其学术思想对今天的临床诊疗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本人在阅读中深刻体会到他辨证之精妙,选方用药之灵活,颇有心得。今对其血证诊疗略作分析、归纳、总结,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7.
丁甘仁,名泽周,江苏武进孟河镇人,清末民初之名医也.以其学验俱丰著称海内.近世名医秦伯未、程门雪、黄文东等,多出其门下.其主要著作有《喉痧证治概要》、《丁甘仁医案》等.今择其家传秘方之精萃者,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丁甘仁治疗中风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延广 《中医杂志》1993,34(8):460-462
近代著名医家丁甘仁,名泽周,江苏武进孟河镇人氏。其治疗中风病辨证细腻,立法严谨,疗效显著,堪为楷模。其治疗中风病之经验可归纳为中脏腑治疗5法和中经络治疗4法。为了更好地继承发扬丁甘仁先生治疗中风病之经  相似文献   

9.
丁甘仁,名泽周,江苏武进孟河镇人,清末民初之各医也。以其学验俱丰著称海内,近世名医秦伯未、程门雪、黄文东等,多出其门下。其主要著作有《喉痧证治概要》、《丁甘仁医案》等。  相似文献   

10.
丁甘仁,名泽周,江苏武进孟河镇人,清末民初之名医也。以其学验俱丰著称海内。近世名医秦伯未、程门雪、黄文东等,多出其门下。其主要著作有《喉痧证治概要》、《丁甘仁医案》等。今择其家传秘方之精萃者,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中医杂志第四期中,张鏡人先生及章巨膺先生分别介紹了上海已故名医张骧云先生及恽铁樵先生的学术經驗成就,讀后,深受教益。业师丁甘仁先生,亦系上海已故名医之一,学识經验,俱頗丰富,不仅长于内科、外科,对于喉科証治,亦有独到之处,曾著有“喉痧証治概要”一文,附刊于《孟河丁甘仁医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60年)中,頗得医界贊許。为了交  相似文献   

12.
秦冰冰  黄盛娜  史嘉炜  徐燕 《光明中医》2022,37(8):1332-1335
目的 总结归纳丁氏治嗽的常用药物及其药物组合,初步探讨丁甘仁先生治疗咳嗽的临证用药规律.方法 对丁甘仁先生治疗咳嗽验案的58首处方运用R语言编程对药物进行分析挖掘,结合临床实际得出其药物的使用频次、关联规则以及核心组合.结果 频次在10次以上的中药有17味,前5位分别是浙贝母、苦杏仁、冬瓜子、茯神、桑叶,并得到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13.
丁泽周(1865-1926),名甘仁,江苏省武进县孟河镇(今常州)人,清末民初著名中医学家、教育家。丁氏虚心好学,认真阅读《内经》和《伤寒论》等经典著作,汲取各家之长,医术精湛,学验俱丰,自成一家;精于临床各科,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有所发挥,重视临床实践,深入探讨外感等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其治疗外感伤寒采用六经辨证,治疗温病则以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为主;临证强调详审病因病机,四诊合参,尤重视舌苔、脉象,善用经方加减,或自拟新方;主张寒温并用,灵活取舍。丁氏著作主要有《丁甘仁医案》、《丁甘仁医案续编》等。本文选取《丁甘仁医案》中治疗外感病的医案,总结其临证思路及用药特色,以期对临床外感疑难证杂病的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孟河学派名医丁甘仁对于喉痧证治具有独到见解,本文深入分析了丁甘仁对喉痧病因病机的认识,指出丁甘仁以卫气营血辨证为纲要,对时疫喉痧制定了精准的治则治法及内服外用方药,为后人治疗喉痧及急性热病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5.
通过探析《丁甘仁医案》调经篇案语方证,总结了丁甘仁治疗痛经的经验,指出理气、通阳、清营、养血化瘀为辨证立法原则,活而不破、温而不燥、凉而不凝、补而不滞为丁老处方用药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症状辨证意义分析主要以主观分析为主,缺乏客观依据.医案是临床资料的最直接反映,是症状辨证意义级差研究最可靠的依据.随机选取丁甘仁医案41例7种证型,以支持度和置信度分析各证中症状的辨证意义,同时与当代证候诊断书籍中对应主症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各证中存在症状的辨证意义级差,且现有书籍的以主症为主辨证要点完全不能代替详细的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的症状辨证意义级差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丁甘仁对中风病的辨治,既有继承亦有创新,其首辨真中、类中.真中以内虚为主,由外风引动,与内风互结,故重视内虚为病,内虚以阴阳为辨证纲领,分为阳虚和阴虚,以治虚为主,标本缓急兼顾.类中则以风、痰、火等内因标实为患,兼见肝肾阴液亏虚,虚实夹杂,故重视内因为患,以泻实为主,兼顾肝肾.丁甘仁临床上统外风与内风于辨证,要在把握虚...  相似文献   

18.
试述丁甘仁临床用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甘仁,近代江南名医。治学严谨,临证处方以仲景六经辨证为纲,分析病情,对症下药;善用反治法,从容灵活,常变有度,极其精妙。治湿温病多热因热用,调治经产善用通因通用法;临证用药,先辨其性,择其要而用之,提倡用药贵在轻灵。  相似文献   

19.
《丁甘仁医案》中妇科医案涉及经、带、胎、产,笔者通过对《丁甘仁医案·卷七》中肝郁乘脾犯胃型月经愆期案、气滞血瘀新感外寒型痛经案、血海空虚型闭经案和阴虚血瘀型崩漏案的探析,总结丁甘仁治疗月经病辨证重视肝脾,治疗擅调气血,用药平淡轻灵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丁泽周先生,字甘仁,江苏武进孟河人。著有《丁甘仁医案》、《喉痧症治概要》《脉学辑要》等著作,为孟河学派代表人士之一,以其学验俱丰著称海内。今人对其以上几部著述多有研究。笔者现将李复光整理的“丁甘仁遗著用药一百一十三法”输入IBM电子计算机,对其组方用药规律进行统计研究。现将结果分析如下。“丁甘仁遗著用药一百一十三法”以法统方113首,笔者用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统计,用药总数按每首方剂使用药物的不同品种累计统计,用药频率按每种药物出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