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探讨董泉珍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取得一些成果,由于既采用了现代医学诊疗手段,又结合应用中医药的治疗方法,降低了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1)。本文试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进行初步探讨。感染性休克的现代...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探讨董泉珍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取得一些成果,由于既采用了现代医学诊疗手段,又结合应用中医药的治疗方法,降低了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1)。本文试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进行初步探讨。感染性休克的现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并发MODS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通过个案介绍参麦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对于感染性休克并发MODS的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并发MODS可缩短患者ICU入住时间。[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并发MODS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喜炎平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在心律、血压及尿量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本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感染性休克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感染性休克是机体暴露于大量细菌后,产生大量炎症因子,从而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衰竭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如何早期识别感染性休克,以及对感染性休克严重程度的判定一直缺乏有效的手段。笔者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参麦注射液结合西医治疗,观察血清sCD14的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ICU 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感染性休克患者63例,符合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休克是由严重感染引起的循环障碍,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近年来,由于对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疗效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部分病人的疗效仍差,有的用升压药的疗程较长,有的血压回升后不能立即停用升压药,否则血压又可下降,循环障碍又可出现。祖国医学在治疗心源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方面都已取得良好效果。我院曾单用中药治疗早期感染性休克,亦获良效。本文就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呼吸系感染所引起的感染性休克的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李平  刘八一  傅进艺 《陕西中医》2012,(11):1513-1514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在血压、心率、尿量方面均较对照组优。结论:联合血栓通的中西医结合方案在治疗感染性休克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感染性休克疗效。方法:共120例,治疗组78例,采用中西结合疗法与手术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西医疗法与手术治疗。结果:中西结合疗法对胆道功能及控制感染有显著疗效,治疗组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下降。结论:中西结合治疗与手术治疗是治疗胆道感染性休克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感染性休克属严重脓毒症,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感染性休克并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脏器低灌注,改善缺氧状况,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防止及治疗并发症以提高感染性休克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接收的感染性休克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施加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明显高于观察组,28d病死率为2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5.0%(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收录分析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的35例老年休克患者的病历资料,评价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的作用.方法 收录35例患者资料,分析比较应用参附注射液前后,患者生命体征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性休克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气分析pH值与氧分压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心率、二氧化碳分压、BN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血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变化不大(P>0.05).显效20例(其中心源性休克7例、感染性休克10例、失血性休克1例、低血压2例),有效8例(其中心源性休克2例、感染性休克6例),无效7例(其中心源性休克1例、感染性休克6例),总有效28例(80.00%).其中心源性休克患者有效率90.00%高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72.73%(P< 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在治疗老年性休克患者中临床疗效肯定,尤其在治疗老年性心源性休克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的快速治疗方案和急性用药指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72例资料,回归分析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比较经气管镜下给药并静脉给药与常规静脉给药的治疗效果。结果感染性休克是重症肺炎患者的危险预后因素之一,经气管镜下给药并静脉给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静脉给药。结论要有梯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缓解重症肺炎患者的感染性休克病情。经气管镜给药可以强化静脉给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具体措施。方法对4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行手术及其它措施综合治疗。结果46例患者死亡16例,占34.8%。结论对感染件休克患者,不失时机的手术及合理的其它综合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郭玉凡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048-1049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及参麦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静滴,每日1次,连用10d为1疗程.结果 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7.62%.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及参麦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感染性休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休克是医学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休克的研究已有250余年的历史,近40年来,休克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仍然很高,自90年代以来,没有见到权威性发布的感染性休克死亡率的确切数字.感染性休克是临床危重综合征,属中医“厥”、“脱”范围.感染性休克的病因,一般责之为热毒,但感染并不等于热毒,由感染而致的休克也不全由热毒引起.热毒内陷和寒邪在中是感染性休克形成的两个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感染性休克是由微生物及毒素导致的脓毒性休克,通常由革兰阴性菌感染引起.该病对机体脏器有一定影响,会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引发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甚至器官衰竭等.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的救治相对较为困难,且救治成功率也不同.为及时挽救感染性休克患者生命,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是极为重要的,治疗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平  刘八一  傅进艺 《陕西中医》2012,(10):1337-1337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乳酸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参附注射液和乌司他丁。结果:治疗组乳酸及乳酸清除率改善明显较对照组优。结论:本方案较单纯常规的西医治疗更能改善组织缺氧及代谢紊乱,从而更好的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正>感染性休克,又称脓毒性休克,是目前危重症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本次临床观察对参麦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进行了相对客观的评价,以期为参麦注射液临床治疗休克提供依据。1临床资料1.1纳入标准:1符合感染性休克早期、中期的西医诊断标准;2中医辨证为气虚阴脱证者;3年龄在18~70岁之间;4受试者知情,自愿参加本研究。  相似文献   

19.
卢军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2):303-304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重度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方法 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紫雪散、参芪扶正注射液等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3、7d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治疗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的比较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本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有效提高急性重度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感染性休克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韵 《陕西中医》2004,25(12):1149-1150
近40年来,尽管休克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有了较大进展,但是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仍然很高,达40~60%。近年来,中医积极参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