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手指关节的活动依靠的是肌腱。肌腱断裂后,相应的关节失去活动功能,而肌腱外伤或修复术后,常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形成肌腱粘连。肌腱粘连将手指的功能性恢复将大打折扣,同时标志着肌腱修复的失败[1]。特别是手指屈肌腱,由于结构复杂,其修复术后,粘连发生率高且疗效差。国内外针对手指屈肌腱术后的修复及功能性康复一直都有研究,但是却没有一套合适的康复标准或药物的出现,能够避免修复术后的肌腱粘连,再加上,近  相似文献   

2.
朱春雷  崔树森  何娜  朱本清 《天津医药》2008,36(12):981-982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手部肌腱的损伤越来越多,一期肌腱修复及伴有复合组织损伤修复都存在着粘连形成、再次断裂、指关节强直等问题[1]。早期活动无疑是预防粘连的方法,但早期活动存在危险性,过度肌肉收缩引起修复肌腱断裂及间隙扩大,而屈肌腱Ⅱ区损伤由于解剖结构特殊,所以此区修复术后极易发生粘连,影响手功能的恢复。本研究分析屈肌腱Ⅱ区损伤术后早期进行特殊的屈指练习预防粘连是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双套圈错位缝合法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断裂的效果。方法应用双套圈错位缝合法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断裂患者58例(95指)。采用1975年美国手外科学会推荐的TAM系统评分法评定疗效。结果本组病例有49例(83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2.5个月。疗效优63指,良16指,可4指,优良率为95.2%。伤口一期愈合78指,二期愈合5指。随访期内肌腱再断裂3指,术后肌腱粘连8指,均二期手术治愈。结论采用双套圈错位缝合法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断裂,可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防止肌腱粘连,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双套圈错位缝合法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断裂的效果.方法 应用双套圈错位缝合法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断裂患者58例(95指).采用1975年美国手外科学会推荐的TAM系统评分法评定疗效.结果 本组病例有49例(83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2.5个月.疗效优63指,良16指,可4指,优良率为95.2%.伤口一期愈合78指,二期愈合5指.随访期内肌腱再断裂3指,术后肌腱粘连8指,均二期手术治愈.结论 采用双套圈错位缝合法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断裂,可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防止肌腱粘连,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发性拇长屈肌腱断裂的病因及治疗。方法环指浅肌腱移位修复拇指屈肌腱。结果术后拇指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自发性拇长屈肌腱断裂后行环指浅肌腱移位修复,对环指功能无影响,可早期行功能练习,拇指愈后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普理灵缝线缝合配合功能锻炼预防手屈肌腱断裂术后肌腱粘连的临床价值探讨。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收治的200例手屈肌腱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与对照组98例,观察组患者手屈肌腱断裂术中应用普理灵缝线缝合,术后配合功能锻炼,对照组患者手屈肌腱断裂术中应用普通外伤缝合线缝合,术后功能训练同观察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粘连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屈肌腱断裂术中应用普理灵缝线缝合,术后配合功能锻炼,肌腱粘连发生率显著降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指屈肌腱断裂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手指屈肌腱断裂120例行手术治疗,术中采用Kessler或Tsuge缝合法,使用可吸收医用膜、玻璃酸钠及奈氨匹林等材料及药物治疗,术后口服抗生素,早期辅以功能锻炼,并定期随访,采用TAM系统判定治疗效果.结果 120例随访6个月~2年,结果优105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5.8%.结论 选择合适的肌腱缝合方法,采用促进肌腱内愈合及防粘连的材料及药物,术后早期辅以恰当的功能锻炼,可使手指屈肌腱断裂获得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指屈肌腱断裂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手指屈肌腱断裂120例行手术治疗,术中采用Kessler或Tsuge缝合法,使用可吸收医用膜、玻璃酸钠及奈氨匹林等材料及药物治疗,术后口服抗生素,早期辅以功能锻炼,并定期随访,采用TAM系统判定治疗效果.结果 120例随访6个月~2年,结果优105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5.8%.结论 选择合适的肌腱缝合方法,采用促进肌腱内愈合及防粘连的材料及药物,术后早期辅以恰当的功能锻炼,可使手指屈肌腱断裂获得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手部屈肌腱损伤术后粘连的防治,是手外科近几年来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我科于1998年以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津下健哉套圈缝合法一期修复手部屈肌腱断裂30例54指(不含断指断掌),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经半年以上随访,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肌腱断端锁定缝合法修复Ⅱ区指屈肌腱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临床病例155例,男114例,女41例,平均年龄23.6岁;随机分组,A组(实验组):79例,断裂Ⅱ区屈肌腱95条,应用肌腱断端锁定缝合法吻合。B组(对照组):76例,断裂Ⅱ区屈肌腱93条,应用改良kessler缝合法吻合。观察各组肌腱断端吻合口光滑及滑动情况,随防6~18月,评定术后恢复功能。结果肌腱断端吻合口A组明显比B组平整光滑,滑动性更佳,抗拉力更强。主动活动TAM法进行功能评价,A组:优61条,良22条,可11条,差1条,优良率87.36%;肌腱断裂再次修复2条,断裂发生率2.10%。B组:优36条,良35条,可16条,差6条,优良率76.34%;肌腱断裂再次修复6条,断裂发生率5.37%。两组优良率及断裂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肌腱断端锁定缝合法修复Ⅱ区指屈肌腱具有吻合口更光滑、抗拉力及抗疲劳更强等优点,适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利于减少粘连,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玻璃酸钠预防屈指肌腱断裂修复后粘连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3年1-10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手部屈肌腱锐性损伤完全断裂患者68例的100条断裂肌腱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条断裂肌腱.对照组用普通医用丝线作Kessler法缝合肌腱,治疗组选用普理灵3-0缝线行Kessler法缝合肌腱加用玻璃酸钠外涂外露肌腱,按照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标准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对68例患者断裂肌腱的随访观察3个月,治疗组的优良率为86%,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观察治疗组未发现伤口红肿等炎症反应,也无其他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在屈指肌腱断裂修复术中应用玻璃酸钠预防修复后肌腱粘连临床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最常见的失败原因是沿着修复的肌腱表面形成粘连,限制肌腱的滑动。为解决肌腱的术后粘连,Mason和Allen在1941年首先提出术后有限制的保护性活动,能使修复变得坚强,同时减少修复部位和周围组织之间的粘连。我院1990年以来应用比法防止手屈肌腱损伤修复后的粘连10例,25指屈肌腱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18~35岁,平均  相似文献   

13.
屈肌腱粘连松解术11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屈肌腱粘连松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对115例屈肌腱粘连患者进行屈肌腱松解手术。其中男72例,女43例,平均37.9岁;切割伤55例,肌腱撕裂伤31例,断指再植20例,肌腱移植9例。肌腱修复术后6个月以上行屈肌腱粘连松解术,术后辅助康复锻炼。结果所有病例随访3~6个月,评价手指总的主动活动度(TAM),优良率81.74%。结论屈肌腱粘连松解术是解决肌腱粘连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手屈肌腱修复术后开始被动锻练,防治肌腱粘连的疗效。方法本组收治52例78条手部肌腱断裂,其中男38例,女14例;年龄16—64岁,平均30.9岁;左手17例,右手35例;肌腱损伤部位在第Ⅱ区35条,第Ⅲ区11条,第Ⅳ区19条,第V区13条。其中拇指7条,食指29条,中指25条,环指14条,小指3条。受伤原因:切割伤42例,挤压伤8例,碾轧伤2例。受伤距手术时间1—8h。结果52例均随访5个月,采用TAM评定标准,52例78条肌腱,优67条,良11条。结论手屈肌腱修复后就进行患指被动屈伸,对防治肌腱粘连及恢复手关节的功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手指屈肌腱损伤在手外科中极为常见。对于肌腱Ⅱ区的指深、浅屈肌腱的损伤,常规修复后均易发生肌腱粘连,严重影响手的功能[1]。2008年以来,笔者所在科对68例108指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V区指屈肌腱(均为伤后4小时内)断裂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改良kessler缝合法修复V区指屈肌腱断裂的手术过程及术后的处理方法。结果经6个月随诊,按TAM系统评定标准,本组病例术后恢复优18例,良2例,中2例,随访期内无肌肌腱再断裂、深部感染、肌腱张力调节不够等并发症。结论改良kelssler缝合法治疗V区指屈肌腱断裂是一个比较安全、有效的缝合法。  相似文献   

17.
薛勇 《福建医药杂志》2003,25(6):109-110
我院 1 999年以来 ,运用异体肌腱移植治疗多条肌腱缺损伤患者 3例 ,治疗后随访半年 ,功能恢复较为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介绍 :本组共 3例患者 ,其中男 2例 ,女 1例 ;年龄 31~ 4 0岁。伤因 :左腕陈旧性切割伤 1例 ,车祸碾压伤 1例 ,机器绞榨、烧灼伤 1例。例 1 ,女性 ,31岁。左腕陈旧性切割伤 :左正中神经断裂伤 ,左桡侧腕屈肌腱、拇长屈肌腱、掌长肌腱、食中指浅屈肌腱断裂伤。行游离腓肠神经移植修复正中神经 ,异体肌腱移植修复左拇长屈肌腱、掌手肌腱、食中指浅屈肌腱术 ,术中肌腱断端有分离 ,运用异体肌腱 2条分段修复…  相似文献   

18.
金箔预防屈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章庆国  冷永成  白涛 《江苏医药》2001,27(2):91-92,F003
目的 观察金箔防止屈肌腱粘连的效果。方法 鸡趾屈肌腱横断修复、金箔包裹,不同时间取材。通过生物力学、大体观察、组织学及电镜检查,观测肌腱愈合情况、屈趾功能及假鞘结构。结果 金箔组肌腱的屈趾功能明显优于单纯肌腱修复组,肌腱为内源性愈合,并形成具有正常滑膜A、B型细胞的假鞘结构,与肌腱间有间隙。结论 金箔通过刺激周围组织形成假鞘,阻止了来自腱周的粘连,且不影响肌腱正常愈合,是较理想的防粘连材料。  相似文献   

19.
<正> 手指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常发生粘连,导致功能障碍。目前仍是手外科的难题之一,我们从1983年7月开始,对12例18条鞘管区屈指肌腱断裂损伤,在肌腱修复术后应用弹性橡筋装置进行手指早期活动,经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聚乳酸凝胶在手屈肌腱断裂吻合术中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主要是观察聚乳酸凝胶在手屈肌腱断裂吻合术中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用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在肌腱吻合后,将凝胶在其周围涂抹一层,再行缝合。对照组将肌腱吻合好直接缝合。结果观察组手术4周后36例未出现粘连现象,对照组手术4周后26例出现不同程度粘连及功能障碍。两组经对照及χ2检验其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手屈肌腱吻合术后应用聚乳酸凝胶恢复效果理想,很少出现粘连,无其他不适感及后遗症,无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