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主动静脉治疗模式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主动静脉治疗组(试验组)和被动静脉治疗组(对照组)各6O例。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立即建立外周浅静脉通道,主动静脉治疗组在24 h-48 h内再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评估、治疗方案的评估、输液器材评估和风险评估。结果与被动静脉治疗组相比,主动静脉治疗组静脉炎发生率较低( P<0.01)。结论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主动静脉治疗模式能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ICC标准化护理流程在肿瘤化疗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降低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将PICC置管化疗恶性肿瘤患者225例随机分为标准化静脉治疗组115例和非标准化静脉治疗组110例。标准化静脉治疗组通过循证护理为基础及《临床护理实践指南》为指导,制定实施PICC标准化流程,采用标准化静脉治疗;非标准化静脉治疗组采用常规PICC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静脉炎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标准化PICC置管治疗组静脉炎发生率和程度低于非标准化静脉治疗组(P<0.05),满意度高于非标准化PICC置管组(P<0.05)。结论:PICC置管标准化流程的应用可降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静脉炎发生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3029-3030
选择2014年3~8月在本院进行静脉治疗且输液7 d以上的460例患者,其中230例患者采用主动静脉治疗,另230例患者采用传统静脉治疗,比较患者采用主动静脉治疗和传统静脉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主动静脉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2%,传统静脉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主动静脉治疗可以减少静脉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治疗中运用循证护理以预防静脉炎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6月本院消化内科320例胃息肉术后静脉输液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按常规静脉输液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循证护理制定输液治疗护理计划并实施,统计2组静脉炎发生例数及患者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88%,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2.4%,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9.5%,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实施静脉输液治疗可以明显降低静脉输液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及提高住院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馈控制结合质量反馈在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6例通过微泵持续静脉输注胺碘酮的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在胺碘酮泵入的过程中给予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前馈控制结合质量反馈的理论和方法.采用静脉炎国际分级标准、数字疼痛量表(NRS)及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并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疼痛水平及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0和12.50%,疼痛水平分别为(2.34±0.67)和(4.59±0.88)分,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分别为95.83%和8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馈控制结合质量反馈能够有效降低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和患者的疼痛水平,间接提高护理质量和输液安全.同时能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与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病人应用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行静脉输液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老年肺癌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按静脉不同输液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行静脉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头皮针行静脉输液,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行静脉输液可有效降低老年肺癌化疗病人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模式在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6月住院治疗的6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传统静脉输液治疗模式进行输液治疗;将2015年7~12月住院治疗的65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医护合作模式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输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输液工具使用情况、静脉炎发生率、输液部位疼痛发生率及患者对输液技术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输液部位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头皮钢针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1),PICC、中心静脉导管(CVC)使用率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对输液技术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医护合作模式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液工具及途径,可保护血管,降静脉炎的发生,减轻输液时局部疼痛,提高患者对输液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戴晓艳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2000-2001
【目的】静脉留置针非留置应用于乳腺癌化疗,降低静脉炎及输液渗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3名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0例用普通头皮钢针化疗103例次,试验组用静脉留置针化疗107例次,比较两组静脉炎及输液渗漏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静脉炎37例次(35.92%),输液渗漏18例次(17.48%),试验组发生静脉炎19例次(17.76%),输液渗漏6例次(5.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非留置应用于乳腺癌化疗可显著降低静脉炎和输液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精细输液过滤器在化疗中预防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艳  韩晶  张其迈  田丽 《天津护理》2003,11(3):141-141,145
目的:验证精细输液过滤器在肿瘤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预防静脉炎的作用。方法:对257例静脉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输液器组(103例)和精细输液过滤器组(154例),分别对发生静脉炎的例数进行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精细输液过滤器组和普通输液器组静脉炎发生分别为2/152和10/93(P<0.05)。结论:应用精细输液过滤器具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传统中心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及四肢静脉留置针3种不同静脉给药途径在预防化疗静脉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在我科进行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26例分成3组,其中采用PICC化疗(A组)76例,采用股静脉置管化疗(B组)80例,采用四肢静脉留置针化疗(C组)70例,比较化疗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A、B、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分别为5,10,18例,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6.58%、12.82%、25.71%,A组和B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A组与B组比较,静脉炎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PICC和股静脉置管均能有效地预防化疗静脉炎的发生,PICC和股静脉置管对预防化疗静脉炎的效果无明显差别,均能有效地预防化疗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在老年肺癌化疗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红  王爱丽  王永菊 《护理研究》2009,23(3):725-726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病人应用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行静脉输液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老年肺癌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按静脉不同输液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行静脉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头皮针行静脉输液,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行静脉输液可有效降低老年肺癌化疗病人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降低了乳腺癌化疗病人的输液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方法实验组124例用BD24G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对照组124例用一次性输液针输注化疗药物。对患者输液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使用静脉留置针组,输液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使用24G静脉留置针为乳腺癌患者进行化疗时可以减少输液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观察记录58例经VAP输液的肿瘤化疗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并与115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的化疗患者导管问题、感染、局部红肿、静脉炎发生率作比较。结果经VAP输液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较经PICC化疗患者显著降低(P=0.040)。58例VAP患者全部成功置入,出现导管堵塞1例,感染1例,局部红肿1例,导管夹闭综合征1例。结论 VAP置管相比PICC置管化疗,可以显著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护理人员掌握VAP置管并发症的防治措施、重视对患者的宣教,可以有效延长VAP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4.
赵蓓  田丽 《天津护理》2018,26(2):23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方法,选取989例静脉输液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1月至6月489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5年7月至12月500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2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0.04%,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环节管理模式在预防小儿外周静脉输液过程中外渗效果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科接受外周静脉输液治疗的80例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进行环节管理,通过统计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外渗发生率以及外渗程度来评估环节管理对预防小儿外周静脉输液过程中外渗效果。通过对发生外渗的护士主动汇报情况进行记录,并对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环节管理对小儿外周静脉输液过程中外渗改善程度,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输液过程中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士主动上报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环节管理模式能降低接受外周静脉输液治疗中外渗的发生率,减少患儿痛苦,提升医护人员护理主动性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薄型泡沫敷料防治化疗药物引起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12在本院肿瘤内一、二两个病区住院并首次行静脉化疗的患者119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9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在静脉穿刺成功后使用薄型泡沫敷料,对照组用喜疗妥外涂来防治静脉炎,观察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的比较中,实验组的静脉炎发生率11.86%(7/59),低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26.67%(1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进一步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静脉炎的发生等级分布上也存在着差异(P=0.037).同时,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6.6%(57/59),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8.30%(51/60),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9).结论 薄型泡沫敷料能有效地防治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在接受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干预的肿瘤化疗患者当中,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74例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40%)少于对照组(24.3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97.30%)高于对照组(72.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接受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治疗的肿瘤化疗患者来讲,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经颈外静脉静注氟尿嘧啶化疗泵预防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颈外静脉留置针静注5-Fu化疗泵预防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应用静脉5-Fu化疗泵化疗的患者分为上肢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组(A组)30例和颈外静脉留置针组(B组)30例,观察两组用药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A组和B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6.7%、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可减轻5-Fu对静脉的损伤和刺激,是肿瘤患者又一理想的用药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90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PICC输液,观察组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输液,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中,可随时建立静脉通路,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分隔膜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PICC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65例经确诊后需要静脉化疗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用分隔膜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对照组用传统式的肝素帽,对比两组导管留置时间、静脉炎和感染的发生率、针刺伤等情况.结果 分隔膜无针密闭输液接头组发生静脉炎、针刺伤和感染率明显低于肝素帽组(P<0.05);导管留置时间上明显高于肝素帽.结论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在PICC化疗中使用分隔膜无针密闭输液接头能有效的降低置管的感染率,减少局部静脉炎的发生,延长导管留置时间等方面有优势,同时也减少了护士针刺伤的危险,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用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