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热瘀毒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但临床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在治疗上各有侧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上以清内生湿热为主兼清外湿,调肝健脾,清热化湿,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则以清化瘀毒为大法。  相似文献   

2.
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程迁延反复,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谢晶日教授是黑龙江省名中医,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提出了正虚邪恋乃慢性病毒性肝炎迁延之因,强调肝郁脾虚挟瘀挟毒的基本病机,倡导扶正化瘀解毒之根本治疗大法,笔者将其经验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3.
目前,临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及抗纤维化等综合治疗,但存在疗效不够满意、治疗后复发率高、药物毒副作用较大及药价昂贵等问题。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求助于中医药治疗。近年来,随着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因病机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不少学者提出并运用补肾解毒法治疗。现就补肾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抗病毒中药的筛选与机理研究1.1病因病机中医药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认识主要有:湿邪作祟说、肝郁致病说、阳气虚弱说,以及疫毒内侵、伏于血分、阴阳双损、气血…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3,34(3)
目的:总结成冬生主任医师采用养血柔肝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方法:从中医理论肝主藏血、主疏泄及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病理特点入手,分析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机及病理变化。从而总结中医药辨证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结果:正虚邪实,肝体用失调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机,肝血不足是其病理关键,湿热、气滞、血瘀是其病理产物。养血柔肝扶正为主,清热利湿、疏肝活血祛邪为辅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基本方法。结论:养血柔肝法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础,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辨证论治已有较为详细理论及临床研究,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辨证施护的研究并不多。通过对有关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护理干预文献的梳理、总结以及思考,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辨施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医对病毒性肝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慢性肝病的治疗两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中医对病毒性肝炎的研究思路,并对制约现代肝病的中医药研究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王万清 《河北中医》2011,33(7):1019-102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逐年上升,如果不能有效治疗,病情迁延日久,常常发展为肝硬化、肝癌[1]。2008-01—2010-12,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43例,并与单纯常规治疗43例对照,观察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极易导致肝硬化,故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同时,重视抗肝纤维化的治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在常规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同时,佐以大黄GFDB2虫丸内服,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内科综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7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内科综合治疗经验,探讨内科综合治疗的时机及治疗效果。方法:所有病例均按内科综合治疗,常规保肝、抗病毒,退黄、支持、对症、抗感染等治疗。结果:7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愈53例,好转15例,有效率89.5%,死亡8例,死亡率1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需要早诊断、早治疗,内科综合治疗的疗效可靠,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从临床表现、临床过程及肝、脾、肾三脏病理生理功能进行分析,认为脏阳虚衰、病邪深入三阴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的根本原因,浊毒内侵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重要发病因素,并立温阳扶正,透毒于三阳,化浊解毒,驱邪于体外之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一、总则: 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新药)必须遵循中医理论体系并充分注意中医药传统特色。祖国医学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原则着眼于辨证论治,辨病论治或两者有机结合。本原则的使用范围是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包括急性、慢性迁延性、慢性活动性)的临床研究和验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入手,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进展。指出:应加强对慢性乙型肝炎客观化、规范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临床观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周霞秋,严振宜,许蓓,赵国明,高恪(200025)关键词: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本方是由白芍、黄芪等八味药浓缩组成的配方。我们从1991年8月起用该方剂对15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辨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成颖  赵文霞 《光明中医》2008,23(12):2059-2060
收集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有关文献,总结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药辨治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清肝合剂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文军 《陕西中医》2001,22(7):402-403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清肝合剂(苦味叶下珠、虎杖、白花蛇舌草、白术、茯苓、泽泻、丹参、积壳、陈皮、郁金、田基黄、甘草等)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80例。结果:总有效率93%。提示:清利湿热、凉血解毒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隔姜灸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隔姜灸法,实施标准化的护理流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退黄治疗护理。结果:统计分析显示,隔姜灸法对改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乏力,纳差,腹胀,肝区疼痛的症状有一定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标准化的护理流程是隔姜灸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在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慢性(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11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对照组55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等方面较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慢性病毒性肝炎可分为慢性普通型和慢性活动型(按1978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标准)。湿热、气滞、血瘀是其三个主要的病理因素。湿热最为主要,几乎贯穿疾病的全过程。湿性粘腻、停滞。故本病具有病程较长、迁延不愈之特点,且易发展成为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病毒性肝炎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如在免疫学诊断、疫苗制造和使用等。但在治疗方面尚无重大突破,而祖国医学在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上可发挥其独特的优势,现就中医的辨证论治谈一些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隔姜灸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隔姜灸法,实施标准化的护理流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退黄治疗护理。结果:统计分析显示,隔姜灸法对改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乏力,纳差,腹胀,肝区疼痛的症状有一定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标准化的护理流程是隔姜灸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加味一贯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一贯煎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运用该方加减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40例,总有效率85%,提示本方对乙肝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