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Th1/Th2细胞与肿瘤复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T辅助淋巴细胞Ⅰ型(Th1)/T辅助淋巴细胞Ⅱ型(Th2)在肿瘤复发中的研究进展。方法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肿瘤治疗后体内出现Th1向Th2漂移,使肿瘤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导致肿瘤的复发。结论Th1向Th2型漂移与肿瘤治疗后的复发有关,促使肿瘤治疗后的机体细胞因子由Th2向Th1逆转,重新达到平衡,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Th1/Th2与重症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1/Th2型淋巴细胞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已知它与多种疾病有关,但在重症胰腺炎中的研究较少。已有研究提示,在重症胰腺炎时Th1/Th2的平衡向Th2漂移,呈现Th2细胞因子的过度激活和对有害物质的免疫耐受状态,而纠正Th1/Th2的极化可能在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阳明腑实证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阳明腑实证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变化情况,探讨其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2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大承气汤作为中药组,检测入院时及治疗后3d血浆内毒素(ET),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变化,用IFN-γ/IL4比值表示Th1/Th2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ET、血清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均降低,尤以中药治疗组降低更具有显著性(P<0.05).Th1/Th2比值升高.结论:复方大承气汤对阳明腑实证患者血清IFN-γ、IL-4及Th1/Th2比值具有调节作用,阳明腑实证患者血清IFN-γ、IL-4及Th1/Th2比值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肝癌患者射频消融后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射频消融(RFA)治疗后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评价射频消融治疗对肝癌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多极射频消融治疗仪(RFA-I)治疗肝癌患者28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在射频消融前和治疗后1 d、21 d外周血,Th1细胞因子(IL-2、TNF-α)及Th2细胞因子(IL-4、IL-10).结果 肝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h1细胞因子(IL-2、TNF-α)降低,Th2细胞因子(IL-4、IL-10)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A治疗后外周血Th1细胞因子(IL-2、TNF-α)升高,Th2细胞因子(IL-4、IL-10)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可改善肝癌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循环Th1/Th2的影响及其引起Th1/Th2漂移的机制。方法18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行CBP治疗。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系统进行前稀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72h采血检测Th1/Th2,同时检测血液中IL4和IFN-1浓度。结果MODS患者经CBP治疗后,Thl表达逐渐增加,而Th2表达逐渐下降,IFN-γ和IL-4的浓度均下降;Th1/Th2和IFN-γ/IL-4比值随治疗时间的增加升高;Th1/Th2和IFN-γ/IL-4比值呈正相关。结论CBP治疗可能可改善MODS患者的Th1/Th2平衡漂移,可能与改善机体内IFN-γ/IL-4比值有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比例失衡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2~5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辅助助孕RIF患者29例,口服地塞米松治疗后分别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h1、Th2细胞亚群比例。结果口服地塞米松治疗后,RIF组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亚群比例(24.31±7.24)%较治疗前(28.60±7.59)%显著下降(P<0.05),Th2细胞亚群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治疗前外周血Th1细胞比例异常升高的RIF患者12例以及Th2细胞异常下降的RIF患者6例,结果显示,口服地塞米松治疗后RIF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亚群比例(29.97±6.96)%较治疗前(35.66±4.36)%显著下降,Th2细胞亚群比例(0.80±0.14)%较治疗前(0.61±0.09)%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对于RIF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比例失衡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终末期肝病的短期疗效及其对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 35例乙型肝炎终末期肝病患者分为两组,干细胞治疗(治疗组)13例,均采用内科综合基础上加用MSCs移植治疗;对照组22例,予以内科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和4周的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指标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IFN-γ与IL-4的水平,分析Th1/Th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及治疗组Th1/Th2的变化情况.结果 13例患者干细胞移植全部成功且未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治疗组后4周无死亡病例.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其中ALT、PT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ALB、TBi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干细胞治疗后IFN-γ均升高,其中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干细胞治疗后IL-4升高,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干细胞治疗后IL-4下降.治疗组干细胞治疗后Th1/Th2较治疗前升高.结论 MSCs治疗乙型肝炎终末期肝病是安全有效的,对Th1/Th2轴可能有免疫调节作用,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雪梅  杨慧兰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1):1649-1650
目的:研究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前后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水平,探讨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的免疫机制。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25例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和2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IFN-γ和IL-10的水平。结果:IFN-γ水平在各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白癜风患者外周血IL-10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白癜风患者外周血IL-10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体内Th2型细胞因子占优势,308nm准分子激光可恢复白癜风患者Th1/Th2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是发生于结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肿瘤病灶,辅以放化疗的综合治疗为主。近些年,关于免疫学的研究成果在肿瘤的防治中取得较大进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结直肠癌患者体质及不同证候的表现,活血化瘀药在结肠癌术后的应用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补气活血化瘀药物调控细胞通路的研究角度,综述中医药,尤其补气活血化瘀法调控Th1/Th2干预直肠癌的防治,为其临床治疗总结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该病的诊断、治疗方案均不甚理想.在对狼疮性肾炎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发现,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分化和Th1/Th2平衡的转换分别在疾病的进展中分别起到关键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相互影响,从中既可以筛选出对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价值的检验指标,亦能够为药物及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拟就上述两过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Th1/Th2平衡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ereatitis,AP)并不是简单的"胰酶自身消化"的结果,而更多的与免疫异常有关.Th细胞是免疫应答的中心细胞,它不但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启动细胞,而且其活性对整个免疫应答具有调节作用;Th1/Th2失衡参与了许多疾病的发生和病程演变.本文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收集,从Th1/Th2失衡的角度解释了AP时的免疫异常,说明AP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免疫抑制、胰腺腺泡细胞凋亡以及其后的感染均与"Th1/Th2失衡"有关;AP早期存在"Th1漂移、Th1/Th2失衡",而AP中后期在感染等因素的作用下"Th1漂移"可被逆转.个体化免疫治疗是AP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TNF-α-238、308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6个月前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探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方法 以接受α干扰素正规治疗的7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7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NF-α-238、-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并用ELISA检测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最后根据患者不同应答水平及基因型分组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应答组治疗前血清IL-2、IFN-γ水平较无应答组高(P<0.05),IL-10水平较无应答组低(P<0.05),IL-4水平在应答组和无应答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干扰素治疗6个月后应答组、无应答组IL-2、IFN-γ水平均升高(P<0.01),IL-4、IL-10水平均降低(P<0.01),应答组IL-2、IFN-γ水平平均升高浓度高于无应答组(P<0.05),IL-4、IL-10水平平均降低浓度也高于无应答组(P<0.05);(3)治疗前TNF-α-308G/A基因型患者血清IFN-γ水平较G/G型高(P<0.05),IL-2、IL-4、IL-10水平在两种基因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NF -α-238G/G、G/A基因型患者血清IL-2、IFN-γ、IL-4和IL-10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TNF-α-238G/G、G/A基因型, TNF-α-308G/G、G/A基因型各组间在干扰素治疗后IL-2、IFN-γ、IL-4和IL-10平均浓度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5)TNF-α-238、TNF-α-308位点各基因型在α干扰素治疗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1)干扰素治疗不同应答水平与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有关;(2)干扰素治疗后不同应答水平与治疗前后Th1/Th2细胞因子变化水平有关;(3)TNF-α-308 G/A基因型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高IFN-γ水平有关;(4) TNF-α-238、-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干扰素治疗后IL-2、IFN-γ、IL-4和IL-10水平变化无关;(5)TNF-α-238、-308基因多态性与干扰素治疗不同应答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检测拉米夫定治疗前后不同时相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和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对此类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后不同时相点血清IFN-γ和IL-4水平及其与HBeAg的关系,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集30例阿德福韦酯治疗前、治疗16周、52周和132周患者血清,其中完全应答组14例,部分应答组16例及健康对照组10例,ELISA检测IFN-γ和IL-4水平,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定量检测采用美国Abbott公司微粒子酶免疫法,HBeAg≤1.0 S/CO为阴性,抗-HBe ≤1.0 S/CO为阳性.结果 完全应答组各时相点IFN-γ水平显著高于部分应答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5),部分应答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完全应答组IL-4水平在治疗后逐渐下降,部分应答组变化不大;各组在治疗前HBeAg水平与IFN-γ及IL-4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完全应答组在治疗后各时相点HBeAg水平下降,且与IFN-γ升高程度呈负相关、与IL-4水平下降程度呈正相关,与部分应答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应答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其恢复程度与HBeAg水平下降幅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对白癜风稳定期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白癜风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他克莫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治疗2年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稳定期白癜风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中IFN-γ、IL-2、IL-4、IL-10水平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为97.50%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用于治疗白癜风稳定期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白癜风稳定期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10水平,安全性好,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及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比例失衡在IgA肾病(IgAN)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使用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um wilfordii glycoside,TW)治疗后对IgAN 的 Treg、Th1、Th2及Th1/Th2的比例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30例IgAN患者,使用雷公藤多苷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reg、Th1、Th2及Th1/Th2的比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IgA N患者外周血Treg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IgAN患者外周血中,Th2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gAN患者Th1/Th2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使用TW (1 mg·kg-1·d-1)治疗 IgAN 3个月后,可显著降低IgAN患者外周血Treg(P<0.01),但治疗后Treg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显著降低Th2细胞比例(P<0.05),显著升高Th1/Th2比值(P<0.01);且治疗后IgAN的尿蛋白明显降低(P<0.01),血清白蛋白升高(P<0.05).结论:TW可改善IgAN患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表达紊乱,对IgAN治疗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应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疫苗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自体肿瘤抗原在体外制备DCs疫苗.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50例胃癌患者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在胃癌术后予以化疗,疫苗治疗组术后化疗2周后开始进行DCs疫苗皮下注射,共注射4次.在治疗前后相应各时相点采取患者外周血检测白细胞介素12(IL-12)、IL-4及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疫苗治疗组患者DCs注射前及注射后2周、4周和8周的外周血IL-12的水平分别为(37±4)pg/ml、(68±6)pg/ml、(96±12)pg/ml和(59±9)pg/ml;IFN-γ的水平分别为(61±12)pg/ml、(134±19)pg/ml、(145±20)pg/ml和(111±15)pg/ml;IL-4的水平分别为(55±7)pg/ml、(49±6)pg/ml、(46±5)pg/ml和(50±8)pg/ml.而常规治疗组患者外周血IL-12、IFN-γ及IL-4的水平分别为(39±7)pg/ml、(45±9)pg/ml、(44±10)pg/ml、(44±6)pg/ml;(63±10)pg/ml、(61±13)pg/ml、(62±11)pg/ml、(61±7)pg/ml;(52±11)pg/ml、(55±9)pg/ml、(53±10)pg/ml、(55±8)pg/ml.疫苗治疗组患者外周血IL-12及IFN-γ水平在疫苗治疗后明显提高,与同期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DCs疫苗可提高胃癌患者术后外周血IL-12的水平,并促进 T 细胞向Th1方向发展,临床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我们应用即用型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研究食管癌上皮细胞及其浸润淋巴细胞(TIL)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探讨Th1和Th2的意义。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20例食管癌组织及其对照癌旁组织,均为石蜡标本,所有标本术前未经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试剂:鼠抗人IL2、IL10单克隆抗体,为荷兰IQproduct公司产品,SABC免疫组织化学药盒为美国Maxim公司产品。2.方法SP法:石蜡切片经高压预处理修复抗原,以PBS和正常鼠血清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以已知阳性标本做阳性对照。检测IL2、IL10在食管癌组织及其对照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寻常痤疮(风热证)患者应用耳穴贴压法联合拔罐治疗前后症状改善及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8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32例寻常痤疮患者(风热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44例。三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A组联合拔罐,对照B组给予耳穴贴压法,观察组给予拔罐+耳穴贴压法,共治疗4周。比较三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红肿、脓疱、脱屑、疼痛)、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激素水平[雌二醇(E_2)、雄激素(T)、黄体生成素(LH)]的变化,并于治疗后随访3~6个月,统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A组(70.45%)和对照B组(72.73%)(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脓疱、疼痛、红肿及脱屑评分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NF-γ水平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TNF-α、IL-8水平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E2、LH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T水平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64%,与对照A组11.36%、对照B组9.09%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2.38%、7.14%)与对照A组(7.32%、12.20%)、对照B组(5.00%、10.0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穴贴压法联合拔罐治疗寻常痤疮(风热证),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h1/Th2、性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阳明腑实证患者外周血Thl/Th2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阳明腑实证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变化情况,探讨其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2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大承气汤作为中药组,检测入院时及治疗后3d血浆内毒素(ET),血清干扰素У(IFN-У)、白细胞介素-4(IL-4)的变化,用IFN-У(IL-4)比值表示Thl/Th2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ET、血清IFN-У、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均降低,尤以中药治疗组降低更具有显著性(P〈0.05)。Thl/Th2比值升高。结论:复方大承气汤对阳明腑实证患者血清IFNУ、LI-4及Thl/Th2比值具有调节作用,阳明腑实证患者血清IFN-У、IL-4及Thl/Th2比值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