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种预防颅骨修补术后皮下积血、积液等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常规颅骨修补安放修补材料后,在切口外上方约1 cm处切开头皮导入连接负压吸引球的一次性多侧孔硅胶引流管,引流管置于颅骨修补材料与头皮之间,于术后48~72 h拔除,术后给予抗菌药物及止血药物治疗。结果所有107个病例术后效果好,无发生皮下积血、积液,无血肿形成或感染。结论在颅骨修补术中应用一次性多侧孔负压吸引球,引流效果好,可以明显减少和预防皮下积血、积液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黄萍  吴柳华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545-1546
目的比较不同的引流方法对预防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收集71例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双管引流组40例,传统引流组31例,术后观察2组置管时间、术后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结果双管引流组较传统引流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均较低,双管引流组和传统引流组在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在置管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管负压引流可降低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后颅窝肿瘤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对策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颅窝肿瘤术后皮下积液的原因、预防对策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后颅窝肿瘤术后并发皮下积液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中局部穿刺抽吸+局部加压包扎7例(仅限于骨窗区皮瓣下),局部头皮穿刺引流2例,腰椎穿刺持续引流脑脊液辅以局部积液穿刺后加压包扎6例,行分流术3例,再次开颅手术清除积液3例.结果 1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3个月至2.5年,行分流术者1例因堵管予以再次手术调整;腰椎穿刺持续引流者1例复发,再次行开颅手术治疗.其余病例预后良好.结论 后颅窝开颅术后皮下积液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术中严密缝合硬脑膜及逐层肌肉组织,局部长时间多次加压包扎,拔除引流管后严密缝合引流口等防治措施可预防术后皮下积液.对于并发皮下积液者,应强调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针对后颅窝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原因进行防治研究,为减少后颅窝开颅术后感染提供借鉴.方法 对28例后颅窝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行腰椎穿刺检查,并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运用敏感抗生素加腰大池外引流,并给予小剂量抗生素鞘内注射.结果 28例患者行腰椎穿刺术,可见脑脊液压力均增高,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17例,阴性11例.治疗后27例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而治愈,占96.4%.1例死于全身衰竭.结论 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明胶海绵、止血纱布以及人工材料的放置,减少局部积液及脑脊液漏的发生等是预防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正确应用抗生素,腰椎穿刺置管引流、鞘内注射抗生素等对控制颅内感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负压引流装置的改进对整形患者术后引流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整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负压引流装置改进的方法引流,对照组采用以往一次性负压引流球引流,比较两组负压引流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结果 观察组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1),切口甲级愈合率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负压引流装置的改进达到整形患者术后引流要求,能有效地减少积液、积血、感染、皮瓣缘坏死等并发症,置管时间短,提高了患者伤口、皮片成活率,缩短患者住院天数,促进创面愈合,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梗阻性大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 将手术治疗的67例老年梗阻性大肠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术后缝合腹壁切口时皮下置自制带侧孔负压引流管,术后持续负压引流7~10 d,引流量明显减少时拔除引流管;对照组30例术后常规缝合腹壁切口.结果 观察组37例中仅1例(2.7%)发生切口感染,无切口裂开者,切口愈合时间(9.36±2.18)d.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7例(23.3%),其中切口裂开3例(10.0%),切口愈合时间(12.25±4.06)d.两组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6,P<0.05);两组切口裂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6,P<0.05).结论 应用自制皮下负压引流管行术后切口皮下持续负压引流,能有效预防老年梗阻性大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7.
陈洲熙  杨倩  廖妮  胡壹  艾红艳 《现代保健》2012,(31):125-126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负压引流方法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疗效。方法:将21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6例使用中心负压吸引,对照组110例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引流。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引流方式均可用于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根治术手术切口术后美容效果和减少术后切口内积血的方法。方法采用低位长领状切口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术后采用负压引流。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出现积血、积液,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访无复发、转移,术后颈部戴项链或穿高领衣服,就能基本掩盖手术瘢痕。结论采用低位长领状切口行甲状腺癌根治术,采用负压引流能减少术后切口内积血,术后美容效果极佳,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0月194例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共发生皮下积液5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皮下积液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手术方式、引流管数量、拔管前日引流量与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显著相关,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701、0.408、0.523,而引流管拔除时间、首次换药时间、皮瓣是否缝合固定及是否使用电刀游离皮瓣与皮下积液的发生无明显相关.结论 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术后双管负压.引流、引流管无明显渗液后拔管等措施有助于减少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道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治疗16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式为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胃大部切除及胃空肠Roux-en-Y吻合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均经相应处理治愈.随访6个月至6年,恢复良好.随访期内经B超检查,未发现胆道结石复发.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道结石,治疗上采用手术治疗,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胃大部切除及胃空肠Roux-en-Y吻合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是较为满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清洁切口开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为防控SSI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年7月—2018年12月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外科清洁切口开颅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SSI目标性监测,监测术后SSI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清洁切口开颅手术SSI的影响因素。结果神经外科1 154例清洁切口开颅手术患者,发生SSI 105例,发病率为9.10%,其中,表浅手术切口感染11例,器官腔隙感染94例,无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再次手术、放置引流时间≥4 d、手术时间≥4 h、急诊手术是该院清洁切口开颅手术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放置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不超过72 h)是清洁切口开颅手术SSI的保护性因素。神经外科清洁切口开颅手术发生SSI的患者中,87.62%(92/105)发生于术后2周内。结论为减少神经外科清洁切口开颅手术SSI的发生,应避免术后再次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加强急诊手术的管理,必要时需术后放置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但应尽早拔除引流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道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治疗16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式为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胃大部切除及胃空肠Roux—en—Y吻合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均经相应处理治愈。随访6个月至6年,恢复良好。随访期内经B超检查,未发现胆道结石复发。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道结石,治疗上采用手术治疗,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胃大部切除及胃空肠Roux—en—Y吻合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是较为满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清洁切口开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为防控SSI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7年7月—2018年12月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外科清洁切口开颅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SSI目标性监测,监测术后SSI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清洁切口开颅手术SSI的影响因素。结果 神经外科1 154例清洁切口开颅手术患者,发生SSI 105例,发病率为9.10%,其中,表浅手术切口感染11例,器官腔隙感染94例,无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再次手术、放置引流时间≥4 d、手术时间≥4 h、急诊手术是该院清洁切口开颅手术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放置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不超过72 h)是清洁切口开颅手术SSI的保护性因素。神经外科清洁切口开颅手术发生SSI的患者中,87.62%(92/105)发生于术后2周内。结论 为减少神经外科清洁切口开颅手术SSI的发生,应避免术后再次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加强急诊手术的管理,必要时需术后放置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但应尽早拔除引流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皮下置硅胶引流管负压引流在预防腹腔重度污染开腹手术切口感染的作用,以预防切口感染。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回顾性调查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同样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缝合关腹,采用多次换药处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皮下置硅胶引流管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体温恢复及切口愈合等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切口感染率及感染切口敞开换药二期缝合率观察组均为0,对照组切口感染率15.79%、感染切口敞开换药二期缝合率10.5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重度污染开腹手术患者实施皮下置硅胶引流管负压引流,可预防术后切口感染,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徐小平  刘丛 《临床医学工程》2013,(11):1409-1410
目的 探讨颅骨成形术后短期放置皮下潜行引流管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间15例颅骨成形术后短期放置皮下潜行引流的颅骨缺损管患者的资料,观察术后皮下积液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皮下积液1例,其余随访5个月~1年,无积液复发.结论 颅骨成形术后短期放置皮下潜行引流管以及术区用绷带加压包扎可有效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刘长琨 《中国保健》2008,16(9):364-365
乳房的肿瘤较为常见,且多需要手术治疗,术中常需放置引流用来减少术后切口内积液、积血和继发感染,而乳房脓肿的引流是控制感染的重要方式之一.这里就乳房手术引流的应用作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7.
潘茂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225-3226,3229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中不同皮瓣处理方法对术后皮下积液及切口皮缘坏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3~2009年行乳癌根治术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皮瓣处理方式对术后皮下积液及切口皮缘坏死情况的影响。结果采用大刀片游离皮瓣组的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率均明显低于电刀分离法组(P﹤0.05);U型铆钉式缝合组和皮瓣戳孔加压包扎组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率均低于皮下置管负压吸引组(P﹤0.05);而U型铆钉式缝合组的皮下积液高于皮瓣戳孔加压包扎组(P﹥0.05),但U型铆钉式缝合组的皮瓣坏死率却低于皮瓣戳孔加压包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刀片分离皮瓣及皮瓣戳孔加压包扎的术式能有效地减少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腰椎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例腰椎术后切口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清创后采用有效的置管冲洗引流及围手术期的多种护理措施.结果 平均随访3.6年,1例于清创3周后感染复发,其他病例感染症状均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工作.结论 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措施利于腰椎术后切口深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和恢复.  相似文献   

19.
邬海 《现代保健》2014,(29):20-22
目的:观察胸腔积液危重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ICU接受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56例,通过计算机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8例,试验组患者给予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24 h的各项生化指标、胸腔引流量及所需的置管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前后24 h的各项生化指标比较中试验组C-反应蛋白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胸腔引流量及所需的置管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危重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手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切口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常因手术后皮瓣坏死、积液而影响术后及时化疗。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10%~60%,国内报道则高达51%~71%。发生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积血的原因与止血不彻底、大的淋巴管未结扎、脂肪液化和皮下积气、引流和包扎方法欠妥等因素有关,重视对皮瓣的处理及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